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2535U -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 Google Patents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2535U
CN206882535U CN201720755631.3U CN201720755631U CN206882535U CN 206882535 U CN206882535 U CN 206882535U CN 201720755631 U CN201720755631 U CN 201720755631U CN 206882535 U CN206882535 U CN 206882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pring
flange
station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56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UI (SHANGH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UI (SHANGH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UI (SHANGH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UI (SHANGH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56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2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2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2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包括拉深工位、反向拉深工位和翻边成形工位,在翻边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边装置,该翻边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卸料结构和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包括:翻边凸模、内顶杆、超重弹簧、翻边凹模、定位轴、推件器、下顶杆、下弹簧和下弹簧盖。由于将拉深结构、反向拉深结构以及翻边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相比现有采用多副单工序模具对盖产品分别进行拉深、反向拉深及翻边的方式,使得加工效率更高,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保证及时供货;同时也使得人工成本更低,操作者更加轻松;此外不要需要将零件毛坯在不同工位之间搬移,因而加工精度更高,质量稳定性也更好。

Description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背景技术
级进模是现阶段生产加工中较为先进的模具,其综合了单工序模具将多副模具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种工序自动化生产,具有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操作人员少等优点,是现阶段模具设计发展的一大方向。
对于需要拉深翻边工艺处理的盖产品类零件,现有技术不但需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拉深成形,而且需要进行翻边成形,工艺十分复杂,传统方法通常会存在加工工效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如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3所示的上盖类产品,上盖是一款通用型电机的端盖,其制作材料选用厚度为0.8mm的镀锌钢板,其具有盖沿11、侧孔12、凸缘13、中孔14和凸台15,其中盖沿11的最大外径为Φ71.2mm+0.2mm、且其最大高度为6mm±0.2mm,凸台15相对产品底平面的高为4mm±0.05mm,中孔14的直径为24.5mm。就这些需求至少另外再开发一套翻边的单工序模,专门对盖沿进行翻边,但是多增加一道工序,冲压成本将会增加许多,且效率很低、产品质量不高。此外,由于单工序模具主要是依靠人工在模具范围内进行取、放工件操作,因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款能够自动完成冲孔、拉深、冲底孔、倒角、半切以及翻边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已经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解决现有技术中此类上盖产品需要采用拉深、反向拉深和翻边均需要采用多套单工序模具加工的问题,并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包括对料带进行拉深成形的拉深工位,在拉深后对产品毛坯进行反向拉深的反向拉深工位,以及在拉深工位和反向拉深工位之后的翻边成形工位,在翻边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边装置,该翻边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卸料结构和翻边结构。
其中,上模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的上模座、上垫板和固定板。上垫板需选用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此设置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上模的加工精度,从而降低模具的加工成本。
