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7499U -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7499U
CN207157499U CN201721153337.1U CN201721153337U CN207157499U CN 207157499 U CN207157499 U CN 207157499U CN 201721153337 U CN201721153337 U CN 201721153337U CN 207157499 U CN207157499 U CN 207157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lateral shaft
clamps
pipe clamp
clam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53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俊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el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el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el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el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533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7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7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74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上述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至少三根横向轴、至少三根纵向轴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其中,横向轴、纵向轴和连接组件一一对应,且横向轴均水平设置;横向轴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横向轴的外端均由无人机本体的边缘伸出,且横向轴的外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组件转动配合;连接组件还均与对应的纵向轴的顶端连接,纵向轴与对应的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纵向轴均位于所述横向轴的下方。上述无人机包括上述无人机起落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稳定等技术优势。

Description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无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起到无人机起降过程中对无人机的支撑作用,当无人机发生坠机事故时也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然而,现有的无人机上的起落架都是直接与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在无人机发生坠机事故时,虽然起落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无人机本体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作用,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或者振坏机载设备。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起落架存在的对无人机本体产生的缓冲作用太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至少三根横向轴、至少三根纵向轴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横向轴、所述纵向轴和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且所述横向轴均水平设置;所述横向轴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横向轴的外端均由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边缘伸出,且所述横向轴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转动配合;所述连接组件还均与对应的所述纵向轴的顶端连接,所述纵向轴与对应的所述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所述纵向轴均位于所述横向轴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第一管夹组件、至少一组第二管夹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三管夹组件。
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管夹组件用于夹紧所述横向轴的内端;所述第二管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二管夹组件与所述横向轴的外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管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三管夹组件用于夹紧所述纵向轴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均与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也均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夹组件包括顶板和两个第一卡板,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均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横向轴的内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均开设有与所述横向轴的半径相同的弧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所述横向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卡板的弧形凹槽的弧面分别与所述横向轴贴合,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板之间。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卡板、至少两个第一螺栓和至少两个第一螺母。
两个所述第二卡板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一半圆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圆心重合;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的半径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半径相同,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横向轴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转动配合。
所述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所述第二通孔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一螺母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母配合。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卡板、至少两个第二螺栓和至少两个第二螺母。
两个所述第三卡板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二半圆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圆心重合;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的半径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半径相同,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横向轴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转动配合。
