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350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3508U
CN207353508U CN201721430847.9U CN201721430847U CN207353508U CN 207353508 U CN207353508 U CN 207353508U CN 201721430847 U CN201721430847 U CN 201721430847U CN 207353508 U CN207353508 U CN 207353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locking protuberance
housing
space
incline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08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晓大
高桥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3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3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unter-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9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mov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inearly, e.g. sli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4);以及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9)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固持多个端子(4)的壳体(2)。壳体(2)具有:两个卡止凸部(25),位于空间(S2)内侧并位于多个端子(4)的左右方向上,从下侧向上侧突出,并卡在形成于扁平线缆(9)的左侧和右侧的凹口或孔内。壳体(2)具有:施压元件(26),位于空间(S2)内形成在空间(S2)的上侧,置于比两个卡止凸部(25)更靠近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且对插入空间(S2)中的扁平线缆(9)向空间(S2)的下侧施压。从而实现了便于操作工认识到扁平线缆和连接器是否已经装配在一起的效果。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安装于扁平线缆的端部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连接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且将扁平线缆和电路基板电连接。在构成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的壳体(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本体10)内,多个端子被保持且提供让扁平线缆的一端部插入的空间。在插入了该空间内侧的扁平线缆上插入滑块(专利文献1中的按压(pressing)部件),由此,扁平线缆的端部被推靠到多个端子的接触点上,且因此扁平线缆和多个端子电连接。此外,沿着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突出的两个卡止凸部(专利文献1中的卡合部15)形成于设置在连接器内侧的空间的内侧。两个卡止凸部位于多个端子的左方和右方并分别卡设在形成于扁平线缆的宽度方向上的凹口(notch)内。这里,施压(biasing)元件沿着卡止凸部的方向对扁平线缆的端部施压,由此防止扁平线缆被从连接器拉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未审查专利公开号JP2006-252975
实用新型内容
采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器,操作工可能无法直接地认识到在扁平线缆插入后扁平线缆的端部已插入在连接器的空间内的正确位置(更具体地,线缆上的凹口卡在壳体的卡止凸部上的位置)。由此,操作工可能在扁平线缆和连接器之间的不完全嵌合的状态(所谓的半嵌合状态)下将施压元件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使操作工容易地认识到当插入扁平线缆时扁平线缆和连接器是否嵌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及壳体,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保持多个所述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左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左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左侧的卡合部;右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右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右侧的卡合部;以及引导部,从上侧向下侧突出,且位于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之间,用于将插入所述空间的所述扁平线缆向下引导。这使得操作工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所述扁平线缆和所述连接器是否嵌合在一起。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形成有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此外,在所示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更靠后方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以及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与已插入所述空间内的所述扁平线缆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点,以及所述接触点位于比形成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更靠后方的位置。
