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0769U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30769U
CN207230769U CN201590001131.XU CN201590001131U CN207230769U CN 207230769 U CN207230769 U CN 207230769U CN 201590001131 U CN201590001131 U CN 201590001131U CN 207230769 U CN207230769 U CN 207230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unit
pallet
unit housing
width
refrigerat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1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海健郎
岛海健一郎
前田幸
前田幸一
佐多裕士
藤本肇
中村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30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30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00Frames or casing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Frames serving as machinery b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具备:架台;压缩单元壳体,其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架台上,并收纳有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其设置于压缩单元壳体的下方,并经由配管而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压缩机,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压缩单元壳体和水冷冷凝器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有如下的制冷机单元,该制冷机单元具备压缩机、支承该压缩机的架台、以及配置于架台的底框上的水冷冷凝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制冷机单元中,圆筒形状的水冷冷凝器横卧地配置在架台的底框上,水冷冷凝器的腿部固定于架台的底框。而且,在运输制冷机单元时,将制冷机单元固定于托板,并连同托板一起由叉式升降车等运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29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即:不容易对压缩机、架台以及水冷冷凝器固定为一体的制冷机单元进行搬运。特别是在水冷冷凝器的长度(长边方向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增大固定水冷冷凝器的架台,因此该问题很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所做出的,可获得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的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具备:架台;压缩单元壳体,其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架台上,并收纳有压缩机;以及水冷冷凝器,其设置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下方,并经由配管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优选地,所述架台具有:构成上表面的框材、和形成于所述框材的连结孔,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有:构成底面的基座框架、和形成于所述基座框架的与所述架台的连结孔对应的位置的连结孔,所述架台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通过将螺栓插入于所述架台的连结孔和所述基座框架的连结孔而进行固定,由此装卸自如地连结。
优选地,所述架台具有构成上表面的框材,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有构成底面的基座框架,所述架台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通过用夹紧装置夹住所述框材和所述基座框架而进行固定,由此装卸自如地连结。
优选地,所述水冷冷凝器载置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下方的地面,所述架台具备:四边形的框材;和多根柱材,它们的上端连结于所述框材的拐角部,所述柱材的高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高度高,相邻的两根所述柱材的间隔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所述架台以跨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地面。
优选地,所述架台仅在所述框材的四边中对置的两边具备底梁,该底梁将相邻的两根所述柱材的下端连结。
优选地,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优选地,所述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以上、并且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进深以上,所述架台的进深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以上、并且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进深以上。
优选地,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备多个,在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分别连结所述架台,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供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口的侧面与其他所述压缩单元壳体不对置。
优选地,所述架台具备多个,一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在多个所述架台上。
