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7446U -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7446U
CN206757446U CN201720688136.5U CN201720688136U CN206757446U CN 206757446 U CN206757446 U CN 206757446U CN 201720688136 U CN201720688136 U CN 201720688136U CN 206757446 U CN206757446 U CN 206757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os
npn triode
amplifier
current mirrors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8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翔
陈忠志
彭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INJ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J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J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J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88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7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7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744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包括PMOS电流镜、VBG生成模块、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以及具有NPN三极管输入对的放大器,其中,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包括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VBG生成模块和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均与PMOS电流镜连接,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之间的线路上,放大器设有为其内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的NMOS电流镜,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为放大器中NPN三极管基极构成。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能提供准确的电压和电流,并能实现全温度范围恒定的增益。

Description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隙基准电路,具体是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背景技术
信号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领域,其是信号处理中的关键部件,作用是将信号放大,以供后端使用。高精度的信号放大器,需要精确的把微弱的信号线性放大,因此需要提供准确的电压和电流。为了减小闭环中放大器随机失调引入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入对通常使用NPN三极管,NPN三极管相比于MOS管输入对有更小的失调,低温下NPN三极管的电流增益下降,使低温下VBG通路流过的电流在低温下有所提高,产生二阶补偿效应,得到-40度到150度更准确的电压值。然而,信号放大器的输入对使用NPN三极管后,受到低温下NPN三极管电流增益下降的影响,会导致信号放大器不能实现全温度范围恒定的增益,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入对使用NPN三极管的信号放大器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输入对使用NPN三极管的信号放大器不能实现全温度范围恒定增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应用时能提供准确的电压和电流,并能实现全温度范围恒定的增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包括PMOS电流镜、VBG生成模块、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以及具有NPN三极管输入对的放大器,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包括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所述VBG生成模块和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均与PMOS电流镜连接,所述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之间的线路上,放大器设有为其内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的NMOS电流镜,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为放大器中NPN 三极管基极构成;
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用于输出PTAT电流;
PMOS电流镜,用于将PTAT电流与放大器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提供给NMOS电流镜和VBG生成模块;
NMOS电流镜,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并为放大器中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
VBG生成模块,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用于生成与温度无关的电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TAT电流(proportional to absolute temperature)为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电流。本实用新型在低温下,放大器中NPN三极管的电流增益变小,因此输入对的抽取的基极电流变大,流入PMOS电流镜的电流为标准PTAT电流与三极管输入对的基极电流相加,相加后的电流在低温下比标准的PTAT电流大,此电流被PMOS电流镜镜像到VBG生成模块,VBG 被调整成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电压。本实用新型对放大器的输入对供电时具体对NPN管的发射极端供电,基极端会流入一点电流,这导致的结果是集电极端的电流就会略小一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补偿,目的是让集电极端的电流是标准的PTAT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PMOS电流镜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及第六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 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及第六PMOS管六者的栅极均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六者的源极均连接电源,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与第一PMOS管漏极、第二PMOS管漏极连接,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放大器中的NMOS电流镜连接,第四PMOS管的漏极悬空,第五PMOS管的漏极与VBG生成模块连接,第六PMOS 管的漏极用于输出PTAT电流与放大器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为第一NPN 三极管串联支路和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一NPN 三极管和第二NPN三极管,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二NPN三极管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与PMOS电流镜,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 电流镜与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线路上;
