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0061U -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0061U
CN207360061U CN201721242799.0U CN201721242799U CN207360061U CN 207360061 U CN207360061 U CN 207360061U CN 201721242799 U CN201721242799 U CN 201721242799U CN 207360061 U CN207360061 U CN 207360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room
forward engine
crossbeam
electric automobi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27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翼
宋睿
赵刚
邓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427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0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0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0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前机舱内部由左纵梁、右纵梁划分为左侧布置区、中间布置区和右侧布置区,其中电机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中间布置区内;横梁,置于所述电机动力总成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并且所述横梁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预留有空隙;容纳箱体,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容纳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空隙的高度。上述方案中容纳箱体可以作为行李箱、工具箱等使用,从而在前机舱内部增加了储物空间,合理利用了前机舱内部的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形式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响应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投入纯电动汽车的开发。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动力汽车,其前机舱内部均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打开前机舱盖后,明显地可以看到前机舱内部空间被两根纵梁划分为三个区域。在传统动力汽车中,三个区域被动力系统、排气系统及其他模块所占据。而纯电动汽车相比传统动力汽车,简化了诸多系统部件,如燃油系统,排气系统等。因此,汽车车身前机舱结构中,可利用的空间相对传统动力汽车更加灵活,丰富。而目前较多数的车企并没有合理利用简化后的前机舱内的空间,导致空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中,前机舱内部由左纵梁、右纵梁划分为左侧布置区、中间布置区和右侧布置区,包括:电机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中间布置区内;横梁,置于所述电机动力总成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并且所述横梁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预留有空隙;容纳箱体,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容纳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空隙的高度。由于中间布置区内电机动力总成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通过对容纳箱体的高度进行设计并且在电机动力总成的上方设置横梁,能够将容纳箱体固定在横梁上且不影响前机舱盖的盖合。容纳箱体能够作为行李箱、工具箱等使用,从而加大了前机舱内部的储物空间,有效对前机舱内部剩余空间合理利用。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电机动力总成集成有电动汽车的所有动力单元,其高度在350-400mm范围内。电机动力总成将电动汽车的所有动力单元均集成在一起,高度集成后的电机动力总成高度大大降低,在前机舱内部所占用的垂直高度很小,能够为容纳箱体预留更大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前机舱内部的空间率用率。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容纳箱体的长度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宽度与电动汽车的车身排水槽和前机舱的前端内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前面的方案中,容纳箱体在高度方向上与横梁和前机舱盖的距离相适配,进一步的使容纳箱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占据与前机舱内部的剩余空间,保证容纳箱体的容积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前机舱内部的剩余空间,得到最大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还包括螺纹杆,具有外螺纹;所述横梁上成型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容纳箱体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通孔后旋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固定所述容纳箱体。通过螺纹杆固定容纳箱体,能够方便拆卸,给后期容纳箱体的清洗或者电动汽车的维修带来便利。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横梁共两条,两条所述横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容纳箱体的宽度相适配。通过设置两条横梁的方式固定容纳箱体,能够降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纳箱体的晃动程度,避免容纳箱体晃动影响到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的其他部件。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横梁两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销孔;所述横梁两端的定位销分别插入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的销孔中实现定位。通过定位销和销孔配合实现横梁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横梁及容纳箱体的拆装。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定位销成型有外螺纹,通过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固定所述定位销。通过设置于定位销配合的螺母固定横梁,避免横梁上的定位销在电动汽车颠簸时脱出销孔。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所述横梁两端成型有第一通孔;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第二通孔;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的第二通孔对中后,由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定位螺栓固定。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定位螺栓的配合实现横梁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横梁及容纳箱体的拆装。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还包括控制模块附件和温度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布置区中且与所述左侧布置区的左侧边缘接触;所述温度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右侧布置区中且与所述右侧布置区的右侧边缘接触。通过将控制模块附件置于左侧布置区的最左侧位置,将温度管理模块置于右侧布置区的最右侧位置,能够更进一步扩大中间布置区的空间,从而为容纳箱体的空间利用最大化提供条件。