优选地,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多个所述架台的宽度的总长度以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压缩单元壳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在架台上,水冷冷凝器经由配管而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压缩机。另外,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因此能够实现架台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压缩单元壳体、架台以及水冷冷凝器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压缩单元壳体 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架台2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水冷冷凝器30 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水冷冷凝器30 的其他配置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水冷冷凝器30 的其他配置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的配置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 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装置1的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1具备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该制冷装置1与蒸发器等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压缩单元壳体10收纳压缩机11,且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架台20上。另外,在压缩单元壳体10设置有用于与水冷冷凝器30进行配管连接的连接口12。水冷冷凝器30设置于压缩单元壳体10的下方。水冷冷凝器 30经由配管13而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压缩机11。即,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构成为各自能够分离。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压缩单元壳体 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压缩单元壳体10例如形成为立方形状,收纳压缩机 11以及膨胀阀或其他设备类。另外,压缩单元壳体10设置有制冷剂流出用和制冷剂流入用的两个连接口12。
在构成压缩单元壳体10的底面的基座框架101形成有连结孔102,该连结孔102供用于固定于架台20的螺栓插入。该连结孔102形成在与后述的架台20的连结孔210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压缩单元壳体10的外轮廓中,将设置连接口12的侧面以及与之对置的侧面的长度称为进深Du,将与设置有连接口12的侧面相邻的侧面的长度称为宽度Wu。
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形成为与后述的架台 20的宽度Ws大致相同的长度,进深Du形成为与后述的架台20的进深Ds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宽度 Wu形成为架台20的宽度Ws以下,进深Du形成为架台20的进深Ds以下。
另外,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形成为比后述的水冷冷凝器30 的长边方向的宽度Wc短。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架台2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架台20具备四边形的框材201和多根柱材202,多根柱材202的上端连结于框材201的拐角部。另外,架台20仅在框材201 的四边中对置的两边具备底梁203,该底梁203将相邻的两根柱材202 的下端连结。该架台20载置于设置制冷装置1的地面等上。另外,在底梁203形成固定孔204,例如可以构成为将设置于地面的地脚螺栓等插入至固定孔204来固定架台20。
另外,在构成架台20的上表面的框材201形成有连结孔210,该连结孔210供用于固定压缩单元壳体10的螺栓插入。该连结孔210形成在与上述架台20的连结孔102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底梁203的边的长度称为宽度Ws,将未设置底梁203的边的长度称为进深Ds。另外,将架台20的高度(柱材202的长度)称为高度Hs。
本实施方式1的架台20的宽度Ws形成为与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大致相同的长度,进深Ds形成为与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进深Du 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宽度Ws 形成为比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大,进深Ds形成为比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大。
另外,架台20的宽度Ws形成为比后述的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的宽度Wc短。
架台20的柱材202形成为高度Hs比后述的水冷冷凝器30的高度 Hc高。另外,在未设置底梁203的边上相邻的两根柱材202的间隔Ls 形成为:比后述的水冷冷凝器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c长。即,架台 20形成为能够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的状态设置的大小。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水冷冷凝器30 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水冷冷凝器30例如由形成为圆筒形状的管壳式冷凝器构成。在水冷冷凝器30设置有:制冷剂流入用和制冷剂流出用的两个制冷剂连接口31、以及冷却水流入用和冷却水流出用的两个冷却水连接口32。制冷剂连接口31与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连接口12,通过供制冷剂流通的配管13而装卸自如地连接。
在水冷冷凝器30的内部设置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管,从冷却水流入用的冷却水连接口32流入的冷却水在冷却管中流通,并从冷却水流出用的冷却水连接口32流出。另外,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用的制冷剂连接口31流入至水冷冷凝器30的壳内,在该制冷剂被冷却管冷却后,从制冷剂流出用的制冷剂连接口31流出。
水冷冷凝器30以长边方向横卧的状态载置于设置制冷装置1的地面等上。另外,在水冷冷凝器30的壳的下方设置腿部件301,在该腿部件301形成固定孔302,例如可以构成为将设置于地面的地脚螺栓等插入至固定孔302来固定水冷冷凝器30。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称为宽度Wc,将短边方向的长度称为宽度Dc。另外,将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横卧的状态下的高度称为高度Hc。
水冷冷凝器30形成为宽度Wc比架台20的宽度Ws长。另外,水冷冷凝器30形成为宽度Wc比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长。
水冷冷凝器30的宽度Dc形成为比架台20的间隔Ls短,高度Hc 形成为比架台20的高度Hs短。即,水冷冷凝器30形成为能够设置在架台20的柱材202之间且在框材201与地面之间的空间的大小。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搬运顺序进行说明。
在搬运制冷装置1时,将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分别分离,分别单独地搬运。
首先,将水冷冷凝器30载置于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处的地面等上。接着,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的方式设置架台20。即,以水冷冷凝器30配置于架台20的未设置底梁203的两根柱材202之间的方式设置架台20。而且,在架台20的框材201上设置压缩单元壳体10。
