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0727U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30727U CN207230727U CN201721309293.7U CN201721309293U CN207230727U CN 207230727 U CN207230727 U CN 207230727U CN 201721309293 U CN201721309293 U CN 201721309293U CN 207230727 U CN207230727 U CN 207230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monomer
- heat
- heat sink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其中散热片及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片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第一空腔;散热单体,设置在底座上,散热单体设置有第二空腔;其中,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片设置有底座和散热单体,底座和散热单体分别设置有中空内腔,加热过程中空气在腔体内部高速流动,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散热单体的宽度随高度逐渐变化,增加了散热单体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散热单体的侧壁的散热区域的重叠以及空气域的空气阻滞,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汀取暖器因其安全可靠、方便移动等优点被人们广泛使用,现有的油汀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电加热帮来加热金属腔体内的导热油,高温的导热油通过金属腔体及腔体上的散热片向周围环境空气传热以达到取暖的目的。一般的取暖器的散热体包括两个油管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个散热片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油管上,每个散热片内设有与两个油管连通的油路通道,散热片内的油道通过焊接工艺密封,生产工艺复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存在诸如漏油、渗油的隐患,对产品的可靠性有影响,此外,导热散热主要通过加热体加热导热油,以使导热油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这样的取暖方式由于导热速度慢,导致散热效率不高、取暖速度慢。一些厂家对现有的油汀取暖器进行一些改造,诸如增加空气腔、金属散热片等方式,但其受限于散热片的结构与尺寸等因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散热性能的作用,散热片的适用环境要求较严苛,通用性较差,不利用散热片的批量生产与普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散热片,用于取暖器,散热片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第一空腔;散热单体,设置在底座上,散热单体设置有第二空腔;其中,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用于取暖器,散热片包括底座和散热单体,散热单体设置在底座上,与底座相连接。其中,底座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设置使得底座通过侧壁接触导热和第一空腔内部空气流动导热两种方式同时作用传热,第一空腔内空气流动导热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相比接触导热速度较快,从而提高底座向周围空气域以及向散热单体传热导热的速度,进而实现强化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散热单体设置在底座上,接收底座传递的热量,扩大散热区域,实现增强散热效果的功能;散热单体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使得散热单体内部形成空气腔体,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加快散热单体侧壁受热,从而提高散热单体侧壁向周围空气域传热导热的速度,进一步的增强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即,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随着高度的变化不断变化,从而使得侧壁具有一定倾斜度,进而增加散热单体侧壁与周围空气域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的区域面积,同时侧壁的倾斜可以避免散热单体的侧壁的散热区域的重叠以及周围空气域热量流动过程中产生阻滞,从而加速散热片与周围空气域的热量交换,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散热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大于8mm。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大于8mm,一方面可以增加散热单体与底座的接触面积,增加底座传递给散热单体的热量,可以大幅提高热量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导热效率,同时,提高散热单体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散热单体与底座发生断裂、脱离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散热单体的第二空腔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第二空腔腔体内空气的翻滚流动,从而加强腔体内部空气与散热单体侧壁的热交换,强化烟囱效应,进而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0.8H。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同时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大于0.8倍的散热单体高度H,散热单体高度H小于10mm可以有效减少散热片的外形体积,降低结构上的使用限制,提高散热片的通用性,同时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足够大可以保证径向单体内部的第二空腔的烟囱效应起到明显增强散热的效果,强化第二空腔腔体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增强散热片的散热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一方面,因散热单体设置有第二空腔,散热片具有更多的空气腔体,利用烟囱效应,可极大程度上增加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多个散热单体的设置增加了散热片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加速换热过程,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更优选地,多个散热单体均匀间隔分布在底座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散热单体均匀间隔的设置在底座上,此时,多个散热单体的接收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均匀一致,实现多个散热单体协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6mm,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侧壁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可以减少相邻的散热单体之间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散热影响,避免相邻侧壁的散热区域重叠冲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0.6H。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的高度小于10mm,同时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0.6倍的高度H,散热单体的高度小于10mm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外形尺寸对散热片的使用限制,提高散热片的通用性,同时避免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侧壁的传热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升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与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侧壁上,并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以实现多个散热片的串联连接,从而提高散热片的通用性,降低因散热片的尺寸、体积等因素造成的使用限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组装,提高了散热片的使用灵活性,便于批量生产与装配,真正实现模块生产与装配。
更优选地,底座还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相对设置在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相对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侧壁上,当两个相邻的散热片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完成连接时,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会形成近乎封闭的腔体空间,此时,在腔体空间内部的空气受热流动,利用烟囱效应进一步的加强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果,此外,增设的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可以提高相邻的散热片的连接强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更优选地,底座在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渡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可以仅在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渡部,相邻的散热片连接时仍可通过过渡部形成近乎封闭的腔体空间,从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同时只在一侧设置过渡部可以极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散热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便于装配,方便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与凸耳结构,凸起与凸耳结构连接简单且可靠性强,对散热片自身的结构要求较小,且可以很好的实现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方便拆装,形成的榫卯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和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和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传递热量过程中的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增强散热单体与底座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凸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内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凸壁,凸壁的设置可以对腔体内部流动的空气起到扰流作用,从而增大空气的流动速度,加速热量的交换,进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性能。
