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5256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65256U CN206765256U CN201720532402.5U CN201720532402U CN206765256U CN 206765256 U CN206765256 U CN 206765256U CN 201720532402 U CN201720532402 U CN 201720532402U CN 206765256 U CN206765256 U CN 2067652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block
- plate
- transit chamber
- roof plate
- lower 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顶出组件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上顶板上设有顶针,顶针分别穿过下模、凹型芯以与型腔的表面齐平,下顶板上设有顶杆,顶杆分别穿过下顶板、下模和凹型芯以与型腔的表面齐平,下顶板上滑动安装有端部凸出于其侧壁的驱动块,上顶板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用于勾持在驱动块下表面的勾持端,模座上分别设有供驱动块和连接块通过的第一通过腔和第二通过腔,第一通过腔与第二通过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驱使驱动块滑动并脱离于勾持端的联动部。顶针将产品从顶杆上顶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顶出时,产品与型腔粘连的面积过多造成产品出现裂痕,以提高产品的生产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尾灯底座主要采用注塑模具进行生产,利用热塑性塑料的热熔原理,将热熔 的塑料通过注塑机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后可取出塑料产品。
[0003] 传统的注塑模具直接采用顶针将尾灯底座从型腔中顶出,其中,根据尾灯底座的 产品特定,尾灯底座的表面呈弧形,由于顶针的端部较细,顶针直接将尾灯底座顶出时,容 易造成尾灯底座弧形连接处产生裂纹,导致产品的生产品质较低,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 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具有提高 产品生产品质的特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中设有凸型芯,所述下模中设有凹型 芯,所述凸型芯与凹型芯对合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下模上设有模脚,所述模脚包 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模座,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产品二次顶出的顶出组件;
[0007] 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分别穿过 下模、凹型芯以与型腔的表面齐平,所述下顶板上设有顶杆,所述顶杆分别穿过下顶板、下 模和凹型芯以与型腔的表面齐平,所述下顶板上滑动安装有端部凸出于其侧壁的驱动块, 所述上顶板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勾持在驱动块下表面的勾持端,所述 模座上分别设有供驱动块和连接块通过的第一通过腔和第二通过腔,所述第一通过腔与第 二通过腔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驱使驱动块滑动并脱离于勾持端的联动部。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上顶板向上移动,由于连接块的勾持端勾持在驱动块上, 下顶板将随着上顶板一起向上移动,因此,顶针将随着端部较粗的顶杆一同将产品从型腔 中顶出,在驱动块上升到第一通过腔和第二通过腔的连接处时,由于联动部的作用下,驱动 块将从勾持端脱离,从而继续驱动上顶板向上移动时,顶杆将不随着上顶板移动,此时,顶 针将产品从顶杆上顶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顶出时,产品与型腔粘连的面积过多造成产品 出现裂痕,以提局广品的生广品质。
[0009] 优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设于第一通过腔与第二通过腔之间连接处的第一引导 面,所述驱动块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引导面滑动配合的第二引导面。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块上升到第一通过腔和第二通过腔的连接处时,驱动 块的第二引导面将抵触在第一引导面上,在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的作用下,驱动块将 在下顶板上滑动并脱离于勾持端。
[0011] 优选的,所述下顶板上设有供驱动块滑动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有用于 提供驱动块向其腔口 一侧弹力的弹性件。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接触时,驱动块将沿着安装腔滑 动,因此,弹性件将受力被压缩,并且顶针将产品从顶杆上分离后,驱动上顶板复位时,弹性 件能提供驱动块向安装腔腔口一侧的弹力,以使得勾持端重新勾持于驱动块的下表面。
[0013]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力弹簧。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力弹簧的成本较低,易于后期的维护与更换。
[0015] 优选的,所述勾持端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第一引导面配合的第三引导面。
