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9346U - 一种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9346U
CN207229346U CN201721289220.6U CN201721289220U CN207229346U CN 207229346 U CN207229346 U CN 207229346U CN 201721289220 U CN201721289220 U CN 201721289220U CN 207229346 U CN207229346 U CN 207229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assembly
fan
cavity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92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892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9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9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9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风扇,包括基座和喷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控制板,且基座内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风机组件,且腔体的上方与喷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风机组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孔,所述风机组件的下部穿过支撑部所在平面伸入进风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叶轮,且风机组件的下端面具有叶轮抽动空气的抽风口,所述进风腔的高度为H,且所述抽风口到进风腔底部的高度为H1,其中,H1至少大于1/3H。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风机组件空转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一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035294.5,实用新型名称为“风扇”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其中,电机安装于电机壳体内,且叶轮壳体与电机壳体的下部区段连接,而环形扩散器壳体与电机壳体的上部区段连接,从而形成整个风机组件,并且,在该专利申请中还公开了,叶轮壳体被安装于体部的主体部部分内的环形座上,实现整个风机组件的安装固定。
对于该专利申请来说,风机组件下方形成了进风腔,风机组件的下部伸入进风腔内。本实用新型人针对该风扇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该种结构的无叶风扇,当风机组件运转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叶轮存在空转不能正常抽风的情况。同时,喷嘴中也没有正常的空气流喷出。本实用新型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进风腔内没有正常的空气流动,叶轮无法输送空气流至喷嘴造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能够正常抽风,不会出现空转的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包括基座和喷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控制板,且基座内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风机组件,且腔体的上方与喷嘴连接,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风机组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孔,所述风机组件的下部穿过支撑部所在平面伸入进风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叶轮,且风机组件的下端面具有叶轮抽动空气的抽风口,所述进风腔的高度为H,且所述抽风口到进风腔底部的高度为H1,其中,H1至少大于1/3H。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腔的容积为V,其中,V=0.6L~2.5L,并且,所述进风腔的侧壁表面积为S1,多个进风孔的总面积为S2,其中,S2至少大于1/3S1。
进一步的,其中,H1=28mm~80mm;
或者,所述H1≤4/5H;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负载转速为n,其中,n=5100r/min~7900r/min。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于腔体内侧壁上向内凸起的支撑凸起和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凸起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顶部具有环形支撑面,所述风机组件具有搭持于环形支撑面上的环形搭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支撑面与环形搭持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由吸音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本体和套装于风机本体外侧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与风机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搭持部位于安装壳体上;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线束贯穿风机组件并伸出风机组件外侧,所述环形搭持部上设置有走线孔,所述线束穿过走线孔和环形支撑面与风机组件下方的控制板电连接;
或者,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扣位,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接部,所述支撑件通过卡接部与扣位的卡接配合固定于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上部的安装筒体和位于安装筒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安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底板,所述进风腔由支撑部、安装筒体内壁及隔离底板合围形成,且所述进风孔位于安装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控制板位于隔离底板与底座所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上设置有贯穿隔离底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线束。