此外,在所示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右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左倾斜延伸的倾斜面,以及在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左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右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具有所述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滑块。所述滑块具有:孔,比所述空间更靠前方,所述扁平线缆插入并穿过所述孔;按压部,构成所述孔的上侧的边缘;以及引导部,比所述按压部更靠下方,构成所述孔的下侧的边缘及前侧的边缘。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抵接所述扁平线缆并向下侧按压所述扁平线缆;以及两个邻接面,分别位于所述按压面的右侧和左侧,比所述按压面更靠上方。所述两个邻接面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顶部更靠上方。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在所述滑块的按压部的后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三倾斜面,所述扁平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而插入所述空间的内侧。
此外,在所述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凹槽的外侧凹部,在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外侧凹部的所述凹槽中的外侧凸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和扁平线缆9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1的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图。
图4是示出沿图2中的IV-I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沿图2中的V-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
图6是示出当扁平线缆9插入时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连接器1的主视图。
图8是连接器1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沿图7中的IX-IX线作出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沿图7中的X-X线作出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连接器1的一横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连接器,2壳体,21上壁,211外侧凹部,22下壁,222倾斜面,224槽,23后壁,25卡止凸部,252、253倾斜面,26第一引导部,261倾斜面,3滑块,31前表面,32按压部,321外侧凸部,325按压面,326邻接面,327、328倾斜面,33第二引导部,331倾斜面,34延伸部,35臂,4端子,41连接部,42支柱部,43上臂,431爪部,44第一下臂,441倾斜面,45第二下臂,451倾斜面,49a、49b接触点,5保持件,9扁平线缆,91凹口,92缘部,S1、S3、S4孔,S2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以及扁平线缆9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连接器1的滑块3滑向前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沿图2中的IV-I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且特别是示出连接器1的下侧的视图。图5是示出沿图2中的V-V线作出的剖视立体图且特别是示出连接器1的上侧的视图。图6是示出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视图。图7是连接器1的主视图。图8是连接器1的后视图。图9是示出沿图7中的IX-IX线作出的剖视图且是示出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截面的视图。图10是示出沿图7中的X-X线作出的剖视图且特别是示出从连接器1的右侧观察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连接器1在图9所示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视图且是示出滑块3已经向前滑动的状态的图。此外,图11示出扁平线缆9插入到壳体2的内侧的状态以及线缆插入于形成在滑块3内的孔S1的内侧的状态。
在所有图中,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由X2表示的方向)为后方向,而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由X1表示的方向)为前方向。此外,示出扁平线缆9的宽度的方向(由Y1和Y2表示的方向)分别是左方向和右方向。再者,示出扁平线缆9的厚度的方向(由Z1和Z2表示的方向)分别是上方向和下方向。注意的是,这些方向仅用于描述构成连接器1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不表示绝对方向。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是能够使平型的扁平线缆9沿扁平线缆9的延伸方向插入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连接器1形成为大致方筒(rectangular cylindrical)状,且扁平线缆9插入连接器1的内侧。扁平线缆9可以是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或柔性扁平线缆(FFC)。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具有壳体2和位于壳体2的前侧的滑块3。壳体2和滑块3可以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壳体2具有在壳体2的前面开口的空间S2。扁平线缆9从前侧向后侧插入壳体2的空间S2。此外,空间S2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扁平线缆9。空间S2形成在壳体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
如图3、图8、图9和图11所示,壳体2具有构成壳体2的上表面的上壁21、构成壳体2的下表面的下壁22以及构成壳体2的后表面的后壁23。这里,上壁21和下壁22之间的空间是扁平线缆9插入的空间S2。