[00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顶板复位时,勾持端的第三引导面将抵触在驱动块端部 的第二引导面上,以驱使驱动块沿着安装腔滑动,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勾持端将重新勾持 于驱动块的下表面。
[0017]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下顶板上开设有顶出通道。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此时,注塑机的顶出杆穿过顶出通道抵触在上顶板上,施力的 作用更加均匀。
[001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 驱动上顶板向上移动,由于连接块的勾持端勾持在驱动块上,下顶板将随着上顶 板一起向上移动,因此,顶针将随着端部较粗的顶杆一同将产品从型腔中顶出,在驱动块上 升到第一通过腔和第二通过腔的连接处时,由于联动部的作用下,驱动块将从勾持端脱离, 从而继续驱动上顶板向上移动时,顶杆将不随着上顶板移动,此时,顶针将产品从顶杆上顶 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顶出时,产品与型腔粘连的面积过多造成产品出现裂痕,以提高产品 的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3]图3为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上模;101、顶板;102、上复位板;2、下模;201、下复位板;202、下定位 板;3、凸型芯;4、凹型芯;5、模脚;501、底板;502、模座;6、顶出组件;601、上顶板;602、下顶 板;6〇3、顶针;604、顶杆;6〇5、安装腔;㈤6、驱动块;607、弹性件;608、连接块;609、勾持端; eio、第一通过腔;611、第二通过腔;612、第一引导面;613、第二引导面;614、第三引导面; 615、顶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包括顶板1〇1和上复位板 102,在上模1的上复位板1〇2中设置有凸型芯3,下模2包括下复位板201和下定位板202,在 下模2的下定位板202中设置有凹型芯4,凸型芯3与凹型芯4对合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
[0028] 如图2所示,下模2上设有模脚5,模脚5包括底板501、以及设于底板501上的模座 5〇2,底板501上设有用于产品二次顶出的顶出组件6。
[0029] 如图3和图4所示,顶出组件6包括上顶板601和下顶板602,本实施例中,上顶板601 为双层结构,上板和下板通过螺钉固定形成上顶板601,在上顶板601中设有顶针603,顶针 60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顶针603分别穿过下模2、凹型芯4且端部与型腔的表面齐平。其 中,下顶板602上设有顶杆604,顶杆604分别穿过下顶板602、下模2和凹型芯4且端部与型腔 的表面齐平。
[0030] 在下顶板602的侧边上设有安装腔605,安装腔605中均滑动安装有驱动块606,且 驱动块606的端部凸出于下顶板602的侧壁,其中,安装腔605具有腔口和腔底,安装腔605中 设有用于提供驱动块606向其腔口一侧弹力的弹性件607,弹性件607的一端连接在安装腔 605的腔底,弹性件607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块606的端部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7为弹力 弹簧。
[0031] 上顶板601上固定有连接块608,连接块608上设有用于勾持在驱动块606下表面的 勾持端609,模座502上分别设有供驱动块606和连接块608通过的第一通过腔610和第二通 过腔611,第一通过腔610与第二通过腔61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驱使驱动块606滑动并脱 离于勾持端609的联动部。本实施例中,联动部包括设于第一通过腔610与第二通过腔611之 间连接处的第一引导面612,驱动块606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引导面612滑动配合的第二引导 面613,并且在勾持端609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第一引导面612配合的第三引导面614。
[0032]参照图2所示,值得说明的是,在底板501和下顶板602上开设有顶出通道615,顶出 通道615供注塑机的顶出杆通过。
[0033]产品二次顶出的工作过程:
[0034] 注塑机的顶出杆穿过顶出通道615抵触在上顶板601的下表面上,并驱动上顶板 601向上移动,由于连接块608的勾持端609勾持在驱动块606上,从而下顶板602将随着上顶 板601—起向上移动,因此,顶针603将随着端部较粗的顶杆604—同将产品从型腔中顶出, 在驱动块606上升到第一通过腔610和第二通过腔611的连接处时,由于在第一引导面612和 第二引导面613的联动作用下,驱动块606将从勾持端609脱离;继续驱动上顶板601向上移 动时,下顶板602将不随着上顶板601移动,从而顶针603将产品从顶杆604上顶出,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顶针603顶出时,产品与型腔粘连的面积过多造成产品出现裂痕,此种二次顶出的 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尚了广品的生广品质。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6)