下模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固定的下模座、下背板、下垫板和凹模板。
卸料结构包括设置于上模下方且从上往下固定的卸料盖板和卸料板,还包括上弹簧盖、上弹簧、上顶杆,以及安装于上模侧部的挂板。其中上弹簧的上端与上弹簧盖相抵接,下端与上顶杆相作用。上弹簧盖紧固在上模的上模座内,上顶杆的下端面与卸料盖板的上端面抵接,为模具向下直线运动是提供压紧力,同时在模具向上直线运动时提供卸料动力。
翻边结构包括:翻边凸模、内顶杆、超重弹簧、翻边凹模、定位轴、推件器、下顶杆、下弹簧和下弹簧盖。其中,翻边凸模固定在上模的固定板上,内顶杆镶嵌在翻边凸模内,且内顶杆的中心与翻边凸模中心在同一垂直直线上,内顶杆上端面与超重弹簧相抵,内顶杆的下端面与推件器的上端面直接作用,超重弹簧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推件器下方的下弹簧的作用力,这样可保证上模在向下直线运动时,超重弹簧可以将推件器先压进翻边凹模内,产品毛坯可以自由落在定位轴内。此外,翻边凹模固定镶嵌在下模的凹模板内,且翻边凹模的上端面与凹模板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下端面一致;所述定位轴固定在下背板上,且上端突出凹模板;所述推件器在翻边凹模内可作上下直线运动,中间设置有供定位轴穿过的容纳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将拉深结构、反向拉深结构以及翻边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相比现有采用多副单工序模具对盖产品分别进行拉深、反向拉深及翻边的方式,使得加工效率更高,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保证及时供货;同时也使得人工成本更低,操作者更加轻松;此外不要需要将零件毛坯在不同工位之间搬移,因而加工精度更高,质量稳定性也更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的排样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闭合时翻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在加工图1至3所示的拉深成形后翻边的盖产品,将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分为了g1至g14共14个工位。
其中,g1、g2工位为冲导正孔和工艺孔冲孔;导正孔是为了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用的,冲工艺孔是为了后面的拉深工位作准备,及切除修边余量以外多余材料,保留拉深材料主体和载体。
g3工位为空工位;设置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因为模板过大易产生变形,要在此处进行分板;二是第一组模板的上卸料板是活动的,而下模凹模板是固定的,而接下来的第二组模板的上模卸料板是不活动的,而下模卸料板是活动的,这样在模具工作时会产生料带前后高低起伏过大而导致料带变形,所以有必要再这个位置设置一个空工位,以减小卸料板因高低起伏过大而导致的料带变形的影响。
g4工位为拉深工位,在本工位主要将料带通过拉深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具有盖产品大致形状盖产品毛坯。
g5、g7、g9、g11工位为空工位。g6、g8、g10工位为反向拉深工位,为了将料带上首次拉深出的盖类毛坯产品进行反向拉深产生塑性变形。
g12工位为冲孔及倒角工位。g13工位为半切工位。g14工位为翻边和废料切断工位,废料切断是为了将盖类产品的毛坯件从料带中分离,同时对废料进行剪切,为后序废料的回收提供便捷。
前述非空工位为成形工位或加工工位,在成形工位之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空工位,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强度,以及为成形工位的模具零件设计提供足够的空间位置,同时也方便模具易损件的更换及模具维修。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包括设置在拉深工位对料带进行拉深成形的拉深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反向拉深工位对产品毛坯进行反向拉深的反向拉深装置,以及设置在所有成形工位之后对产品毛坯进行翻边的翻边装置。
其中,拉深装置有一套,主要用于对料带进行拉深成形,当然其也可以设置两套或两套以上;反向拉深装置有三套,分三次对拉深成形后的产品毛坯进行反向拉深。优选的,所述拉深装置至少设置有两套,进而至少分两步对产品进行拉深处理;所述反向拉深装置至少设置有两套,进而至少分两步对产品进行反向拉深处理。
翻边装置设置在最后一个工位将产品毛坯做最后的翻边动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除了前述对整个加工工艺中各工位的排列之外,还在于对g14工位上翻边装置的设计。下面结合图5对翻边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前述翻边装置,用于在料带上拉深及冲孔成形后的产品毛坯进行直接翻边成形,其包括:上模70、下模71、卸料结构72和翻边结构73。
其中,上模70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的上模座701、上垫板702和固定板703;该上模座701和上垫板702上开设有用于安置上弹簧722的第一容纳空腔,固定板703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安置上顶杆723的第二容纳空腔。上垫板702需选用硬度较高的材料。此结构可以简化模具结构,以及降低上模70的加工精度,从而降低模具的加工成本。
