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4237U -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4237U
CN207214237U CN201721280268.0U CN201721280268U CN207214237U CN 207214237 U CN207214237 U CN 207214237U CN 201721280268 U CN201721280268 U CN 201721280268U CN 207214237 U CN207214237 U CN 207214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er
radiating subassembly
radiat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02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艳
杜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02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4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4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4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及取暖器,其中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散热片,散热片与发热体相连接,散热片设置有连接孔;紧固座,紧固座与连接孔相适配;其中,散热组件设置有多个相对发热体对称分布的散热片,且紧固座分别与对称分布的散热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组件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对称对的分布在发热体两侧,增加了散热片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且多个散热片与发热体均匀接触,保证热量传递过程中不会产生热点阻滞现象,紧固座可紧固对称分布的散热片,减少散热片与发热体之间的空气间隙,从而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热阻,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取暖器的核心部件为散热组件和发热元件,因此发热元件和散热组件之间的传热效率是影响取暖效果重要因素之一,而发热元件与散热组件的热传递效率受发热元件与散热组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热阻影响。目前,现有的取暖器产品中散热组件和发热元件一般采用压力铆接的方式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简单易行、连接稳定,但散热组件和发热元件的接触仅通过外壁之间的点接触,接触面积有限,且散热组件和发热元件之间存在较多空气间隙,使得发热元件与散热组件的接触热阻较大,严重影响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散热片,散热片与发热体相连接,散热片设置有连接孔;紧固座,紧固座与连接孔相适配;其中,散热组件设置有多个相对发热体对称分布的散热片,且紧固座分别与对称分布的散热片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散热片和紧固座。其中,发热体用于为散热组件提供热量,发热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散热片,相比只在一侧设置散热片,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发热体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发热体的热量利用率,从而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散热片,散热片和发热体相连接,用于接收发热体传递的热量,同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域,设置多个散热片可以增加散热组件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性能。紧固座,紧固座和散热片上设置的连接孔相适配,用于连接紧固相对发热体对称设置的散热片,使得对称设置的散热片和发热体紧密贴合,减少散热片与发热体接触位置处的空气间隙,从而降低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发热体与散热片的传热效率;同时紧密贴合的散热片与发热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导热效率,加快了热量传递的过程,紧固座还保证了散热片与发热体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发热体脱离散热片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散热组件设置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与发热体相连接,增加了散热片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到热量传递速度,同时增加了散热组件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加速散热组件与周围空气域的热量交换,进而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此外,多个散热片与发热体相接触,实现了多个散热片的协同散热,进一步的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散热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紧固座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紧固座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散热片的连接孔相适配,以实现紧固座与散热片的连接紧固,紧固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和设置在发热体两侧的散热片的连接孔相连接,以实现发热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散热片的紧固连接,形成一个两侧散热片将发热体夹在中间的结构,极大程度增加了散热片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心距离D、连接孔轴心至散热片底壁的垂直距离H与发热体的厚度T满足:D≤2H+T。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心距离D小于等于发热体的厚度T加上2倍的连接孔轴心至散热片底壁的垂直距离H,具体表示为D≤2H+T,可知紧固座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与之连接的散热片紧紧夹住位于中间位置的发热体,即,发热体与两侧对称设置的散热片通过连接座的作用存在着预紧力,从而增加发热体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减少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空气间隙,进而降低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热传递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体为膜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体设置为膜状结构,可以方便散热片与发热体的贴合连接,增加散热片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减少散热片与发热体接触位置的的空气间隙,从而降低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传递效率。