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2843U - 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2843U
CN207162843U CN201720926752.XU CN201720926752U CN207162843U CN 207162843 U CN207162843 U CN 207162843U CN 201720926752 U CN201720926752 U CN 201720926752U CN 207162843 U CN207162843 U CN 207162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ircuit board
blowing unit
inductor
boar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67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德聪
庞国烽
龚文添
陈润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67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2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2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2843U/zh
Priority to CA3010809A priority patent/CA3010809A1/en
Priority to US16/031,043 priority patent/US10655887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设置在框架的进风口;设置在框架的出风口;引导空气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送风单元;与送风单元连接,且控制送风单元的运作的控制电路板;以及,收纳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板盒;其中,电路板盒包括:一体成型的感应器收纳部,感应器收纳部收纳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能感应湿度或温度的感应器。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能够节省部件,方便部件装拆,提高维护方便性。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换气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带温/湿度感应器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中感应器与电路板盒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10,为了更准确地检测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将感应温度或湿度的感应器1设置在进风口附近的地方。但是,由于感应器1需要与电路板连接以获得控制与电源,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在电路板盒2中设置带有端子(图中未示)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利用引线3将感应器1和端子连接。
但是,由于电路板与感应器1通过引线3连接在一起,因此当感应器需要维护时,需要将连接在电路板的引线拆除后,才能将感应器1从框架 4内部取出。同样,当电路板需要维护时,也需要将连接感应器1的引线 3的拆除后,才能将装有电路板的电路板盒2取出。也就是说,直至可以维修的状态前的作业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感应器或电路板盒的装拆费时费力,维护或更换的方便性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特提供一种能够节省部件,方便部件装拆,提高维护方便性的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设置在框架的进风口;设置在框架的出风口;引导空气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送风单元;与送风单元连接,且控制送风单元的运作的控制电路板;以及,收纳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板盒;其特征在于,电路板盒包括:一体成型的感应器收纳部,感应器收纳部收纳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能感应湿度或温度的感应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控制电路板上,与送风单元连接的端子,通过该端子,连接控制电路板和送风单元的引线;设置于电路板盒中,与端子相对向的操作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覆盖操作开口的盖子;以及,设有引导引线至电路板盒的插入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单元包括:马达;靠近马达侧设置的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吸气口相对向的第二吸气口;能排出送风单元内的空气排气口;以及,引导空气从第一吸气口以及第二吸气口进入送风单元内的同时,将送风单元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的扇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设有进风口的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向的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设有与出风口对应设置的排气口;与第一侧面相邻的,且与第一吸气口相对向的顶面;与第一侧面相邻的,且与第二吸气口相对向的底面;与顶面和底面相邻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电路板盒设置在第三侧面与送风单元之间,或设置在第四侧面与送风单元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通进风口和第一吸气口的第一风路;连通进风口和第二吸气口的第二风路;其中,第一吸气口到顶面的距离比第二吸气口到底面的距离大,感应器收纳部设置第二风路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感应器收纳部与进风口相对向的面上、引导空气进入感应器收纳部内的进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一端设置在电路板盒的壁上,第二端往电路板盒外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设于第二端。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电路板盒和感应器收纳部一体成型,当需要对感应器或者控制电路板进行维护或拆除时,只需要取出与感应器收纳部一体成型的电路板盒后,对感应器或者控制电路板进行维护或替换便可这样,感应器与电路板盒不需要单独装拆,更换容易,节省工时。同时,只需要一套模具就可以制造出感应单元与电路板盒,可以节省模具费。可见,通过如此设计,同时实现了部件装拆容易,提高维护方便性和节省成本的效果。
