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973U -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973U
CN207106973U CN201720784125.7U CN201720784125U CN207106973U CN 207106973 U CN207106973 U CN 207106973U CN 201720784125 U CN201720784125 U CN 201720784125U CN 207106973 U CN207106973 U CN 207106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semi
frock
automatic winding
film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4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王栩生
蒋方丹
邢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784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6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通过压膜机构将设置于绕膜轴上的保护膜的一端进行压紧,使得保护膜处于张紧状态,切断保护膜,保护膜自由下落,同时,通过旋转机构对工装进行旋转,使保护膜缠绕于工装的表面。通过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节省了人力物力;由于工装均为易碎品,避免了由于在使用人工对工装进行保护膜缠绕时,由于人工不小心会导致工装坠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片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道工序使用石英舟、花篮等工装。为保证各工序间能够顺利过渡,会添加周转工装,这使得一部分工装处于闲置状态,当部分工装闲置时会容易污染和氧化。在电池片生产工艺中对洁净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工装污染、氧化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的石英舟和花篮如不使用,一般会使用保护膜缠绕包裹,防止污染、氧化。人手动扶持工装,一人旋转缠绕保护膜包裹工装,由于石英舟和花篮都是易碎品,在包装过程中需多人配合,且存在一定的坠落风险。此外,除了使用保护膜缠绕外,现有技术中还可以把闲置的花篮或石英舟放置在氮气柜中,放置污染和氧化,但是由于氮气柜的体积有限,不能放置太多,只适合短时间交替暂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闲置的工装易污染和氧化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包括:
固定架,包括底座及竖立于所述底座上且正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
放置盘,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用于盛放工装;
绕膜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一端,其外周缠绕有保护膜;
压膜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另一端,用于压紧所述保护膜的端头;及
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其中一个的外侧,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的一侧并驱动所述工装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贯穿于所述第一立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的转轴和驱动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板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转轴抵压于所述工装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绕膜轴的从动轮,及连接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带;
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立板远离所述工装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中另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旋转机构正对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头,驱动所述夹紧头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板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的连接轴,所述夹紧头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
所述夹紧头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的另一侧;
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夹紧机构位于所述绕膜轴和所述压膜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膜机构包括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的H型固定板和置于所述H型固定板的上方的压紧板;
所述压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铰接,所述压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压紧板相对于H型固定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H型固定板的两侧均固设有拉行机构,所述拉行机构包括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及固设于所述滑块上的压头;
所述滑块的一端固设有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滑行。
进一步的,所述压头包括滑柱,固设于所述滑柱的两端的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及套设于所述滑柱上并能够沿所述滑柱在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滑动的移动板,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及移动板均固设有磁铁;
所述H型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夹紧撞块和松开撞块,所述夹紧撞块和所述松开撞块分别位于所述导轨的两端;