接下来,进行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连结孔102与架台20的连结孔210 的对位,并通过螺栓以及螺母进行固定。另外,架台20与压缩单元壳体10的固定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装卸自如即可,能够使用任意的固定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夹紧装置等将基座框架101与框材201夹住来进行固定。
而且,将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连接口12与水冷冷凝器30的制冷剂连接口31用配管13连接。
另外,在制冷装置1连接有构成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等其他设备以及传感器、控制器等测量仪器类设备,但省略说明。
另外,上述的搬运顺序是一个例子,各构成部的设置顺序也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在将压缩单元壳体10设置于架台20上之后,将水冷冷凝器30从架台20的旁边插入。
接下来,对水冷冷凝器30与架台2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水冷冷凝器30载置于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处的地面等上,架台20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的方式设置于地面等上。即,水冷冷凝器30在其短边方向上能够在架台20的柱材202的间隔Ls的范围内配置于任意的位置,在其长边方向上没有配置位置的限制,能够配置于任意的位置。
在图1所示的配置例中,架台20配置于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缩小制冷装置1的结构部整体的设置范围。
图5以及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的水冷冷凝器30的其他配置例的侧视图。
在图5所示的配置例中,架台20配置在水冷冷凝器30的与制冷剂连接口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在图6所示的配置例中,架台20配置于水冷冷凝器30的制冷剂连接口31侧的端部侧。
这样,水冷冷凝器30在其长边方向上没有配置位置的限制,能够配置于任意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水冷冷凝器3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例如,即便在因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处的地面的形状、建筑物的构造上的限制,而使水冷冷凝器30的设置位置存在限制的情况下,也提高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将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 以及水冷冷凝器30各自分离而各自单独地搬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制冷装置1的搬运。
另外,架台20的宽度Ws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因此能够缩小制冷装置1的设置范围。另外,使架台20的大小比水冷冷凝器30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搬运。
另外,架台20仅在框材201的四边中对置的两边具备底梁203。因此能够在水冷冷凝器30载置于地面等的状态下,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 的方式设置架台2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单独搬运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之后的设置作业。
另外,水冷冷凝器30在其短边方向上没有配置位置的限制,能够配置在任意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2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本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架台20的宽度Ws形成为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 Wu以上、并且形成为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进深Du以上。另外,进深 Ds形成为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以上、并且形成为压缩单元壳体 10的进深Du以上。例如,架台20的宽度Ws与进深Ds形成为相同(正方形),并使宽度Ws和进深Ds比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Wu以及进深Du中较长的一方长。
由此压缩单元壳体10的设置有连接口12的侧面能够沿架台20的宽度侧或进深侧的任一方向设置。
这样的结构在将多个制冷装置1相邻配置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使用图7来说明详细情况。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的配置例的立体图。
在图7中,图示出设置多个设置于架台20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情况。另外,在图7中省略水冷冷凝器30的图示。
考虑使两个压缩单元壳体10相邻(接近)配置的情况。在将两个压缩单元壳体10相邻配置的情况下,连接配管13的连接口12与相邻的另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的侧面干涉。
另一方面,为了不降低水冷冷凝器3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相邻的两个架台20需要配置为:是未设置底梁203的边彼此对置。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2的架台20而言,压缩单元壳体10的设置有连接口12的侧面能够沿架台20的宽度侧或进深侧的任一方向设置。因此相邻的两个压缩单元壳体10中的一方设置为:使设置有连接口12的侧面朝向架台20的设置有底梁203的边一侧。即,多个压缩单元壳体10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连接口12的侧面不与其他压缩单元壳体10对置。
由此即便在将多个压缩单元壳体10相邻配置的情况下,连接口12 也不会与其他压缩单元壳体10干涉。因此能够缩小多个压缩单元壳体 10的间隔,能够缩小设置多个制冷装置1的情况下的设置范围。
实施方式3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3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本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本实施方式3的压缩单元壳体10a是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两份的结构收纳于一个壳体内的所谓的多单元。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3的制冷装置1而言,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a装卸自如地连结在两个架台20上。
两个架台20相邻(接触)配置。另外,两个架台20配置为:使未设置底梁203的边彼此对置。由此架台20能够跨越两个水冷冷凝器30 设置。
另外,架台20的间隔Ls也可以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c的2倍长。由此架台20能够跨越两个水冷冷凝器30设置。