更优选地,散热单体和底座的材质为铝合金。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和底座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传热导热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散热单体的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多个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相互连接,底座与发热体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相互连接且和底座相连接,增加散热组件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同时底座的底壁与发热体相贴合,从而增加散热片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发热体向散热片的热量传递效率,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片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散热片和上述散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又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再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又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散热片,12底座,122第一空腔,124第一连接部,126第二连接部,14散热单体,142第二空腔,16凸壁,18过渡部,182第一过渡部,184第二过渡部,20散热组件,22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片1、散热组件20及取暖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片1,用于取暖器,散热片1包括:底座12,底座12设置有第一空腔122;散热单体14,设置在底座12上,散热单体14设置有第二空腔142;其中,散热单体14的一端沿散热单体14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14径向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1,用于取暖器,散热片1包括底座12和散热单体14,如图1所示,多个散热单体14设置在底座12上,并与底座12的顶壁相贴合连接。其中,底座12设置有第一空腔122,底座12接收发热体22的热量,然后通过侧壁接触导热和第一空腔122内部空气流动导热两种方式同时作用传热,第一空腔122内空气流动导热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相比接触导热速度较快,从而提高底座12向周围空气域以及向散热单体14传热导热的速度,使得底座12的顶壁快速受热,进而实现强化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散热单体14设置在底座12上,接收底座12传递的热量,扩大散热区域,实现增强散热效果的功能;散热单体14设置有第二空腔142,第二空腔142使得散热单体14内部形成空气腔体,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加快散热单体14侧壁受热,从而提高散热单体14侧壁向周围空气域传热导热的速度,进一步的增强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单体14的一端沿散热单体14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14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即,散热单体14的径向距离随着高度的变化不断变化,从而使得侧壁具有一定倾斜度,如图1所示的尖端窄底部宽的锥形结构,进而增加散热单体14侧壁与周围空气域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的区域面积,同时侧壁的倾斜可以避免散热单体14的侧壁的散热区域的重叠以及周围空气域热量流动过程中产生阻滞,使得受热的空气会不受阻碍的上升流动,从而加速散热片1与周围空气域的热量交换,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片1的散热性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单体14的径向距离L1大于8mm。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单体14的径向距离L1大于8mm,一方面可以保证散热单体14与底座12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得底座1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传递给散热单体14一定的热量,提高传递热量的速度,同时,提高散热单体14与底座12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散热单体14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其脱离底座12;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散热单体14的第二空腔142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第二空腔142腔体内空气的翻滚流动,从而加强腔体内部空气与散热单体14侧壁的热交换,强化烟囱效应,进而增强散热片1的散热性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单体14的高度H小于10mm,散热单体1412的径向距离L1>0.8H。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单体14的高度H小于10mm,同时散热单体14的径向距离L1大于0.8倍的散热单体14高度H,散热单体14高度H小于10mm可以有效减少散热片1的外形体积,降低结构上的使用限制,提高散热片1的通用性,同时散热单体14的径向距离足够大可以保证径向单体内部的第二空腔142的烟囱效应起到明显增强散热的效果,强化第二空腔142腔体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增强散热片1的散热功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1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14。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2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14,一方面,因散热单体14设置有第二空腔142,散热片1具有更多的空气腔体,利用烟囱效应,可极大程度上增加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多个散热单体14的设置增加了散热片1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加速换热过程,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单体14均匀间隔的分布在底座12上,多个散热单体14的接收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均匀一致,实现多个散热单体14协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6mm。
在该实施例中,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6mm,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侧壁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可以减少相邻的散热单体14之间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散热影响,避免相邻侧壁的散热区域重叠冲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单体14的高度H小于10mm,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0.6H。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单体14的高度小于10mm,同时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0.6倍的高度H,散热单体14的高度小于10mm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外形尺寸对散热片1的使用限制,提高散热片1的通用性,同时避免相邻的散热单体14的相邻侧壁的传热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升散热片1的散热效果与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12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相对设置在底座12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2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设置在底座12两侧的侧壁上,并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即,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设置在侧壁上的高度位置一致,以实现多个散热片1的串联连接,从而提高散热片1的通用性,降低因散热片1的尺寸、体积等因素造成的使用限制,当用户需要较大尺寸的散热组件20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组装,提高了散热片1的使用灵活性,便于批量生产与装配,真正实现模块生产与装配。
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2在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渡部18。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2仅在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渡部18,如图2所示,过渡部18由底座12的底壁和顶壁延长形成,和底壁、顶壁为一体式的结构,如图3所示的相连的散热片1连接形成的散热组件20,相邻的散热片1连接时可通过过渡部18形成近乎封闭的腔体空间,受热空气会在腔体内流动,形成烟囱效应,从而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效果,同时只在一侧设置过渡部18可以极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散热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便于装配,方便用户操作。