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上限位板贴合时,所述松开撞块高于所述移动板且低于所述上限位板;
当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下限位板贴合时,所述夹紧撞块高于所述下限位板且低于所述移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绕膜轴靠近所述压膜机构的一侧的切膜机构,所述切膜机构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
进一步的,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软刷,所述软刷的两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软刷位于所述放置盘与所述切膜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盘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固设有限位柱,所述放置盘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固设有限位柱和第一驱动气缸,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放置盘沿Z轴方向移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通过压膜机构将设置于绕膜轴上的保护膜的一端进行压紧,使得保护膜处于张紧状态,切断保护膜,保护膜下落,同时,通过旋转机构对工装进行旋转,使保护膜缠绕于工装。通过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节省了人力物力;由于工装均为易碎品,避免了由于在使用人工对工装进行保护膜缠绕时,由于人工不小心会导致工装坠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拉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工装;
1、固定架;11、底座;12、第一立板;13、第二立板;
2、放置盘;21、第一驱动气缸;22、限位柱;23、限位块;24、卡点;
3、绕膜轴;
4、压膜机构;41、H型固定板;411、第一竖板;412、第二竖板;413、横板;42、压紧板;421、第一水平板;422、第二水平板;423、竖直板;424、夹持臂;43、第二驱动电机;
5、旋转机构;51、转轴;52、第一驱动电机;53、主动轮;54、从动轮;
6、夹紧机构;61、夹紧头;62、第二驱动气缸;63、连接轴;
7、拉行机构;71、导轨;72、滑块;73、压头;731、滑柱;732、上限位板;733、下限位板;734、移动板;
81、夹紧撞块;82、松开撞块;
9、切膜机构;91、丝杠;92、支架;93、切割轮;94、第三驱动电机;10、软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如图1-图8所示,该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包括底座11及竖立于所述底座11上且正对设置的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放置盘2,所述放置盘2与所述底座11滑动连接且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用于盛放工装100;绕膜轴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与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一端,其外周缠绕有保护膜;压膜机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另一端,用于压紧所述保护膜的端头;旋转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其中一个的外侧,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一侧并驱动所述工装100旋转;及控制器。
本实施例通过压膜机构4将设置于绕膜轴3上的保护膜的端头进行压紧,使得保护膜处于张紧状态,方便切断保护膜,保护膜切断后自由下落,同时,通过旋转机构5对工装100进行旋转,使保护膜缠绕于工装100。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节省了人力物力;由于工装100均为易碎品,避免了由于在使用人工对工装100进行保护膜缠绕时,由于人工不小心会导致工装100坠落的风险。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旋转机构5包括贯穿于所述第一立板12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的转轴51,和驱动所述转轴51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板1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52,所述转轴51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旋转机构5还包括固设于所述转轴51上的主动轮53,固设于所述绕膜轴3的从动轮54,及连接于所述主动轮53从动轮54的传动带(图中未示出);所述主动轮53位于所述第一立板12远离工装100的一侧。本实施例通过主动轮53和从动轮54使得绕膜轴3与夹紧于转轴51一端的工装100可以同步旋转,实现了保护膜缠绕于工装100的长度可以控制,避免了保护膜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中另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旋转机构5正对的夹紧机构6,所述夹紧机构6包括夹紧头61,驱动所述夹紧头61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板13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62,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62的活动端的连接轴63,所述夹紧头61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轴63转动连接,所述夹紧头61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气缸6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二驱动气缸62驱动夹紧头61靠近工装100或远离工装100以实现对工装100的夹紧和松开。其中,所述旋转机构5和夹紧机构6位于所述绕膜轴3和所述压膜机构4之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转轴5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52的一端可以固设有夹爪(图中未示出),所述夹爪吸附于工装100的一侧,当第一驱动电机52驱动转轴51旋转时带动夹爪旋转,从而带动工装100旋转。通过设置夹爪保证了工装100固定于转轴51的一端的牢固性,避免了工装100从转轴51与夹紧机构6之间脱落的情况发生。