CN207374077U - 一种汽车车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4077U
CN207374077U CN201721400203.5U CN201721400203U CN207374077U CN 207374077 U CN207374077 U CN 207374077U CN 201721400203 U CN201721400203 U CN 201721400203U CN 207374077 U CN207374077 U CN 207374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ngements
automotive doors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 baseboard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02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02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4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4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4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地图袋饰板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与所述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增大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连接接触面积,使缓冲吸能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汽车车门上,防止缓冲吸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或者脱落,避免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骨盆受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汽车侧面碰撞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
我国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2006)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试验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国针对新上市车型实施新车星级评定(CNCAP),其中侧面碰撞工况也占据重要成分。
在侧面碰撞工况中,试验用可变形移动障壁以50km/h速度100%覆盖面积来撞击驾驶员侧车体的侧面,通过测量试验假人的伤害指标进行评分,前后排假人骨盆评价总分分别为4分和1分,在总分为18分的侧碰试验项目中占了重要部分。在碰撞过程中,障壁撞击车辆,车辆会向撞击方向移动,而乘员由于惯性将向撞击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乘员的骨盆将撞击到前后汽车车门。若撞击的汽车车门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到乘员的骨盆伤害,因此汽车车门的吸能装置尤为重要。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缓冲吸能装置通过焊柱焊接在汽车车门的门饰板本体上,这种连接方式由于焊柱的接触面积小,导致缓冲吸能装置与汽车车门连接不稳定,尤其是经常开关车门,会导致缓冲吸能装置松动或者脱落,使缓冲吸能装置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使缓冲吸能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汽车车门上,防止缓冲吸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或者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地图袋饰板和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与所述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多个缓冲吸能单元和连接单元,多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位于所述支撑底板的外侧,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包括两块立端板和一块底端连接板,两块所述立端板的一端垂直于所述支撑底板,两块所述立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端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钣金,所述支撑底板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门饰板本体,所述底端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焊柱与所述门饰板本体连接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支撑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所述缓冲吸能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地图袋饰板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增大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连接接触面积,使缓冲吸能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汽车车门上,防止缓冲吸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或者脱落,避免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骨盆受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地图袋饰板与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地图袋饰板与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汽车车门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地图袋饰板11和缓冲吸能装置12,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2与所述地图袋饰板11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
具体的,缓冲吸能装置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分别距离汽车车门最下端180毫米-200毫米和380毫米-400毫米,使缓冲吸能装置的位置对应于乘员的骨盆位置,从而避免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骨盆受伤。地图袋饰板11朝向汽车车门内侧为地图袋饰板11的正面,朝向汽车车门外侧为地图袋饰板11的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2包括支撑底板121、多个缓冲吸能单元122和连接单元123,多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122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121上,所述连接单元12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121连接,所述连接单元123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11连接。
具体的,支撑底板121根据汽车车门的结构形状设置成梯形结构,支撑底板121的尺寸尽可能覆盖汽车车门的空余空间,使支撑底板121能够充分利用汽车车门的空间,扩大支撑底板121的支撑面积,使缓冲吸能装置12与地图袋饰板11连接更加稳定,为了使支撑底板121不易发生变形,支撑底板121的厚度为1.5-2.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内板13,所述车门内板13位于所述支撑底板121的外侧,所述支撑底板121与所述车门内板13之间留有间隙。
具体的,由于支撑底板121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会受到挤压变形,为了防止支撑底板121与车门内板13出现异响,支撑底板121与车门内板13需要保持5-8毫米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122包括两块立端板1221和一块底端连接板1222,两块所述立端板1221的一端垂直于所述支撑底板121,两块所述立端板1221另一端通过所述底端连接板1222连接。
具体的,缓冲吸能单元122从上往下布置有多层,每层包括多个缓冲吸能单元122,缓冲吸能单元122的层数与汽车车门的大小有关,汽车车门越大,缓冲吸能单元122的层数越多。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包括了三层缓冲吸能单元122。立端板1221用于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压溃吸能,底端连接板1222用于连接两个立端板1221,增大缓冲吸能单元122与乘员的碰撞面积,立端板1221与底端连接板1222垂直连接,使其侧面形成“几”字型。为了使缓冲吸能单元122达到更好的压溃吸能作用,立端板1221的厚度为1.0-2.5毫米,立端板1221的高度为55-70毫米,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可通过调整立端板1221的宽度和厚度来控制吸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钣金14,所述支撑底板位于所述车门钣金14的内侧。