进一步的,位于进风腔内,所述隔离底板上设置有吸音垫。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的后端套装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的外侧抵紧于腔体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风机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件。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柱穿过安装孔搭持于支撑部上,所述支撑柱顶部具有防止支撑柱从安装孔中脱出的弹性限位部,且支撑柱的底部具有限位凸块,同时,所述支撑柱上套装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且弹簧的上端抵紧于安装孔的下端,弹簧的下端抵紧于支撑柱的限位凸块上,其中,减震件为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下部伸入到进风腔内,风机组件动转时,向上抽动空气进入到喷嘴,进风腔内由于空气减少而呈现负压状态,同时,外部的空气由于进风腔的负压作用会通过进风腔侧壁的进风孔补充到进风腔内,实现进风腔内气压的平衡。并且,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1710035294.5的记载,风机组件内设置有叶轮,且风机组件的下端面为叶轮抽动空气的抽风口,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现,当抽风口距离进风腔底部的高度H1小于进风腔高度H的1/3时,位于抽风口下方的空间区域W较小,当叶轮瞬间抽空该空间区域W内的空气后,该空间区域W呈现为真空状态。与此同时,进风腔外部的空气流,以及进风腔内位于抽风口上方的空气流受到该空间区域W的真空负压影响会向该区域W流动,由于外部的空气流通过进风孔进入进风腔内时呈现为水平状态,而进风腔内位于该抽风口上方的空气流流入该空间区域W时呈现为竖直状态,当两股空气流相遇时会形成漩涡流,不仅该漩涡流无法进入到该区域W内,进风腔外部的空气由于漩涡流的影响也无法通过进风孔再进入到进风腔内,以至于叶轮转动时,无法正常抽动空气,风机组件出现空转现象,该现象类似常规有叶风扇一样,风扇无法正常吹风。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抽风口距离进风腔底部的高度H1至少要求大于1/3进风腔的高度H,才能实现风机组件动转时,不会发生叶轮空转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基座与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基座与支撑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风扇,包括基座1和喷嘴2,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控制板3,且基座1内具有中空的腔体10,所述腔体10内安装有与控制板3电连接的风机组件4,且腔体10的上方与喷嘴2连接,所述腔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风机组件4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形成进风腔100,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于腔体10内侧壁上的支撑凸起11和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凸起11上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顶部具有环形支撑面51,所述风机组件4具有搭持于环形支撑面51上的环形搭持部41,其中,所述风机组件4包括风机本体42和套装于风机本体42外侧的安装壳体43,所述安装壳体43与风机本体42通过螺钉或者卡扣固定连接(图中未画出),且所述环形搭持部41位于安装壳体43上,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通过螺钉固定或者卡扣固定的方式(图中未画出)固定于支撑件5上。并且,为了减少风机组件4工作时发生震动,还在环形支撑面51与环形搭持部41之间设置减震件7。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该减震件7为具有弹性的硅胶件或者发泡件。
同时,所述风机组件4内设置有电机48,电机轴的前端固定有叶轮49,且风机组件4的下端面具有叶轮49抽动空气的抽风口490,并且,风机组件4的下部贯穿支撑件5并伸入到进风腔100内。并且,与电机电连接的线束6贯穿风机组件4并伸出风机组件4外侧,所述环形搭持部41上设置有走线孔410,所述线束6穿过走线孔410、减震件7及环形支撑面51与风机组件4下方的控制板3电连接。另外,所述基座1包括上部的安装筒体12和位于安装筒体12下方的底座13,所述安装筒体12底部具有隔离底板14,其中,进风腔100由支撑部、腔体内壁和隔离底板14合围形成,并且,进风腔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孔15,所述控制板3位于隔离底板14与底座13所围合形成的安装腔130内,其中,线束6贯穿隔离底板14与控制板3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机组件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负载转速为n,其中,n=5100r/min~7900r/min。并且,电机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碳粉,隔离底板既用于隔离电机与控制板,防止碳粉碎进入到控制板造成短路,另外,隔离底板还可以隔离减缓风机组件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递。同时,为了提高隔离底板的隔噪音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在隔离底板14上设置有吸音垫141,该吸音垫141由吸音材料制成,比如吸音棉等。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电机也可以选用无碳刷的无刷电机,成本相对提高。当本实施例选用有刷电机时,优选的在喷嘴与基座的连接处设置滤网,以便过滤碳粉。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扣位16,所述支撑件5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接部56,所述支撑件5通过卡接部56与扣位16的卡接配合固定于腔体10内。同时,所述支撑凸起11上还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支撑件5上设置有插入限位槽17内的限位凸块57,所述限位凸块57与限位槽17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件5与基座1的止转,以防止风机组件运转时,风机组件会带动支撑件发生周向的转动,从而容易引起风扇震动。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腔体10内侧壁上设置有向支撑凸起11延伸的多条加强筋18,且限位槽17是由相邻加强筋18围合而成。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是通过支撑件来支撑风机组件,实现风机组件的安装,同时,支撑件是通过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于腔体内壁成型的支撑凸起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基座的模具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同时,由于支撑件与基座为可拆卸安装方式,基座外壁表面光滑,不会发生塑料注塑成型时的缩水痕迹。并且,本实施例的无叶风扇,支撑件是由支撑凸起支撑,而风机组件是由支撑件顶部的环形支撑面支撑,既保证了支撑件和风机组件的安装强度,环形支撑面也增大了对风机组件的接触面,风机组件工作时,不容易发生晃动现象,从而降低了风扇产生震动噪音的概率。