可选地,上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中,还包括装饰罩组件,其包括覆盖左侧布置区的第一装饰罩,覆盖中间布置区的第二装饰罩、覆盖右侧布置区的第三装饰罩和遮挡车身排水槽的第四装饰罩。通过设置装饰罩将左侧布置区、中间布置区、右侧布置区和排水槽进行遮挡,能够使前机舱内部区域更加美观、整洁和统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在电机动力总成上方设置横梁,在横梁上方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固定容纳箱体,在前机舱内部增加了储物空间,容纳箱体可以作为行李箱、工具箱等使用,从而合理利用了前机舱内部的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形式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的轴向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的横梁安装定位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的行李箱整体布局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含义为:
1-左侧布置区,2-中间布置区,3-右侧布置区,4-左纵梁,5-电机动力总成,6-前端内壁,7-右纵梁,8-排水槽,9-容纳箱体,10-横梁,11-第三装饰罩,12-第一装饰罩,13-第二装饰罩,14-定位销,15-螺母,16-第四装饰罩,17-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并且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次序或者按时间的顺序。要理解,这样使用的这些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实施例如是能够以与那些说明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或者以在此描述的另外的次序来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前机舱内部由左纵梁4、右纵梁7划分为右侧布置区3、中间布置区2和左侧布置区1,显然左侧布置区1即为左纵梁4之外的部分,中间布置区2即为左纵梁4和右纵梁7之间的部分,右侧布置区3即为右纵梁7之外的部分。如图所示,电机动力总成5设置于所述中间布置区2内;横梁10置于所述电机动力总成5的上方。横梁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上,并且所述横梁10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预留有空隙;容纳箱体9,设置于所述横梁10上,所述容纳箱体9的高度小于所述空隙的高度。常见的电动汽车机舱内部结构,其内部空间整体高度在750-850mm之间,普通的电机动力总成5高度不会超过500mm,因此在电机动力总成5上方能够预留出至少250mm的空间,此空间完全可以被利用起来。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由于中间布置区2内部的电机动力总成5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通过对容纳箱体9的高度进行设计并且在电机动力总成5的上方设置横梁10,能够将容纳箱体9固定在横梁10上且不影响前机舱盖的盖合。容纳箱体9能够作为行李箱、工具箱等使用,从而加大了前机舱内部的储物空间,有效对前机舱内部剩余空间合理利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动力总成5可以选择高度集成的电机动力总成,高度集成电动机,控制器,变速箱等电动汽车的所有动力单元,因此电机动力总成5能够做到小型化,其高度在350-400mm范围内,如前所述,前机舱的内部空间整体高度在750-850mm范围,因此采用高度集成的电机动力总成,能够为容纳箱体9预留出350mm左右的空间。本方案中,电机动力总成5将电动汽车的所有动力单元均集成在一起,高度集成后的电机动力总成5高度大大降低,在前机舱内部所占用的垂直高度很小,能够为容纳箱体9预留更大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前机舱内部的空间率用率。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容纳箱体9的长度与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宽度与电动汽车的车身排水槽8和前机舱的前端内壁6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前面的方案中,容纳箱体9在高度方向上与横梁10和前机舱盖的距离相适配,进一步的使容纳箱体9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占据与前机舱内部的剩余空间,保证容纳箱体9的容积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前机舱内部的剩余空间,得到最大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容纳箱体9可以完全固定于横梁10上,甚至可以与横梁10为一体结构,但这种设置会给后期容纳箱体9的清理及前机舱内部的清理维修带来不便,因此优选容纳箱体9是可拆卸地设置于横梁10上,为此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还包括螺纹杆17,具有外螺纹;所述横梁10上成型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与所述螺纹杆17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容纳箱体9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杆17贯穿所述通孔后旋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固定所述容纳箱体9。通过螺纹杆17固定容纳箱体9,能够方便拆卸,给后期容纳箱体9的清洗或者电动汽车的维修带来便利,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容纳箱体9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横梁10上,可以采用多个螺纹杆17对其进行固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横梁10可以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但是设置有一条的情况下,容纳箱体9可能会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变化时前后晃动,而设置多条横梁10必然会给安装拆卸等带来不便。为此,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所述横梁10共两条,两条所述横梁10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容纳箱体9的宽度相适配。通过设置两条横梁10的方式固定容纳箱体9,能够降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纳箱体9的晃动程度,避免容纳箱体9晃动影响到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的其他部件。
在上述方案中,横梁1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左纵梁4和右纵梁7上,但是会给后期机舱内部清理维修带来不便。因此,优选方案为横梁10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左纵梁4和右纵梁7上。考虑到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所述横梁10两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销14;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上与所述横梁10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销孔;所述横梁10两端的定位销14分别插入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上的销孔中实现定位。通过定位销14和销孔配合实现横梁10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横梁10及容纳箱体9的拆装。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14成型有外螺纹,通过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15固定所述定位销14。通过设置于定位销14配合的螺母15固定横梁10,避免横梁10上的定位销14在电动汽车颠簸时脱出销孔。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实现横梁10可拆卸地固定在左纵梁4和右纵梁7上的方式,所述横梁10两端成型有第一通孔;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上与所述横梁10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第二通孔;所述横梁10两端的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7上的第二通孔对中后,由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定位螺栓固定。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定位螺栓的配合实现横梁10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动汽车前机舱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横梁10及容纳箱体9的拆装。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模块附件和温度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附件包括如蓄电池,电器保险盒等附件,其设置于所述右侧布置区3中且与所述右侧布置区3的左侧边缘接触;所述温度管理模块包括空调,热管理等装置,设置于所述左侧布置区1中且与所述左侧布置区1的右侧边缘接触。也即将控制模块附件置于右侧布置区3的最左侧位置,将温度管理模块置于左侧布置区1的最右侧位置,能够更进一步扩大中间布置区2的空间,从而为容纳箱体9的空间利用最大化提供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装饰罩组件,其包括覆盖右侧布置区3的第一装饰罩12,覆盖中间布置区2的第二装饰罩13、覆盖左侧布置区1的第三装饰罩11和遮挡车身排水槽8的第四装饰罩16。通过设置装饰罩将右侧布置区3、中间布置区2、左侧布置区1和排水槽8进行遮挡,能够使前机舱内部区域更加美观、整洁和统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中,前机舱内部由左纵梁、右纵梁划分为左侧布置区、中间布置区和右侧布置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动力总成,设置于所述中间布置区内;
