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7245U -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7245U
CN206797245U CN201720603283.8U CN201720603283U CN206797245U CN 206797245 U CN206797245 U CN 206797245U CN 201720603283 U CN201720603283 U CN 201720603283U CN 206797245 U CN206797245 U CN 206797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rol unit
described control
arc
refle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32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果
周慧勤
曹桐军
陈培可
李敬斌
阮昆
邱帅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6032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7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7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72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反射弧调节电机、前照灯开关、光敏传感器、前照灯以及弧形反射板;其中,前照灯配合弧形反射板的不同位置能够形成近光或远光;控制单元检测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触发前照灯点亮,并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运转,同时,控制单元根据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信号及设定的远光开启阈值,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运转,从而驱动弧形反射板在远光位置和近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本新型将现有的两组灯具、两套控制电路以及两个开关集成为一个灯具、一套电路及一个开关,并实现了自动调节、切换远近光,因此本新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且使灯光控制更加智能化,从而也提升了整车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前照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车辆的夜间行驶,车辆均配置有远近光灯。一般而言,当环境较暗且对向无车辆行驶时使用远光灯照明,而在环境较亮或对向有车辆驶来时使用近光灯照明。
现有的远光灯与近光灯为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具体而言,远光灯与近光灯使用两个开关,且远光和近光为两组灯电路,同时,两套系统由驾驶人通过手动开关进行切换;而远光灯与近光灯的功率实际是一致的,光照效果不同仅仅是照射角度不同,因此,现有的远近光灯系统存在成本浪费以及依赖人为操作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将远近光灯集成一体,并能够自动进行切换,从而弥补现有远近光灯系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包括: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的反射弧调节电机、前照灯开关、光敏传感器及前照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连接的弧形反射板;
所述前照灯配合所述弧形反射板的不同位置形成近光或远光;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触发所述前照灯点亮,并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运转,使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初始位置;
所述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度信号及设定的远光开启阈值,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弧形反射板在远光位置和近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防炫目单元;所述防炫目单元用于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判断车辆前方是否有对向车辆,并在确定有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近光灯强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后,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调节所述弧形反射板的位置,使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近光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光敏度调节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敏度调节器的状态,确定所述远光开启阈值。
优选地,所述防炫目单元包括:影像捕捉装置及图像识别处理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与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实时采集车辆前方影像,并将影像数据发送至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影像数据中辨识对向车辆,并在识别到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防炫目单元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车灯感应装置;所述车灯感应装置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通过检测车辆前方照向本车的车灯判断是否有对向车辆,并在确定有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光敏度调节器为: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所述远光开启阈值根据所述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确定。
优选地,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及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集于一体。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位置开关;
所述位置开关用于在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所述近光位置或远光位置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所述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停止运转。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为近光位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车身控制器。
本新型将现有的两组灯具、两套控制电路以及两个开关集成为一个灯具、一套电路及一个开关,并且通过设置光敏传感器感应外界光照强度,从而实现了可自动调节、切换远近光,而无需驾驶人频繁操作,因此本新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且使灯光控制更加智能化,从而也提升了整车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近光灯集成系统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近光灯集成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M反射弧调节电机 K前照灯开关 L前照灯 J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及与该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的反射弧调节电机M、前照灯开关K、光敏传感器及前照灯L,以及,通过传动机构(图中虚线示意)与反射弧调节电机M连接的弧形反射板,前照灯L配合该弧形反射板的不同位置能够形成近光或远光。
首先,对本系统的硬件构成需要指出的是,在图1中本实施例仅通过一个前照灯L表示实际车辆的两个前照灯;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单元可以采用车身控制器或者整车控制器;再有,上述控制单元及前照灯L的电源可由蓄电池提供。
其次,对本新型的机械、光学原理做如下说明:前照灯L向车辆前方照射的光通过弧形反射板汇聚成光束(原理与手电筒类似),弧形反射板所在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反射角度,因而弧形反射板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光照角度,从而产生远近光的区别,具体地,反射弧调节电机M运转,带动机械传动机构动作,这里所说的传动机构可以是调节臂及调节拉杆等组合机构,从而,带动弧形反射板运动到不同位置,从而可以实现远近光的切换。当然,本系统中还可以考虑针对前照灯远近光的角度,设置一个光照角调节开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驾驶需要。
对于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说明如下:控制单元检测到前照灯开关K闭合后,通过继电器J触发前照灯L点亮,并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M运转,使弧形反射板处于初始位置,这里所说的初始位置可以是近光位置,亦即是当驾驶人手动操作前照灯开关K开启前照灯L时,前照灯L与弧形反射板配合形成近光。接续上文,此时,光敏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照强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则根据该环境光照度信号和预设的远光开启阈值,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M正转或反转,以驱动弧形反射板在远光位置和近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具体来说,在驾驶人按下前照灯开关K后,光敏传感器也开始工作,其检测车外的环境光线的强度,控制单元在得到环境光照度信号后与一个设定的远光开启阈值进行比较,当符合开启远光灯的条件时,控制单元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M带动弧形反射板运动至远光位置,产生远光;若经比较后,外界环境光较为充足时,控制单元判断不符合开启远光灯的条件,这时再使反射弧调节电机M反转,使弧形反射板切换到近光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提及的正转反转仅是相对而言,并不需要严格定义。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将现有的两组灯具、两套控制电路以及两个开关集成为一个灯具、一套电路及一个开关,并且通过设置光敏传感器感应外界光照强度,从而实现了可自动调节、切换远近光,而无需驾驶人频繁操作,因此本新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且使灯光控制智能化,从而提升整车驾乘体验。
