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0721U -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0721U
CN207140721U CN201720769524.6U CN201720769524U CN207140721U CN 207140721 U CN207140721 U CN 207140721U CN 201720769524 U CN201720769524 U CN 201720769524U CN 207140721 U CN207140721 U CN 207140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locating part
sealing ring
suppor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95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开平
张雪魁
冷飞虎
汪奇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167176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7140721(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95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0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0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0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横向稳定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悬架、以及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横向稳定杆连接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架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可以有效的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横向稳定杆窜动的情况出现,保证横向稳定杆提供良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Description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悬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通常把悬架刚度设计得比较低,其结果是影响了汽车行驶稳定性。为此,在悬架系统中采用了横向稳定杆结构,用来提高悬架侧倾角刚度,减少车身倾角。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尽量使车身保持平衡,目的是减少汽车横向侧倾程度和改善平顺性。当车身直线行驶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汽车转弯时,车身侧倾,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外侧悬架会压向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就会发生扭曲,杆身的弹力会阻止车轮抬起,从而使车身尽量保持平衡,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横向稳定杆的杆身通过衬套与车身或车架铰接相连、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头销与悬架导向臂连接。然而,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设计,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时,很容易发生窜动,不能起到良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旨在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横向稳定杆扭转时容易窜动的现象发生,保证了横向稳定杆可以提供良好的横向稳定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横向稳定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固定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所述第一衬套朝向所述第二衬套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衬套朝向所述第一衬套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通过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性,进而防止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窜动,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可以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卡箍,分别为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以及所述第二卡箍均套接于所述横向稳定杆上,并且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卡接固定。采用卡箍作为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成本较低,卡接效果好,且安装较为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内表面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装配工艺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的紧密贴合,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横向稳定杆之间的间隙,延长了本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还包括套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一卡箍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二卡箍之间。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时,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横向稳定杆之间会出现间隙,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有效的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间隙中,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的横向稳定性能,同时延长了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卡接件上的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界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安装腔。通过设置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方便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的安装及拆卸。
进一步,两个所述卡接件分别是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合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结构,有效的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的反复拆卸。
进一步,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的内表面涂敷有胶层,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通过所述胶层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粘结。通过在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圈涂敷胶层,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横向稳定杆的紧密连接,进一步防止了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窜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衬套上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衬套上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二密封槽。通过开设所述第一密封槽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槽,保证了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紧密贴合、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衬套的紧密贴合,进一步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圈;
更进一步,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吊耳。通过设置所述吊耳,可以通过所述吊耳加强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连接在车身上的悬架,还包括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架上。通过设置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防止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窜动,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可以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性,进而防止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窜动,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可以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作用;所述横向稳定杆扭转时,所述第一衬套以及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横向稳定杆之间出现间隙,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有效的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间隙中,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的横向稳定性能,同时延长了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包括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安装便捷性,同时保证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可进行拆卸更换;通过在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圈涂敷胶层,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紧密连接,进一步防止了所述横向稳定杆发生窜动;通过开设所述第一密封槽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槽,保证了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紧密贴合、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衬套的紧密贴合,进一步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圈;通过设置所述吊耳,可以通过所述吊耳加强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衬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横向稳定杆1;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套设在横向稳定杆1上的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所述第一衬套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6上,所述第二衬套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7上;第一限位件2和第二限位件3,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均固定于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外轴面,所述第一衬套4朝向所述第二衬套5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抵接,所述第二衬套5朝向所述第一衬套4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抵接。
装配过程中,首先将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稳定杆1上;然后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装配到所述横向稳定杆1上,并保证所述第一衬套4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所述第二衬套5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位于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之间;最后通过第一支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和悬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衬套5和悬架。使用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受力扭转,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位于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2防止所述第一衬套4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3的方向窜动,所述第二限位件3防止所述第二衬套5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2的方向窜动;同时所述第一支架6固定所述第一衬套4,所述第二支架7固定所述第二衬套5,从而保证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性,进而防止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窜动。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横向稳定杆1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2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3,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2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3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性,进而防止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窜动,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可以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均为卡箍,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为第一卡箍,所述第二限位件3为第二卡箍;采用卡箍作为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成本较低,卡接效果好,且安装较为方便。