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8968U - 一种折叠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8968U
CN206938968U CN201720737579.9U CN201720737579U CN206938968U CN 206938968 U CN206938968 U CN 206938968U CN 201720737579 U CN201720737579 U CN 201720737579U CN 206938968 U CN206938968 U CN 206938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vent
front fork
electric motor
motor bicycle
positio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75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纪召
姜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ulingda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ulingda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ulingda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ulingda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75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8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8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8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前叉组合体、后叉组合体,前叉组合体末端安装前轮、顶端安装车把,后叉组合体末端安装后轮,后叉组合体顶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前叉组合体之间连接有上管、下管,上管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下管两端也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下管上还设有定位销座,上管上设有与定位销座通过定位销连接的定位孔一、定位孔二,定位孔一、定位孔二沿上管长度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具有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的特点。折叠后整车体积大幅减小,且整车轻便,方便搬运,整车结构简单,车架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适合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短途出行。现如今居住在城市住宅小区内的住户不放心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遂每天将电动车通过电梯挪至自家中,由于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车普遍较大,占用了电梯较大空间,给乘坐电梯的其他人造成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具有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前叉组合体、后叉组合体,前叉组合体末端安装前轮、顶端安装车把,后叉组合体末端安装后轮,后叉组合体顶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前叉组合体之间连接有上管、下管,上管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下管两端也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下管上还设有定位销座,上管上设有与定位销座通过定位销连接的定位孔一、定位孔二,定位孔一、定位孔二沿上管长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状态下,定位销将定位孔一与定位销座连接,使上管与后叉组合体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连接座与上管的组合体与下管呈交叉状固定于前叉组合体上;
需要将该电动车折叠时,将定位销从定位孔一中拔出,用定位销将定位孔二与定位销座连接,由于上管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下管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前叉组合体铰接,所以此时上管与连接座的夹角从近似平角变化为锐角,上管与前叉组合体从近似垂直变化为上管逐渐向上翘起并贴近前叉组合体,下管与后叉组合体的夹角从钝角变化为锐角,从而前轮与后轮逐渐靠近,下管也逐渐向上翘起并贴近前叉组合体。经过以上一系列变化,该电动车被折叠,电动车整体向中央缩,中央向上顶起,折叠状态下的电动车整车长度为骑行状态下的三分之一左右。
优选的,后叉组合体包括后叉、后平叉,后叉连接于后平叉、连接座之间,后叉与连接座呈平角设置,后叉与后平叉呈钝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叉与后平角呈钝角设置,可适当提高整车高度,避免整车过矮;将连接座直接与后叉组合体连接,可简化车身结构,提高车架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后叉上方固定设有电池盒,后叉与后平叉一体设置,且内部中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后叉与后平叉,不仅方便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提高车身结构强度;将后叉组合体设置成中空,是为方便将电池盒的电线从后叉组合体内穿至后轮轮轴上。