如图4、图9和图11所示,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22形成在壳体2的空间S2的下侧缘。倾斜面222形成在壳体2的前侧。例如,倾斜面222形成在下壁22的前表面221,并连接于上表面223。如图11所示,扁平线缆9的前端抵靠形成在壳体2内的倾斜面222且由此朝空间S2的内部被引导。
如图4所示,壳体2保持多个端子4。多个端子4由导电材料(诸如金属等)形成。此外,多个端子4沿左右方向排列地插入壳体2的空间S2。槽224形成在壳体2的下壁22中,且端子4布置在槽224的内侧。
如图9至图11所示,插入壳体2的空间S2内的端子4具有:连接部41,位于壳体2的后下端并连接于电路基板(图中未示出);支柱部42,从连接部41向上延伸;上臂43,从支柱部42的上侧向前延伸;第一下臂44,比上臂43更位于下方且从支柱部42向前延伸;以及第二下臂45,位于上臂43和第一下臂44之间并从支柱部42向前延伸。第一下臂44和第二下臂45形成为能够向下弹性地弯曲。此外,端子4的上臂43与第一下臂44及第二下臂45之间的空间可以为扁平线缆9插入的空间S2。爪部431卡在壳体2的后壁23且形成在上臂4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441形成在端子4的第一下臂44的前端,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并位于第一倾斜面441后方的第二倾斜面451形成在第二下臂45的前端。与扁平线缆9的下侧接触的接触点49a、49b分别设置在第一倾斜面441的上端以及第二倾斜面451的上端。接触点49b设置在比接触点49a更靠后方,且接触点49a、49b设置在比形成在壳体2的下壁22的倾斜面222更靠后方。此外,接触点49a、49b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且布置在比下壁22的上表面223更靠上方(例如,位于形成在下壁22的槽224的外侧)。
如图8所示,多个孔S4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形成在壳体2的后壁23。多个孔S4连通于空间S2,且多个端子4分别从后侧朝向前侧地插入多个孔S4。
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作为用于锁定扁平线缆9的突起的两个卡止凸部25(L)、25(R)形成在壳体2的空间S2的下侧。卡止凸部25(L)、25(R)形成在壳体2的下壁22的上表面223。卡止凸部25(L)、25(R)形成为从壳体2的下侧向空间2的上侧突出。卡止凸部25(L)相对左右排列的多个端子4位于左侧,而卡止凸部25(R)相对多个端子4位于右侧。
此外,如图6所示,具有凹口、凹槽或孔的卡合部90(L)、90(R)形成于扁平线缆9的左右。卡合部90(L)形成在扁平线缆9的左侧,而卡合部90(R)形成在扁平线缆9的右侧。以下描述假设形成在左侧的卡合部90(L)具有凹口91(L)和位于凹口91的后侧的缘部92(L),且形成在右侧的卡合部90(R)具有凹口91(R)和位于凹口91的后侧的缘部92(R)。
形成在扁平线缆9的左右侧的卡合部90(L)、90(R)卡在左右的卡止凸部25(L)、25(R)。例如,图6中所示的左右的卡止凸部25(L)、25(R)嵌入扁平线缆9的左右的凹口91(L)、91(R),并可以卡在后侧的缘部92(L)、92(R)上。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左右的卡止凸部25(L)、25(R)简称为凸部25。此外,左右的卡合部90(L)、90(R)简称为卡合部90,左右的凹口91(L)、91(R)简称为凹口91,位于凹口91(L)、91(R)的后侧的缘部92(L)、92(R)简称为缘部92。
此外,如图4所示,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52形成在卡止凸部25的前表面251。再者,如图4所示,向上向左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53(L)形成在左侧的卡止凸部25(L)的右侧面上,且向上向右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53(R)形成在右侧的卡止凸部25(R)的左侧面上。此外,在图11所示的剖视图中,卡止凸部25的倾斜面252位于形成在壳体2的下壁22的倾斜面222的延长线上。即,下壁22的倾斜面222以及卡止凸部25的倾斜面252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再者,卡止凸部25的后表面255在相对壳体2的下壁22的上表面223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卡止凸部25的顶部254形成为比端子4的接触点49a、49b更靠上方。
如图6所示,在将扁平线缆9插入空间S2的内侧的过程中,左侧的凹口91(L)的后侧的缘部92(L)以及右侧的凹口91(R)的后侧的缘部92(R)对应地跨置在形成在壳体2的空间S2内的左右侧的卡止凸部25(L)、25(R)上。如上所述,向上向后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52形成在卡止凸部25的前表面251,由此,扁平线缆9的前端沿倾斜面252前进,并使得扁平线缆9的缘部92容易地跨置在卡止凸部25上。此外,卡止凸部25的倾斜面252与下壁22的倾斜面222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包括扁平线缆9的缘部92的前端能够从壳体2的前面朝向卡止凸部25顺畅地前进。此外,卡止凸部25的顶部254形成在比端子4的接触点49a、49b更靠上方,由此,扁平线缆9的缘部92能够跨置在卡止凸部25上而防止扁平线缆9与接触点49a、49b之间的接触。
如图5、图9和图11所示,作为朝向空间S2的下侧引导扁平线缆9的部件的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壳体2的空间S2的上侧。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壳体2的上壁21。第一引导部形成为从空间S2的上侧向下侧突出。再者,第一引导部26设置在左侧的卡止凸部25(L)和右侧的卡止凸部25(R)之间。换而言之,第一引导部26在位置上设置成比两个凸部25(L)、25(R)更靠近壳体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此外,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4中的左端的端子4和右端的端子4之间。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两相邻的端子4之间。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壳体2的中心附近的相邻的端子4a和4b之间以及端子4b和4c之间。