具体的,车门钣金14朝向汽车车门内部为车门钣金14的内侧,朝向汽车车门外部为车门钣金14的外侧。支撑底板121与车门钣金14的内侧有一定的重叠量,使车门钣金14对支撑底板12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支撑底板121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过度挤压变形,从而减小缓冲吸能装置12的压溃吸能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门饰板本体,所述底端连接板1222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焊柱与所述门饰板本体连接的圆孔12221。
具体的,门饰板本体与地图袋饰板11组成汽车门饰板,门饰板本体位于缓冲吸能单元122的内侧,可以在其中一个或多个缓冲吸能单元122的底端连接板1222上设置圆孔12221,然后通过焊柱使缓冲吸能装置12与门饰板本体的背面焊接,使缓冲吸能装置12与门饰板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23包括第一连接板1231和第二连接板1232,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1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与所述支撑底板121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12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231相互垂直。
具体的,缓冲吸能单元122与地图装饰板11之间从上到下布置有多个连接单元123,每个连接单元123包括第一连接板1231和第二连接板1232,第一连接板1231与第二连接板1232一体成型,通过第一连接板1231和第二连接板1232使地图袋饰板11固定缓冲吸能装置12,防止缓冲吸能装置12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或者散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板121、所述缓冲吸能单元122和所述连接单元123一体成型。通过将支撑底板、缓冲吸能单元和连接单元一体成型,无需进行多次开模,节约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图袋饰板11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2一体成型。通过将地图袋饰板和缓冲吸能装置一体成型,无需进行多次开模,节约成本。
实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增大缓冲吸能装置与地图袋饰板的连接接触面积,使缓冲吸能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汽车车门上,防止缓冲吸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或者脱落,避免乘员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骨盆受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地图袋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与所述地图袋饰板的背面沿水平方向平行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多个缓冲吸能单元和连接单元,多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位于所述支撑底板的外侧,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留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缓冲吸能单元包括两块立端板和一块底端连接板,两块所述立端板的一端垂直于所述支撑底板,两块所述立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端连接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车门钣金,所述支撑底板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门饰板本体,所述底端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焊柱与所述门饰板本体连接的圆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地图袋饰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缓冲吸能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袋饰板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一体成型。
CN201721400203.5U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汽车车门 Active CN207374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0203.5U CN20737407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汽车车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0203.5U CN20737407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汽车车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4077U true CN207374077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0203.5U Active CN207374077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汽车车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40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6642A (zh) * 2019-11-07 2020-06-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板地图袋结构
US11840198B2 (en) 2022-04-11 2023-12-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trim pane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6642A (zh) * 2019-11-07 2020-06-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板地图袋结构
CN111216642B (zh) * 2019-11-07 2021-04-0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板地图袋结构
US11840198B2 (en) 2022-04-11 2023-12-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trim pane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zuno et al. Head injuries in vehicle-pedestrian impact
US6846026B2 (en) Vehicle pedestrian safety bumper system
US9415735B1 (en) Vehicle deflection system for impact events
CN207374077U (zh) 一种汽车车门
US7243981B2 (en) Vehicle body deformation control assembly
CN202511953U (zh) 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
Mizuno et al. Pedestrian headform impact tests for various vehicle locations
CN20731133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ehicle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pedestrian safety
CN205737367U (zh) 一种安全的汽车保险杠
CN201800495U (zh) 一种髋部缓冲块
CN104369707A (zh) 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CN104619533B (zh) 汽车减震器构件,包含该减震器构件的汽车门板组件和包括该汽车门板组件的汽车
CN212148656U (zh) 门饰板地图袋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门饰板和车辆
CN207984793U (zh) 一种汽车前端行人保护防撞梁
CN204222791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CN205706872U (zh)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280940U (zh) 一种汽车行人保护装置
CN204587044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1966301A (zh) 汽车新型安全保护装置
CN208931438U (zh) 用于车辆的立柱组件及车辆
CN212148731U (zh) 一种缓冲泡沫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2368521U (zh) 汽车侧门防侧撞结构
CN207208210U (zh) 空气室上盖板以及车辆
CN210852362U (zh) 车辆后排乘员保护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