同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进风腔的高度为H,即支撑凸起到隔离底板的竖直高度,且所述抽风口到进风腔底部的高度为H1,即抽风口到隔离底板的竖直高度。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风机组件的下部伸入到进风腔内,风机组件动转时,向上抽动空气进入到喷嘴,进风腔内由于空气减少而呈现负压状态,同时,外部的空气由于进风腔的负压作用会通过进风腔侧壁的进风孔补充到进风腔内,实现进风腔内气压的平衡。并且,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1710035294.5的记载,风机组件内设置有叶轮,且风机组件的下端面为叶轮抽动空气的抽风口,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现,当抽风口距离进风腔底部的高度H1小于进风腔高度H的1/3时,位于抽风口下方的空间区域W较小,当叶轮瞬间抽空该空间区域W内的空气后,该空间区域W呈现为真空状态。与此同时,进风腔外部的空气流,以及进风腔内位于抽风口上方的空气流受到该空间区域W的真空负压影响会向该区域W流动,由于外部的空气流通过进风孔进入进风腔内时呈现为水平状态,而进风腔内位于该抽风口上方的空气流流入该空间区域W时呈现为竖直状态,当两股空气流相遇时会形成漩涡流,不仅该漩涡流无法进入到该区域W内,进风腔外部的空气由于漩涡流的影响也无法通过进风孔再进入到进风腔内,以至于叶轮转动时,无法正常抽动空气,风机组件出现空转现象,该现象类似常规有叶风扇一样,风扇无法正常吹风。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抽风口距离进风腔底部的高度H1至少要求大于1/3进风腔的高度H,才能实现风机组件动转时,不会发生叶轮空转的现象。对于本实施例来说,H1可选的为28mm~80mm,其中,H1优先为35mm~50mm。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下部伸入进风腔内,其中,H1也不宜过大,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发现,若H1大于4/5H,则风机组件安装时整体向上移动,此时,风机组件重心上移,结合整机尺寸考虑,风扇容易发生倾倒的可能。因此,对于本实施例来说,H1一般不大于4/5H。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进风腔的容积为V,其中,V=0.6L~2.5L,并且,所述进风腔的侧壁表面积为S1,多个进风孔的总面积为S2,其中,要求S2至少大于1/3S1。因为,本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发现,若进风孔的面积S2小于1/3S1,相当于在风机组件工作时,叶轮能够抽空更多的空气,但由于进风孔的面积较小,进风腔内的空气无法及时的被填补,从而也会出现,风机组件出现空转的现象,此时,不会从喷嘴处喷出空气流。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减震件除用于降低风机组件运转时发生震动,还可以用于密封环形支撑面与环形搭持部,可以让外部空气流通过风机组件唯一通道吹入喷嘴,实现能量的聚集,提高风扇的吹风效率。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减震件也可以由吸音材料制成。同时,支撑件与基座的止转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在腔体内壁上设置限位筋,在支撑件上设置限位槽等,也可以实现支撑件的止转作用。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安装壳体与风机主体除了可拆安装以外,也可以做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本实施例中,安装壳体与风机主体的安装一般采用螺钉固定或者卡扣固定的方式,当然,由于本实施例中,风机主体下部及上部呈锥状结构,因此,安装壳体与风机主体也可以无需紧固,仅需要风机主体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止转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基座采用最简单的卡扣固定方式连接,实现支撑件的固定。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支撑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连接方式,比如,螺钉固定、粘接固定、铆接固定等,也均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结构。同样,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与支撑凸起也可以与基座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0、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仅安放于支撑件上,并不进行固定,并且,所述环形搭持部41上设置有安装孔411,支撑柱8穿过安装孔411搭持于环形支撑面51上,所述支撑柱8顶部具有防止支撑柱8从安装孔411中脱出的弹性限位部81,且支撑柱8的底部具有限位凸块82,同时,所述支撑柱8上套装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83,且弹簧83的上端抵紧于环形搭持部41的下端,弹簧83的下端抵紧于支撑柱的限位凸块82上,其中,减震件为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83。并且,安装时,支撑柱8插入限位槽中,实现风机组件与基座的止转,因此,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支撑柱还具有径向限位的作用。对于风机组件与基座的止转,也可以有其它结构,比如,在风机组件的环形搭持部上设置限位柱,通过限位柱插入限位槽中进行配合,也能实现风机组件与基座的止转。
同时,位于风机组件4的上部与腔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件9,该限位件9套装于风机组件4的外侧,用于对风机组件4进行径向限位,防止风机组件4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同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限位件9的外侧还设置有减震圈91,该减震圈91抵紧于腔体的内壁上,实现风机组件4与腔体内壁完全隔离。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风机组件相对支撑件来说为非固定方式,并且,风机组件与支撑件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同时,风机组件的上部与基座内壁之间设置有减震圈减震,因此,相比于实施例一来说,风机组件的安装方式更加简单,同时,风机组件与基座完全隔离,大大的降低了风机组件运转时带动的震动噪音。另外,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减震圈与限位件采用二次注塑一体,当然,减震圈也可以直接粘贴于限位件的外表面,或者减震圈通过安装结构套装于限位件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包括基座和喷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控制板,且基座内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风机组件,且腔体的上方与喷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风机组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孔,所述风机组件的下部穿过支撑部所在平面伸入进风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叶轮,且风机组件的下端面具有叶轮抽动空气的抽风口,所述进风腔的高度为H,且所述抽风口到进风腔底部的高度为H1,其中,H1至少大于1/3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的容积为V,其中,V=0.6L~2.5L,并且,所述进风腔的侧壁表面积为S1,多个进风孔的总面积为S2,其中,S2至少大于1/3S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H1=28mm~80mm;