如图11所示,第一引导部26位于比两个卡止凸部25更靠后方的位置。例如,卡止凸部25形成在空间S2的前缘附近,而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空间S2的后缘附近。第一引导部26形成为比端子4的接触点49a、49b更靠后方,且连接于后壁23的前表面231。再者,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61形成于第一引导部26。倾斜面261连接于壳体2的上壁21和第一引导部26的下端262。
跨置在卡止凸部25(L)、25(R)上而被抬高的扁平线缆9在扁平线缆9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卡止凸部25(L)、25(R)之间的位置抵接第一引导部26的倾斜面261,由此沿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61被向下方引导。由此,扁平线缆9置于第一引导部26的下侧。此外,由于扁平线缆9以这种方式被第一引导部26向下引导,所以扁平线缆9在其左右端被向上抬起的状态下弹性变形。这里,如图4所示,向左上和右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面253(L)、253(R)形成在左右的卡止凸部25(L)、25(R)的内侧表面。通过以这种方式在卡止凸部25的侧面形成倾斜面253,避免了扁平线缆9与壳体2内部的尖锐位置之间的接触,这样当扁平线缆9前后移动时可以防止刮伤(scratching)扁平线缆9。
此外,通过将扁平线缆9从跨置在卡止凸部25的状态进一步向后推动,壳体2的卡止凸部25嵌入到扁平线缆9的凹口91中,且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卡在卡止凸部25上。这里,通过使扁平线缆9从弹性变形的状态返回到原始状态,扁平线缆9将碰触壳体2的空间S2的边缘(例如下壁22)。因为这时产生了声音,所以操作工很容易认识到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已经卡在卡止凸部25上且扁平线缆9和连接器1因此装配在一起。
注意的是,虽然图5所示的示例描述了在壳体2的中心附近的两个相邻端子4之间形成第一引导部26的情况,但第一引导部26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两个卡止凸部25(L)、25(R)之间即可。例如,第一引导部26可以形成在比图5所示更靠近左右的卡止凸部25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位置。以这种方式,扁平线缆9的缘部92升高的升高角度变得比图6所示的更陡峭,这增加了当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卡在卡止凸部25上时所产生的声音。也就是说,对于操作工认识到扁平线缆9和连接器1装配在一起变得更容易。
如图10所示,扁平线缆9的缘部92插入到比卡止凸部25的后表面255更靠后方。这里,由于扁平线缆9的缘部92卡在卡止凸部25的后表面255上,所以当扁平线缆9被向前拉时,能够防止扁平线缆9被拉出。
此外,如图9所示,扁平线缆9在壳体2的空间S2内插入到扁平线缆9的前端碰到后壁23的前表面231的位置。当扁平线缆9插入到空间S2内时,扁平线缆9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2的下壁22和第一引导部26的下端262之间。由于扁平线缆9的前端位于第一引导部26的下侧,所以可以限制扁平线缆9的上下移动且能够防止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从卡止凸部25脱出。
注意的是,凹面(concavity)或孔可以形成在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以代替图6所示形成的凹口91。在这种情况下,在扁平线缆9的凹面或孔的前缘跨置在卡止凸部25上后,卡止凸部25嵌入扁平线缆9的孔或凹面内。
此外,设置在壳体2的空间S2内的卡止凸部25和第一引导部26可使用例如树脂材料而与壳体2一体成型。与使用金属材料形成卡止凸部25或第一引导部26中至少一个的情况相比,这使得扁平线缆9被刮伤的可能性更低。
如上所述,连接器1具有位于壳体2的前侧的滑块3。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3在与壳体2卡合的状态下向前移动。更具体地,滑块3被制成能够在与壳体2卡合的第一位置(参见图1)和与壳体2分离的比第一位置更靠前方的第二位置(见图2)之间滑动。这里,当在第一位置时,滑块3向设置有端子4的接触点49a、49b的方向按压扁平线缆9,且当在第二位置时,滑块3释放对扁平线缆9施加的压力。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滑块3上形成有让扁平线缆9穿过的孔S1。在滑块3的孔S1设置在比形成在壳体2内的空间S2更靠前方的位置。孔S1形成在滑块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且沿前后方向贯通滑块3。扁平线缆9从滑块3的前侧插入孔S1内,然后扁平线缆9能够收容在壳体2的空间S2内。
如图2所示,滑块3的前表面3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壳体2宽。以这种方式形成滑块3的前表面31的宽度增加了滑块3与操作工的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滑块3容易操作。
如图2、图3和图11所示,滑块3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按压部32和第二引导部33。这里,按压部32构成孔S1的上侧的边缘。此外,第二引导部33比按压部32更靠下方并由此构成孔S1的下侧的边缘。
如图11所示,向上向后倾斜延伸的倾斜面331形成在第二引导部33的上表面,该第二引导部33形成在滑块3的下侧。由于扁平线缆9的前端抵接第二引导部33的倾斜面331,所以扁平线缆9被引向孔S1的内侧。也就是说,扁平线缆9朝向壳体2的空间S2所处位置的方向被引导。
如图2和图11所示,在滑块3上形成的孔S1的上侧的边缘比下方的边缘更靠后方。也就是说,第二引导部33比按压部32更靠前方。这允许操作工从连接器1的上方观察第二引导部33,使得可以在整个视野下通过第二引导部33插入扁平线缆9。因为从连接器1的前上方倾斜地插入的扁平线缆9的前端碰到第二引导部33的倾斜面331,所以扁平线缆9的前进方向被校正,以便被引导到孔S1的内侧。
如图9所示,除了扁平线缆9外,滑块3也插进壳体2的空间S2内。滑块3的按压部32插入到壳体2的上壁21的下方并位于插入到空间S2内的扁平线缆9的上方。按压部32插入在例如端子4的上臂43与端子4的第一及第二下臂44、45之间。
此外,抵接扁平线缆9并向下按压扁平线缆9的按压面325形成在滑块3的按压部32。如图9所示,当滑块3置于与壳体2接合的第一位置时,按压面325从上方覆盖形成在端子4上的两个接触点49a、49b。这里,接触点49a与按压面325之间的距离以及接触点49b与按压面325之间的距离均比扁平线缆9的厚度窄。由此,滑块3的按压部32的插入从而将扁平线缆9和接触点49a、49b向下压。此外,一个力作用在设置有接触点49a、49b的第一下臂44和第二下臂45上,使得所述臂从其向下弹性弯曲的形状恢复到其原始形状。也就是说,扁平线缆9的下侧与接触点49a、49b之间的接触压力被维持,从而扁平线缆9和接触点49a、49b能够可靠接触。
