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9626U -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9626U
CN207079626U CN201720975572.0U CN201720975572U CN207079626U CN 207079626 U CN207079626 U CN 207079626U CN 201720975572 U CN201720975572 U CN 201720975572U CN 207079626 U CN207079626 U CN 20707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side wall
prefabricated
stay bolt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55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博文
闫秋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9755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9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包括预制构件、预应力筋、防水层、砂浆、长螺栓和螺母。管廊主体结构由预应力筋连接预制构件而成,而每一个预制构件又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通过长螺栓机械连接,使各部件达到刚性结合,可保证构造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在预制构件连接部位使用防水做法,可以实现多防线防水。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地下管廊的连接方法可以解决装配式管廊构件的连接问题,既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又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最大限度缩短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管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结构,尤其涉及采用长螺栓和螺母连接预制构件拼装成的装配式地下管廊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国内地下市政管线常用现浇法施工,缺点较多。近年大型预制混凝土涵管发展很快,采用现场装配施工。在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中应用,具有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环保绿色等优点。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这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鉴于装配式结构和地下管廊的优点,所以有必要推进装配式地下管廊技术的推广。因此,为了保证管廊的整体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使制作、运输、安装更方便,使结构更稳固、抗压能力更强,本专利结合多种综合管廊及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点提出了用长螺栓,螺母连接长底部基座,侧板,顶板预制构件的拼装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浇地下管廊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结构体系。在装配结构质量易保证、缩短工期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构件连接难题以及连接部位的防水问题。将预制构件用长螺栓、螺母连接起来,在连接处与防水体系有效结合使装配式地下管廊结构可以快速施工,缓解因施工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该管廊包括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侧墙2、预制构件底板3、长螺栓4、螺母5、防水层6,预应力筋留孔7和砂浆8;
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之间通过长螺栓4连接,长螺栓4的两端通过螺母5锁紧,螺母5处填充有砂浆8;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的连接端面处均设有防水层6;预应力筋留孔7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和预制构件底板3 的内侧角部。预应力筋留孔7内通过预应力筋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防水层6包括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和双组分高弹性进口TB防水填料10,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的连接端面处的外侧,双组分高弹性进口TB防水填料10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 3的连接端面处的内侧。
预应力筋留孔7的直径大于长螺栓4的直径。
通过长螺栓4连接施加足够压力,保证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侧墙2、预制构件底板3相互连接处处于挤压状态,这样可以加强防水效果。
预制构件侧墙采用长螺栓4、螺母5连接,并在长螺栓4、螺母 5与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侧墙2、预制构件底板3连接处添加垫片,防止局部混凝土应力过大导致压碎。
在预制构件侧墙2中预制长螺栓,在预制构件顶板1和预制构件底板3中留孔,留孔直径与比长螺栓直径大,以便于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底板3和预制构件侧墙2的拼装。
在预制构件顶板1和预制构件底板3中所留的孔洞,在用螺母5 拧紧前,在孔洞中灌入砂浆8,这样可以保护长螺栓。在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底板3上,留有预应力筋留孔7,便于每一小段结构最后通过预应力筋相连,连接成一个整体管廊。
本实用新型在预制侧墙,预制顶板和预制底板的连接处使用了止水密封垫复合型和进口TB防水填料双组分高弹性两种防水材料,再加上由于螺母提供的压力,既可以实现传统材料的防水效果,又可以起到构件间的减震作用。将防水材料与构件挤压,起到第一道防水效果。预制构件之间,在自重和压力的作用下,实现竖向挤压作用,起到第二道防水的作用。
通过底板顶板上的预应力筋留孔,采用预应力筋对管廊的预制构件相连接,对预制构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最明显的是加快了施工速度,预制件在工厂预制,质量容易保证,进而提高了管廊的整体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式管廊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配式管廊结构具体防水层结构。
图3为预制顶板与预制底板预留螺栓孔洞图。
图4为预制构件侧墙中预制长螺栓图。
图5为左侧墙与顶板用长螺栓和螺母连接处示意图。
图6为右侧墙与顶板用长螺栓和螺母连接处示意图。
图7为左侧墙与底板用长螺栓和螺母连接处示意图。
图8为右侧墙与顶板用长螺栓和螺母连接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构件顶板、2—预制构件侧墙、3—预制构件底板、 4—长螺栓、5—螺母、6—防水层,7—预应力筋留孔,8—砂浆,9 —复合型止水密封垫、10—双组分高弹性TB防水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采用预应力筋和预制在侧墙中的长螺栓和螺母联合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中,构成便于拼装的装配式管廊结构,包括: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侧墙2、预制构件底板3、长螺栓4、螺母5、防水做法6,预应力筋留孔7,砂浆8,其中防水层6又包含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和双组分高弹性TB防水填料10。
所述的预制构件是根据地下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分别预制预制构件顶板、预制构件侧墙、预制构件底板,其中,在预制构件侧墙中预制长螺栓,在预制构件顶板、预制构件底板中留有预制孔道,孔径比长螺栓直径大,便于施工,在连接好长螺栓与螺母之后,向预留孔洞中灌浆,这样可以起到防水和保护长螺栓和螺母的作用,在螺母和预制底板和顶板的连接处,可以放置垫片,这样可以防止应力集中,防止混凝土被压碎;在预制顶板底板转角处留预应力筋孔道,便于各预制构件最后连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预应力筋是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绞线,并在外层涂抹防锈材料。采用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筋孔道,将所有的预制构件相连接。可以有效解决预制构件的连接问题,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还可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
