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2762U -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2762U
CN207212762U CN201721058223.9U CN201721058223U CN207212762U CN 207212762 U CN207212762 U CN 207212762U CN 201721058223 U CN201721058223 U CN 201721058223U CN 207212762 U CN207212762 U CN 207212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distance
inlet box
exhaust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82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荣
周红
周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ener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ener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ener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ener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582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2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2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2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风箱及风机,属于风机技术领域。进风箱包括箱本体。箱本体顶部设有进风口,箱本体内部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箱本体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底部的底板。箱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一侧板、第二面板和第二侧板,第一面板上设有与进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对称分布于出风孔的两侧。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底板通过第二板体连接,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向靠近第二侧板的方向倾斜。第一板体距出风孔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板体距出风孔的孔壁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为第二距离的1‑1.5倍。这种进风箱可降低气体从出风孔流出后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接入弯管的风机一般会在风机中设置进风箱,以改善气体流动的均匀性。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固定在风机本体上的进风箱,进风箱为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面板围合而成顶端开口的矩形通风结构,进风箱中的一个面板与风机本体固定,该面板上开设有通向风机本体内部的出风孔。现有技术中对出风孔的位置和大小设置较为随意,气体从出风孔流出后将受到严重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风箱,以改善气体从出风孔流出后损失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箱,包括箱本体;
所述箱本体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箱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
所述箱本体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底部的底板;
所述箱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一侧板、第二面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对称分布于所述出风孔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板体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板体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1-1.5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1.2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的1-1.5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的1.2倍。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板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底端连接,所述第四板体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四板体相对所述第三板体向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箱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箱本体的底部,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以使所述箱本体的底部内侧形成两个腔室。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大于所述第二腔室。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上述的进风箱,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风机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出风孔延伸至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风机本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进口与所述出风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箱,第一板体距出风孔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二板体距出风孔的孔壁的距离相接近,使得气体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运动到出风孔的行程相接近,使得在出风孔的截面上的气体质量和速度分布均匀,这种设计可降低气体从出风孔流出后损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上述进风箱,具有上述进风箱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风箱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进风箱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进风箱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进风箱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进风箱内部气体流动的过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风机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进风箱;10-箱本体;11-进风口;12-进风通道;13- 箱体;131-第一面板;132-第一侧板;1321-第一板体;1322-第二板体;1323-第一过渡线;133-第二面板;1331-第三板体;1332-第四板体;1333-第三过渡线;134-第二侧板;1341-第五板体;1342-第六板体;1343-第三过渡线;14-底板;15-出风孔;16-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20-导流板;21-第一边部;22-第二边部;23-第三边部;24-第四边部;30-旋涡;A-第一距离;B-第二距离;C-第三距离;200-风机;210-风机本体;211-壳体;2111-集流器;2112-蜗壳;2113-出风通道;2114-出口;2115-导流通道;212-转轴;213-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风机本体210内部设有连通叶轮213和出风孔 15的集流器2111,集流器2111为喇叭形,集流器2111的大端与进风箱100的出风孔15连通,集流器2111的小端与叶轮213连通。而在实际设计中,为了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规范了进气箱的进风口 11的尺寸,进风箱100的进风口11确定后进风箱100的各个尺寸则确定。当然,由于集流器2111的小端与叶轮213连接,叶轮213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集流器2111小端的尺寸为定值。因此,进风箱 100的进风口11和集流器2111的小端的尺寸均定值,出风孔15(集流器2111的大端)的大小的随意设置将造成不匹配的问题。当出风孔15的尺寸过大时,集流器2111的大端与集流器2111的小端的差值较大,气体从出风孔15进入到集流器2111后,集流器2111对气体的阻力增大,气体的动能将受到较大的损失;当出风孔15的尺寸过小时,集流器2111的大端与小端间的差值较小,集流器2111内部可视为一个小流道,进风箱100内部可视为一个大流道,气体从进风箱100流入到集流器2111的过程为气体从较大的流道流入较小的流道中,气体的流道变化大,气体的动能也将受到较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出风孔15的尺寸过大、过小都将使得气体从出风孔15流出后受到损失。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进风箱 10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进风箱100,包括箱本体 10,箱本体10顶部设有进风孔,箱本体10内部形成与进风口11连通的进风通道12。