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压膜机构4包括两侧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上方的H型固定板41和置于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上方的压紧板42,具体的,所述H型固定板4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板411和第二竖板41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竖板411和第二竖板412的横板413,所述第一竖板411和所述第二竖板41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上方;所述压紧板42置于所述横板413的上方,并与所述横板413配合用于压紧所述保护膜的端头,使保护膜处于张紧状态,方便对保护膜进行切割。其中,压紧板42为Z字形结构,包括第一水平板421、第二水平板422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421和第二水平板422的竖直板423,所述第一水平板421置于所述横板413上方,所述第二水平板422的两端固设有夹持臂424,所述压紧板42通过夹持臂424分别与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铰接,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424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驱动所述压紧板42相对于H型固定板41转动,使所述压紧板42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横板413以实现压紧或者松开保护膜的端头,其中,所述横板413上固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光电开关(图中未示出),当压紧板42靠近所述横板413的过程中,挡住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线时,第一光电开关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两侧均固设有拉行机构7,所述拉行机构7包括导轨71,与所述导轨71滑动配合的滑块72,及固设于所述滑块72的压头73;所述滑块72的一端固设有第三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滑块72沿所述导轨71滑行;两个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板12的一端和第二立板13的一端。
如图7所示,上述压头73包括滑柱731,及固设于所述滑柱731的两端的上限位板732、下限位板733,及套设于所述滑柱731上并能够沿所述滑柱731在所述上限位板732和下限位板733之间滑动的移动板734,所述上限位板732、下限位板733及移动板734均固设有磁铁。其中,设置于所述上限位板732和下限位板733的磁性相同,移动板734的磁性不同于所述上限位板732和所述下限位板733的磁性,使得上限位板732和下限位板733均对所述移动板734有吸引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两侧均设有夹紧撞块81和松开撞块82,所述夹紧撞块81和所述松开撞块82分别位于所述导轨71的两端。当所述移动板734与所述上限位板732贴合时,所述松开撞块82高于所述移动板734且低于所述上限位板732,压头73撞击松开撞块82时,在松开撞块82的推动下,使得移动板734与上限位板732松开,在移动板734与下限位板733的磁力的作用下,移动板734沿滑柱731滑动并与下限位板733贴合,从而将保护膜夹紧于移动板734与下限位板733之间;当所述移动板734与所述下限位板733贴合时,所述夹紧撞块81高于所述下限位板733且低于所述移动板734,压头73撞击夹紧撞块81时,在夹紧撞块81的顶推下,使得移动板734与下限位板733松开,在上限位板732与移动板734的磁力的作用下,移动板734与上限位板732贴合,从而松开保护膜。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松开撞块82为L型结构,一端固定于H型固定板41,另一端悬空并朝向滑块72,所述松开撞块82悬空的一端朝向所述滑块72的端面为坡面,方便滑块72撞击松开撞块82时,将上限位板732与移动板734分离;所述夹紧撞块81为圆角方块,以方便滑块72撞击夹紧撞块81时,将移动板734与下限位板733分离。
上述导轨71上固设有靠近夹紧撞块81设置的第一行程开关(图中未示出)和靠近松开撞块82设置的第二行程开关(图中未示出),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行程开关位于夹紧撞块81靠近松开撞块82的一侧,当压头73撞击夹紧撞块81之前,先经过第一行程开关,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3工作,使压紧板42旋转并靠近横板413,以压紧保护膜的端头;第二行程开关位于松开撞块82远离夹紧撞块81的一侧,当压头73撞击松开撞块82之后,经过第二行程开关,并触发第二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切膜机构9工作,对保护膜进行切割。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绕膜轴3靠近所述压膜机构4的一侧的切膜机构9,所述切膜机构9靠近所述绕膜轴3设置且所述切膜机构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具体的,所述切膜机构9包括丝杠91,与所述丝杠91螺纹传动的支架92,固定于所述支架92上的第三驱动电机94,及固接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94的转动轴上的切割轮93,其中,丝杠91固接有第四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94和第四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第四驱动机构固定于第一立板12的一侧。当切膜机构9切割保护膜时,第四驱动电机驱动支架92沿丝杠91沿X轴方向移动,同时,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切割轮93旋转,对保护膜进行切割。此外,丝杠91的两端均固设有一个第二光电开关(图中未示出),当切割轮93沿丝杠91移动至第二光电开关处时,挡住第二光电开关发射的光线,从而触发第二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3工作,从而带动压紧板42远离横板413以松开保护膜的端头,使保护膜的端头自由下落。
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软刷10,所述软刷10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软刷10位于所述放置盘2与所述切膜机构9之间,所述软刷10高于所述放置盘2且低于所述切膜机构9,以保证通过软刷10对保护膜的整理使得保护膜贴合于工装100的表面。当保护膜从绕膜轴3上切割后,压膜机构4松开所述包括膜的端头,使保护膜自由下落至旋转的工装100上,本实施例通过软刷10使保护膜与工装100贴合。