如图7所示,在前后方向贯通滑块3的孔S1被置为所述孔的左右边缘上抬的形状。这里,除了按压面325外,分别位于按压面325的左侧和右侧的并比按压面325更靠上的两个邻接面326(L)、326(R)也形成在滑块3的按压部32。此外,如图10所示,两个邻接面326(L)、326(R)能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并延伸至孔S1的开口。此外,当滑块3置于第一位置时,左右的邻接面326(L)、326(R)覆盖形成于壳体2的左右侧的卡止凸部25(L)、25(R)。邻接面326置于与卡止凸部25的顶部254向上分离的位置。
通过将滑块3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将扁平线缆9弯曲成扁平线缆9的左端和右端向上抬起的形状,操作工能使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例如,图6所示的缘部92)升高,使壳体2的卡止凸部25与卡合部90分离,然后从连接器1拉出扁平线缆9。这里,因为邻接面326置于比卡止凸部25的顶部254更位于上方的分离位置,所以操作工能相当容易地将扁平线缆9弯曲成扁平线缆9的左端和右端相对地升高的形状。
此外,如图11所示,连接于下侧的按压面325且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面327形成在滑块3的按压部32的后侧。当滑块3的按压部32位于比壳体2的空间S2更靠前方(例如,当滑块3位于第二位置)时,扁平线缆9在形成在壳体2的下壁22上的倾斜面222和滑块3的倾斜面327之间以及在形成在卡止凸部25上的倾斜面252和滑块3的倾斜面327之间通过而插入空间S2内。因为倾斜面327以这种方式形成在按压部32的后表面上,所以可使扁平线缆9的前端沿壳体2的倾斜面222和252斜向上前进,防止碰撞按压部32的后表面。
此外,如图9所示,连接于滑块3的上表面329并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328形成在滑块3的按压部32的后表面。当滑块3位于与壳体2嵌合的第一位置且按压部32由此插入壳体2的空间S2中时,滑块3的倾斜面328置于形成在壳体2内的第一引导部26的倾斜面261的下方。因滑块3的按压部32不仅形成在壳体2内的空间S2的前侧还进入到形成在空间S2的后侧的第一引导部26的下方,由此连接器1能在前后方向上最小化。
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凹槽的外侧凹部211形成在壳体2的前侧的外表面。此外,嵌入外侧凹部211的凹槽的外侧凸部321形成于滑块3的外表面。外侧凸部321从形成在滑块3的前表面31的孔S1的边缘向外侧突出。例如,外侧凹部211形成在上壁21的前表面,且外侧凸部321形成为从按压部32的前端向上侧突出。注意的是,外侧凹部211和外侧凸部321形成在连接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其中外侧凹部211形成在上壁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在前侧突出的两个部分之间。
如图1所示,当滑块3位于与壳体2嵌合的第一位置时,外侧凸部321嵌入外侧凹部211内。由此,操作工能够容易和直观地看到,在第一位置,滑块3嵌合在壳体2中。此外,外侧凸部321向上延伸以到达壳体2的上表面。由此,操作工可以容易和直观地看到,扁平线缆9在上下方向上不能插入到滑块3和壳体2之间产生的间隙中。
如图4所示,在壳体2的下壁22上,形成在左右的卡止凸部25之间的前表面221相对于卡止凸部25的前表面251向前侧突出。此外,形成在滑块3上的第二引导部33凹入以对应壳体2的下壁22向前侧突出的形状。
如图3所示,除上述的按压部32和第二引导部33之外,滑块3还具有从前表面31的后侧向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延伸部34(L)、34(R)。形成在滑块3的左侧的延伸部34(L)构成孔S1的左侧的边缘而形成在滑块3的右侧的延伸部34(R)构成孔S1的右侧的边缘。左右的延伸部34(L)、34(R)通过上端连接于按压部32且通过下端连接于第二引导部33。
如图4所示,除滑块3的按压部32和扁平线缆9之外,两个延伸部34(L)、34(R)也插入壳体2的空间S2中。对应地,左侧的延伸部34(L)插入在左侧的卡止凸部25(L)的左侧,而右侧的延伸部34(R)插入在右侧的卡止凸部25(R)的右侧。由于滑块3的延伸部34(L)、34(R)以这种方式插入壳体2的空间S2内,所以可抑制滑块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任何晃动。
如图3所示,滑块3具有从滑块3的前表面31的后侧向后延伸的两个臂35(L)、35(R)。臂35(L)形成在左侧的延伸部34(L)的左侧,而臂35(R)形成在右侧的延伸部34(R)的右侧。左右的臂35(L)、35(R)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对称。
此外,如图4所示,用于对滑块3的左右的臂35(L)、35(R)进行收容的两个孔S3形成在壳体2的相对于空间S2的右侧和左侧。两个孔S3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壳体2。此外,壳体2的空间S2和孔S3之间形成有保持件5能够插入的间隙。
如图3所示,保持件5具有:连接部51,连接于电路基板(图中未示出);支柱部52,从连接部51的一端向上延伸;臂53,从支柱部52的上侧向后延伸并具有卡在壳体2上的爪状部;以及弹性部54,在臂53的下侧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向左且向右弯曲。插入左侧的孔S3中的左侧的保持件5(L)和插入右侧的孔S3中的右侧的保持件5(R)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对称。
如图4所示,在滑块3的左侧的臂35(L)的左侧面和右侧的臂35(R)的右侧面上均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距离地排列的两个凸部351、352,且在壳体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28嵌入所述两个凸部351、352之间的凹槽内。由此,当滑块3置于第二位置(见图2)时,能够防止滑块3被拉出或被移出。此外,凸部353设置在滑块3的与凸部351、352形成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由于保持件5的弹性部54的在左右方向上弯曲的部分抵接滑块3的凸部353,所以当滑块3置于与壳体2嵌合的第一位置时,能够防止滑块3被拉出或被移出。