此外,膜状结构的发热体与散热片的接触面为平面,相比现有的管状、丝状结构的发热体与散热片之间的点接触,散热片与发热体平面接触更加均匀,保证多个散热片之间的热量均匀一致,增强多个散热片的协同散热效果,避免发热体与散热片点接触造成发热体局部高温、影响发热体与散热片的导热过程、降低导热速度的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片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散热片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片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散热片两侧的侧壁上,并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多个散热片以及多个散热组件的串联连接,从而提高散热组件的通用性,降低因散热组件的尺寸、体积等因素造成的使用限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组装,提高了散热组件的使用灵活性,便于批量生产与装配,真正实现模块生产与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与凸耳结构,凸起与凸耳结构连接简单且可靠性强,对散热片自身的结构要求较小,且可以很好的实现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方便拆装,形成的榫卯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和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连接架与散热组件的连接,连接架设置在散热组件的两端,分别和对称分布在发热体两侧的散热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进一步对对称设置的散热片进行紧固,防止散热组件的两端的散热片的边缘翘起、未和发热体表面紧密贴合进而产生空隙的情况的发生,保证散热组件的两端位置和发热体紧密贴合,不会产生空隙,提升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单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单体,多个散热单体可以增加散热片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组件的散热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传递热量过程中的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增强散热单体与发热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性能,同时可以简化生产装配工艺,便于批量的生产与管理。
更优选地,散热片为一体式的铝挤散热片,保证散热组件具有较强的散热、导热效果,同时轻薄美观,生产装配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散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中紧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位置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散热组件,12发热体,14散热片,142连接孔,144第一连接部,146第二连接部,148散热单体,16紧固座,162第一通孔,164第二通孔,18连接架,182第三连接部,184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组件1及取暖器。
如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1,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1包括:发热体12;散热片14,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相连接,散热片14设置有连接孔142;紧固座16,紧固座16与连接孔142相适配;其中,散热组件1设置有多个相对发热体12对称分布的散热片14,且紧固座16分别与对称分布的散热片14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1,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1包括发热体12、散热片14和紧固座16。其中,发热体12用于为散热组件1提供热量,发热体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散热片14,相比只在一侧设置散热片14,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发热体12的热量利用率,从而提升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如图1所示的散热片14,散热片14的底壁和发热体12表面贴合连接,用于接收发热体12传递的热量,同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域,如图4所示,散热组件1设置多个散热片14,每个散热片14又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148,极大的增加了散热组件1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性能。如图2所示的紧固座16,紧固座16和散热片14上设置的连接孔142相适配,用于连接紧固相对发热体12对称设置的散热片14,使得对称设置的散热片14和发热体12紧密贴合,减少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接触位置处的空气间隙,从而降低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的传热效率;同时紧密贴合的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导热效率,加快了热量传递的过程,紧固座16还保证了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发热体12脱离散热片14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如图6所示,散热组件1可以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4,多个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相连接,增加了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到热量传递速度,同时增加了散热组件1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加速散热组件1与周围空气域的热量交换,进而提升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果,此外,多个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相接触,实现了多个散热片14的协同散热,进一步的提升散热组件1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紧固座16设置有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
在该实施例中,紧固座16设置有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分别与散热片14的连接孔142相适配,以实现紧固座16与散热片14的连接紧固,紧固座16的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分别和设置在发热体12两侧的散热片14的连接孔142相连接,以实现发热体12两侧对称设置的散热片14的紧固连接,形成一个两侧散热片14将发热体12夹在中间类似于三明治的结构,极大程度增加了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散热组件1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的轴心距离D、连接孔142轴心至散热片14底壁的垂直距离H与发热体12的厚度T满足:D≤2H+T。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的轴心距离D小于等于发热体12的厚度T加上2倍的连接孔142轴心至散热片14底壁的垂直距离H,具体表示为D≤2H+T,可知紧固座16的第一通孔162和第二通孔164使得与之连接的散热片14紧紧夹住位于中间位置的发热体12,即,发热体12与两侧对称设置的散热片14通过连接座的作用存在着预紧力,从而增加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的接触面积,减少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空气间隙,进而降低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热传递的效率。
具体实施中,连接孔为螺钉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为螺钉孔,也可为正常不设置有螺纹的通孔,在进行紧固座与散热片的连接时,螺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连接孔相连接,实现紧固座与分布在发热体两侧的散热片的紧固。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体12为膜状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发热体12设置为膜状结构,可以方便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的贴合连接,增加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减少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接触位置的的空气间隙,从而降低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传递效率。此外,膜状结构的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的接触面为平面,相比现有的管状、丝状结构的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之间的点接触,散热片14与发热体12平面接触更加均匀,保证多个散热片14之间的热量均匀一致,增强多个散热片14的协同散热效果,避免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点接触造成发热体12局部高温、影响发热体12与散热片14的导热过程、降低导热速度的情况的发生。