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0054U - 新风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0054U
CN205980054U CN201620857787.8U CN201620857787U CN205980054U CN 205980054 U CN205980054 U CN 205980054U CN 201620857787 U CN201620857787 U CN 201620857787U CN 205980054 U CN205980054 U CN 205980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wind wheel
air outle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77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凤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6208577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0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0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0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其中,新风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风轮及过滤组件;机壳上设有进风网和出风网;进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和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出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出风口;风轮设于机壳的内壁;过滤组件设于进风网和出风网之间;风轮的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口连通,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均与风轮的进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简化新风净化结构,适应家居或小空间公共环境使用。

Description

新风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市场上在售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不具备净化新风的功能,只有少量空气净化器具备净化新风空气的功能。而这些空气净化器新风输入量都有限,且设备造价昂贵,不适宜家居或小空间公共环境下的应用。
为此,本案发明人提出一种适宜家居或小空间公共环境下应用的新风空气净化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旨在简化新风净化结构,适应家居或小空间公共环境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网和出风网;所述进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和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所述出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出风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机壳的内壁;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进风网和所述出风网之间;
所述风轮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均与所述风轮的进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室内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进风网位于所述机壳的底面;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网上的初效过滤网;所述进风网的左侧上设有多个所述室外进风口,右侧上设有多个所述室内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新风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进风网上的滑板;所述机壳内设有一分隔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的挡板,且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网连接;所述滑板通过其左右滑动与所述机壳的侧壁或所述挡板抵接;所述进风网上连接有进风管,且所述进风管在远离所述进风网的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包括与所述进风管对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错位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滑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进风管对应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室外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管不对应的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通孔还包括与所述进风管不对应的第四部分,且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风网在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上设有向所述室外进风口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进风网形成可供所述滑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板在其长度方向两侧的边缘设有向所述凸缘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滑槽适配。
优选地,所述进风网在其长度方向两侧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滑板设有与所述限位孔适配的导向孔。
优选地,所述进风网在对应所述进风管管缘的部分设置密封层。
优选地,所述出风网位于所述机壳正面的上部;所述风轮为离心式双风轮,具有第一风轮和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口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口适配的通风口,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沿其边缘向所述出风网方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出风网连接。
优选地,所述新风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下部的支撑板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出风网之间的复合滤网;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所述挡板穿设的插槽,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复合滤网的一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网的一面上设有供所述复合滤网插入的开口和封盖所述开口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同处于一进风网上,可让从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同时进风;另外过滤组件设于进风网和出风网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径;如此设置,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环境的新风量,而且可以提升室内环境可同时对室外新风和室内浊风过滤净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滑板、进风网与进风管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滑板、进风网与进风管的组装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