本实施方式3的压缩单元壳体10a的宽度Wu形成为与两个架台20 的宽度Ws的总和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进深Du形成为与架台20的进深Ds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宽度Wu形成为两个架台20的宽度Ws的总和以下,进深Du形成为架台 20的进深Ds以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能够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架台20设置将两份结构收纳于一个壳体内的所谓的多单元亦即压缩单元壳体10a。因此无需制造适合于压缩单元壳体10a的宽度Wu的其他架台,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在两个架台20上设置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a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三个以上的架台20上设置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a。
实施方式4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4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本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本实施方式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是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三份的结构收纳于一个壳体内的所谓的三单元。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4的制冷装置1而言,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b装卸自如地连结在两个架台20上。
两个架台20空开间隔Wi配置。两个架台20配置为:使未设置底梁203的边彼此对置。由此架台20能够跨越两个水冷冷凝器30设置。
另外,架台20的间隔Ls可以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c的2倍长。由此架台20能够跨越两个水冷冷凝器30设置。
本实施方式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的宽度Wu形成为与两个架台20 的宽度Ws的总和加上间隔Wi的长度后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即,压缩单元壳体10b的宽度Wu形成为两个架台20的宽度的总长度以上,根据压缩单元壳体10b的宽度Wu而空开间隔Wi来配置两个架台20。
另外,进深Du形成为与架台20的进深Ds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进深Du也可以形成为架台20的进深Ds以下。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而言,其宽度Wu形成为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宽度的3倍短。本实施方式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压缩单元壳体10的三份结构收纳于一个壳体内,但通过实现内部设备的共用化、配置的最佳化而形成为3倍以下的宽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中,能够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的架台20,设置将三份结构收纳于一个壳体内的所谓的三单元亦即压缩单元壳体10b。因此无需制造适合于压缩单元壳体10b的宽度Wu 的其他架台,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在两个架台20上设置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三个以上的架台20上设置一个压缩单元壳体10b。另外,也可以根据压缩单元壳体10b的宽度Wu适当地调整三个以上的架台20 各自的间隔Wi来配置。
实施方式5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5的架台20的结构、以及具备该架台20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本实施方式1~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 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制冷装置1的右视图。
另外,在图12~图14中省略压缩单元壳体10的图示。另外,压缩单元壳体10的结构以及设置该压缩单元壳体10的架台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任一方式同样。
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5的架台20供水冷冷凝器30安装自由地设置。例如,在一个架台20上设置有两个水冷冷凝器30。例如,架台20的进深Ds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c的2 倍长。由此在架台20上能够设置两个水冷冷凝器30。
另外,可以形成为在架台20的框材201设置连结孔,该连结孔与水冷冷凝器30的腿部件301的固定孔302连通,利用螺栓以及螺母进行紧固的结构。另外,架台20与水冷冷凝器30的固定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装卸自如即可,能够使用任意的固定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夹紧装置等将水冷冷凝器30的腿部件301与架台20的框材201夹住来进行固定。
此外,架台20以跨越载置于地面等的水冷冷凝器30的状态配置。即,在未设置底梁203的边上相邻的两根柱材202之间,配置水冷冷凝器30。另外,架台20的间隔Ls可以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c的2倍长。由此架台20能够跨越两个水冷冷凝器30设置。
接下来,对具备本实施方式5的架台20的制冷装置1的搬运顺序进行说明。
在搬运制冷装置1时,将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分别分离,并分别单独搬运。
首先,将水冷冷凝器30载置于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处的地面等上。接着,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的方式设置架台20。即,以水冷冷凝器30配置在架台20的未设置底梁203的两根柱材202之间的方式设置架台20。
此外,在架台20的框材201上设置水冷冷凝器30。而且,将载置于架台20上的水冷冷凝器30与架台20例如利用螺栓以及螺母进行固定。另外也可以将设置于地面等上的水冷冷凝器30的腿部件301用地脚螺栓等进行固定。
接下来,将压缩单元壳体10单体或者设置于其他架台20上的压缩单元壳体10设置于预期的位置,并将压缩单元壳体10的连接口12与水冷冷凝器30的制冷剂连接口31用配管13连接。另外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同样,在压缩单元壳体10的下方还配置水冷冷凝器30。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装置1的配置例的图。
在图15中示出将图12~图14所示的水冷冷凝器30与上述实施方式 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所谓的三单元)连接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在与压缩单元壳体10b分离配置的架台20设置水冷冷凝器30,并利用配管13将水冷冷凝器30与压缩机11连接,由此形成制冷循环。