上述放置盘2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22和第一驱动气缸21,所述限位柱22穿设于所述底座11,并与所述底座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1驱动所述放置盘2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柱2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下方。当第一驱动气缸21驱动放置盘2沿Z轴方向移动时,限位柱22随放置盘2沿Z轴方向在底座11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内滑行,通过限位块23对第一驱动气缸21在Z轴方向的最大行程起到限定作用,同时,对置于所述放置盘2上的工装100具有限位作用,方便将定位工装100置于转轴51和夹紧机构6之间的位置。
所述放置盘2的上方设有多个卡点24,通过在放置盘2上设置多个卡点24,对放置于所述放置盘2上的工装100进行定位,防止工装100在放置盘2上移动,从而避免了在工装100上升或下落的过程中从放置盘2上脱落的情况。
本实施例通过将工装100放置于放置盘2上,通过第一驱动气缸21驱动放置盘2沿Z轴方向移动,将工装100置于转轴51与夹紧机构6之间,通过第二驱动气缸62驱动夹紧头61沿X轴方向靠近工装100,使工装100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51和夹紧头61夹紧,第一驱动电机52驱动转轴51旋转,同时,由于工装100抵压于转轴51,通过工装100与转轴5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装100随转轴51旋转,由于夹紧头61抵压于工装100的另一相对侧,使得夹紧头61也随工装100旋转,而由于绕膜轴3与压膜机构4分别位于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的两端,当保护膜的端头通过压膜机构4进行固定后,在靠近绕膜轴3的位置切断保护膜,保护膜靠自身重力下落至工装100上,此时,旋转机构5驱动工装100旋转,从而将保护膜缠绕于工装100。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保护膜的两侧压头73进行固定,将工装100放置于放置盘2上,第一驱动气缸21驱动放置盘2上移,将工装100置于转轴51与夹紧头61之间,第二驱动气缸62驱动夹紧头61靠近工装100移动,使工装100的两侧分别抵压于转轴51与夹紧头61之间;放置盘2下移;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旋转,从而带动工装100和绕膜轴3同步旋转,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气缸工作,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滑块72沿导轨71滑行,从而将保护膜的端头从第一立板12的一端拉行至另一端;滑块72在撞向夹紧撞块81之前,触发第一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3工作,使压紧板42压紧保护膜的端头,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2停止工作。在压紧板42触发第一光电开关之前,压头73与夹紧撞块81相撞,压头73与夹紧撞块81相撞后,移动板734与下限位板733分开,并与上限位板732贴合,当压紧板42触发第一光电开关后,第一光电开关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气缸工作,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滑块72在导轨71上沿靠近松开撞块82的方向滑行;当压头73撞击松开撞块82后,触发第二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94和第四驱动电机,使切割轮93在丝杠91上沿X轴方向移动,同时切割轮93进行旋转,从而将保护膜切断;当切割轮93移动至相应位置触发第二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一驱动电机52和第三驱动气缸工作,从而使压紧板42旋转并远离横板413,以松开保护膜的端头,同时对切断后的缠绕于绕膜轴3上的保护膜通过压头73进行固定,同时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滑块72在导轨71上沿靠近压膜机构4的方向滑行;保护膜两端自由下落至旋转的工装100上,并通过软刷10使保护膜包裹并贴合于工装100的表面,以完成保护膜对工装100的缠绕。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包括底座(11)及竖立于所述底座(11)上且正对设置的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
放置盘(2),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之间,用于盛放工装(100);
绕膜轴(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与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一端,其外周缠绕有保护膜;
压膜机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另一端,用于压紧所述保护膜的端头;及
旋转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其中一个的外侧,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一侧并驱动所述工装(100)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贯穿于所述第一立板(12)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的转轴(51)和驱动所述转轴(51)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板(1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52);
所述转轴(51)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51)上的主动轮(53),设置于所述绕膜轴(3)的从动轮(54),及连接于所述主动轮(53)和从动轮(54)的传动带;
所述主动轮(53)位于所述第一立板(12)远离所述工装(1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中另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旋转机构(5)正对的夹紧机构(6),所述夹紧机构(6)包括夹紧头(61),驱动所述夹紧头(61)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板(13)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62),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62)的活动端的连接轴(63),所述夹紧头(61)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轴(63)转动连接;
所述夹紧头(61)能够抵压于所述工装(100)的另一侧;