参照图1至8,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正面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滑板、进风网与进风管的结构爆炸图;图6为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D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滑板、进风网与进风管的组装结构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新风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100、风轮200和过滤组件300;机壳100上设有进风网110和出风网120;进风网110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111和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112;出风网120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出风口121;风轮200设于机壳100的内壁;过滤组件300设于进风网110和出风网120之间;风轮200的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口121连通,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均与风轮200的进风口连通。
具体地,在进风网110与出风网120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径中设置过滤组件300,使得流通于路径中的空气都可以得到过滤净化;过滤组件300可以采用机械过滤、吸附、静电除尘、负离子(等离子)体法及静电驻极过滤等方式过滤。而设置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同处于一进风网110上,使得在风轮200吸风作用下,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111、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112都能进风,再流经过滤组件300,使得无论从室内环境或室外环境进入的空气都可以得到过滤净化。风轮200的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口121连通,风轮200的进风口均与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连通,如此可让经过滤组件300净化后的空气可以在一个密闭的通道中流通,并通过该密闭的通道输送至室内环境中,提高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同处于一进风网110上,可让从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同时进风;另外过滤组件300设于进风网110和出风网120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径;如此设置,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环境的新风量,而且可以提升室内环境可同时对室外新风和室内浊风过滤净化。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室内出风口121设于机壳100的正面,进风网110位于机壳100的底面;过滤组件300包括设于进风网110上的初效过滤网310;进风网110的左侧上设有多个室外进风口112,右侧上设有多个室内进风口111。
具体地,位于机壳100正面的室内出风口121和位于机壳100底面的进风网110形成L形空气通道,使得在该空气通道流通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净化效率更快。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量,设置多个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如此可让更多的室外新风和室内浊风进入机壳100内;另外多个室内进风口111和多个室外进风口112之间可形成网状结构,可对进入的空气过滤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状灰尘,具备初阻力低、容尘量大的特点;另外设置的初效过滤网310可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初效过滤网310可采用板式、折叠式、袋式三种样式,外框材料有纸框、铝框、镀锌铁框,过滤材料有无纺布、尼龙网、活性碳滤材、金属孔网等,防护网有双面喷塑铁丝网和双面镀锌铁丝网。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及图8,新风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一滑动安装于进风网110上的滑板500;机壳100内设有一分隔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的挡板130,且挡板130与进风网110连接;滑板500通过其左右滑动与机壳100的侧壁或挡板130抵接;进风网110上连接有进风管400,且进风管400在远离进风网110的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室外进风口112包括与进风管400对应的第一部分112a,第一部分112a呈错位矩形阵列排布;滑板50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510,第一通孔510包括与进风管400对应的第二部分510a,第二部分510a与第一部分112a对应设置。
为了实现新风空气净化器能在新风浊风共同净化和浊风单独净化的模式之间切换,通过滑动安装于进风网110的滑板500对进风网110上的室外进风口112进行封盖。另外通过进风管400连通第一部分112a和室外环境,如此无需要将室外进风口112直接紧贴室内墙壁才可安装,进一步方便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安装。进风管400优选采用弹性或密封性较强的材料制成,如此可让进风管400形变也不受损。
当滑板500无需滑动时,并与机壳100左侧的侧壁抵接后,位于进风网110上的第一部分112a室外进风口112与滑板500上的第二部分510a的第一通孔510相通,使得新风依次从第一部分112a和第二部分510a进入至新风空气净化器中,且在进风网110右侧的室内进风口111不被滑板500遮挡,从而实现新风空气净化器运行新风浊风同时净化的模式;
当滑板500向右滑动时,并与挡板400抵接后,位于进风网110上的第一部分112a室外进风口112与滑板500上的第二部分510a的第一通孔510刚好错开位置,彼此均被遮挡,此时新风不能通过第一部分112a和第二部分510a进入至新风空气净化器中,且在进风网110右侧的室内进风口111不被滑板500遮挡,从而实现新风空气净化器运行浊风单独净化的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滑板500不会遮挡室内进风口111,就不影响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室内空气净化工作,同时滑板500在不滑动情况下可以与挡板130形成相对密闭空间,避免未经过过滤的新风泄露,影响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滑板500滑动,实现在新风浊风同时净化的运行模式切换至浊风单独净化的模式,方便快捷,无需投入高成本即可实现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至图8,室外进风口112还包括与进风管400不对应的第三部分112b,且第三部分112b与第一部分112a错位设置;第一通孔510还包括与进风管400不对应的第四部分510b,且第四部分510b与第二部分510a呈错位设置。
具体地,为了让新风空气净化器处于浊风单独净化的模式下,增大室内进风量;即进风网110上在对应进风管400的位置外设置一部分室外进风口112,这部分室外进风口112为第三部分112b;滑板500上在对应进风管400的位置外设置一部分第一通孔510,这部分第一通孔510为第四部分510b。而将第三部分112b与第一部分112a错位设置,第四部分510b与第二部分510a呈错位设置,如此,第三部分112b与第四部分510b也呈错位设置。此外为了让滑板500与进风网110能配合紧密,优选地,在滑板500与第一通孔510呈错位设置的多个凸起520,且凸起520朝进风网110的方向延伸形成。