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表面均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外轴面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装配工艺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外轴面的紧密贴合,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之间的间隙,延长了本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寿命。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衬套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以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8夹紧于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一卡箍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第二卡箍之间。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扭转时,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之间会出现间隙,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8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有效的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间隙中,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横向稳定性能,同时延长了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为一体形成的。采用一体形成的结构有效的保证了本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均包括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卡接件上的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界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安装腔。两个所述卡接件分别是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均包括两个可拆卸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安装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过程中,可以将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分开,将所述横向稳定杆1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卡接件的凹槽中,然后再将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合连接,实现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便捷安装,同时在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拆卸过程中,保证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不被破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圈均涂敷有胶层,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通过所述胶层与横向稳定杆1的外轴面粘结。通过在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圈涂敷胶层,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以及所述第二衬套5和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紧密连接,进一步防止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窜动。优选地,所述胶层的涂敷范围为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轴线所在水平面下方180°范围内,通过这样的胶层设置形式,在保证稳定的胶粘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胶液。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4上与所述第一密封圈8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圈8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衬套5上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二密封槽。通过开设所述第一密封槽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槽,保证了所述第一密封圈8与所述第一衬套4的紧密贴合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衬套5的紧密贴合,进一步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圈。
如图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吊耳9。通过设置所述吊耳9,可以通过所述吊耳9与车身的连接加强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连接在车身上的悬架,还包括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固定在所述悬架上。通过设置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可以有效的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横向稳定杆窜动的情况出现,保证车辆的平顺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均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悬架上;其中,可以通过螺接的连接方式实现所述第一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7与所述悬架的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了对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进行更换。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性,进而防止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窜动,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可以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作用;所述横向稳定杆1扭转时,所述第一衬套4与所述第二衬套5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之间出现间隙,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8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有效的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间隙中,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横向稳定性能,同时延长了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包括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安装便捷性,同时保证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可进行拆卸更换;通过在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圈涂敷胶层,保证了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与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紧密连接,进一步防止了所述横向稳定杆1发生窜动;通过开设所述第一密封槽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槽,保证了所述第一密封圈8与所述第一衬套4的紧密贴合、以及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衬套5的紧密贴合,进一步防止了灰尘等污物进入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的内圈;通过设置所述吊耳9,可以通过所述吊耳9加强所述横向稳定杆1的固定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向稳定杆;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套设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固定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所述第一衬套朝向所述第二衬套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衬套朝向所述第一衬套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卡箍,分别为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以及所述第二卡箍均套接于所述横向稳定杆上,并且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卡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内表面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总成还包括套在所述横向稳定杆上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一卡箍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夹紧于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二卡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两个可拆卸的卡接件,每个所述卡接件上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卡接件上的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界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安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件分别是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的内表面涂敷有胶层,所述第一衬套和/或所述第二衬套通过所述胶层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轴面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上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衬套上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抵接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唇配合的第二密封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吊耳。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连接在车身上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架上。
CN201720769524.6U 2017-06-28 2017-06-28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07140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9524.6U CN207140721U (zh) 2017-06-28 2017-06-28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9524.6U CN207140721U (zh) 2017-06-28 2017-06-28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0721U true CN207140721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9524.6U Active CN207140721U (zh) 2017-06-28 2017-06-28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07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830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杆空间尺寸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3830A (zh) * 2021-01-26 2021-06-08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杆空间尺寸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2546B2 (en) Multilink rear axle for a motor vehicle
JP5606163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US10836226B2 (en) Semi-trailing arm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KR20110063179A (ko) 서스펜션 암
CN102806820B (zh) 具有附加瓦特连杆的扭梁轴
KR101461902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KR200487124Y1 (ko)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
CN110475681B (zh) 汽车后悬架构造
AU2007324191B2 (en) Stabilizer device with wheeled guide arm
US5374075A (en) Vehicle suspension mounting for controlling change in camber and tread
CN207140721U (zh) 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N209634206U (zh) 一体式空气悬架及货车
CN205149429U (zh) 一种车辆的悬架系统
US20190070950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in-wheel motor unit and strut-type suspension apparatus
CN107284168B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107415614B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KR20110063166A (ko) 서스펜션 암
CN210116342U (zh) 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
US9421844B2 (en) Torsion beam axle for a vehicle, and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torsion beam axle
CN212889736U (zh) 一种双叉臂悬架、车轮悬架结构及汽车
CN101456343B (zh) 无横向稳定杆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16708952U (zh) 后稳定杆连接杆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553628U (zh) 一种稳定杆总成
CN210026947U (zh) 一种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KR102440604B1 (ko) 멀티 링크식 후륜 현가장치용 어퍼 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