或者,所述H1≤4/5H;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负载转速为n,其中,n=5100r/min~79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于腔体内侧壁上向内凸起的支撑凸起和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凸起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顶部具有环形支撑面,所述风机组件具有搭持于环形支撑面上的环形搭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面与环形搭持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由吸音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本体和套装于风机本体外侧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与风机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搭持部位于安装壳体上;
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内设置有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线束贯穿风机组件并伸出风机组件外侧,所述环形搭持部上设置有走线孔,所述线束穿过走线孔和环形支撑面与风机组件下方的控制板电连接;
或者,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扣位,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接部,所述支撑件通过卡接部与扣位的卡接配合固定于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上部的安装筒体和位于安装筒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安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底板,所述进风腔由支撑部、安装筒体内壁及隔离底板合围形成,且所述进风孔位于安装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控制板位于隔离底板与底座所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上设置有贯穿隔离底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线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位于进风腔内,所述隔离底板上设置有吸音垫。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后端套装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的外侧抵紧于腔体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风机组件之间设置有减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柱穿过安装孔搭持于支撑部上,所述支撑柱顶部具有防止支撑柱从安装孔中脱出的弹性限位部,且支撑柱的底部具有限位凸块,同时,所述支撑柱上套装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且弹簧的上端抵紧于安装孔的下端,弹簧的下端抵紧于支撑柱的限位凸块上,其中,减震件为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
CN201721289220.6U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风扇 Active CN207229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9220.6U CN207229346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9220.6U CN207229346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9346U true CN207229346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9220.6U Active CN207229346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9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48042U (zh) 无叶风扇构件
CN104481932B (zh) 风扇
CN101427894B (zh) 吸尘器电机的减震降低噪音连接结构
CN107754487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7229346U (zh) 一种风扇
CN106438502A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CN217136425U (zh) 宠物吹水机
CN106678996A (zh) 一种双面出风的空气净化器
CN2274932Y (zh) 低噪音吸尘器
CN107476963A (zh) 一种风扇
CN206071906U (zh) 一种低噪声柜式离心风机
CN205840703U (zh) 降噪空气净化门
CN107676276B (zh) 风扇
CN207420921U (zh) 一种底部进风式无叶风扇
CN209212622U (zh) 一种方圆渐变双层壳体轴流通风机
CN207195254U (zh) 风扇
CN207870829U (zh) 吸尘器
CN207627261U (zh) 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除尘装置
CN107115063B (zh) 吸尘器
CN106958532B (zh) 用于无叶风扇的基座和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207870833U (zh) 吸尘器
CN207870838U (zh) 尘杯及吸尘器
CN210977939U (zh) 一种壳体总成和无叶风扇
CN206222542U (zh) 空调室外机的降噪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CN220415823U (zh) 风机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