另外,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压缩单元壳体10b的下方配置水冷冷凝器30,但也可以省略该水冷冷凝器30。另外设置压缩单元壳体 10b的两个架台20也可以省略。即,制冷装置1可以构成为具备:压缩单元壳体10,其收纳有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30,其经由配管13而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压缩机11;架台20,其供水冷冷凝器30装卸自如地设置。
另外,与实施方式4的压缩单元壳体10b(所谓的三单元)无关,在实施方式1~3的任一方式的压缩单元壳体10中,也可以是设置于架台20的水冷冷凝器30由配管13连接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5中,能够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的架台20,供水冷冷凝器30装卸自如地设置。因此无需为了设置水冷冷凝器30而制造其他架台,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架台20的宽度Ws形成为比水冷冷凝器30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因此能够缩小具备架台20的制冷装置1的设置范围。另外能够使架台20的大小比水冷冷凝器30小,从而容易地进行搬运。
另外,架台20仅在框材201的四边中对置的两边具备底梁203。因此能够在水冷冷凝器30载置于地面等的状态下,以跨越水冷冷凝器30 的方式设置架台2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单独搬运压缩单元壳体10、架台20以及水冷冷凝器30后的设置作业。
另外,水冷冷凝器30在其短边方向上没有配置位置的限制,能够设置于任意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制冷装置1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附图标记说明:1...制冷装置;10...压缩单元壳体;10a...压缩单元壳体;10b...压缩单元壳体;11...压缩机;12...连接口;13...配管;20...架台;30...水冷冷凝器;31...制冷剂连接口;32...冷却水连接口;101...基座框架;102...连结孔;201...框材;202...柱材;203...底梁;204...固定孔;210...连结孔;301...腿部件;302...固定孔。

Claims (19)

1.一种制冷装置,具备:
架台;
压缩单元壳体,其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架台上,并收纳有压缩机;以及
水冷冷凝器,其设置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下方,并经由配管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所述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有:构成上表面的框材、和形成于所述框材的连结孔,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有:构成底面的基座框架、和形成于所述基座框架的与所述架台的连结孔对应的位置的连结孔,
所述架台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通过将螺栓插入于所述架台的连结孔和所述基座框架的连结孔而进行固定,由此装卸自如地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有构成上表面的框材,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有构成底面的基座框架,
所述架台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通过用夹紧装置夹住所述框材和所述基座框架而进行固定,由此装卸自如地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冷凝器载置于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下方的地面,
所述架台具备:
四边形的框材;和
多根柱材,它们的上端连结于所述框材的拐角部,
所述柱材的高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高度高,
相邻的两根所述柱材的间隔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
所述架台以跨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仅在所述框材的四边中对置的两边具备底梁,该底梁将相邻的两根所述柱材的下端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水冷冷凝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的宽度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以上、并且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进深以上,
所述架台的进深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以上、并且形成为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进深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备多个,
在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分别连结所述架台,
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供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口的侧面与其他所述压缩单元壳体不对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备多个,
在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分别连结所述架台,
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供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口的侧面与其他所述压缩单元壳体不对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备多个,
在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分别连结所述架台,
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供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口的侧面与其他所述压缩单元壳体不对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具备多个,
在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分别连结所述架台,
多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相邻地配置为:使设置有供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口的侧面与其他所述压缩单元壳体不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备多个,
一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在多个所述架台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备多个,
一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在多个所述架台上。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备多个,