(2)将电路板盒设置在第三侧面与送风单元之间,或第四侧面与送风单元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将电路板盒设置在空气流动小的空间,对于流过的空气来说,能将电路板盒给予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达到设置电路板盒,也可以确保风量的效果。
(3)为了使电路板盒的维护更加方便,在与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端子相对向的地方设置操作开口,与送风单元相连接的引线就能通过操作开口可以自由拆装于控制电路板。
当需要拆除电路板盒时,只要将覆盖在操作开口上的盖子打开后,与引线连接的端子就会裸露,维修人员通过操作开口就可以将引线从端子处拆除。这样,电路板盒不再与送风单元连接,维修人员就可以将电路板盒整个从框架中拆卸。另外,引线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盒的壁上的插入开口插入电路板盒内,而且通过将盖子按压在切口的开口部上,能使引线被固定在插入开口上,从而便于组装和维护。
(4)第一吸气口到顶面的距离L1比第二吸气口到底面的距离L2大。此时,感应器收纳部设置第二风路侧。
当马达设置于第一吸气口侧,而且第一吸气口到顶面的距离比第二吸气口到底面的距离大时,从第一吸气口进入送风单元内的空气量比第二吸气口进入送风单元内的空气量少,也就是说,第一风路的风量比第二风路的风量少。另外,由于马达设置在第一风路中,所以第一风路的阻力相对较大,乱流相对较多。由于第二风路的风量多,而且乱流相对较少,所以感应器收纳部设置在第二风路侧,就能正确地感应湿度和温度,从而提高了感应器收纳部感应的温度和湿度的准确性。
(5)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一端设置在电路板盒的壁上,第二端往电路板盒外延伸,进气口设于第二端。通过上述结构,从进风口进入框架内的空气,直向流至与进风口相对向进气口处,设置在感应器收纳部内的感应器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检测到进入框架内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另外,将进气口设于感应器向电路板盒外延伸的第二端上,这样,第二端就更靠近送风单元或进风口侧,而进入感应器收纳部的空气量就越多,所以,尽管电路板盒设置在空气流动量不多的空间,感应器也能准确地检测到进入框架内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确保了感应器感应的温度和湿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中感应器与电路板盒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除去底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例换气装置除去顶面和过滤网单元后,从顶面侧观察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侧面的剖视图。
图5A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电路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电路板盒除去盖子后,从另一个角度的观察的示意图。
图6A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送风单元、电路板盒和感应器收纳部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感应器收纳部的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感应器收纳部的内部的示意图。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框架;
111-顶面;112-第一侧面;
113-第二侧面;
114-第三侧面;115-第四侧面;116-底面;
A-进风口;B-出风口;
200送风单元;210-马达;
220-扇叶;230-蜗牛壳;
231-第一吸气口;232-第二吸气口;234-排气口;
L1-第一吸气口到顶面111的距离;
L2-第二吸气口到底面116的距离;
300-第一风路;400-第二风路;
600-过滤网单元;
610-过滤网部;620-过滤网框架部;
700-电路板盒;
711-操作开口;711'-盖子;
712-插入开口;
720-控制电路板;721-端子;
722-引线;
800-感应器收纳部
811-进气口;812-出气口;
815-盒盖;
813-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一端;
814-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二端;
820-感应器;822-感应器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电路板盒及感应器收纳部的位置,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节省部件,方便部件装拆,提高维护方便性的换气装置。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除去底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例换气装置除去顶面和过滤网单元后,从顶面侧观察的示意图。如图2 所示,本实施例换气装置包括:框架100、送风单元200、感应器820、过滤网单元600、电路板盒700和感应器收纳部800。其中,电路板盒700 和感应器收纳部800一体成型。其中,电路板盒700用于收纳控制电路板 720。感应器收纳部800用于收纳与控制电路板700连接的,能感应湿度或温度的感应器820。