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片14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相对设置在散热片14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片14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设置在散热片14两侧的侧壁上,并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如图6所示的多个散热片14以及多个散热组件1的串联连接,从而提高散热组件1的通用性,降低因散热组件1的尺寸、体积等因素造成的使用限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组装,提高了散热组件1的使用灵活性,便于批量生产与装配,真正实现模块生产与装配。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与凸耳结构,凸起与凸耳结构连接简单且可靠性强,对散热片14自身的结构要求较小,且可以很好的实现相邻的散热片14之间的热量传递,方便拆装,形成的榫卯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组件1还包括连接架18,连接架18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82和第四连接部184,第三连接部182和第四连接部184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还包括连接架18,如图3所示,连接架18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82和第四连接部184,第三连接部182和第四连接部184分别和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相适配,以实现连接架18与散热组件1的连接,连接架18设置在散热组件1的两端,分别和对称分布在发热体12两侧的散热片14的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6相连接,进一步对对称设置的散热片14进行紧固,防止散热组件1的两端的散热片14的边缘翘起、未和发热体12表面紧密贴合进而产生空隙的情况的发生,保证散热组件1的两端位置和发热体12紧密贴合,不会产生空隙,提升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片14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单体148。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片14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单体148,多个散热单体148可以增加散热片14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组件1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散热单体148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单体148为一体式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传递热量过程中的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增强散热单体148与发热体1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散热组件1的散热性能,同时可以简化生产装配工艺,便于批量的生产与管理。
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片14为一体式的铝挤散热片14,可以保证散热组件1具有较强的散热、导热效果,同时轻薄美观,生产装配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取暖器,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1,因此具有上述散热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
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发热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片设置有连接孔;
紧固座,所述紧固座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有多个相对所述发热体对称分布的所述散热片,且所述紧固座分别与对称分布的所述散热片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座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轴心距离D、所述连接孔轴心至所述散热片底壁的垂直距离H与所述发热体的厚度T满足:D≤2H+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为膜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两侧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散热单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CN201721280268.0U 2017-09-30 2017-09-30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Active CN207214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0268.0U CN207214237U (zh) 2017-09-30 2017-09-30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0268.0U CN207214237U (zh) 2017-09-30 2017-09-30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4237U true CN207214237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0268.0U Active CN207214237U (zh) 2017-09-30 2017-09-30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4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727A (zh) * 2019-02-27 2019-06-28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片及调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727A (zh) * 2019-02-27 2019-06-28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片及调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14237U (zh) 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CN105472942B (zh) 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CN105926892B (zh) 智能化地暖地板
CN201156860Y (zh) 散热用水冷头结构
CN106403687A (zh) 散热翅片和散热器
CN207230727U (zh)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TWD181170S (zh) 散熱器(1)
CN206208078U (zh) 镶嵌热管的散热器
CN206525075U (zh) 具有薄型均温板的散热器
CN201491457U (zh) 树形电子散热器
CN207230717U (zh)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CN201413059Y (zh) 一种散热器
CN201000300Y (zh) 一种改进的散热片结构及由该散热片构成的加热器
CN108302608A (zh) 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
CN213880717U (zh) 散热器及智能眼镜
CN107655060B (zh) 取暖器
CN206775630U (zh) 一种带凸点直伸挤料结构的液晶电视散热铝板
CN104807061B (zh) 一种超薄电暖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8737158U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212295422U (zh) 一种铝合金碳纤维导热装饰板
CN207569971U (zh) 一种石墨烯散热地板
CN206037206U (zh) 带可拆卸式烘衣架的电取暖器
CN205860813U (zh) 一种高效散热暖气片
CN204332939U (zh) 压合式双基板散热器
CN208737140U (zh) 液晶显示设备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