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17001U -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17001U
CN206717001U CN201720455159.1U CN201720455159U CN206717001U CN 206717001 U CN206717001 U CN 206717001U CN 201720455159 U CN201720455159 U CN 201720455159U CN 206717001 U CN206717001 U CN 206717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groove
seal groove
sealing
annular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51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红传
仇金九
肖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ree Trade Zone Haitian Zhisheng Metal Form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lden Se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lden Se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lden Se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551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17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17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17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涉及密封技术领域。该密封装置包括隔板和密封板,密封板与隔板上的连接槽配合连接,密封槽内设有第一连接孔、盲孔、第一环形密封槽和第二环形密封槽,盲孔位于第二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区域内,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区域内,且位于第二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区域外,密封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盲孔相对应;该压铸模具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公模板和母模板,密封装置的隔板作为公模板的底板连接于公模板的底部。第一环形密封槽和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置的第一环形密封圈和第二环形密封圈形成两个分别与隔板两侧空间连通的独立腔室,从而实现隔板两侧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铸造加工领域,压铸是一种利用高压将熔融金属压入模具腔内而形成各种形状铸件的一种精密铸造法,由于熔融金属在高温状态极易氧化,因此可以采用真空压铸模具,此外,采用真空压铸模具还可以减少铸件中的气泡以及增强熔融金属对模具腔的充分填充。
现有的真空压铸模具中,公模板与母模板配合连接后形成的腔室内为真空状态,熔融金属在腔室内冷却成型,当公模板或母模板的内壁通过螺纹紧固件或其他连接部件固接有别的工作部件时,一般需要在公模板或母模板的侧壁开设通孔用于穿设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侧壁上的通孔之间无法保证完全密封,外界的空气容易通过连接部件与通孔之间的缝隙进入模具的腔室内,从而降低模具腔室内的真空度,进入的空气与熔融金属反应,导致铸件产生氧化杂质,影响铸件的质量。如成型材料为非晶合金材料时,非晶合金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快速冷却成型,非晶合金在熔融状态下很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形成异质形核点,从而降低非晶合金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具的侧壁或底板的一侧通过连接部件安装有工作部件,连接部件穿过侧壁或底板上开设的通孔来实现工作部件与侧壁或底板之间的连接时,连接部件与通孔之间的缝隙连通侧壁或底板两侧的腔室,而无法保证侧壁或隔板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板上设有通孔用于连接工作部件时,穿过通孔的连接件与通孔侧壁之间的缝隙致使隔板两侧连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和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内侧,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连接槽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密封压紧的密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的槽底设有盲孔和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同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内;所述盲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内侧,所述密封板上设有与所述盲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盲孔为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的环形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均包括矩形槽部,所述矩形槽部的底面与所述矩形槽部两个侧壁的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不完全镶嵌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和/或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不完全镶嵌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及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上设有第一压紧槽和第二压紧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压紧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二压紧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压紧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装置,包括相互密封配合的隔板和密封板,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工作部件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连通隔板的两侧,隔板一侧设有连接槽,另一侧通过在第一连接孔中穿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有工作部件。使用时,首先从隔板设有连接槽一侧的第一连接孔内穿过螺钉等连接件在隔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工作部件,连接槽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其内装有第一环形密封圈;其次将密封板固定安装入连接槽内,密封板对第一环形密封圈进行密封压紧,第一环形密封圈、密封板和连接槽槽底形成的腔室,该腔室与第一连接孔连通,即,该腔室与隔板连接工作部件的一侧连通,当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之间密封性较差时,隔板设有工作部件一侧的气体只能进入到该腔室内,无法到达隔板的另一侧。
连接槽、第一环形密封槽、第一连接孔和密封板的设置方式实现了在隔板一侧连接工作部件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隔板两侧空间的相互独立性,使得隔板两侧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公模板和母模板,上述密封装置的隔板固设于所述公模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合模后形成型腔,所述母模板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型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安装槽内插接有抽气嘴,所述抽气嘴的压紧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抵接,所述压紧端的端面设有第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三环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合模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密封槽,所述第四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四环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工作时,当公模板与母模板合模后形成的型腔需要处于真空环境时,公模板的底板内侧通过上述密封装置连接有工作部件(如顶出机构),既实现了工作部件的固定连接,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底板外侧的空气进入公模板以及合模后的型腔内,对熔融金属的成型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增强了压铸模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拆除一个密封板后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装置中第一环形密封圈与第一环形密封槽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浇口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隔板;2-密封板;3-连接槽;4-公模板;5-母模板;6-抽气嘴;21-第一环形密封圈;22-第一压紧槽;31-第一环形密封槽;32-第一连接孔;33-盲孔;34-第二环形密封槽;35-矩形槽部;51-安装槽;511-抽气孔;61-第三环形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隔板1,隔板1上设有连接槽3,连接槽3的槽底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31和第一连接孔32,第一连接孔32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环形内侧,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21;连接槽3内设有用于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密封压紧的密封板2。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装置,包括相互密封配合的隔板1和密封板2,隔板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工作部件的第一连接孔32,第一连接孔32连通隔板1的两侧,隔板1一侧设有连接槽3,另一侧通过在第一连接孔32中穿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有工作部件。使用时,首先从隔板1设有连接槽3一侧的第一连接孔32内穿过螺钉等连接件在隔板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工作部件,连接槽3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31,其内装有第一环形密封圈21;其次将密封板2固定安装入连接槽3内,密封板2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进行密封压紧,第一环形密封圈21、密封板2和连接槽3槽底形成的腔室,该腔室与第一连接孔32连通,即,该腔室与隔板1连接工作部件的一侧连通,当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32之间密封性较差时,隔板1设有工作部件一侧的气体只能进入到该腔室内,无法到达隔板1的另一侧。