如图6所示,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2还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过渡部182和第二过渡部184,第一过渡部182和第二过渡部184相对设置在两侧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散热片1,第一过渡部182和第二过渡部184相对设置在底座12两侧的侧壁上,由底座12的顶壁和底壁延长出的一部分形成,优选地和底座12为一体式结构,如图7所示的由两个散热片1组成的散热组件20,当两个相邻的散热片1通过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完成连接时,第一过渡部182和第二过渡部184会形成近乎封闭的腔体空间,此时,在腔体空间内部的空气受热流动,利用烟囱效应进一步的加强散热片1的散热性能与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果,此外,增设的第一过渡部182和第二过渡部184可以提高相邻的散热片1的连接强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4和第二连接部126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与凸耳结构,凸起与凸耳结构连接简单且可靠性强,对散热片1自身的结构要求较小,且可以很好的实现相邻的散热片1之间的热量传递,方便拆装,形成的榫卯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12和散热单体1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2和散热单体14为一体式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传递热量过程中的接触热阻,提高导热效率,增强散热单体14与底座1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性能。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空腔122和/或第二空腔142内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凸壁1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22和/或第二空腔142内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凸壁16,凸壁16的设置可以对腔体内部流动的空气起到扰流作用,改变流动的空气的方向,从而增大空气的流动速度,加速热量的交换,进而提高散热片1的散热效率,增强散热性能。
具体实施例中,散热单体14和底座12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传热导热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散热单体14的传热效率。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20,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20包括发热体22和多个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片1,多个散热片1相互连接,底座12与发热体22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20,用于取暖器,散热组件20包括发热体22和多个散热片1,多个散热片1相互连接且和底座12相连接,增加散热组件20与周围空气域的接触面积,同时底座12的底壁与发热体22相贴合,从而增加散热片1与发热体2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发热体22向散热片1的热量传递效率,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取暖器,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片1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组件20,因此具有上述散热片1和散热组件2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片,用于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空腔;
散热单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单体设置有第二空腔;
其中,所述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所述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所述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大于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所述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0.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6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相邻的所述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0.6H。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和凸耳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和所述散热单体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腔和/或所述第二空腔内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凸壁。
11.一种散热组件,用于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和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
其中,所述多个散热片相互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体相贴合。
12.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9293.7U CN20723072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9293.7U CN20723072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30727U true CN207230727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5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09293.7U Active CN20723072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3072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8585A (zh) * | 2019-01-15 | 2019-05-24 | 宁波骏马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取暖器的散热组件及其取暖器 |
CN109945727A (zh) * | 2019-02-27 | 2019-06-28 |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及调温装置 |
CN115371121A (zh) * | 2022-08-29 | 2022-1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21309293.7U patent/CN2072307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8585A (zh) * | 2019-01-15 | 2019-05-24 | 宁波骏马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取暖器的散热组件及其取暖器 |
CN109945727A (zh) * | 2019-02-27 | 2019-06-28 |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及调温装置 |
CN115371121A (zh) * | 2022-08-29 | 2022-1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
CN115371121B (zh) * | 2022-08-29 | 2024-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片、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30727U (zh)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
CN104214739A (zh) | 大功率led石墨烯基散热装置 | |
CN204042816U (zh) | 一种基于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的led散热器 | |
CN201369011Y (zh) | 一种计算机电源散热装置 | |
CN107706165A (zh) | 一种液态金属恒温散热装置 | |
CN205991730U (zh) | 一种平板热管阵列式散热器 | |
CN207230717U (zh) | 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 |
CN207066183U (zh) | 一种塔式散热器 | |
CN207909862U (zh) | 一种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 |
CN206833852U (zh) | 一种led广告显示屏 | |
CN103062728A (zh) | 一种大功率led散热机构 | |
CN204717511U (zh) | 微热管大功率led工矿灯 | |
CN201123204Y (zh) | 散热器 | |
CN204153576U (zh) | Led路灯 | |
CN203586138U (zh) | 一种led路灯组合式相变散热器 | |
CN204227373U (zh) | 一种大功率led散热器 | |
CN208967760U (zh) | 一种大功率led散热装置 | |
CN207610157U (zh) | 一种汽车led灯头结构 | |
CN207399742U (zh) | 一种直接接触连通型热管散热器 | |
CN204593305U (zh) | 全向通风led散热器 | |
CN206946408U (zh) | 一种新型笔记本散热装置 | |
CN205847204U (zh) | 一种新型散热式微波功率放大器 | |
CN207529928U (zh) | 一种液态金属恒温散热装置 | |
CN215379624U (zh) | 一种气密性佳的工业仪表用散热装置 | |
CN208298104U (zh) | 高效率的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