优选的,中管安装鞍座的上端与下管呈钝角设置,中管下端与下管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管上端与下管呈钝角状设置,可拉开鞍座与车把的距离,且骑行状态下的中管与安装车把的前叉组合体近似平行,符合人体工程学,使骑行者能够舒适地端坐于鞍座上。
优选的,上管的朝下表面固定设有长板,长板两端均设有三角形凸起,定位孔一、定位孔二设于三角形凸起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长板可方便开设定位孔,可避免在上管上开孔,可保持上管完整,使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前叉组合体包括前叉、前平叉,车轮安装于前平叉上,前叉上可旋转地套有直套筒,上管、下管均铰接于直套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叉上可旋转地套设直套筒,是为保证旋转车把可带动前叉、前轮旋转,而保持直套筒不动;将上管、下管均铰接于直套筒上,当折叠电动车时,上管、下管均可以铰接点为中心向上转动,且逐渐向直套筒靠近,从而压缩车体长度。
优选的,直套筒上分别套设有箍套一、箍套二,且箍套一设于箍套二上方,上管铰接于箍套一上,下管铰接于箍套二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在直套筒上的两个箍套可人为地调节位置,从而调整整车高度,以提高使用者的乘坐舒适度。
优选的,后叉组合体朝下的表面上固定设有支架,支架底部设有脚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脚踏板可供使用者放脚,提高乘坐舒适度。
优选的,支架中央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节省制作材料,另一方面可方便使用者将物品的带绳系于通孔内,物品搁置于脚踏板上。
优选的,支架朝向后轮一侧设有挡板,支架垂直于挡板且平分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作挡泥板用,阻挡后轮飞溅的泥水弄脏骑行者的裤子,还可阻挡女性骑行者的裙子被卷入后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折叠后整车体积大幅减小,且整车轻便,方便搬运,整车结构简单,车架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电动车骑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电动车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前叉组合体;11、前叉;12、前平叉;2、后叉组合体;21、后叉;22、后平叉;3、连接座;4、上管;5、下管;6、中管;7、直套筒;71、箍套一;72、箍套二;8、电池盒;9、支架;91、通孔;10、后轮;13、挡板;14、长板;141、三角形凸起;1411、定位孔一;1412、定位孔二;15、定位销座;16、定位销;17、加强杆;18、铰链轴;19、前轮;20、车把;23、鞍座;24、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折叠电动车,如图1所示,电动车的车架包括由前叉11和前平叉12组成的前叉组合体1、由后叉21和后平叉22组成的后叉组合体2,以及连接座3、上管4、下管5和中管6。前叉11上套有一个直套筒7,直套筒7可以前叉11为轴旋转,直套筒7的上下两端分别箍有箍套一71和箍套二72。后叉21的上方一侧焊接有一个电池盒8,后叉21的下方焊接有支架9,支架9中央开设有通孔91,通孔91的设计既可节省制作材料、减少生产成本,还减轻了整车重量,使得使用者在搬运折叠电动车时更加轻松。支架9朝向后轮10的一侧焊接有挡板13,挡板13垂直于支架9且被支架9平分,挡板13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阴雨天时路面上的积水和淤泥被后轮10带起而弄脏使用者的衣服。后叉21一端与后平叉22一体成型,后叉21与后平叉22呈钝角,且两者组成的后叉组合体2内部为中空状,可方便电池盒8的电线从其内部通过,电线内藏,既能保护电线,又显得美观。
后叉21另一端与连接座3相焊接,后叉21与连接座3呈平角。连接座3通过两个铰链轴18铰接上管4和下管5,上管4的另一端与直套筒7上的箍套一71相铰接,上管4朝下表面焊接有长板14,长板14两端为三角形凸起141,两个三角形凸起141上分别布有定位孔一1411、定位孔二1412,定位孔一1411位于定位孔二1412下方;下管5上焊接有定位销座15,当利用定位销16将定位销座15和定位孔一1411这两者销紧从而使车架固定时,折叠电动车呈骑行状态;当利用定位销16将定位销座15和定位孔二1412这两者销紧从而使车架固定时,折叠电动车呈非骑行时的折叠状态。下管5的一端焊接在中管6的中部位置,下管5与中管6上部夹成钝角,下管5与中管6下部之间焊接有加强杆17;下管5的另一端与直套筒7上的箍套二72相铰接。
如图2所示,这是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状态,利用定位销16将定位销座15与定位孔二1412这两者销紧,使得连接座3与上管4通过铰链轴18呈锐角状铰接,连接座3与下管5通过铰链轴18也呈锐角状铰接,上管4与下管5两者几乎平行,此时前轮19和后轮10之间的距离相较于骑行状态下的前轮19和后轮10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从而使电动车的体积减小,所占的空间减小。
如图1所示,在折叠电动车前叉组合体1的顶部安装车把20,前平叉12上安装前轮19,后叉组合体2中的后平叉22上安装后轮10,中管6的顶部安装鞍座23,支架9的底部焊接脚踏板24,从而得到完整的电动车。当使用者转动电动车的车把20和前叉组合体1时,可以使电动车的前轮19改变行驶方向。当定位销座15与定位孔一1411利用定位销16销紧时,后叉组合体2的连接座3与上管4利用铰链轴18以平角相铰接,连接座3与下管5利用铰链轴18以钝角相铰接,此时折叠电动车是骑行状态;当定位销座15与定位孔二1412利用定位销16销紧时,后叉组合体2的连接座3与上管4利用铰链轴18以锐角相铰接,连接座3与下管4利用铰接轴18以锐角相铰接,上管4与下管5几乎平行,此时折叠电动车是折叠状态。