所述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三NPN三极管、第四NPN三极管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三NPN三极管和第四NPN三极管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三NPN三极管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第三NP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电流镜与第一电阻之间的线路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 三极管、第三NPN三极管及第四NPN三极管四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短接,只需要基极对发射极正向导通电压,因此其实是作二极管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与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的比例为1:8。本实用新型的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中两级串联的1:8比例的三极管,可以生成两倍于单级的1:8比例的PTAT电压差,能提高电路的精度,减小随机失调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VBG生成模块包括第五NPN三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五NPN三极管的基极与其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一端与第五NPN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时,VBG从第二电阻与PMOS电流镜之间的线路输出。
进一步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与PMOS电流镜连接,用于电源电压上升到工作电压以后,为PMOS电流镜提供一个下拉电流,促使PMOS电流镜中每个通路生成电流通路。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七NMOS管、第十五PMOS管及第十六PMOS管,所述第七NMOS管栅极、第十五PMOS管源极及第十六PMOS管源极均连接电源,第七NMOS 管源极、第十六PMOS管漏极均接地,第七NMOS管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漏极连接,第十五PMOS管栅极与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六PMOS管栅极连接在第七NMOS管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漏极之间的线路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二阶补偿效应,使输出电压在低温度下显示良好的温度特性,并在标准PTAT电流基础上增加二阶补偿电流以实现信号放大器增益不随温度变化,实现全温度范围恒定的增益。
(2)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精准的带隙基准电压和电流。其中,电压是需要与温度无关的带 2阶补偿恒定电压;电流需要在标准PTAT电流下做补偿,使得放大器的三极管输入对的集电极电流为标准PTAT电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hall信号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包括PMOS电流镜、VBG生成模块、启动电路、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以及具有NPN三极管输入对的放大器A1,其中,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包括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VBG生成模块、启动电路、以及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均与PMOS电流镜连接。本实施例的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之间的线路上,放大器A1 设有为其内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的NMOS电流镜,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为放大器 A1中NPN三极管基极构成。本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用于输出PTAT电流; PMOS电流镜,用于将PTAT电流与放大器A1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提供给NMOS电流镜和VBG生成模块;NMOS电流镜,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并为放大器A1 中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VBG生成模块,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用于生成与温度无关的电压;启动电路,用于电源电压上升到工作电压以后,为PMOS电流镜提供一个下拉电流,促使PMOS电流镜中每个通路生成电流通路。
本实施例的PMOS电流镜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及第六PMOS管MP6,其中,第一PMOS 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 及第六PMOS管MP6六者的栅极均与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六者的源极均连接电源VDD,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与第一PMOS管MP1漏极、第二PMOS管MP2漏极连接,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与放大器A1中的NMOS电流镜连接,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悬空,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与VBG生成模块连接,第六PMOS 管MP6的漏极用于输出PTAT电流与放大器A1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
本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为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和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其中,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一NPN 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发射极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 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与PMOS电流镜,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电流镜与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的线路上。本实施例的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第一PMOS管MP1 的漏极通过连接在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上与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三NPN三极管Q3、第四NPN三极管Q4 及第一电阻R1,其中,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3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 Q4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阻R1一端与第三NPN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电流镜与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本实施例的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第二 PMOS管MP1的漏极通过连接在第一电阻R1相对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3端的另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连接。本实施例在具体设置时,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与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的比例为1:8。
本实施例的VBG生成模块包括第五NPN三极管Q5和第二电阻R2,其中,第五NPN 三极管Q5的基极与其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一端与第五NPN三极管Q5 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第二电阻R2连接PMOS电流镜的一端具体与第五PMOS管MP5漏极连接。本实用新型在PTAT电流流入VBG生成模块后,第二电阻R2 两端为PATA电压,第五NPN三极管Q5两端电压为NTAT电压,其中,PATA电压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电压,NTAT电压为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电压,两者按一定比例相加,配成刚好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压,即为带隙基准电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放大器A1为hall信号放大器,其用于对微弱的hall信号进行放大,其中,Hall信号是指根据霍尔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uV级别的电压信号。