所述旋转机构(5)和所述夹紧机构(6)位于所述绕膜轴(3)和所述压膜机构(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机构(4)包括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上方的H型固定板(41)和置于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上方的压紧板(42);
所述压紧板(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铰接,所述压紧板(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驱动所述压紧板(42)相对于H型固定板(4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两侧均固设有拉行机构(7),所述拉行机构(7)包括导轨(71),与所述导轨(71)滑动配合的滑块(72),及固设于所述滑块(72)上的压头(73);
所述滑块(72)的一端固设有第三驱动气缸(74),所述第三驱动气缸(74)驱动所述滑块(72)沿所述导轨(71)滑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73)包括滑柱(731),固设于所述滑柱(731)的两端的上限位板(732)、下限位板(733),及套设于所述滑柱(731)上并能够沿所述滑柱(731)在所述上限位板(732)和下限位板(733)之间滑动的移动板(734),所述上限位板(732)、下限位板(733)及移动板(734)均固设有磁铁;
所述H型固定板(41)的两侧均设有夹紧撞块(81)和松开撞块(82),所述夹紧撞块(81)和所述松开撞块(82)分别位于所述导轨(71)的两端;
当所述移动板(734)与所述上限位板(732)贴合时,所述松开撞块(82)高于所述移动板(734)且低于所述上限位板(732);
当所述移动板(734)与所述下限位板(733)贴合时,所述夹紧撞块(81)高于所述下限位板(733)且低于所述移动板(7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绕膜轴(3)靠近所述压膜机构(4)的一侧的切膜机构(9),所述切膜机构(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缠绕膜装置还包括软刷(10),所述软刷(10)的两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立板(12)和所述第二立板(1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软刷(10)位于所述放置盘(2)与所述切膜机构(9)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半自动缠绕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2)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一侧固设有限位柱(22)和第一驱动气缸(21),所述限位柱(22)穿设于所述底座(11),并与所述底座(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1)驱动所述放置盘(2)沿Z轴方向移动。
CN201720784125.7U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Active CN207106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4125.7U CN207106973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4125.7U CN207106973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973U true CN207106973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4125.7U Active CN207106973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69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8340A (zh) * 2018-04-09 2018-08-24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cb板制造的pcb板储存保护设备
CN113232278A (zh) * 2021-05-08 2021-08-10 沈阳汇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瓶高速纤维缠绕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8340A (zh) * 2018-04-09 2018-08-24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cb板制造的pcb板储存保护设备
CN108438340B (zh) * 2018-04-09 2023-10-13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cb板制造的pcb板储存保护设备
CN113232278A (zh) * 2021-05-08 2021-08-10 沈阳汇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塑料瓶高速纤维缠绕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9501A (zh) 锂电池贴胶纸机
CN108963286A (zh) 一种锂电池贴胶纸设备
CN207106973U (zh) 一种半自动缠绕膜装置
CN107555188B (zh) 一种正方形错位码砖生产线
CN103342244A (zh) 一种蓄电池包片入槽机的送膜机构
CN108878949A (zh) 新能源电池自动贴胶机
CN110092236A (zh) 一种键盘胶铝箔片转贴装置
CN109473726A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整形装置
CN103606709B (zh) 卷绕式锂电池极组打包装置
CN109449500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设备
CN108963341A (zh) 锂电池贴胶纸的方法
CN220172179U (zh) 电池模组捆扎整形装置及捆扎系统
CN106025329B (zh) 一种化成机
CN108557433A (zh) 一种方形罐体传送翻转机构
CN210755715U (zh) 一种用于自动浸锡机的上料装置
CN204955626U (zh) 手机边框自动贴保护膜的通用设备
CN209718611U (zh) 一种光学胶与屏幕的贴合装置
CN208820004U (zh) 一种手机电池贴易拉胶设备
CN108899587B (zh) 锂电池双面贴胶纸设备
CN208326669U (zh) 一种适用于oled柔性显示器的上料设备
CN108945663B (zh) 一种用于滤袋的改进型打包设备
CN209242103U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自动装配机的基板上料装置
CN207748578U (zh) 一种自动取膜机构
CN213949815U (zh) 贴装用物料输送机构
CN209504372U (zh) 悬臂组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