由此可见,使用者可以通过对定位销16进行简单的操作从而打开、折叠使用折叠电动车,给使用者在移动、存放电动车时带来了便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前叉组合体(1)、后叉组合体(2),前叉组合体(1)末端安装前轮(19)、顶端安装车把(20),后叉组合体(2)末端安装后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组合体(2)顶端设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与前叉组合体(1)之间连接有上管(4)、下管(5),上管(4)两端分别与连接座(3)、前叉组合体(1)铰接,下管(5)两端也分别与连接座(3)、前叉组合体(1)铰接,下管(5)上还设有定位销座(15),上管(4)上设有与定位销座(15)通过定位销(16)连接的定位孔一(1411)、定位孔二(1412),定位孔一(1411)、定位孔二(1412)沿上管(4)长度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组合体(2)包括后叉(21)、后平叉(22),后叉(21)连接于后平叉(22)、连接座(3)之间,后叉(21)与连接座(3)呈平角设置,后叉(21)与后平叉(22)呈钝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1)上方固定设有电池盒(8),后叉(21)与后平叉(22)一体设置,且内部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中管(6)安装鞍座(23)的上端与下管(5)呈钝角设置,中管(6)下端与下管(5)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4)的朝下表面固定设有长板(14),长板(14)两端均设有三角形凸起(141),定位孔一(1411)、定位孔二(1412)设于三角形凸起(14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组合体(1)包括前叉(11)、前平叉(12),车轮安装于前平叉(12)上,前叉(11)上可旋转地套有直套筒(7),上管(4)、下管(5)均铰接于直套筒(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套筒(7)上分别套设有箍套一(71)、箍套二(72),且箍套一(71)设于箍套二(72)上方,上管(4)铰接于箍套一(71)上,下管(5)铰接于箍套二(7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组合体(2)朝下的表面上固定设有支架(9),支架(9)底部设有脚踏板(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中央设有通孔(9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朝向所述后轮(10)一侧设有挡板(13),支架(9)垂直于挡板(13)且平分挡板(13)。
CN201720737579.9U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折叠电动车 Active CN206938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7579.9U CN206938968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折叠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7579.9U CN206938968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折叠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8968U true CN206938968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7579.9U Active CN206938968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折叠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8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0874B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N201120935Y (zh) 伸缩式箱形折叠车
CN206938968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7191140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手推车
CN105711718A (zh) 折叠滑板电动车
CN201309550Y (zh) 双人折叠式三轮自行车
CN201432768Y (zh)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CN205059860U (zh) 多功能电动踏板车
CN113147981A (zh) 一种调节灵活度高的三折叠自行车
CN207389413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儿童车
CN20700070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结构
CN202243881U (zh) 电动自行车
CN202896792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CN204956802U (zh) 折叠电动车
CN208306871U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
CN205931095U (zh) 一种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5524721U (zh) 折叠滑板电动车
CN213892766U (zh) 一种轻便型高强度电瓶车
CN214296286U (zh) 一种减震器后置自行车车架
CN205469552U (zh) 一种带脚踏板的可折叠电动车
CN205574181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电动车
CN211519758U (zh) 一种越野电动车架
CN209274806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15663808U (zh) 一种调节灵活度高的三折叠自行车
CN205906134U (zh) 一种自行车双轮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