当新风空气净化器需要运行新风浊风共同净化模式时,滑板500无需滑动,对应进风管400的室外进风口112与滑板500上的第一通孔510刚好错开位置,如此从进风管400可以将新风引入机壳100内,且不阻挡位于进风网110右侧的室内进风口111将室内浊风引入机壳中;另外第三部分112b与第四部分510b彼此相互遮挡,使得室外新风只能通过进风管400和第一部分112a和第二部分510a引入,避免未经过滤的新风从第三部分112b泄露至新风空气净化器中,影响净化效果。
当新风空气净化器需要运行浊风单独净化模式时,滑板500向挡板130方向移动,第一部分112a与第二部分510a刚好错位位置,因此第一部分112a与第二部分510a彼此遮挡,使得新风不能通过第一部分112a和第二部分510a进入新风空气净化器中,且滑板500不阻挡位于进风网110右侧的室内进风口111将室内浊风引入机壳100中。第三部分112b与第四部分510b重合,第三部分112b和第四部分510b可充当临时的室内进风口引入室内浊风,增加室内浊风的进风量,从而加快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8,进风网110在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上设有向室外进风口112延伸的凸缘113,凸缘113与进风网110形成可供滑板500滑动的滑槽114;滑板500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设有向凸缘113方向延伸的凸条530,凸条530与滑槽114适配。
为了让滑板500能在进风网110稳定地滑动,因此在进风网110上设置凸缘113,该凸缘113从进风网110长度方向的边缘往室外进风口112延伸形成的,即凸缘113的截面形状为C形;且这种形状的凸缘113与进风网110形成滑槽114,该滑槽114为供滑板500在其中滑动的空间。另外为了让滑板500能适应滑槽114的滑动安装,因此在滑板500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上均设置凸条530,该凸条530往凸缘113方向延伸形成的,且凸条530的高度刚好与滑槽114的高度相当。
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进风网110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上设有限位孔115,滑板500设有与限位孔115适配的导向孔540。
为了让滑板500上的第一通孔510和进风网110上的室外进风口112能快速地对准位置,因此在进风网1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上设有一限位孔115,使进风网110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至该限位孔115的距离刚好与滑板500合理的滑动距离一致;并在滑板500对应限位孔115的两侧边缘上设置导向孔540,该导向孔540可以设置呈长方形孔或长圆形孔,且导向孔540的长度也与滑板500合理的滑动距离相当;如此,只需要设置一螺钉或螺柱固定在限位孔115上,滑板500可通过导向孔540与螺钉或螺柱之间的相互限定,进而限定了滑板500的滑动范围,最终达到滑板500上的第一通孔510与进风网110上的室外进风口112快速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进风网110在对应进风管400管缘的部分设置密封层116。为了进一步对应进风管400的室外进风口112与进风管400形成密闭的空间,将在进风网110围绕进风管400的管缘不设置室外进风口112,使得进风网110围绕进风管400的位置形成密封层116,即密封圈。将进风管400安装在密封层116上,使得对应进风管400的室外进风口112与进风管400形成密闭的空间,如此避免泄露未经过滤的室外新风,从而影响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加强进风管400在密封层116的固定,在进风管400的管缘和密封层116上分别设置三个螺孔,如此两者可以通过螺钉旋入螺孔用以固定彼此。
进一步地,参照图1、3及图4,出风网120位于机壳100正面的上部;风轮200为离心式双风轮,具有第一风轮210和与第一风轮210同轴设置的第二风轮220;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处设有连接板230;连接板230的板面上设有与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适配的通风口231,连接板230上还设有沿其边缘向出风网120方向延伸的翻边232,且翻边232与出风网1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出风量,将设置多个室内出风口121,并紧密分布在出风网120上;风轮200作为新风空气净化器的风能制造设备,为了适应来自进风网110的室外进风口112和室内进风口111的应用,因此风轮200优选采用离心式双风轮,其具有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且第一风轮210个第二风轮220的进风口与室外进风口112、室内进风口111连通,即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处于初效过滤网310至室内出风口121之间的空间内;为了让经过过滤后的室外新风或室内浊风在预设的路径中定向流通,避免室内出风口121与室外进风口112或室内进风口111之间串风;因此在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处设有连接板230;连接板230的板面上设有与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适配的通风口231,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均通过连接板230固定安装于出风网120上,增强了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为新风空气净化器持续提供风能;另外为了让连接板230安装于出风网120上,不影响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都能与出风网120的所有室内出风口121连通,因此在连接板230上还设有沿其边缘往出风网120方向延伸的翻边232,且翻边232与出风网120紧密连接;即连接板230上的翻边232形成一敞口,该敞口的面积与出风网120的面积相当;如此,当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的出风口出风后,依次经连接板230上的通风口231、翻边232形成的敞口及出风网120上的室内出风口121,完成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过滤组件300包括位于机壳100内下部的支撑板320和设于支撑板320与出风网120之间的复合滤网330;支撑板320上设有供挡板130穿设的插槽321,且支撑板320与挡板321连接;支撑板320朝向复合滤网330的一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322。
具体地,出风网120设置在机壳100正面的上部,将复合滤网330设置在出风网120与滑板500之间,为了不影响滑板500的滑动,还设置一支撑板320在滑板500上,该支撑板320内有空腔,即支撑板320为类似U形板,其内部的空腔为滑板500提供运动的空间,同时支撑板320承载复合滤网330,使得机壳100内部结构紧凑,不容易出现位移;另外为了让从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进入的空气都可以得到复合滤网330的过滤净化,复合滤网330设置有两个,且支撑板320也设置有两个,分别放置在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上。为了让支撑板320不影响室内进风口111和室外进风口112进入的空气能通向复合滤网330中进行过滤,在支撑板320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322。而且支撑板320上设有供挡板130穿设的插槽321,且支撑板320与挡板321紧密连接;如此不影响挡板130与进风网110、滑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1,为了方便复合滤网330后期的更换,机壳100在出风网120的一面上设有供复合滤网330插入的开口140和封盖开口140的盖板150。当要更换复合滤网330时,只需要打开机壳100上的盖板150后,通过开口140即可将旧的复合滤网330取出,并换上新的复合滤网330,从而保证了新风空气净化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网和出风网;所述进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进风口和与室外环境连通的室外进风口;所述出风网上设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室内出风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机壳的内壁;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进风网和所述出风网之间;