通过上述构成,当需要对感应器820或者控制电路板720进行维护或拆除时,只需要取出与感应器收纳部800一体成型的电路板盒700后,对感应器820或者控制电路板720进行维护或替换便可这样,感应器820与电路板盒700不需要单独装拆,更换容易,节省工时。同时,只需要一套模具就可以制造出感应单元与电路板盒,可以节省模具费。通过部件装拆容易,提高维护方便性实现了节省成本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分别对本实施例换气装置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2和图3,框架100是中空长方体形状,包括1个顶面111,与该顶面111相向的1个底面116、与底面116和顶面111相邻的4个侧面-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13、第三侧面114、第四侧面115。其中,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相对向,第三侧面114和第四侧面115相对向。
在框架100上,具有使空气进入框架内的进风口A和使框架100内的空气排出的出风口B。例如,换气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时,进风口A设置在第一侧面112;出风口B设置在与设有进风口A的第一侧面112相对的第二侧面113。
如图2所示,过滤网单元600为立体长方形形状,设置于送风单元200 的上游侧,由过滤网部610和过滤网框架部620组成,能净化从进风口A 吸入的空气,阻挡灰尘及微细颗粒的进入。
其中,过滤网框架部620呈立体长方体形状,用于固定过滤网部610。过滤网部610安装在过滤网框架部620内,具有一种或多种过滤效果的过滤网或者是由多块具有一种或多种过滤效果的过滤网组成。如集尘过滤网,脱臭过滤网,或者集尘脱臭过滤网。
请参照图3,送风单元200包括:马达210、扇叶220和蜗牛壳230。其中,马达210通电后,驱动回转轴转动。扇叶220与回转轴连接,通过马达210的回转轴的转动而驱动空气流的生成。蜗牛壳230内藏扇叶220 和马达210。蜗牛壳230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蜗牛壳230由于扇叶的转动而生成从吸气口到排气口的风流。
图4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侧面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送风单元200 中,吸气口为将框架100内的空气吸入蜗牛壳230的开口。蜗牛壳230包括:作为吸气口的第一吸气口231和第二吸气口232;以及将送风单元200 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其中,第一吸气口231和第二吸气口232互相对向在蜗牛壳230上。在扇叶220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一吸气口231以及第二吸气口232进入送风单元200内,同时,将送风单元200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
第一吸气口231位于蜗牛壳230的马达210侧,与顶面111相对向,从蜗牛壳230的背面,也就说蜗牛壳230的顶面侧将空气吸入蜗牛壳230 内。第二吸气口232与第一吸气口231相对向,从蜗牛壳230的正面,也就说蜗牛壳230的底面侧将空气吸入蜗牛壳230内。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吸气口231到框架100的顶面111的距离比第二吸气口232到底面116的距离大,这将与本实施例中感应器收纳部的设置位置有关。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换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路300、第二风路400。第一风路300连通进风口A和第一吸气口231的风路,也就是说引导空气从进风口A进入后,到达第一吸气口231的风路。第二风路400,连通进风口A和第二吸气口232的风路,也就是说引导空气从进风口A 进入后,到达第二吸气口232的风路。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电路板盒700设置在框架100的内部,与蜗牛壳230的外侧邻接,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板720。例如,电路板盒700 设置在框架的第三侧面114与送风单元200之间,或设置在框架的第四侧面115与送风单元200之间。
当换气装置启动时,空气通过进风口A进入框架100内,然后再通过第一吸气口231和第二吸气口232分别进入送风单元200内,再通过排气口234到达出风口B后,经出风口B排出。
空气从进风口A进入进风口A与送风单元200之间的空间后,大部分的空气都会直接向第一吸气口231和第二吸气口232方向流动,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空气会流经顶面111与第一吸气口231之间的空间和底面116 与第二吸气口232之间的空间,只有小部分的空气才流经第三侧面114与送风单元200之间,或第四侧面115与送风单元200之间的空间,
因此,将电路板盒700设置在第三侧面114与送风单元200之间,或第四侧面115与送风单元200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将电路板盒700设置在空气流动小的空间,对于流过的空气来说,能将电路板盒700给予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达到设置电路板盒,也可以确保风量的效果。
图5A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电路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 所示电路板盒除去盖子后,从另一个角度的观察的示意图。
如图5A、5B和图3所示,电路板盒700上设有操作开口711和插入开口712,控制电路板720具有端子721。
端子721通过端子用引线722与送风单元200连接,控制电路板720 通过引线722在接收电气信号后控制送风单元200的运作。端子721作为引线722连接在控制电路板720上的媒介。
操作开口711作为开口设置在与端子721相对向处,有使维修人员有足够的开口面积拔掉或安装引线。操作开口711具有盖子711'。
盖子711'为了防止灰尘从操作开口711进入,通过螺丝和插销结构固定在电路板盒上。覆盖操作开口711。
插入开口712为了使引线722插入电路板盒700内的开口,插入开口 712设置在与操作开口711相邻接的电路板盒700壁上以切口的方式设置,当引线插入切口后,通过将盖子711'按压在切口的开口部上,使得引线 722被固定在插入开口712上。
其中,引线722不仅可以是电路板盒700与送风单元200连接的线,也可以是为控制电路板720和送风单元200的运作提供电力的线。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电路板盒的维护更加方便,在与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端子721相对向的地方设置操作开口711,与送风单元相连接的引线722就能通过操作开口711可以自由拆装于控制电路板720。