箱本体10包括箱体13和底板14,底板14设于箱体13的底部。其中,箱体13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第一面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面板133和第二侧板134,第一面板131、第一侧板 132、第二面板133和第二侧板134四者的上边缘平齐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面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面板133和第二侧板134 四者的小边缘平齐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其中,第一面板131为矩形直板,第一面板131上设有出风孔 15,出风孔15进风通道12连通,出风孔15的轴线垂直于第一面板 131。
第一侧板132包括第一板体1321和第二板体1322,第二板体 1322的顶端与第一板体1321的底端连接,第二板体1322的底端与底板14连接。第一板体1321与第二板体1322连接处形成第一过渡线1323。第二板体1322相对第一板体1321向靠近第二侧板134的方向倾斜。第一板体1321和第二板体1322均垂直于第一面板131。第一板体1321和第二板体1322均垂直于第一面板131。
第二面板133包括第三板体1331和第四板体1332,第四板体 1332的顶端与第一板体1321的底端连接,第四板体1332的底端与底板14连接。第三板体1331与第四板体133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过渡线。第四板体1332相对第三板体1331向靠近第一面板131的方向倾斜。第一板体1321和第二板体1322均垂直于第三板体1331,第一板体1321和第二板体1322均垂直于第四板体1332。
第二侧板134包括第五板体1341和第六板体1342,第六板体 1342的顶端与第五板体1341的底端连接,第六板体1342的底端与底板14连接。第五板体1341与第六板体1342连接处形成第三过渡线13431333。第六板体1342相对第五板体1341向靠近第一侧板132 的方向倾斜。第五板体1341和第六板体1342均垂直于第三板体 1331,第五板体1341和第六板体1342均垂直于第四板体1332。第五板体1341和第六板体1342均垂直于第一面板131。
第一面板131与第二面板133相对设置,第三板体1331与第四板体1332相对第一面板131均倾斜布置,第三板体1331的顶端到第一面板131的距离大于第三板体1331的底端到第一面板131的距离,第四板体1332的顶端到第一面板131的距离大于第四板体1332的底端到第一面板131的距离。
第一侧板132与第二侧板134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32与第二侧板134对称分布在出风孔15的两侧。第一板体1321与第五板体1341 相对应,第一板体1321平行与第五板体1341;第二板体1322与第六板体1342相对应,第二板体1322的顶端到第五板体1341的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二板体1322的底端到第五板体1341的底端的距离。第一过渡线1323、第二过渡线和第三过渡线13431333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板体1321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与第五板体1341 到出风孔15的孔壁距离相等,第二板体1322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与第六板体1342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相等。第一板体1321 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第一距离A即为出风孔15 的轴线到第一板体1321的垂直距离与出风孔15的半径的差值。第二板体1322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第二距离B即为出风孔15的轴线到第二板体1322的垂直距离与出风孔15的半径的差值。第一距离A为第二距离B的1.2倍。
底板14所在的平面为水平面,底板14垂直于第一面板131,底板14垂直第一板体1321和第五板体1341。底板14到出风孔15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C,第三距离C即为出风孔15的轴线到底板 14的垂直距离与出风孔15的半径的差值。第一距离A为第三距离C 的1.2倍。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进风箱100,第一距离A为第二距离B的1.2 倍,第一距离A为第三距离C的1.2倍,使得气体从第一板体1321、第二板体1322、第五板体1341、第六板体1342、底板14运动到出风孔15的行程相接近,使的出风孔15的截面上的气体质量和速度分布均匀,这种进风箱100明确了出风孔15与各个板体之间的距离,通过距离关系从而确定了出风孔15的大小,间接地使得出风孔15 与进风口11具有一定的大小关系,这种设计综合考虑了进风口11与出风孔15的关系,可有效降低气体从出风孔15流出后的动能的损失。
本实施例中,第二面板133中的第四板体1332相对第三板体 1331向靠近第一面板131的方向倾斜,使得气体向有利方向流动。此外,第二板体1322、第四板体1332和第六板体1342和第一板体 1321间将构成四棱锥结构,气体进入到箱本体10的底部后,气体将会加速流动,增大了气体的雷诺系数,最终使得出风孔15的截面上的气体质量和速度分布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A为第二距离B的1.2倍,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距离A可为第二距离B的1倍或1.5倍,当然,第一距离A也可为第二距离B1-1.5倍之间的其他倍数。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A为第三距离C的1.2倍,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距离A可为第二距离B的1倍或1.5倍,当然,第一距离A也可为第二距离B1-1.5倍之间的其他倍数。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风箱100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进风箱100还包括导流板20。
如图5所示,导流板20为四边形,导流板20具有四个边部,分别为第一边部21、第二边部22、第三边部23和第四边部24,第一边部21、第二边部22、第三边部23和第四边部24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第一边部21平行于第三边部23,第一边部21与第三边部23均水平布置,第二边部22竖直布置,第四边部24倾斜布置。
如图4所示,导流板20设置在箱本体10底部,导流板20竖向布置在进风通道12内。第二边部22与第一面板131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第三边部23与底板14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第四边部24与第二面板133的第四板体1332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如图3所示,导流板20设于箱本体10底部的内侧后,导流板20垂直于第一面板 131和底板14,箱本体10底部的内侧形成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6和第二腔室17。第一面板131、导流板20、第二板体1322和第四板体1332共同限定第一腔室16;第一面板131、导流板20、第四板体1332和第六板体1342共同限定第二腔室17。导流板20靠近于第二侧板134,即第二侧板134上的任意点到导流板20的距离小于第一侧板132与第二侧板134上的点相对应的点到导流板20的距离,使得第一腔室16大于第二腔室17。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机200的转轴212将与箱本体10上的出风孔15同轴设置,转轴212局部穿过出风孔15位于进风通道12内。如图6所示,由于箱本体10底部内侧设有导流板20,并形成了两个腔室,进入箱本体10后的气体将在箱本体10的底部被导流板20分割开,两个腔室中将形成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30对,这两个旋涡30对的法线方向与转轴212的轴线方向相同,使气体在箱本体10 底部分散开来,提高了气体在箱本体10出风孔15流动的均匀性,使气体不在箱本体10底部的一侧大量堆积造成流动紊乱。此外,由于第一腔室16大于第二腔室17,第一腔室16中形成的旋涡30的所在位置将低于第二腔室17中形成的旋涡30的所在位置,上方的旋涡 30带动更多的气体进入到转轴212的上部,下方的旋涡30带动更多的气体进入到转轴212的下部,尽量减小气体在转轴212的上、下部流动的质量、流量的分布差异。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200,包括风机本体210和实施例2中的进风箱100。风机本体210具有进口和出口2114,进口与出口2114连通,进口与进风箱100中的出风孔15连通。
