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8309U -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8309U
CN206848309U CN201720465772.1U CN201720465772U CN206848309U CN 206848309 U CN206848309 U CN 206848309U CN 201720465772 U CN201720465772 U CN 201720465772U CN 206848309 U CN206848309 U CN 206848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recting plate
bearing body
connecting elements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57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津卓也
李俊华
何幼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Electric Machinery (zhejiang) Rich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lectric Machinery (zhejiang) Rich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lectric Machinery (zhejiang) Rich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Electric Machinery (zhejiang) Rich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57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8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8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83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检查夹具包括:夹具头部以及电极安装部,夹具头部包括:具有检查侧贯通孔的检查侧支承体;具有电极侧贯通孔的电极侧支承体;将检查侧支承体与电极侧支承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以及贯穿电极侧贯通孔和检查侧贯通孔的多根探针。检查侧支承体包括:靠探针的前端侧的面板;与面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引导板;以及靠探针的后端侧、与第一引导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具有供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孔,第二引导板具有与第一孔不同且供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孔,在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第二孔与第一孔层叠在一起。

Description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检查诸如印刷线路板、集成板、电子元件或类似构件的基板的检查夹具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诸如印刷线路板、集成板、电子元件或类似构件的基板中,会出现短路或线路未连接的不希望有的缺陷。为此,通过电气检查来检查出这些缺陷。现有技术中,采用检查设备来检查这些基板,检查设备中的多个探针通过弹性变形压抵于要检查的基板,使得所有探针的同时电连接于基板,从而检查出短路或未导电连接等瑕疵。
在基板检查装置中,将要检查的基板设置在输送台上,并且将输送台移动到检查夹具的正下方或刚好的位置。此后,通过将检查夹具向下(基板在下方)或向上(基板在上方)移动到输送台侧,将安装在夹具上的检针销或探针的接触头与形成在基板上的电路图案接触,检查电路图案。
在JP2005-338065A中,如图1所示,安装有检查夹具10的检查设备100包括:
控制单元110,包括用于实现电气判断的检查线路;
驱动单元120,其连接于控制单元110;以及
由驱动单元120驱动的检查机构130。
检查机构130设置有第一支承板131、第二支承板132和移动机构133。检查夹具10附连于第一支承板131,第二支承板132设置成面对第一支承板131以安装和保持要进行检查的基板W。移动机构133用于有控制地单独地使第一支承板131相对第二支承板132移动。移动机构133包括滚珠机构、液压机构或类似机构构成,由驱动单元120驱动。随着第一支承板131朝向基板W的移动,固定在第一支承板131上的检查夹具10抵靠余基板W,从而对基板W进行电气检查。
如图2所示,检查夹具10包括前侧支承体11、与前侧支承体11相对并间隔一空间的后侧支承体12和连接和固定前侧支承体11和后侧支承体13的多个支承柱13。前侧支承体11和后侧支承体12各呈板的形状,并设置成其表面彼此平行。多个探针14穿过前侧支承体11和后侧支承体12,探针14的前端略微伸出前侧支承体11的表面。
电极支承件15附连于后侧支承体12的后侧表面,如图3所示。电极支承件15支承和固定多个电极16,每一电极16与相应的探针14导电接触。在图3中,仅仅示出一个探针14和一个电极16。但是,实际上,沿平面方向(即,前侧支承体11的表面和后侧支承体12的表面,如图3所示)设置多个探针14和多个电极16。图3未示出插入探针14的前侧支承体11的插孔和后侧支承体12的插孔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前侧支承体11构造成由多个支承板111、112、113从前侧(安装测试物体的一侧)顺序叠置而成。
多个探针14穿过多个支承板111、112、113中的插孔使探针的前端略微伸出前侧支承体11的表面,如图3示意性的示出,使这些探针的前端能够与被检查基板W导电接触。
如图4所示,前侧支承体11包括第一板111、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第一板111为与被检查基板W接触的面板,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通过多个支承柱13叠置在一起,而第一板111搁置在第二板112的表面上。图4中仅仅示出多个支承柱13中的一个。支承柱13两端134的直径小于中间部135的直径,将支承柱13的前端134插入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的第二孔中,然后第一板111搁置在第二板112上,由此形成前侧支承体11。
这里,三个支承板111,112和113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顺序确定。然而,即使在JP-A 2005-338065中从顶部进行第二和第三板的更换和组装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将支承柱13的前端134插入前侧支承体11的第二孔的工艺,而没有问题。换句话说,生产将继续进行,而实质上前侧支承体11的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的安装顺序已经被改变。此时,作为夹具,前侧支承体11不能显示和完成原来的功能,导致夹具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检查夹具中形成支承体的各层叠板容易错误组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查夹具,其安装在用于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中,包括:
夹具头部;以及
以能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夹具头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夹具头部的同所述检查对象相反的一侧,且安装有电极的电极安装部,
其中,所述夹具头部包括:
具有检查侧贯通孔的检查侧支承体;
与所述检查侧支承体隔开间隔配置,且具有电极侧贯通孔的电极侧支承体;
将所述检查侧支承体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以及