下模71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固定的下模座714、下背板713、下垫板712和凹模板711;该下模座714和下背板713中设有用于安装下弹簧738的第三容纳空腔,下垫板712设有用于安装下顶杆737的第四容纳空腔。此结构可以方便翻边结构73中易损件的更换及维修,以及提高推件器735下端面的支撑强度。
卸料结构72包括从上往下固定的卸料盖板725和卸料板726,还包括上弹簧盖721、上弹簧722和上顶杆723,其中上顶杆723的上端面与上弹簧722抵接,上弹簧722的另一端与上弹簧盖721相抵,上弹簧盖721紧固在上模70的上模座701内,上顶杆723的下端面与卸料盖板725的上端面抵接,为模具向下直线运动是提供压紧力,同时在模具向上直线运动时提供卸料动力。在模具打开时,上顶杆723的下端面与卸料盖板725的上端面存在0.5~1.0mm的间隙,使得挂板724在模具打开时仅受到卸料板726和卸料盖板725的重力作用。
翻边结构包括翻边凸模732、内顶杆733、超重弹簧731、翻边凹模734、定位轴736、推件器735、下顶杆737、下弹簧738和下弹簧盖739。其中,翻边凸模732固定在上模70的固定板703上,内顶杆733镶嵌在翻边凸模732内,且内顶杆733的中心与翻边凸模732中心在同一垂直直线上,内顶杆733上端面与超重弹簧731相抵,内顶杆733的下端面与推件器735的上端面直接作用,超重弹簧731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推件器735下方的下弹簧738的作用力,这样可保证上模70在向下直线运动时,超重弹簧731可以将推件器735先压进翻边凹模734内,产品毛坯可以自由落在定位轴736内。此外,翻边凹模734固定镶嵌在下模71的凹模板711内,且翻边凹模734的上端面与凹模板711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下端面一致;所述定位轴736固定在下背板713上,且上端突出凹模板711;所述推件器735在翻边凹模734内可作上下直线运动,中间设置有供定位轴736穿过的容纳空腔。
当模具闭合时,首先是上模70和卸料结构72整体向下直线运动,当内顶杆733下端面与推件器735上端面接触时,由于内顶杆733上的超重弹簧731作用力远大于推件器735下方的下弹簧738作用力,此时推件器735随上模70的向下运动而运动,直至推件器735的下端面与下背板713的上端面完全贴合时,推件器735停止向下运动,而超重弹簧731在此时被逐渐压缩。上模70继续向下直线运动,卸料板726的下端面与凹模板711上端面贴合时,卸料板726和卸料盖板725停止运动,卸料结构72中的上弹簧722被压缩,此时卸料结构72提供压紧力,随着上模70的继续向下直线运动,翻边凸模732会凸出卸料板726的下端面,接触到被半切的产品毛坯,并将毛坯从料带中推出掉落在定位轴736上,而此时的推件器735上端面并不与产品毛坯的下端面接触,当模具完全闭合时(即卸料盖板725上端面与固定板703下端面完全闭合时),翻边凸模732将产品毛坯完全挤进翻边凹模734内,此时翻边凸模732与翻边凹模734、以及翻边凸模732与推件器735中均只有完成翻边的产品,完成翻边的动作。
当模具打开时,上模70向上直线运动,而卸料盖板725及卸料板726由于上弹簧722的压力并未随之一起向上运动,同时超重弹簧731作用在内顶杆733上,而内顶杆733下端面作用在推件器735上端面上,导致推件器735也未向上直线运动。上模70继续向上直线运动,挂板724带动卸料盖板725及卸料板726向上直线运动,卸料板726下端面与凹模板711上端面分离,此时超重弹簧731恢复初始状态,而推件器735会随着上模70的向上直线运动而运动将翻边凹模734内的产品从凹模内推出,直至完全推出翻边凹模734并高出定位轴736,推件器735结束向下直线运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因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设计难度很大。但是,若采用简易的单冲模进行开发设计模具,针对拉深成形、反向拉深及冲孔至少需要五个工序完成;而翻边一般工艺最少需要1个工序完成,但切除多余废料的模具设计不是采用一般模具参数,结构也不完全相同。综上所述,采用单冲模,虽然可以节省一部分材料,但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相比,人工成本远远大于所多损耗材料的成本。按照单人的生产能力来计算,采用单工序生产每人要完成8个工序,一天只能生产1000件左右,且人员长时间重复劳动会疲惫不堪。而采用本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生产,一人看机每天可轻松生产20000件,从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得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从而及时供货。若客户需求量在每天10000件以上,按单工序生产模式生产,虽能够实现生产,但产品的加工周期长,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都很难满足客户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料带进行拉深成形的拉深工位,在拉深后对产品毛坯进行反向拉深的反向拉深工位,以及在拉深工位和反向拉深工位之后的翻边成形工位,在翻边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边装置,该翻边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卸料结构和翻边结构;
其中,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固定的上模座、上垫板和固定板;
下模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固定的下模座、下背板、下垫板和凹模板;