连接槽3、第一环形密封槽31、第一连接孔32和密封板2的设置方式实现了在隔板1一侧连接工作部件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隔板1两侧空间的相互独立性,使得隔板1两侧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工作环境。
具体的,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配合有两种方式:第一环形密封圈21完全镶嵌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此时,密封板2上可以设有压紧凸起,压紧凸起与第一环形密封圈21相对应,密封板2与连接槽3紧密连接时,压紧凸起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进行压紧密封;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一部分镶嵌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另一部分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外,此时,可以在密封板2上设有与第一环形密封圈21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部分相匹配的压紧槽,密封板2与连接槽3紧密连接时,密封板2上的压紧槽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进行压紧密封。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槽3的槽底设有盲孔33和第二环形密封槽34,第二环形密封槽34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环形内侧,且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同心设置,第一连接孔32设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与第二环形密封槽34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内;盲孔33位于第二环形密封槽34的环形内侧,密封板2上设有与盲孔3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环形密封槽34内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
第二环形密封槽34设置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环形内侧,此时,第一连接孔32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与第二环形密封槽34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内,在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二环形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二环形密封圈之间形成腔室,该腔室与第一连接孔32连通,即,该腔室与隔板1连接工作部件的一侧连通,当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32之间密封性较差时,隔板1设有工作部件一侧的气体只能进入到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二环形密封圈之间形成的腔室内,无法到达隔板1的另一侧;第二环形密封圈的环形内侧形成腔室,该腔室与第二连接孔连通,即,该腔室与隔板1设有连接槽3的一侧连通,当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的密封性较差时,隔板1设有连接槽3一侧的气体只能进入第二环形密封圈环形内侧的腔室内,无法达到隔板1的另一侧。
此外,也可以将第一环形密封槽31设于第二环形密封槽34的环形内侧,第一连接孔32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环形内侧的圆形区域,盲孔33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与第二环形密封槽34形成的环形区域内,此种设置方法与上述方法的工作原理一样,这里不再赘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第二环形密封槽34以及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的设置方式实现了在隔板1一侧连接工作部件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隔板1两侧空间的密封性,使得隔板1两侧可以为两个不同的工作环境。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孔32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一连接孔32沿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周向均匀分布,盲孔33为一个,且位于第二环形密封槽34的环形中心。四个第一连接孔32沿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32对工作部件进行固定,可以提高对工作部件的固定牢固度,以减少甚至避免工作部件工作过程中从隔板1侧壁掉落情况的发生。类似的,为了提高密封板2在隔板1上的固定,还可以在连接槽3槽底位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外侧的位置设置多个盲孔33,密封板2上与盲孔33相对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连接件穿过第二连接孔插入盲孔33内,对密封板2的固定更加牢固,从而确保密封板2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的密封压紧。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环形密封槽31和第二环形密封槽34均包括矩形槽部35,矩形槽部35的底面与矩形槽部35两个侧壁的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第一环形密封圈2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受到密封板2指向矩形槽部35槽底的挤压,第一环形密封圈21和第二环形密封圈发生形变后的弧形外壁与矩形槽部35底部的圆弧过渡贴合性更好,减少矩形槽部35弯折处有尖锐拐角时与第一环形密封圈21或第二环形密封圈之间有缝隙,无法紧密贴合而导致密封性较差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增强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可以不完全镶嵌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和/或第二环形密封圈不完全镶嵌于第二环形密封槽34内。以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为例,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一部分镶嵌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另一部分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槽口,密封板2与连接槽3配合连接时,密封板2向连接槽3的方向挤压第一环形密封圈21,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受挤压压向第一环形密封槽31并产生形变,将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的空间填充的更加紧密,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内壁之间紧贴,从而提高了对隔板1和密封板2之间的密封性。此外,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一部分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槽口,与密封板2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也可以有效提高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密封板2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及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以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为例,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环形密封圈21的外壁均为圆弧状,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受挤压产生形变后不会形成尖锐棱角,圆弧状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贴紧度更高、密封性更好,从而增强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密封板2上设有第一压紧槽22和第二压紧槽,第一环形密封圈21压紧于第一压紧槽22与第一环形密封槽31形成的容纳腔内,第一压紧槽22与第一环形密封圈2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二环形密封圈压紧于第二压紧槽与第二环形密封槽34形成的容纳腔内,第二压紧槽与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以第一压紧槽22为例,密封板2与连接槽3配合连接,密封板2上的第一压紧槽22与第一环形密封圈21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部分配合,密封板2上的第一压紧槽22对第一环形密封圈21凸出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部分配合时,密封板2与连接槽3配合连接。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受挤压后与隔板1上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槽底以及密封板2上第一压紧槽22的槽底均紧密贴合,在隔板1与密封板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隔板1与密封板2之间形成密封环境。