贯穿所述电极侧贯通孔和所述检查侧贯通孔、前端从所述检查侧支承体突出而能够与所述检查对象接触、后端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突出而与所述电极接触的多根探针,
所述检查侧支承体包括:
靠所述探针的前端侧的面板;与所述面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引导板;以及靠所述探针的后端侧、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二引导板,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板具有供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孔,所述第二引导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孔不同且供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孔,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层叠在一起。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引导板的第一孔和第二引导板的第二孔,可以消除组装错误的缺陷,使得夹具的制造稳定,并因此检查装置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孔为有底盲孔,所述第二孔为通孔,俯视时,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及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且与所述第一孔的底部抵接。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引导板的第一孔为有底盲孔和第二引导板的第二孔为通孔这种简单的设计,可以消除组装错误的缺陷,使得夹具的制造稳定,并因此检查装置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包括:位于所述连接构件的端部的小径部;以及与所述小径部相连的大径部,所述小径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径。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使连接构件的一端包括小径部以及大径部,可以稳定地将连接构件与检查侧支承体固定在一起,使得夹具的制造稳定,并因此检查装置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孔为有底盲孔,所述第二孔为通孔,俯视时,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及所述小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小径部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且所述大径部的前端部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相向的表面抵接。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小径部插入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孔与第二孔,并使大径部的前端部同第二引导板抵接,可以更稳定地将连接构件与检查侧支承体固定在一起,使得夹具的制造稳定,并因此检查装置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防止小径部的端部与面板抵接,而造成大径部的前端部无法同第二引导板抵接而与第二引导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连接构件与检查侧支承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为通孔,俯视时,所述第二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大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小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此时,所述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二孔中,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孔中,且所述大径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相向的表面抵接。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小径部插入第一孔,并将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大径部插入第二孔,并使大径部的前端部同第一引导板抵接,可以更稳定地将连接构件与检查侧支承体固定在一起,使得夹具的制造稳定,并因此检查装置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防止小径部的端部与面板抵接,而造成大径部的前端部无法同第一引导板抵接而与第一引导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连接构件与检查侧支承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倒角。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更方便地将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为多个。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通过多个连接构件更稳定地将检查侧支承体和电极侧支承体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查装置,包括上述的检查夹具、用于使所述检查夹具移动的移动机构、用于搬运所述检查对象的搬运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查对象进行夹持以使所述检查对象处于能够被检查的状态的夹持机构、对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的控制部、以及显示对所述检查对象检查的结果的显示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检查装置具有上述检查夹具,可以可以稳定地检查诸如电路板的被检查基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用于检查诸如印刷线路板和集成板的基板的传统检查装置,其中示出检查夹具和被检查基板;
图2示出用于图1所示的传统检查装置的检查夹具,其中示出检查夹具的前侧支承体;
图3是图2所示的检查夹具的剖视图,其中示出检查夹具的前侧支承体、后侧支承体和探针的构造;
图4是图3所示的检查夹具的部分放大图,其中示出检查夹具的前侧支承体以及固定和保持前侧支承体的支承柱的具体构造;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查装置的检查夹具,其中示出检查夹具的检查侧支承体、电极侧支承体以及将检查侧支承体与电极侧支承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查夹具的检查侧支承体以及连接构件的具体构造。
图7示出不同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
附图标记列表:
10a:检查夹具;
11a:检查侧支承体;
111a:检查侧支承体的面板;
112a:检查侧支承体的第一引导板;
112d:第一引导板的第一孔;
113a:检查侧支承体的第二引导板;
113d:第二引导板的第二孔;
12a:电极侧支承体;
13a:连接构件:
134a:连接构件的端部的小径部;
135a:连接构件的端部之间的大径部;
14a:探针;
15a:电极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