放大器A1包括第六NPN三极管Q6、第七NPN三极管Q7、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 管MN2、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 MN6、第七PMOS管MP7、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十一PMOS管MP11、第十二PMOS管MP12、第十三PMOS管MP13及第十四PMOS管 MP14,其中,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三NMOS管MN3及第四NMOS 管MN4四者的源极均接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与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连接,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与第三PMOS管M93的漏极连接,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输出的电流。本实施例中第六NPN三极管Q6的基极作为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第七NPN三极管Q7的基极作为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第六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七NPN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在第六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七NPN三极管Q7的发射极之间的线路上。本实施例的第一NMOS管MN1和第二NMOS 管MN2构成放大器A1的NMOS电流镜,第六NPN三极管Q6和第七NPN三极管Q7构成放大器A1的NPN三极管输入对。第六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十一PMOS管MP11 的漏极连接,第七NPN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的漏极连接,第十一 PMOS管MP11的栅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的栅极连接。第七PMOS管MP7、第八PMOS 管MP8、第九PMOS管MP9及第十PMOS管MP10四者的源极均连接电源VDD,第七PMOS 管MP7的栅极连接在第六NPN三极管Q6集电极与第十一PMOS管MP11漏极之间的线路上,第七PMOS管MP7的漏极与第十一PMOS管MP11的源极连接。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连接在第七NPN三极管Q7集电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漏极之间的线路上,第八 PMOS管MP8的漏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的源极连接。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与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与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与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第十三PMOS管MP13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MN5 的漏极连接,第十三PMOS管MP13的源极与第九PMOS管MP9的漏极连接,第十三PMOS 管MP13的栅极连接在第十一PMOS管MP11栅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栅极之间的线路上,第九PMOS管MP9栅极连接第七NPN三极管Q7集电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漏极之间的线路上。第十四PMOS管MP14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放大器A1 的输出端设置在第十四PMOS管MP14漏极与第六NMOS管MN6漏极之间的线路上。第十四PMOS管MP14的源极与第十PMOS管MP10的漏极连接,第十四PMOS管MP14的栅极连接在第十一PMOS管MP11栅极与第十二PMOS管MP12栅极之间的线路上,第十PMOS 管MP10栅极连接在第六NPN三极管Q6集电极与第十一PMOS管MP11漏极之间的线路上。本实施例的放大器A1在闭环状态下,两个输入端是同电压的,这是通过放大器A1的输出来调整的。
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在电源电压VDD上升到工作电压以后,启动电路对PMOS电流镜中的PMOS管的栅极提供一个下拉电流,促使每个通路生成电流通路,放大器A1开始工作并通过闭环反馈让两个输入端电压一致,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启动电路关断,不影响环路工作。
本实施例的启动电路包括第七NMOS管MN7、第十五PMOS管MP15及第十六PMOS 管MP16,其中,第七NMOS管MN7栅极、第十五PMOS管MP15源极及第十六PMOS管 MP16源极均连接电源VDD,第七NMOS管MN7源极、第十六PMOS管MP16漏极均接地,第七NMOS管MN7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MP15漏极连接,第十五PMOS管MP15栅极与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六PMOS管MP16栅极连接在第七NMOS管MN7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MP15漏极之间的线路上。本实施例的第七NMOS管MN7的栅极接电源VDD,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并且M/L很小,约为0.6um/50um,可以认为是一个很大的粗糙的电阻,当VDD上电以后,环路并没建立,因此第十五PMOS管MP15没有电流通过,同时第十五 PMOS管MP15的栅极电压也是VDD,此时第十六PMOS管MP16的栅极被第七NMOS管 MN7下拉到GND,第七NMOS管MN7导通,把PMOS电流镜中的PMOS管的栅极和第十五PMOS管MP15栅极下拉,产生启动电流,让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电压一致。
本实施例应用时,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生成标准PTAT电流I1,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生成标准PTAT电流I2,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的基极电流为I5,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的基极电流为I6,第一PMOS管MP1漏极输出电流I3为I1与I6之和,第二PMOS 管MP2漏极输出电流I4为I2与I5之和。本实施例的PMOS电流镜镜像输出ib1,提供给放大器A1中的预放大器,预放大器的输入管为NPN管,此电流ib1通过NMOS电流镜镜像供电,等于NPN输入管的发射极电流,此时预放大器输入NPN三极管的基极电流正好等于增加的带隙基准输入对产生的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正好是标准的PTAT电流,因此得到的跨导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常数。
本实施例使用与预放大器一样的NPN三极管做输入对,在本实施例应用时通过配置好输入对电流,让预放大器的输入对管集电极电流是标准PTAT电流;通过根据2级串联的三极管的结构增大PTAT电压,减小随机电压失配;通过配置VBG生成模块的电阻,和放大器A1的输入NPN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实现0温度系数的2阶带隙基准电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MOS电流镜、VBG生成模块、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以及具有NPN三极管输入对的放大器(A1),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包括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所述VBG生成模块和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均与PMOS电流镜连接,所述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的连接于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与PMOS电流镜之间的线路上,放大器(A1)设有为其内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的NMOS电流镜,放大器(A1)的两个输入端为放大器(A1)中NPN三极管基极构成;
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用于输出PTAT电流;
PMOS电流镜,用于将PTAT电流与放大器(A1)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提供给NMOS电流镜和VBG生成模块;
NMOS电流镜,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并为放大器(A1)中NPN三极管发射极镜像供电;