一个所述压缩单元壳体装卸自如地连结在多个所述架台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多个所述架台的宽度的总长度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多个所述架台的宽度的总长度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壳体的宽度形成为多个所述架台的宽度的总长度以上。
CN201590001131.XU 2015-01-14 2015-01-14 制冷装置 Active CN2072307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0851 WO2016113871A1 (ja) 2015-01-14 2015-01-14 冷凍装置、及び架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30769U true CN207230769U (zh) 2018-04-13

Family

ID=5640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131.XU Active CN207230769U (zh) 2015-01-14 2015-01-14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50194B2 (zh)
CN (1) CN207230769U (zh)
WO (1) WO20161138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938A (zh) * 2019-03-28 2021-06-18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高强度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1344A (zh) * 2022-04-27 2023-12-29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6960A (ja) * 1982-02-08 1983-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S58182093U (ja) * 1982-05-31 1983-12-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架台
JPS59136521U (ja) * 1983-03-02 1984-09-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S60222693A (ja) * 1984-04-20 1985-1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ンデム配列機械の支持台装置
JPH01126498U (zh) * 1988-02-23 1989-08-29
JP2749050B2 (ja) * 1988-02-24 1998-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凍機ユニット
JPH01285759A (ja) * 1988-05-11 1989-11-16 Hitachi Ltd 半密閉形冷凍機ユニット
JPH0377123U (zh) * 1989-11-30 1991-08-02
JPH08261570A (ja) * 1995-03-20 1996-10-11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JPH11118289A (ja) * 1997-10-16 1999-04-30 Hitachi Ltd マルチタイプ冷凍機ユニット
JP2001141263A (ja) * 1999-11-12 2001-05-25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室外機ユニット及び室外機ユニット工法
JP3843243B2 (ja) * 2002-03-29 2006-1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884784B2 (ja) * 2013-04-12 2016-03-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チラー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938A (zh) * 2019-03-28 2021-06-18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高强度钢板
CN112996938B (zh) * 2019-03-28 2022-05-24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高强度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3871A1 (ja) 2016-07-21
JPWO2016113871A1 (ja) 2017-06-15
JP6250194B2 (ja)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1957B (zh) 蓄电池冷却器
CN207230769U (zh) 制冷装置
US9939186B2 (en) Evaporator assembly for ice-ma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08107031A8 (fr) Echangeur multi circuits
US20110226005A1 (en) Distributor, and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with the same
US10859319B2 (en) Loop heat pipe
CN102003904B (zh) 平板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153115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2114525B (zh) 锭坯组合箱式水冷铸造装置
CN102654310B (zh) 供热水系统
JP6611335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6217550A (ja) 凝縮器
CN102947066A (zh) 用于构造垫型保护和固定元件的模具及相应方法
CN204483497U (zh) 模块式货架
US9677796B2 (en) Modular refrigeration assembly
US20130153176A1 (en) Flat type heat pi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869339B1 (ko)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원전
JP6901964B2 (ja) パルス管冷凍機およびパルス管冷凍機の製造方法
DE102011009997A1 (de) Pulsrohrkühler
CN105091508A (zh) 一种冻干机
CN205225615U (zh) 压缩机的支承结构
JP7111526B2 (ja) パルス管冷凍機
KR20060044044A (ko) 열교환기
CN204128346U (zh) 一种防变形的冷冻干燥机搁板
RU41760U1 (ru) Опор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аппарата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газа, промежуточная стойка опор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эт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угловая стойка опор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этого аппара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