两个连接板还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所述第四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所述第三通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母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四通孔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轴与所述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100度到150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轴和所述纵向轴均为碳管;所述第一管夹组件、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均为塑料结构件。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上的横向轴的内端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分析其结构可知:上述无人机起落架主要由至少三根横向轴、至少三根纵向轴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组成;其中,横向轴、纵向轴和连接组件一一对应。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横向轴均水平设置;横向轴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横向轴的外端均由无人机本体的边缘伸出,且横向轴的外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组件转动配合;连接组件还均与对应的纵向轴的顶端连接,纵向轴与对应的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纵向轴均位于横向轴的下方。
很显然,当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事故时,纵向轴的底端会先着地,并且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在这个冲击力的作用下,纵向轴会带动连接组件绕横向轴转动;这时,横向轴与连接组件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力,而也就是这个摩擦力抵消了一部分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使得这部分冲击力得到了缓冲,减小了最终作用在无人机本体上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因无人机发生坠机事故时,可能会从任一个方位着地;因此,将纵向轴设置为至少三根,使得无人机发生坠机时能较全面地对无人机本体进行防护。同时,将纵向轴与横向轴之间的夹角设置在90度到180度之间,能够尽量减小三根纵向轴在转动时相互阻碍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起落架上的横向轴的内端与无人机本体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因包含有上述无人机起落架,使得其具有上述无人机起落架的所有优点,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与无人机本体局部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与无人机本体局部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中第一管夹组件与横向轴局部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中第二管夹组件、第三管夹组价与连接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标:1-横向轴;2-纵向轴;3-连接组件;31-连接板;32-第一管夹组件;321-第一卡板;322-顶板;33-第二管夹组件;331-第二卡板;332-第一螺栓;333-第一螺母;34-第三管夹组件;341-第三卡板;342-第二螺栓;343-第二螺母;4-无人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至少三根横向轴1、至少三根纵向轴2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3。
其中,所述横向轴1、所述纵向轴2和所述连接组件3一一对应,且所述横向轴1均水平设置;所述横向轴1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4连接,所述横向轴1的外端均由所述无人机本体4的边缘伸出,且所述横向轴1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3转动配合;所述连接组件3还均与对应的所述纵向轴2的顶端连接,所述纵向轴2与对应的所述横向轴1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所述纵向轴2均位于所述横向轴1的下方。
分析上述结构可知:上述无人机起落架主要由至少三根横向轴1、至少三根纵向轴2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3组成;其中,横向轴1、纵向轴2和连接组件3一一对应。横向轴1均水平设置;横向轴1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4连接,横向轴1的外端均由无人机本体4的边缘伸出,且横向轴1的外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组件3转动配合;连接组件3还均与对应的纵向轴2的顶端连接,纵向轴2与对应的横向轴1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纵向轴2均位于横向轴1的下方。
很显然,当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事故时,纵向轴2的底端会先着地,并且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在这个冲击力的作用下,纵向轴2会带动连接组件3绕横向轴1转动;这时,横向轴1与连接组件3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力,而也就是这个摩擦力抵消了一部分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使得这部分冲击力得到了缓冲,减小了最终作用在无人机本体4上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因无人机发生坠机事故时,可能会从任一个方位着地;因此,将纵向轴2设置为至少三根,使得无人机发生坠机时能较全面地对无人机本体进行防护。同时,将纵向轴2与横向轴1之间的夹角设置在90度到180度之间,能够尽量减小三根纵向轴2在转动时相互阻碍的几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同时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技术结构关系;例如: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至少三根横向轴1、至少三根纵向轴2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3;其中,所述横向轴1、所述纵向轴2和所述连接组件3一一对应,且所述横向轴1均水平设置;所述横向轴1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4连接,所述横向轴1的外端均由所述无人机本体4的边缘伸出,且所述横向轴1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3转动配合;所述连接组件3还均与对应的所述纵向轴2的顶端连接,所述纵向轴2与对应的所述横向轴1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所述纵向轴2均位于所述横向轴1的下方。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其与实施例一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主要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还涉及了具体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的无人机起落架,其对具体结构有了更多的具体结构特点;例如:增加了一些技术特征,并对连接组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有关本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结构以及技术效果如下:
参见图4,在连接组件3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连接板31、第一管夹组件32、至少一组第二管夹组件33和至少一组第三管夹组件34;第一管夹组件32连接在无人机本体4上,且第一管夹组件32能够将横向轴1的内端夹紧,使得横向轴1能够固定在无人机本体4上;第二管夹组件33与连接板31连接,且第二管夹组件33与横向轴1的外端转动配合,使得连接板31能够带动第二管夹组件33绕横向轴1转动;第三管夹组件34也与连接板31连接,且第三管夹组件34能够将纵向轴2的顶端夹紧,使得纵向轴2旋转能够带动连接板31以及第二管夹组件33绕横向轴1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管夹组件32与无人机本体4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以便于第一管夹组件32安装到无人机本体4上或从无人机本体4上拆除;第二管夹组件33和第三管夹组件34与连接板31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以便于第二管夹组件33和第三管夹组件34能够安装到连接板31上或从连接板31上拆卸。