从安全驾驶和人性化控制的角度出发,本新型还在上述实施例及优选方案的基础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本系统中还包括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防炫目单元以及光敏度调节器。
其中,防炫目单元的作用是在前照灯开关K闭合后,判断车辆前方是否有驶来的对向车辆,并在确定有对向车辆后,向控制单元发送近光灯强制信号,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该近光灯强制信号后,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M调节弧形反射板的位置,使弧形反射板处于近光位置,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本车自动开启远光后,在会车时给对向车辆的驾驶人带来视觉干扰,因而,在发现本车前方出现对向车辆时,强制切换到近光灯状态,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本车一直处于近光灯状态,那么前述近光灯强制信号的作用是保持近光状态,直至本车前方没有对向车辆后,再恢复依据光敏传感器,自行切换远近光的功能。
而设置光敏度调节器的作用,是考虑到驾驶人对于光线的主观感受各有不同,因而,可以通过调节光敏度调节器得到因人而异的远光开启条件,结合本新型则是,前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光敏度调节器的状态,确定远光开启阈值,进而在环境光照度信号与远光开启阈值比较时,能够实现人性化的控制需求。
对于前述防炫目单元及光敏度调节器,本新型给出了具体的实施例作为参考,参见图2所示,其中,防炫目单元可以主要由影像捕捉装置及图像识别处理器。影像捕捉装置与图像识别处理器连接,图像识别处理器与控制单元连接,其工作方式可以是:影像捕捉装置在前照灯开关K闭合后,实时采集车辆前方影像,并将影像数据发送至图像识别处理器,而图像识别处理器用于在这些影像数据中辨识朝向本车驶来的对向车辆,并在识别出对向车辆后,向控制单元发送前文提及的近光灯强制信号,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考虑,该影像捕捉装置及图像识别处理器可以集于一体,例如智能型行车记录仪等图像采集识别仪器;在本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该防炫目单元还可以是与控制单元连接的车灯感应装置,具体地,该车灯感应装置在前照灯开关K闭合后,通过检测本车前方的照向本车的车灯判断是否有对向车辆,并在检测到前方出现照向本车的车灯时可以确定前方有对向车辆,于是,向控制单元发送前述近光灯强制信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象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也可以包括电瓶车等较快速行驶的非机动车。
再结合图2,前文中提及的光敏度调节器可以是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结构,其操作方式可以通过旋钮或者档位快关等,通过旋动旋钮或者按下档位开关的不同挡位,从而改变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的输入阻值,而控制单元则根据该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的输入阻值,改变、确定远光开启阈值。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说明的是,图2实施例中还包括了与控制单元连接的位置开关,该位置开关设置在弧形反射板附近,其作用是在弧形反射板到达前述近光位置或远光位置时,向控制单元发送反射板的到位信号,控制单元在检测该到位信号后,控制反射弧调节电机停止运转,以避免在远近光切换时可能发生的运动超位或电机堵转等现象。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方式所涉及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组合搭配成多种等效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远近光灯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的反射弧调节电机、前照灯开关、光敏传感器及前照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连接的弧形反射板;
所述前照灯配合所述弧形反射板的不同位置形成近光或远光;
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触发所述前照灯点亮,并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运转,使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初始位置;
所述光敏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环境光照度信号及设定的远光开启阈值,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弧形反射板在远光位置和近光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防炫目单元;
所述防炫目单元用于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判断车辆前方是否有对向车辆,并在确定有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近光灯强制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后,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调节所述弧形反射板的位置,使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近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光敏度调节器;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敏度调节器的状态,确定所述远光开启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炫目单元包括:
影像捕捉装置及图像识别处理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与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实时采集车辆前方影像,并将影像数据发送至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影像数据中辨识对向车辆,并在识别到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炫目单元包括: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车灯感应装置;
所述车灯感应装置在所述前照灯开关闭合后,通过检测车辆前方照向本车的车灯判断是否有对向车辆,并在确定有对向车辆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近光灯强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度调节器为: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
所述远光开启阈值根据所述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及所述图像识别处理器集于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位置开关;
所述位置开关用于在所述弧形反射板处于所述近光位置或远光位置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到位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所述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反射弧调节电机停止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为近光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车身控制器。
CN201720603283.8U 2017-05-26 2017-05-26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97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3283.8U CN20679724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3283.8U CN20679724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7245U true CN206797245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4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328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9724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7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7392B1 (ja) 車輌側域照明/視認手段を備えた車輌
CN10660484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系统和具有照明系统的机动车辆
CN105774635A (zh) 一种汽车灯光智能综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260666B (zh) 一种汽车照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66436A (zh) 一种车用吸顶阅读灯照明方法及系统
CN106494302A (zh) 一种光感控制装置
CN112009354A (zh) 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和方法
CN106696815A (zh) 一种汽车led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21906A (zh) 机动车的照明设备的控制设备及控制这种照明设备的方法
CN206797245U (zh) 远近光灯集成系统
CN104139728A (zh) 一种汽车远近灯自动控制系统
CN207416681U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装置
KR20150064327A (ko) 차량의 hba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6274646A (zh) 基于几何多光束led灯的潮湿路面减少反光炫目的系统及方法
CN210554465U (zh) 汽车夜间超会车灯光安全自控装置
CN205951813U (zh) 一种车灯照明装置及其车联网系统
CN202966095U (zh) 一种汽车远光灯的辅助装置
CN203681392U (zh) 一种用于矿山车的转弯照明系统
CN107685679A (zh) 一种汽车矩阵式led智能前照大灯照明系统
CN105357831A (zh) 一种车灯智能控制装置
CN203580753U (zh) 一种led大灯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06143280A (zh) 一种汽车led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
CN108622100A (zh) 一种路况自动识别模组
CN212022470U (zh) 一种车辆雾灯自动转换系统
CN112339651A (zh) 一种汽车智能大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