接缝连接处的防水层包含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和双组分高弹性TB 防水填料10两种防水材料。通过试件自重和长螺栓螺母连接所产生的压力,可以使防水材料被压实,提升构件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借助装配式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弥补了装配式结构连接的缺点,采用一种长螺栓,螺母连接组装构件的方式,利用防水材料可把各预制件链接处防水问题处理好。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和典型的单个预制管廊构件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先将预制底板3与预制侧墙2连接,将预制侧墙中预制的长螺栓顺着预制孔道插入,在连接处按好防水层做好,放置垫片用螺栓上紧,完成孔道灌浆,并使其干燥,之后利用吊车将结构翻转,按相同过程,相同做法完成预制顶板的安装。
在每一个预制构件连接好后,最后通过预应力筋将每个构件连接起来,连接为一个整体。
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其他结构的安装等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预制构件经过设计和深度优化后,保证安装精度要求。预制构件通过长螺栓与螺母相连,构件连接处两种防水材料相连,预应力筋留孔还有灌入砂浆有效保护了长螺栓并且起到了防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借助装配式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弥补了装配式结构连接的缺点,预制构件可以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加快了施工速度。

Claims (3)

1.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该管廊包括预制构件顶板(1)、预制构件侧墙(2)、预制构件底板(3)、长螺栓(4)、螺母(5)、防水层(6),预应力筋留孔(7)和砂浆(8);
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之间通过长螺栓(4)连接,长螺栓(4)的两端通过螺母(5)锁紧,螺母(5)处填充有砂浆(8);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的连接端面处均设有防水层(6);预应力筋留孔(7)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和预制构件底板(3)的内侧角部;预应力筋留孔(7)内通过预应力筋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防水层(6)包括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和双组分高弹性进口TB防水填料(10),复合型止水密封垫(9)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的连接端面处的外侧,双组分高弹性进口TB防水填料(10)设置在预制构件顶板(1)与预制构件侧墙(2)的连接端面处以及预制构件侧墙(2)与预制构件底板(3)的连接端面处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留孔(7)的直径大于长螺栓(4)的直径。
CN201720975572.0U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Active CN20707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5572.0U CN207079626U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5572.0U CN207079626U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9626U true CN207079626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5572.0U Active CN207079626U (zh) 2017-08-07 2017-08-07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962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892A (zh) * 2018-08-31 2018-11-20 江苏金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污水管道压力井
CN112112194A (zh) * 2020-09-04 2020-12-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分块的明挖隧道预制衬砌预应力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4703898A (zh) * 2022-04-19 2022-07-05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快捷式水下装配止水结构
CN115012447A (zh) * 2022-07-20 2022-09-06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螺杆装配式直通电缆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892A (zh) * 2018-08-31 2018-11-20 江苏金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污水管道压力井
CN108842892B (zh) * 2018-08-31 2023-08-22 江苏金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污水管道压力井
CN112112194A (zh) * 2020-09-04 2020-12-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分块的明挖隧道预制衬砌预应力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4703898A (zh) * 2022-04-19 2022-07-05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快捷式水下装配止水结构
CN114703898B (zh) * 2022-04-19 2023-11-14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快捷式水下装配止水结构
CN115012447A (zh) * 2022-07-20 2022-09-06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螺杆装配式直通电缆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79626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
CN20585744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05662947U (zh) 叠合装配式地下管廊体系
CN205894281U (zh) 一种无梁楼盖体系的叠合装配整体式地下室
CN205742265U (zh) 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及其连接节点
CN112593644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竖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8330A (zh)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79627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构件连接结构
CN108643219A (zh) 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锚杆静压微型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07700221U (zh) 一种预制综合管廊钢板现浇混凝土止水连接结构
CN208056295U (zh)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的连接结构
CN104005494B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干-湿混合式垂直连接节点结构
CN105735517B (zh) 基于热桥隔断技术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
CN210562162U (zh) 一种预制管桩裂纹修复装置
CN205171804U (zh) 一种t形高强抗震砌块
CN204551897U (zh) 带有关节型连接装置的钢框柱
CN209145056U (zh) 一种基于软钢板焊接连接键的装配式复合墙结构
CN208280379U (zh) 一种预制外墙板与预制梁的连接节点
CN203905282U (zh) 一种预制墙板及其预制墙体
CN206189456U (zh) 一种三舱管廊
CN205714225U (zh) 一种铁路涵洞、隧道病害金属波纹涵管内衬加固装置
CN203284814U (zh) 一种变电站预制混凝土散水
CN206359881U (zh) 一种装配式空心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高墩
CN206035044U (zh) 一种外包塑料阶梯状预制装配式地下粮仓
CN209975578U (zh) 一种三舱对称预制综合管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