优选的,第一管夹组件32与无人机本体4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第二管夹组件33和第三管夹组件34也均与连接板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连接稳定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管夹组件32与无人机本体4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管夹组件33和第三管夹组件34与连接板31之间的连接在可拆卸的基础上更加稳定。
参加图5,在每组第一管夹组件32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顶板322和两个第一卡板321,顶板322和两个第一卡板321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无人机本体4之间既可拆卸又稳固的连接。在两个第一卡板321上均开设一个与横向轴1的半径相同的弧形凹槽,并将两个第一卡板321分别设置在横向轴1的两侧,将两个第一卡板321的弧形凹槽的弧面与横向轴1贴合设置,以使得横向轴1能够卡在两个第一卡板321之间;同时,将顶板322与横向轴1的内端连接,以使得横向轴1能够固定在无人机本体4上。其中,因为横向轴1的半径与两个第一卡板321的半径相同,故横向轴1卡在两个第一卡板321的弧面之间时,横向轴1与两个第一卡板321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在无人机发生坠机时,横向轴1与第一卡板321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强较小,保证了横向轴1与第一卡板321连接处的强度。
参见图6,在每组第二管夹组件33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两个第二卡板331、至少两个第一螺栓332和至少两个第一螺母333;在两个第二卡板331上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一半圆形凹槽,并将两个第二卡板331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同时,将两个第二卡板33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将两个第二卡板331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圆形重合;如此,便可使得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横向轴1由两个第一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穿过,并卡在圆形通孔内。其中,两个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与横向轴1的圆形横截面的半径相等,因两者接触的表面为平滑的圆柱面,使得两个第二卡板331能够绕第一半圆形凹槽发生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摩擦,以能够抵消在无人机坠机时来自底面的冲击力。
同时,为了加强连接板31与第二卡板331的连接处的强度,将连接板31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连接板31设置在两个第二卡板331的两侧;在两个连接板31上均开设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并在两个第二卡板331上均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其中,每个第二卡板331上的第二通孔还分别与第一螺栓332和第一螺母333一一对应。这样,第一螺栓332就可以依次穿过其中一个连接板31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其中一个第二卡板331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另一个第二卡板331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和另一个连接板31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后与对应的第一螺母333配合;如此,不但使得连接板31与第二卡板331的连接,还达到了将两个第二卡板331被两个连接板31卡在一起的目的,实现了两个第二卡板331对横向轴1的限位的作用,此外,还可非常方便地将连接板31和第二卡板331从横向轴1上拆卸下来。
在第三管夹组件34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两个第三卡板341、至少两个第二螺栓342和至少两个第二螺母343,其结构连接方式与第二管夹组件33内的结构连接方式类似;在两个第三卡板341上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二半圆形凹槽,并将两个第三卡板341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同时,将两个第三卡板34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将两个第三卡板341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圆形重合;如此,便可使得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横向轴1由两个第二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穿过,并卡在圆形通孔内。其中,两个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与横向轴1的圆形横截面的半径相等,因两者接触的表面为平滑的圆柱面,使得两个第三卡板341能够绕第二半圆形凹槽发生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摩擦,以能够抵消在无人机坠机时来自底面的冲击力。
同时,为了加强连接板31与第三卡板341的连接处的强度,将两个连接板31设置在两个第三卡板341的两侧;在两个连接板31上均开设至少两个第四通孔,并在两个第三卡板341上均开设有与第四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三通孔,其中,每个第三卡板341上的第三通孔还分别与第二螺栓342和第二螺母343一一对应。这样,第二螺栓342就可以依次穿过其中一个连接板31上与其对应的第四通孔、其中一个第三卡板341上与其对应的第三通孔、另一个第三卡板341上与其对应的第三通孔和另一个连接板31上与其对应的第四通孔后与对应的第二螺母343配合;如此,不但使得连接板31与第三卡板341的连接,还达到了将两个第三卡板341被两个连接板31卡在一起的目的,实现了两个第三卡板341对横向轴1的限位的作用,此外,还可非常方便地将连接板31和第三卡板341从横向轴1上拆卸下来。
为了进一步的减小在无人机发生坠机事故时,不同的纵向轴2之间发生相互阻碍的情况,将纵向轴2与横向轴1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00度到150度之间。
优选的,将横向轴1和纵向轴2均采用碳管制造,并将第一管夹组件32、第二管夹组件33和第三管夹组件34均采用塑料材料制造。
实施例三
相应的,本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无人机起落架(该无人机起落架的具体结构不再一一赘述),还同时包括无人机本体4;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上的横向轴1的内端与所述无人机本体4连接(另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图1)。
显然,本实施例三提供的无人机因包含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无人机起落架,使得其具有上述无人机起落架的所有优点,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其克服了传统的无人机起落架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减小了最终作用在无人机本体上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所产生的损坏程度;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稳定等技术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根横向轴、至少三根纵向轴和至少三组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横向轴、所述纵向轴和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且所述横向轴均水平设置;所述横向轴的内端均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横向轴的外端均由所述无人机本体的边缘伸出,且所述横向轴的外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组件转动配合;所述连接组件还均与对应的所述纵向轴的顶端连接,所述纵向轴与对应的所述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且所述纵向轴均位于所述横向轴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第一管夹组件、至少一组第二管夹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三管夹组件;