具体地,风机本体210包括壳体211、转轴212和叶轮213。壳体211包括集流器2111和蜗壳2112,集流器2111为喇叭形结构;集流器2111内部形成出风通道2113。集流器2111为两个,两个集流器 2111对称设于蜗壳2112内,蜗壳2112的内壁与集流器2111外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2115。如图8所示,蜗壳2112呈螺旋装置,出口2114 设于蜗壳2112上,出口2114与导流通道2115连通。
如图7所示,转轴212设于集流器2111的中心位置,叶轮213 固定于转轴212外侧,叶轮213位于蜗壳2112内,叶轮213位于两个集流器2111之间,两个集流器2111的出风通道2113通过叶轮213 与导流通道2115连通。进风箱100为两个,两个进风箱100在转轴 212的轴线方向上分布于壳体211的两侧。转轴212的一端穿过一个进风箱100的第一面板131上的出风孔15,转动支撑于第二面板133,转轴212的局部延伸在该进风箱100的进风通道12内;转轴212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进风箱100的第一面板131上的出风孔15转动支撑于第二面板133,转轴212的局部延伸在该进风箱100的径向通道内。转轴212的轴线与出风孔15的轴线重合,进风箱100竖向布置,导流转轴212的轴线平行于导流板20所在的平面。进风箱100的第一面板131与蜗壳2112固定,进风箱100内的进风通道12沿转轴 212的径向布置,集流器2111内的出风通道2113沿转轴212的轴向布置,风机本体210的进口即为进风箱100的出风孔15,进风通道 12与出风通道2113通过出风孔15连通。
使用时,转轴212和叶轮213同时转动,气体从进风口11进入到箱本体10内部的进风通道12,气体在进风通道12内大致沿转轴 212的径向流动;进入进风通道12的气体通过箱本体10的出气口进入到出风通道2113内,气体将在出风通道2113内大致沿转轴212的轴向移动;随后在叶轮213转动的作用下,出风通道2113内的气体通过叶轮213进入到集流器2111与蜗壳2112间的导流通道2115中,并最终从蜗壳2112上的出口2114流出。由于进风箱100的出风孔 15与各个面板之间具有确定的位置关系,有效降低了气体从出风孔 15流出后的动能损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进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本体;
所述箱本体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箱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
所述箱本体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底部的底板;
所述箱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一侧板、第二面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对称分布于所述出风孔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板体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板体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1-1.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距所述出风孔的孔壁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的1-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的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底端连接,所述第四板体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四板体相对所述第三板体向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箱本体的底部,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以使所述箱本体的底部内侧形成两个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风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大于所述第二腔室。
10.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本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箱,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风机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出风孔延伸至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风机本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进口与所述出风孔连通。
CN201721058223.9U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Active CN207212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8223.9U CN207212762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8223.9U CN207212762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2762U true CN207212762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8223.9U Active CN207212762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2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6203A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105546647B (zh) 轴流柜机
CN107327421B (zh) 一种风机及输风设备
CN106438466A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106091319A (zh) 空调器
CN205481331U (zh) 轴流柜机
CN111156197A (zh) 出风导流盖、混流风机组件及空调设备
CN207212761U (zh)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CN207212728U (zh)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CN207212762U (zh)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CN203518022U (zh) 风管机
CN205316624U (zh) 轴流柜机
CN105570991B (zh) 轴流柜机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107816753A (zh)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CN207212773U (zh) 一种进风箱及风机
CN202813904U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104165447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316625U (zh) 轴流柜机
CN205678886U (zh) 一种能治理雾霾的人造龙卷风发生装置
CN209340172U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柱式风扇
CN108626148A (zh) 风机及屋顶机
CN209445556U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09558553U (zh)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6904443U (zh) 弯管及具有其的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