当需要拆除电路板盒700时,只要将覆盖在操作开口711上的盖子711'打开后,与引线连接的端子721就会裸露,维修人员通过操作开口711就可以将引线从端子721处拆除。这样,电路板盒700不再与送风单元200 连接,维修人员就可以将电路板盒700整个从框架100中拆卸。另外,引线722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盒的壁上的插入开口712插入电路板盒700 内,而且通过将盖子711'按压在切口的开口部上,能使引线722被固定在插入开口712上,从而便于组装和维护。
图6A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送风单元、电路板盒和感应器收纳部的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感应器收纳部的放大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感应器收纳部800形成在电路板盒700的外侧,并与电路板盒700一体成形,将感应器820和感应器电路板822收纳在内部。感应器收纳部由盒盖 815构成其盖。
如前所述,第一吸气口231到顶面111的距离L1比第二吸气口232 到底面116的距离L2大。此时,感应器收纳部设置第二风路400侧。
本实施例中,当马达设置于第一吸气口231侧,而且第一吸气口231 到顶面的距离L1比第二吸气口232到底面的距离L2大时,从第一吸气口 231进入送风单元内的空气量比第二吸气口232进入送风单元内的空气量少,也就是说,第一风路300的风量比第二风路400的风量少。另外,由于马达设置在第一风路300中,所以第一风路300的阻力相对较大,乱流相对较多。由于第二风路400的风量多,而且乱流相对较少,所以感应器收纳部设置在第二风路侧,就能正确地感应湿度和温度,从而提高了感应器收纳部感应的温度和湿度的准确性。
图7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感应器收纳部的内部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感应器820,被收纳于感应器收纳部800的内部,和感应器电路板822 连接,感应器820检测通过感应器收纳部内部的空气的湿度或/和温度。
盒盖815是覆盖收纳在感应器收纳部的感应器820和感应器电路板 822,构成感应器收纳部的盖。感应器电路板822被收纳于感应器收纳部内部,控制感应器820。
其中,请继续参照图7,感应器收纳部800包括:进气口811和出气口812。进气口811设于感应器收纳部的盒盖815上,即设置在感应器收纳部800与进风口A相对向的面上,为了使框架内的空气进入感应器收纳部内而设的开口。出气口812设于感应器收纳部上,为了吸入感应器收纳部内的空气排出框架而设的开口。
需要注意的是,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一端813设置在电路板盒的壁上,第二端814往电路板盒外延伸,进气口811设于第二端814。通过上述结构,从进风口A进入框架100内的空气,直向流至与进风口A相对向进气口811处,设置在感应器收纳部内的感应器820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检测到进入框架100内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另外,将进气口811设于感应器 820向电路板盒外延伸的第二端814上,这样,第二端814就更靠近送风单元或进风口侧,而进入感应器收纳部800的空气量就越多,所以,尽管电路板盒设置在空气流动量不多的空间,感应器820也能准确地检测到进入框架100内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确保了感应器感应的温度和湿度的准确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电路板盒及感应器收纳部的位置,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节省部件,方便部件装拆,提高维护方便性的换气装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换气装置,包括:
形成外廓的框架;
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进风口;
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出风口;
引导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送风单元;
与所述送风单元连接,且控制所述送风单元的运作的控制电路板;
以及,收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板盒;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盒包括:一体成型的感应器收纳部,所述感应器收纳部收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的,能感应湿度或温度的感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与所述送风单元连接的端子,通过该端子,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送风单元的引线;
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盒中,与所述端子相对向的操作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覆盖所述操作开口的盖子;
以及,设有引导所述引线至所述电路板盒的插入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包括:
马达;
靠近所述马达侧设置的第一吸气口;
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对向的第二吸气口;
能排出所述送风单元内的空气排气口;
以及,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一吸气口以及所述第二吸气口进入所述送风单元内的同时,将所述送风单元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扇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设有所述进风口的第一侧面;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向的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的排气口;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对向的顶面;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对向的底面;
