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0502U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60502U CN207360502U CN201721019609.9U CN201721019609U CN207360502U CN 207360502 U CN207360502 U CN 207360502U CN 201721019609 U CN201721019609 U CN 201721019609U CN 207360502 U CN207360502 U CN 2073605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groups
- electric car
- pass
- sh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车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弧形钢板连接,所述弧形钢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两组防尘立柱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所述移动板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弹性组件与减震柱的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性能,且将减震器内置的弧形钢板的内部,避免外露式减震器容易进入泥沙等杂质,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向闸把等操作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轻便、省事、省力、高效的特点,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无污染物的排放,不污染大气、节能环保。目前,电动车的减震器多采用外露式,这种外露式结构在长期受到风吹雨打容易进入泥沙,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整车的外观,降低使用者对车辆的满意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外露式结构在长期受到风吹雨打容易进入泥沙,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整车的外观,降低使用者对车辆的满意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弧形钢板连接,所述弧形钢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连接,且承压板的底部与弧形钢板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两组防尘立柱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钢板采用弹簧钢压制剪切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便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板的长度略小于两组防尘立柱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减震柱包括两组上下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两组限位板之间通过液压杆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外壁套设有减震弹簧,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还设有便于安装的圆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弹性组件与减震柱的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性能,且将减震器内置的弧形钢板的内部,避免外露式减震器容易进入泥沙等杂质,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销轴、3弹性组件、31安装板、32防尘立柱、33缓冲弹簧、34移动板、35压板、4弧形钢板、5卡扣、6承压板、7减震柱、71限位板、72液压杆、73减震弹簧、74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右端通过销轴2与弧形钢板4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3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6连接,且承压板6的底部与弧形钢板4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7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32,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33,且缓冲弹簧33的顶部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移动板34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35连接。
其中,所述弧形钢板4采用弹簧钢压制剪切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31的底部设有便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板34的长度略小于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的间距,所述减震柱7包括两组上下平行设置的限位板71,两组限位板71之间通过液压杆72连接,所述液压杆72的外壁套设有减震弹簧73,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71的底部还设有便于安装的圆环74。
工作原理:通过承压板6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电动车的后底盘上,弧形钢板4与底板1连接,并在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设置弹性组件3,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性能,将缓冲弹簧33安装在两组防尘立柱32所形成的空腔内,能够有效避免外界杂质对缓冲弹簧33的侵蚀,从而保证弹性组件3的减震效果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弧形钢板4与承压板6之间设置减震柱7配合弹性组件3,形成两种不同的减震方式,减震效果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右端通过销轴(2)与弧形钢板(4)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3)连接,所述弧形钢板(4)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内腔通过螺栓与承压板(6)连接,且承压板(6)的底部与弧形钢板(4)的顶部之间通过减震柱(7)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顶部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防尘立柱(32),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所形成的内腔中垂直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33),且缓冲弹簧(33)的顶部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移动板(34)的顶部通过两组支撑杆与压板(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钢板(4)采用弹簧钢压制剪切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的底部设有便于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板(34)的长度略小于两组防尘立柱(32)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柱(7)包括两组上下平行设置的限位板(71),两组限位板(71)之间通过液压杆(72)连接,所述液压杆(72)的外壁套设有减震弹簧(73),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71)的底部还设有便于安装的圆环(7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9609.9U CN20736050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9609.9U CN20736050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60502U true CN207360502U (zh) | 2018-05-15 |
Family
ID=6242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1960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6050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605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1964A (zh) * | 2017-08-15 | 2017-11-17 | 徐州苏彭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
2017
- 2017-08-15 CN CN201721019609.9U patent/CN2073605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1964A (zh) * | 2017-08-15 | 2017-11-17 | 徐州苏彭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81740B (zh) | 用于悬架减震器的安装组件 | |
CN207360502U (zh) | 一种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
CN202833837U (zh) | 电动汽车电池箱减震机构 | |
CN202628910U (zh) | 板簧组件以及具有该板簧组件的前悬架系统和车辆 | |
CN209414495U (zh) | 一种具有侧向力缓冲作用的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 | |
CN201264478Y (zh) | 一种防震脚轮 | |
CN2617624Y (zh) | 小轮车用双重减振装置 | |
CN107351964A (zh) | 电动车后置双减震装置 | |
CN205524690U (zh) | 倒三轮电动车 | |
CN103334892A (zh) | 一种车用发电装置 | |
CN201280191Y (zh) | 具有内缩折叠结构的自行车把柱减震器 | |
CN203666362U (zh) | 一种采用硫化成型的防扭拉杆悬置结构 | |
CN208397199U (zh) | 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安装结构 | |
CN202863112U (zh) | 发动机支架减震装置 | |
CN203046805U (zh) | 新型汽车横向稳定连杆橡胶减震衬套 | |
CN202690856U (zh) | 汽车减震器 | |
CN202294137U (zh) | 一种应用于商用车的后悬架系统 | |
CN204801574U (zh) | 一种橡胶弹簧机械悬浮结构 | |
CN207156880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前部减震装置 | |
CN201834152U (zh) | 电动车的减震装置 | |
CN20567483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安装结构 | |
CN202987349U (zh) | 自行车座垫装置 | |
CN204821951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机构 | |
CN205009958U (zh) | 发动机悬挂系统 | |
CN203198657U (zh) |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