横梁,置于所述电机动力总成的上方,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并且所述横梁与盖合后的前机舱盖之间预留有空隙;
容纳箱体,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容纳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空隙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动力总成集成有电动汽车的所有动力单元,其高度在350-400m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箱体的长度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宽度与电动汽车的车身排水槽和前机舱的前端内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纹杆,具有外螺纹;所述横梁上成型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容纳箱体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通孔后旋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固定所述容纳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共两条,两条所述横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容纳箱体的宽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两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销;
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销孔;
所述横梁两端的定位销分别插入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的销孔中实现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成型有外螺纹,通过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固定所述定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两端成型有第一通孔;
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位置处成型有第二通孔;
所述横梁两端的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的第二通孔对中后,由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定位螺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附件和温度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布置区中且与所述左侧布置区的左侧边缘接触;
所述温度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右侧布置区中且与所述右侧布置区的右侧边缘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饰罩组件,其包括覆盖左侧布置区的第一装饰罩,覆盖中间布置区的第二装饰罩、覆盖右侧布置区的第三装饰罩和遮挡车身排水槽的第四装饰罩。
CN201721242799.0U 2017-09-26 2017-09-26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Active CN207360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2799.0U CN207360061U (zh) 2017-09-26 2017-09-26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2799.0U CN207360061U (zh) 2017-09-26 2017-09-26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0061U true CN207360061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5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2799.0U Active CN207360061U (zh) 2017-09-26 2017-09-26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0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239A (zh) * 2018-11-02 2019-03-01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厢结构以及具有该车厢结构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8239A (zh) * 2018-11-02 2019-03-01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厢结构以及具有该车厢结构的汽车
CN109398239B (zh) * 2018-11-02 2024-04-16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厢结构以及具有该车厢结构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9981B (zh) 用于电动车的可替换式电池模块
CN107771134B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尤其车顶空调系统以及具有该类型空调系统的车辆
CN102652073A (zh) 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
CN207360061U (zh)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
DE29911519U1 (de)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limaanlage
JP2020044950A (ja) 電動車両
CN107458469B (zh) 电动汽车的前舱
CN206067895U (zh) 集成式控制器安装架总成
HU226004B1 (en) Gas powered bus or trolley-bus
CN202439613U (zh) 车用组合开关
DE102011119289A1 (de) Standheizung für den Kraftfahrzeuginnenraum
CN205524490U (zh) 一种动力集成装置及使用其的汽车
CN104786813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10001373A (zh) 动力电池承载框架、汽车以及方法
CN215527875U (zh) 一种多功能平台化的蓄电池托盘
CN113306359A (zh) 一种驻车熄火状态下使用的车载降温装置
CN205468511U (zh) 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205768470U (zh) 一种节能安全车载装置
CN210851957U (zh) Ptc加热器安装支架
CN204659558U (zh) 一种自行式房车
CN104554150A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器及安装有前挡风玻璃除霜器的汽车
EP2703200B1 (en) Refrigerated transport system and refrigeration logistics system
CN208817431U (zh) 一种智能家居无障碍监控灯具控制盒安装座
CN207311626U (zh) 车辆
CN204567510U (zh) 用于固定车辆模块的集成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