在所示的实施例的检查装置中,除检查夹具,其余构件基本采用图1-3所示的传统检查装置中的构件来作示意性的说明。这些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用于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中的检查夹具10a包括夹具头部;以及以能装卸的方式与夹具头部连接,并设置在夹具头部的同检查对象相反的一侧,且安装有电极的电极安装部15a,其中,夹具头部包括:具有检查侧贯通孔的检查侧支承体11a、与检查侧支承体11a相对并隔开间隔配置,且具有电极侧贯通孔的电极侧支承体12a、将检查侧支承体11a与电极侧支承体12a连接在一起的多个为支承柱形式的连接构件13a、以及贯穿电极侧贯通孔和检查侧贯通孔、前端从检查侧支承体11a突出而能够与检查对象接触、后端从电极侧支承体12a突出而与电极接触的多根探针14a。检查侧支承体11a和电极侧支承体12a各呈板的形状,并设置成其表面彼此平行。
电极安装部15a附连于电极侧支承体12a的远离检查对象(在实施例中为被检查基板W)的电极侧表面。电极安装部15a支承和固定多个电极(图中未示出,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16),每一电极与相应的探针14a导电接触。沿平面方向(即,检查侧支承体11a的表面和电极侧支承体12a的表面)设置多根探针14a和多个电极16。
如图6所示,检查侧支承体11a构造成由多个支承板从检查侧(面对被检查基板W的一侧)顺序叠置而成。
多根探针14a穿过多个支承板中的插孔使探针14a的前端略微伸出检查侧支承体11a的表面,使这些探针的前端能够与被检查基板W导电接触。
如图6所示,检查侧支承体11a包括靠探针14a的前端侧的面板111a、与面板111a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引导板112a和靠探针14a的后端侧、与第一引导板112a层叠在一起第二引导板113a。第一引导板112a具有供连接构件13a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孔112d,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在图6所示,为有底盲孔,第二引导板113a具有与第一孔112d不同且供连接构件13a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孔113d,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在图6所示,为通孔,在第一引导板112a与第二引导板113a层叠的方向上,第二孔113d与第一孔112d层叠在一起,使得连接构件13a的支承柱的前端部能够插入第一孔112d和第二孔113d。图6中仅仅示出多个连接构件13a中的一个。连接构件13a的一端包括:位于连接构件13a的端部的小径部134a;以及与小径部134a相连的大径部135a,小径部134a的外径小于大径部135a的外径。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在图6所示,连接构件13a两端的直径小于中间部的直径,俯视时,第一孔112d、第二孔113d以及小径部134a的形状大小相同,使得连接构件13a前端的小径部134a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引导板112a的第一孔112d和第二引导板113a的第二孔113d中,而第二引导板113a的远离被检查基板W的一侧支承在支承柱中间部的大径部135a的肩部上,即在第一引导板112a与第二引导板113a层叠的方向上,第一孔112d和第二孔113d的高度之和大于小径部134a的高度,大径部135a的前端部同第二引导板113a的与电极侧支承体12a相向的表面抵接。
这里,面板111a、第一引导板112a和第二引导板113a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必需按照图6所示的顺序安装固定。由于介于面板111a和第二引导板113a之间的第一引导板112a中容纳支承柱的小径部134的第一孔112d是不穿透板的,而第二引导板113a中容纳支承柱的小径部134的第二孔113d是穿透板的,所以在组装检查夹具10a时,如果第一引导板112a和第二引导板113a的安装顺序搞错,就不能安装到连接构件13a的端部上,由此避免了安装错误。
多个连接构件13a用于定位和保持所述检查侧支承体11a和所述电极侧支承体12a,使得所述检查侧支承体11a和所述电极侧支承体12a彼此间间隔一个距离。连接构件13a在该实施例中为圆柱形的支承柱。
电极侧支承体12a布置成背对所述被检查基板W并由多个板叠置而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查装置中,包括检查夹具10a,该检查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检查夹具10a的移动机构133、用于搬运作为被检查对象的基板W的搬运机构(图中未示出)、对被检查对象的基板W进行夹持以使被检查对象的基板W处于能够被检查的状态的夹持机构(即第二支承板132)、对移动机构133、搬运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即控制单元110)、以及显示对被检查对象的基板W检查的结果的显示部(图中未示出)。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第一引导板112a中的第一孔112d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来代替,只要能够克服检查夹具中形成支承体的各层叠板容易错误组装的缺陷即可,例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的一端也可以不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而是外形大小相同的部位。第一孔112d为有底盲孔,第二孔113d为通孔,俯视时,第一孔112d、第二孔113d以及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形状大小相同,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孔112d与第二孔113d,且与第一孔112d的底部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使第二引导板113'a的第二孔113'd的内径大于第一引导板112a的第一孔112d的内径。连接构件13'a的一端包括:位于连接构件13'a的端部的小径部134'a;以及与小径部134'a相连的大径部135'a,小径部134'a的外径小于大径部135'a的外径。所述第一孔112d为有底盲孔,所述第二孔113'd为通孔,俯视时,第一孔112d与小径部134'a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孔113'd与大径部135'a的形状大小相同,小径部134'a插入第一孔112d的同时大径部135'a插入第二孔113'd,且大径部135'a的前端部与第一引导板112a的与电极侧支承体12a相向的表面抵接。第一孔112d高度大于小径部134'a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的一端包括:位于连接构件的端部的小径部;以及与小径部相连的大径部,小径部的外径小于大径部的外径。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为通孔,俯视时,第二孔的形状大小与大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孔的形状大小与小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孔与第二孔,此时,大径部位于第二孔中,小径部位于第一孔中,且大径部的前端部与第一引导板的与电极侧支承体相向的表面抵接。在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第一孔的高度大于小径部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的一端具有倒角。

Claims (10)

1.一种检查夹具,安装在用于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中,包括:
夹具头部;以及
以能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夹具头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夹具头部的同所述检查对象相反的一侧,且安装有电极的电极安装部,
其中,所述夹具头部包括:
具有检查侧贯通孔的检查侧支承体;
与所述检查侧支承体隔开间隔配置,且具有电极侧贯通孔的电极侧支承体;
将所述检查侧支承体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以及