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管夹组件用于夹紧所述横向轴的内端;所述第二管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二管夹组件与所述横向轴的外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三管夹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三管夹组件用于夹紧所述纵向轴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均与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组件与所述无人机本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也均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组件包括顶板和两个第一卡板,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均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横向轴的内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均开设有与所述横向轴的半径相同的弧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所述横向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卡板的弧形凹槽的弧面分别与所述横向轴贴合,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卡板、至少两个第一螺栓和至少两个第一螺母;
两个所述第二卡板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一半圆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圆心重合;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的半径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第一半圆形凹槽的半径相同,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横向轴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转动配合;
所述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卡板上的所述第二通孔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一螺母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卡板、至少两个第二螺栓和至少两个第二螺母;
两个所述第三卡板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第二半圆形凹槽,且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圆心重合;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横向轴的横截面的半径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半径相同,且所述横向轴卡在两个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形成的圆形通孔内,且所述横向轴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转动配合;
两个连接板还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卡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卡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所述第四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三卡板上的所述第三通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母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四通孔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轴与所述横向轴之间的夹角在100度到150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轴和所述纵向轴均为碳管;所述第一管夹组件、所述第二管夹组件和所述第三管夹组件均为塑料结构件。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还包括无人机本体;
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上的横向轴的内端与所述无人机本体连接。
CN201721153337.1U 2017-09-08 2017-09-08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57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337.1U CN207157499U (zh) 2017-09-08 2017-09-08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337.1U CN207157499U (zh) 2017-09-08 2017-09-08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7499U true CN207157499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333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57499U (zh) 2017-09-08 2017-09-08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74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2043U (zh) 板状物料翻转台
CN105569068A (zh) 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过渡段及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
CN202988132U (zh) L型联动翻转装置
CN207157499U (zh)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2147234U (zh) 装配夹具用翻转装置
CN201526667U (zh) 快开法兰紧固结构
CN203141481U (zh) 多功能装配车
CN207450057U (zh) 一种模块式磁吸附装置
CN105060121A (zh) 操纵室变位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1746020U (zh) 具有风冷功能的传送装置
CN107200286B (zh) 一种折叠式电力设备升降装置
CN209131997U (zh) 用于罐式集装箱内部横向栓固试验的装置
CN203237896U (zh) 多向对重轮调节装置
CN210286646U (zh) 一种钢琴起重装置
CN206538150U (zh) 一种垃圾搬运用的升降平台
CN203034916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围挡
CN107472387A (zh) 一种模块式磁吸附装置
CN202529756U (zh) 一种定向支腿翻转装置
CN208929582U (zh) 一种防焊接变形装置
CN204152764U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206278093U (zh) 一种气垫船螺旋桨传动支架
CN202655819U (zh) 风力发电机塔筒法兰焊接支撑装置
CN20651111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机体结构设计
CN202645060U (zh) 一种快装式折叠舞台架
CN205984100U (zh) 一种球形舱三爪传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