所述风轮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均与所述风轮的进风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进风网位于所述机壳的底面;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网上的初效过滤网;所述进风网的左侧上设有多个所述室外进风口,右侧上设有多个所述室内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一滑动安装于所述进风网上的滑板;所述机壳内设有一分隔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的挡板,且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网连接;所述滑板通过其左右滑动与所述机壳的侧壁或所述挡板抵接;所述进风网上连接有进风管,且所述进风管在远离所述进风网的一端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包括与所述进风管对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错位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滑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进风管对应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管不对应的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通孔还包括与所述进风管不对应的第四部分,且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网在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上设有向所述室外进风口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进风网形成可供所述滑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板在其长度方向两侧的边缘设有向所述凸缘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滑槽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网在其长度方向两侧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滑板设有与所述限位孔适配的导向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网在对应所述进风管管缘的部分设置密封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网位于所述机壳正面的上部;所述风轮为离心式双风轮,具有第一风轮和与所述第一风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口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的出风口适配的通风口,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沿其边缘向所述出风网方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出风网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机壳内下部的支撑板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出风网之间的复合滤网;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所述挡板穿设的插槽,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复合滤网的一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网的一面上设有供所述复合滤网插入的开口和封盖所述开口的盖板。
CN201620857787.8U 2016-08-08 2016-08-08 新风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05980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7787.8U CN205980054U (zh) 2016-08-08 2016-08-08 新风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7787.8U CN205980054U (zh) 2016-08-08 2016-08-08 新风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0054U true CN205980054U (zh) 2017-02-22

Family

ID=59977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7787.8U Active CN205980054U (zh) 2016-08-08 2016-08-08 新风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00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279A (zh) * 2017-11-17 2018-05-11 深圳市瑞松电器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机
CN110538526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279A (zh) * 2017-11-17 2018-05-11 深圳市瑞松电器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机
CN108023279B (zh) * 2017-11-17 2023-03-24 深圳市瑞松电器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机
CN110538526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CN110538526B (zh) * 2018-05-28 2021-09-28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0054U (zh) 新风空气净化器
CN106091062A (zh) 吸油烟机
CN207262576U (zh) 空调器
CN205717632U (zh)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CN207555828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5697545U (zh) 分离器、尘筒及吸尘器
CN218296095U (zh) 一种倾斜式滤网的净化模块
CN206577517U (zh) 消音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CN2073349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108253533A (zh) 正压新风机
CN205717703U (zh) 新风主机
CN204909308U (zh) 吸尘器
CN206338874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01416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83225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42965A (zh) 可调节式壁挂新风净化器
CN208799879U (zh) 一种用于风机气体轴承的气体过滤装置
CN211261164U (zh) 风量控制型新风系统主机
CN207145280U (zh) 一种涡轮式风叶扇风组件
CN206831677U (zh) 一种壁挂式具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6207603U (zh) 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空调外机
CN206853309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6959252U (zh) 集成吊顶空气循环结构
CN206786967U (zh) 恒湿恒净空气处理组合风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