VBG生成模块,用于接收PMOS电流镜提供的电流,用于生成与温度无关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电流镜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及第六PMOS管(MP6),所述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及第六PMOS管(MP6)六者的栅极均与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六者的源极均连接电源(VDD),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与第一PMOS管(MP1)漏极、第二PMOS管(MP2)漏极连接,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与放大器(A1)中的NMOS电流镜连接,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悬空,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与VBG生成模块连接,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用于输出PTAT电流与放大器(A1)两输入端的电流叠加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电压差生成模块的两条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分别为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和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发射极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与PMOS电流镜,所述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电流镜与第一NPN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的线路上;
所述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包括第三NPN三极管(Q3)、第四NPN三极管(Q4)及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两者的基极均与集电极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3)发射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第三NPN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所述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在PMOS电流镜与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与第二NPN三极管串联支路中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面积的比例为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BG生成模块包括第五NPN三极管(Q5)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五NPN三极管(Q5)的基极与其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二电阻(R2)一端与第五NPN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其另一端与PMOS电流镜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与PMOS电流镜连接,用于电源电压上升到工作电压以后,为PMOS电流镜提供一个下拉电流,促使PMOS电流镜中每个通路生成电流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七NMOS管(MN7)、第十五PMOS管(MP15)及第十六PMOS管(MP16),所述第七NMOS管(MN7)栅极、第十五PMOS管(MP15)源极及第十六PMOS管(MP16)源极均连接电源(VDD),第七NMOS管(MN7)源极、第十六PMOS管(MP16)漏极均接地,第七NMOS管(MN7)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MP15)漏极连接,第十五PMOS管(MP15)栅极与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六PMOS管(MP16)栅极连接在第七NMOS管(MN7)漏极与第十五PMOS管(MP15)漏极之间的线路上。
CN201720688136.5U 2017-06-13 2017-06-13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57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136.5U CN206757446U (zh) 2017-06-13 2017-06-13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136.5U CN206757446U (zh) 2017-06-13 2017-06-13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7446U true CN206757446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22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813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57446U (zh) 2017-06-13 2017-06-13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744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297A (zh) * 2017-06-13 2017-08-25 成都芯进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N109764972A (zh) * 2018-12-29 2019-05-17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模块、温度监控电路以及功率芯片
CN111190455A (zh) * 2020-02-28 2020-05-22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隙基准电路
US10958227B2 (en) 2019-05-07 2021-03-23 Analog Devices, Inc. Amplifier nonlinear offset drift correc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297A (zh) * 2017-06-13 2017-08-25 成都芯进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N107092297B (zh) * 2017-06-13 2019-04-16 成都芯进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N109764972A (zh) * 2018-12-29 2019-05-17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模块、温度监控电路以及功率芯片
US10958227B2 (en) 2019-05-07 2021-03-23 Analog Devices, Inc. Amplifier nonlinear offset drift correction
CN111190455A (zh) * 2020-02-28 2020-05-22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隙基准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9723B (zh) 一种宽输入范围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CN206757446U (zh)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N107121997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高阶补偿的高精度带隙基准源
CN103488227B (zh)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CN107992156B (zh) 一种亚阈值低功耗无电阻式基准电路
CN106774616B (zh) 一种高阶温度补偿的低温漂基准源电路
CN105320199B (zh) 一种具有高阶补偿的基准电压源
CN107092297B (zh) 用于信号放大器的二阶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CN107390771A (zh) 同时产生多种温度特性参考电流的带隙基准参考源电路
CN206671935U (zh) 一种具有输入电流补偿电路的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
CN111190453A (zh) 高电源抑制比基准电路
CN104111688A (zh) 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BiCMOS无运放带隙电压基准源
CN104777870B (zh) 带隙基准电路
CN110377091A (zh) 一种高阶补偿带隙基准源
CN201936216U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高电源抑制比基准电压源
CN108717158A (zh) 一种适用于死区时间控制的负压检测电路
CN108427468A (zh) 一种低温漂快速瞬态响应高电源抑制比带隙基准电压源
CN108536210A (zh) 一种平滑温度补偿带隙基准源电路
CN113672024A (zh) 一种应用于低功耗ldo的漏电流补偿电路及方法
CN203386099U (zh) 带隙基准电路及电视机
CN114578891A (zh) 一种可降低温度影响的电路
CN106936304B (zh) 一种适用于推挽输出级ldo的电流限制电路
CN104977968B (zh) 一种高阶温度补偿的带隙基准电路
CN104460805A (zh) 低温度系数和低电源电压系数的基准电流源
CN107515639B (zh) 一种低温漂的电源电压产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