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邻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其中,所述电路板盒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送风单元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送风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吸气口的第一风路;
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的第二风路;
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到所述顶面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吸气口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大,所述感应器收纳部设置所述第二风路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感应器收纳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向的面上、引导空气进入所述感应器收纳部内的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收纳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盒的壁上,第二端往所述电路板盒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二端。
CN201720926752.XU 2017-07-27 2017-07-27 换气装置 Active CN207162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6752.XU CN207162843U (zh) 2017-07-27 2017-07-27 换气装置
CA3010809A CA3010809A1 (en) 2017-07-27 2018-07-06 Ventilating device
US16/031,043 US10655887B2 (en) 2017-07-27 2018-07-10 Ventilat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6752.XU CN207162843U (zh) 2017-07-27 2017-07-27 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2843U true CN207162843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6752.XU Active CN207162843U (zh) 2017-07-27 2017-07-27 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5887B2 (zh)
CN (1) CN207162843U (zh)
CA (1) CA30108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304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7802B2 (ja) * 2016-12-28 2021-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換気扇
CN207963030U (zh) * 2017-11-27 2018-10-1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
JP7418606B2 (ja) * 2020-10-29 202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17321342A (zh) * 2021-04-22 2023-12-29 贝利莫控股公司 用于hvac系统的房间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2408B2 (ja) * 2015-06-25 2019-03-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304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55887B2 (en) 2020-05-19
CA3010809A1 (en) 2019-01-27
US20190032951A1 (en)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2843U (zh) 换气装置
WO2015161600A1 (zh) 一种过滤网受风面积大的双侧过滤进风空气净化器
CN207702662U (zh) 一种立式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7279848U (zh) 一种除湿机的散热装置
CN208075129U (zh) 空气处理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6478804U (zh) 一种窗式新风净化装置
CN208429470U (zh) 一种新能源废弃电池回收装置
CN207501357U (zh) 窗式通风器
CN205727118U (zh) 动力头及其割草机
CN205980054U (zh) 新风空气净化器
CN205093072U (zh) 一种屏蔽机柜内部空气调节装置
CN208804863U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9978283U (zh) 一种新风机
CN209605343U (zh) 单风机实现进风排风转换的新风机
CN205957416U (zh) 全热交换器风路阀门控制系统
CN209622985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9333485U (zh) 除臭设备
CN209101437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6853309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6556070A (zh) 桌面型空气净化器
CN206683106U (zh) 恒温恒湿恒净恒氧组合风柜
CN101503930A (zh) 门窗框架
CN212962052U (zh) 一种外墙风口装置
CN110081581A (zh) 一种空调设备用均匀出风的置换式送风装置
CN211177278U (zh) 一种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