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相互匹配的公模板4和母模板5,上述密封装置的隔板1固设于公模板4的底部。本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工作时,当公模板4与母模板5合模后形成的型腔需要处于真空环境时,公模板4底部的隔板1内侧通过上述密封装置连接有工作部件(如顶出机构),既实现了工作部件的固定连接,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隔板1外侧的空气进入公模板4以及合模后的型腔内,对熔融金属的成型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增强了压铸模具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公模板4与母模板5合模后形成型腔,母模板5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的底部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抽气孔511;安装槽51内插接有抽气嘴6,抽气嘴6的压紧端与安装槽51的槽底抵接,压紧端的端面设有第三环形密封槽61,第三环形密封槽61内设有第三环形密封圈。抽气嘴6与外部的真空装置连接对压铸模具的型腔进行抽真空,抽气嘴6压紧端的端面设有第三环形密封圈,安装抽气嘴6后,第三环形密封圈受挤压对抽气嘴6压紧端的端面和安装槽51的槽底之间进行密封,以减少外界空气通过抽气嘴6压紧端的端面与安装槽51槽底之间的缝隙进入抽气孔511,进而进入型腔对成型金属的质量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公模板4与母模板5合模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密封槽,第四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四环形密封圈。类似的,还可以在浇口套与模具的连接位置、隔板1与公模板4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以减少外界空气进入型腔,从而提高模具型腔的真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1),所述隔板(1)上设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槽(3)的槽底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31)和第一连接孔(32),所述第一连接孔(32)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环形内侧,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21);所述连接槽(3)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21)密封压紧的密封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的槽底设有盲孔(33)和第二环形密封槽(34),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环形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同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32)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内;所述盲孔(33)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的环形内侧,所述密封板(2)上设有与所述盲孔(3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内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32)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孔(32)沿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盲孔(33)为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的环形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均包括矩形槽部(35),所述矩形槽部(35)的底面与所述矩形槽部(35)两个侧壁的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21)不完全镶嵌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内,和/或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不完全镶嵌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21)及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2)上设有第一压紧槽(22)和第二压紧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21)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槽(22)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31)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压紧槽(22)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2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二压紧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34)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压紧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8.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匹配的公模板(4)和母模板(5),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密封装置的隔板(1)固设于所述公模板(4)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4)与所述母模板(5)合模后形成型腔,所述母模板(5)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槽(51),所述安装槽(5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型腔连通的抽气孔(511);所述安装槽(51)内插接有抽气嘴(6),所述抽气嘴(6)的压紧端与所述安装槽(51)的槽底抵接,所述压紧端的端面设有第三环形密封槽(61),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61)内设有第三环形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4)与所述母模板(5)合模连接的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密封槽,所述第四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四环形密封圈。
CN201720455159.1U 2017-04-26 2017-04-26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Active CN206717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5159.1U CN206717001U (zh) 2017-04-26 2017-04-26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5159.1U CN206717001U (zh) 2017-04-26 2017-04-26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17001U true CN206717001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0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5159.1U Active CN206717001U (zh) 2017-04-26 2017-04-26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17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17001U (zh)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CN207103787U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装置
CN206682298U (zh) 密封装置及压铸模具
CN206732095U (zh) 压铸模具及压铸装置
CN109483814A (zh) 一种改进型传递注压模具
CN214442943U (zh) 一种用于压铸模的排气系统组件
CN211218570U (zh) 一种汽车轴向助力器机壳成型模具
CN218366422U (zh) 一种吹瓶装置
CN110920101A (zh)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CN219634500U (zh) 一种高精度气辅模具
CN110722722A (zh) 电连接器灌胶装置改进结构
CN213944833U (zh) 一种商用车制动底板铸造模具
CN211054222U (zh) 矩形电连接器密封胶体组合式浇铸装置
CN213224237U (zh)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CN219683911U (zh) 一种压铸铝合金模具的集中排气结构
CN220880423U (zh) 一种浇铸阀门阀体的砂壳及其制造模具
CN209599702U (zh) 一种大型模具真空箱
CN216001284U (zh) 汽车空调壳体一模两腔成型模具
CN217531716U (zh) 一种bmc注塑封料装置的新结构
CN221048919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1868470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20612259U (zh)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全密封型动模组件及压铸模具
CN216683105U (zh) 一种利用塑胶自形弯曲特性的注塑模具
CN214949019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燃气炉头
CN221620804U (zh) 主动排气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6

Address after: No. 8-1 Lingshan Road, Da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000

Patentee after: Ningbo Free Trade Zone Haitian Zhisheng metal forming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9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venue,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AIJIN METALLIC GLAS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