1.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中设有凸型芯(3),所述下模 (2)中设有凹型芯(4),所述凸型芯(3)与凹型芯(4)对合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下 模⑵上设有模脚⑸,所述模脚⑸包括底板(501)、以及设于底板(501)上的模座(502),其 特征是:所述底板(501)上设有用于产品二次顶出的顶出组件(6); 所述顶出组件(6)包括上顶板(601)和下顶板(602),所述上顶板(601)上设有顶针 (603),所述顶针(603)分别穿过下模(2)、凹型芯(4)以与型腔的表面齐平,所述下顶板 (602)上设有顶杆(604),所述顶杆(604)分别穿过下顶板(602)、下模(2)和凹型芯(4)以与 型腔的表面齐平,所述下顶板(602)上滑动安装有端部凸出于其侧壁的驱动块(606),所述 上顶板(601)上固定有连接块(608),所述连接块(608)上设有用于勾持在驱动块(606)下表 面的勾持端(609),所述模座(502)上分别设有供驱动块(606)和连接块(608)通过的第一通 过腔(610)和第二通过腔(611),所述第一通过腔(610)与第二通过腔(611)之间的连接处设 有用于驱使驱动块(606)滑动并脱离于勾持端(609)的联动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联动部包括设于第一通过腔 (610)与第二通过腔(611)之间连接处的第一引导面(612),所述驱动块(606)的端部设有与 第一引导面(612)滑动配合的第二引导面(61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顶板(6〇2)上设有供驱动块 (606)滑动安装的安装腔(605),所述安装腔(605)中设有用于提供驱动块(606)向其腔口一 侧弹力的弹性件(607)。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6〇7)为弹力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勾持端(6〇9)的下表面设有用 于与第一引导面(612)配合的第三引导面(614)。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底板(501)和下顶板(602)上开 设有顶出通道(6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32402.5U CN206765256U (zh) | 2017-05-13 | 2017-05-13 | 一种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32402.5U CN206765256U (zh) | 2017-05-13 | 2017-05-13 | 一种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65256U true CN206765256U (zh) | 2017-12-19 |
Family
ID=6064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32402.5U Active CN206765256U (zh) | 2017-05-13 | 2017-05-13 | 一种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65256U (zh) |
-
2017
- 2017-05-13 CN CN201720532402.5U patent/CN2067652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01911B (zh) | 换向器压塑模具 | |
CN201320825Y (zh) | 注塑模具 | |
CN101439573B (zh) | 玻璃隔板一体化注塑模具 | |
CN201371561Y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0676525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03031870U (zh) | 透镜二次顶出模具组件 | |
CN202137919U (zh) | 一种嵌件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 |
CN211221852U (zh) | 一种具有缓冲道的汽车仪表板用注塑模具 | |
CN207509637U (zh) | 一种解锁按钮固定座模具 | |
CN205310726U (zh) | 一种气顶顶出的模具 | |
CN103660150A (zh) | 一种滑块里进潜入胶口模具 | |
CN105034291A (zh) |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 |
CN205364428U (zh) | 长瓶胚模具油缸顶出机构 | |
CN207088407U (zh) | 一种胶暗箱顶针脱模结构 | |
CN202388753U (zh) | 开模装置 | |
CN205395040U (zh) | 汽车灯罩模具脱模机构 | |
CN205905257U (zh) | 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 |
CN104626474A (zh) | 母模滑块结构 | |
CN201361970Y (zh) |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 |
CN207841969U (zh) | 一种35kv触头盒半自动侧抽芯模块 | |
CN202862517U (zh) | 一种滑块里进潜入胶口模具 | |
CN209257426U (zh) | 一种用于制造咖啡机机壳的模具 | |
CN208305654U (zh) |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防尘盖模具 | |
CN203580033U (zh) | 母模滑块结构 | |
CN209649348U (zh) | 一种行位延迟开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7 Address after: 317000 Hongguang Village, Yanjiang Town, Tai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Taizhou huilipu M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8020 Huangyan North Street No. 18 thick Shi Lu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BEILIDE MOULD & PLASTIC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