贯穿所述电极侧贯通孔和所述检查侧贯通孔、前端从所述检查侧支承体突出而能够与所述检查对象接触、后端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突出而与所述电极接触的多根探针,所述检查夹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侧支承体包括:靠所述探针的前端侧的面板;与所述面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引导板;以及靠所述探针的后端侧、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层叠在一起的第二引导板,
所述第一引导板具有供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孔,所述第二引导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孔不同且供连接构件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孔,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层叠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为有底盲孔,所述第二孔为通孔,
俯视时,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及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的形状大小相同,
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且与所述第一孔的底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包括:位于所述连接构件的端部的小径部;以及与所述小径部相连的大径部,所述小径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为有底盲孔,所述第二孔为通孔,
俯视时,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以及所述小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
所述小径部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且所述大径部的前端部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相向的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为通孔,
俯视时,所述第二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大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小径部的形状大小相同,
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能插入层叠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此时,所述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二孔中,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孔中,且所述大径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与所述电极侧支承体相向的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引导板与所述第二引导板层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为多个。
10.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夹具;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检查夹具移动;
搬运机构,该搬运机构用于搬运所述检查对象;
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对所述检查对象进行夹持,以使所述检查对象处于能够被检查的状态;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进行控制;以及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对所述检查对象检查的结果。
CN201720465772.1U 2017-04-28 2017-04-28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48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5772.1U CN206848309U (zh) 2017-04-28 2017-04-28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5772.1U CN206848309U (zh) 2017-04-28 2017-04-28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8309U true CN206848309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577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48309U (zh) 2017-04-28 2017-04-28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83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2746A (zh) * 2019-03-29 2019-07-26 上海兴盛密封垫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密封垫装配防错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2746A (zh) * 2019-03-29 2019-07-26 上海兴盛密封垫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密封垫装配防错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031B (zh) 半导体装置的检查设备
CN205749810U (zh) Pcb板内层偏位测试装置
JP2008180716A (ja) プローブ及びこれを持つプローブカード
US20080164893A1 (en) Probe card for testing wafer
US6628130B2 (en) Wireless test fixtur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st systems
CN206848309U (zh)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CN102445141B (zh) 一种多层电路板层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1623566B1 (ko) Pcb 검사용 지그 및 그 조립방법
KR101120405B1 (ko) 프로브 블록 조립체
CN109387767A (zh) 一种应用于pcb板的定位治具
CN2733363Y (zh) 电子元件及电路及电路板检测装置
CN202372133U (zh) 一种多层电路板层检测装置
CN215812873U (zh) 一种用于多层fpc的电性能测试装置
CN213181898U (zh) 能够检测多个pcb板的高效检测治具
CN210015206U (zh) 转接电路板以及相应的转接夹具架构
TWM472847U (zh) 具位置調整之檢測裝置
TWI698648B (zh) 高頻測試裝置及其信號傳輸模組
CN101430354B (zh) 接脚元件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TWI481875B (zh) 探針裝置
TWM591621U (zh) 檢測裝置
JP2010043868A (ja) 電気検査ジグおよび電気検査装置
CN104793020B (zh) 用于电子测试系统的宽插入器
CN105699876B (zh) 通用转接治具
CN111988908A (zh) 一种三阶电镀填孔高精密印刷电路板
KR102652126B1 (ko) 검사 시간의 단축이 가능한 인쇄회로기판의 검사용 지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