翻边结构包括翻边凸模、内顶杆、超重弹簧、翻边凹模、定位轴、推件器、下顶杆、下弹簧和下弹簧盖;所述翻边凸模固定在上模上,内顶杆镶嵌在翻边凸模内,且内顶杆的中心与翻边凸模中心在同一垂直直线上;内顶杆上端面与超重弹簧相抵,其下端面与推件器的上端面直接作用,超重弹簧的作用力远远大于推件器下方的下弹簧的作用力;所述翻边凹模固定镶嵌在下模内,且翻边凹模的上端面与下模的凹模板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位轴固定在下背板上,且上端突出凹模板;所述推件器在翻边凹模内可作上下直线运动,中间设置有供定位轴穿过的容纳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结构包括从上往下固定的卸料盖板和卸料板,还包括上弹簧盖、上弹簧和上顶杆;所述上弹簧的一端与上顶杆相抵,另一端与上弹簧盖相接,上弹簧盖紧固在上模的上模座内,上顶杆的下端面与卸料盖板的上端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杆的下端面与卸料盖板的上端面在模具打开时,存在0.5~1.0mm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和上垫板上开设有用于安置上弹簧的第一容纳空腔,固定板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安置上顶杆的第二容纳空腔。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和下背板中设有用于安装下弹簧的第三容纳空腔,下垫板设有用于安装下顶杆的第四容纳空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工位上设置有拉伸装置,反向拉深工位上设置有反向拉深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装置至少设置有两套,进而至少分两步对产品进行拉深处理;所述反向拉深装置至少设置有两套,进而至少分两步对产品进行反向拉深处理。
CN201720755631.3U 2017-06-27 2017-06-27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Active CN206882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5631.3U CN206882535U (zh) 2017-06-27 2017-06-27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5631.3U CN206882535U (zh) 2017-06-27 2017-06-27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2535U true CN206882535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16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5631.3U Active CN206882535U (zh) 2017-06-27 2017-06-27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2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5116A (zh) * 2018-09-05 2019-01-11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装货口边框压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5116A (zh) * 2018-09-05 2019-01-11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装货口边框压型装置
CN109175116B (zh) * 2018-09-05 2023-09-26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装货口边框压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3327B (zh) 侧孔盖类级进模
CN201841203U (zh) 连续模
CN202052866U (zh) 一种汽车尾灯支架的冷冲压翻边成形模具
CN104772394B (zh) 一种汽车扶手加强左右支架连续模
CN101733325A (zh) 侧孔杯类级进模
CN105710209B (zh) 摇臂体折弯成形侧冲类级进模
CN103317029A (zh) 一种滤芯端盖冲压复合模
CN207238901U (zh) 一种筒形件拉深成形侧壁冲方孔类级进模
CN101428323B (zh) 不锈钢车体顶板冲压成型工艺
CN206882535U (zh) 盖产品拉深翻边类级进模
CN105945142A (zh) 一种用于汽车支撑零件的模具
CN205967013U (zh)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CN205629097U (zh) 反向拉伸盖级进模
CN108188254A (zh) 一种冲制轴套片料的联合冲压模具
CN209189563U (zh) 一种用于切除边角余料的侧切边装置及复合模具
CN205629098U (zh) 支架折弯圆弧成形类级进模
CN106391858B (zh)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CN204396697U (zh) 一种板料的冲压模具
CN103357757A (zh) 一种加工汽车上三角窗加强板的修边冲孔模
CN209477073U (zh) 一种冷锻冲压切边模具
CN207941871U (zh) 一种新型翻边整形模具
CN113458252A (zh) 一种不锈钢排气半壳类冲压件成形工艺及墩边模具
CN207103551U (zh) 下料冲孔一体模具及冲压生产线
CN205587517U (zh) 摇臂体折弯成形侧冲类级进模
CN206763723U (zh) 一种集草袋支架左转轴支撑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