如上所述,左右的卡止凸部25以及第一引导部26形成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的壳体2内。在跨置在左右的卡止凸部25上之后,扁平线缆9置于卡止凸部25的后方。此时,由于扁平线缆9从线缆弹性弯曲的形状返回到其初始形状,所以线缆碰撞壳体2的下壁22。由于此时产生声音,所以操作工很容易认识到扁平线缆9的卡合部90已卡在卡止凸部25上,从而扁平线缆9和连接器1因此被装配在一起。由此,能够防止扁平线缆9与连接器1之间的半装配。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本实用新型仅是一个示例,且因此保留本实用新型要点以及可以容易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构思的任何适当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最后,附图中示出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和形状均以示意性地示出且不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列;以及
壳体,形成有容许扁平线缆从前侧向后侧插入的空间,且保持多个所述端子,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
左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左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左侧的卡合部;
右侧的卡止凸部,位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右侧,且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用于卡住形成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右侧的卡合部;以及
引导部,从上侧向下侧突出,且位于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之间,用于将插入所述空间的所述扁平线缆向下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形成有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更靠后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以及
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端子上形成有与已插入所述空间内的所述扁平线缆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点,以及
所述接触点位于比形成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及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更靠后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右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左倾斜延伸的倾斜面,以及
在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左侧面上形成有向上且向右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滑块,
所述滑块具有:
孔,比所述空间更靠前方,所述扁平线缆插入并穿过所述孔,
按压部,构成所述孔的上侧的边缘,以及
引导部,比所述按压部更靠下方,构成所述孔的下侧的边缘及前侧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
按压面,抵接所述扁平线缆并向下侧按压所述扁平线缆;以及
两个邻接面,分别位于所述按压面的右侧和左侧,比所述按压面更靠上方,
所述两个邻接面比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各自的顶部更靠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倾斜面,
在所述左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和所述右侧的卡止凸部的前侧分别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面,
在所述滑块的按压部的后侧形成有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三倾斜面,
所述扁平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三倾斜面之间的空间而插入所述空间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前侧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凹槽的外侧凹部,
在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外侧凹部的所述凹槽中的外侧凸部。
CN201721430847.9U 2016-10-31 2017-10-31 连接器 Active CN2073535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3289 2016-10-31
JP2016213289A JP6786356B2 (ja) 2016-10-31 2016-10-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3508U true CN207353508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02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0847.9U Active CN207353508U (zh) 2016-10-31 2017-10-3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8014B2 (zh)
JP (1) JP6786356B2 (zh)
CN (1) CN207353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822A (zh) * 2018-11-19 2019-04-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211445B2 (en) 2013-01-29 2017-07-13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9541726B2 (en) 2013-04-24 2017-01-10 Adc Czech Republic, S.R.O.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
DK3844972T3 (da) 2018-08-31 2022-10-17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Rammesamlinger til optiske fiberfordelingselementer
EP3844973A1 (en) * 2018-08-31 2021-07-07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rame assemblies for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elements
EP3845044B1 (en) 2018-08-31 2023-02-15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rame assemblies for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elements
EP3844547A1 (en) 2018-08-31 2021-07-07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rame assemblies for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elements
EP3914947A1 (en) 2019-01-25 2021-12-01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Frame assemblies for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elements
US11362447B2 (en) * 2020-05-20 2022-06-14 SK Hynix Inc. Storage device with detachable capaci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7503Y2 (zh) 1987-07-28 1992-11-10
US5354214A (en) 1993-07-23 1994-10-11 Molex Incorpor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latch clip
JP3395824B2 (ja) * 1996-12-27 2003-04-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TW471718U (en) * 2000-11-10 2002-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208240B2 (ja) 2003-08-13 2009-01-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Fpc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028543B2 (ja) * 2004-11-19 2007-12-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196424A (ja) * 2005-01-17 2006-07-27 Jst Mfg Co Ltd Fpc用コネクタ
JP4044937B2 (ja) * 2005-03-11 2008-02-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316528U (en) * 2006-10-23 2007-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30598U (en) * 2007-06-25 2008-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48803B2 (ja) 2008-04-24 2010-09-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401676B2 (ja) * 2015-08-06 2018-10-1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822A (zh) * 2018-11-19 2019-04-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3670A (ja) 2018-05-10
US20180123273A1 (en) 2018-05-03
JP6786356B2 (ja) 2020-11-18
US10348014B2 (en)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53508U (zh) 连接器
EP1701417B1 (en) A join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JP4548272B2 (ja) コネクタ
EP2009748A1 (en) A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7017522B (zh) 连接器
US6736684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forming it
EP2065979B1 (en) Connector for flat terminal
EP1124290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048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receptacle
US7789699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and slider
CN107017504B (zh) 连接器
JP4613747B2 (ja) コネクタ
KR20090049024A (ko) 커넥터
CN112652902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KR100653666B1 (ko) 단자 연결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482557B2 (ja)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CN107017523B (zh) 连接器
JP5440453B2 (ja) コネクタ
US9331428B2 (en)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mating connector and having lock structure including lock member and operation member which is operable to move lock member
US8622763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2544880B (zh) 连接器
JP4397736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216306A (ja) 端子金具
US20030054690A1 (en)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US6520786B2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