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3777U -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3777U
CN206633777U CN201720222641.0U CN201720222641U CN206633777U CN 206633777 U CN206633777 U CN 206633777U CN 201720222641 U CN201720222641 U CN 201720222641U CN 206633777 U CN206633777 U CN 206633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rame
reinforcing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plate body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226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涛
李乃鹏
付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226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3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3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37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包括窗框后加强板本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纵向截面为L形,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下部左侧设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所述连接部中部以上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解决了窗框上部扭转刚度和受力而导致的窗框开裂问题,防止了玻璃升降时出现颤抖情况。提高了车门窗框上的刚度,有效改善车门抖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领域中一般商用车设计时尽量增大车内空间,实现多拉快跑的功能,为保证车内部空间车门外板一般造型规则、上下方向弧度小,车门钣金的结构采用后上玻璃导槽与车门内板直接焊接在一起;增大内部空间造成窗台处内外板形成的腔体较小,窗框拐角处易受到开关门方向上的加载力时容易抖动,进而出现开裂的风险。例如,N300车型采用后上玻璃导槽与车门内板焊接到一起,然后,在玻璃导槽下部增加一块加强板与内板焊接到一起;又由于锁侧窗框处刚度薄弱且导槽与内板窗台加强板没有搭接,窗台受力时无法通过内板窗台加强板传递而容易出现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结构,解决了窗框上部扭转刚度和受力而导致的窗框开裂问题,防止了玻璃升降时出现颤抖情况。提高了窗框刚度,有效改善车门抖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包括窗框后加强板本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纵向截面为L形,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下部左侧设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所述连接部中部以上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右侧与车门外板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腔体。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搭接式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焊接固定。
所述连接部设有横向延伸的连接加强筋。
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设有横向延伸的窗台加强筋,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加强筋的内凹面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的窗台加强筋的外凸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包括窗框后加强板本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纵向截面为L形,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下部左侧设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所述连接部中部以上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这样,安装时,先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的连接部中部以上的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的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最后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的连接部中部以上的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的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在玻璃后上导槽位置增加窗框后加强板零件,增加窗框后加强板零件后使锁侧窗框刚度增加,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设计使窗框处受到力时,可以通过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传递到内板窗台加强板,使受力得到分散,提升锁侧窗框抵抗变形开裂的能力;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当车门开启或关门时,车门窗框部位会受到车门开启或关门方向的力,车门开启或关门方向的力会使车门窗框部位受到扭转的力,而发生扭转变形,现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后,就可以将扭转力通过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传递到内板窗台加强板,使受力得到分散,这种结构增强了窗框上部的扭转刚度及内板带线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提升锁侧窗框抵抗变形开裂的能力,增强了窗框上部的扭转刚度及内板带线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窗框后加强板组件的窗框处零件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窗框后加强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窗框处零件A-A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窗框后加强板本体 2…玻璃后上导槽 3…车门内板
4…内板窗台加强板 5…连接部 6…第一腔体
7…第二腔体 8…连接加强筋 9…车门外板
10…窗台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3,包括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纵向截面为L形,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下部左侧设有凸出的连接部5,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所述连接部5中部以上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2固定连接,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连接部5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5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右侧固定连接。这样,安装时,先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连接部5中部以上的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2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连接部5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3固定连接,最后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连接部5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右侧固定连接。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连接部5中部以上的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2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连接部5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3固定连接,在玻璃后上导槽2位置增加窗框后加强板零件,增加窗框后加强板零件后使锁侧窗框刚度增加,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连接部5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右侧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设计使窗框处受到力时,可以通过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传递到内板窗台加强板,使受力得到分散,提升锁侧窗框抵抗变形开裂的能力;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连接部5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右侧固定连接,当车门开启或关门时,车门窗框部位会受到车门开启或关门方向的力,车门开启或关门方向的力会使车门窗框部位受到扭转的力,而发生扭转变形,现将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在连接部5的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右侧固定连接后,就可以将扭转力通过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传递到内板窗台加强板4,使受力得到分散,这种结构增强了窗框上部的扭转刚度及内板带线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提升锁侧窗框抵抗变形开裂的能力,增强了窗框上部的扭转刚度及内板带线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3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腔体6,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右侧与车门外板9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腔体7。这样,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右侧部位与车门内板3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腔体6,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的右侧与车门外板9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腔体7,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原来车门内板3与车门外板9间的夹设的一个腔体变为两个腔体,且这两种腔体结构在窗框处上下延伸,这种结构的设计,使车门窗框处受到外力碰撞冲击时,可将冲击力有效分散在窗框后加强板上,分散到两个腔体的结构上,更进一步使锁侧的窗框刚度增加,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3,还可以是,所述连接部5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4搭接式固定连接。这样,连接部5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搭接式固定连接,可以使连接部5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增强窗框处的刚度,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部5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4焊接固定。这样,连接部5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焊接固定,焊接固定可使连接部5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连接牢固度加强,更进一步增强窗框处的刚度,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请参考图1-3,还可以是,所述连接部5设有横向延伸的连接加强筋8。这样,连接部5设有横向延伸的连接加强筋8,连接加强筋8的设置使连接部5刚度加强,进一步使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刚度增加,从而使窗框处的刚度增加,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4设有横向延伸的窗台加强筋10,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加强筋8的内凹面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4的窗台加强筋10的外凸面相贴合。这样,内板窗台加强板4设置横向延伸的窗台加强筋10,连接部5的连接加强筋8的内凹面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的窗台加强筋10的外凸面相贴合,这种结构的设计,就会使连接部5的连接加强筋8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的窗台加强筋10的贴合面一致,这种结构的设计使窗框后加强板本体1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的连接强度增加,连接部5的连接加强筋8与内板窗台加强板4的窗台加强筋10的贴合面一致,同时也可使窗框后加强板处受到的外力快速均匀传递到内板窗台加强板4,使受力得到分散,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窗框处的刚度,降低开关车门的抖动程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后加强板本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纵向截面为L形,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下部左侧设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所述连接部中部以上部位与玻璃后上导槽固定连接,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在连接部以上的左右两侧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左侧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右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窗框后加强板本体右侧与车门外板之间夹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搭接式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横向延伸的连接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设有横向延伸的窗台加强筋,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加强筋的内凹面与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的窗台加强筋的外凸面相贴合。
CN201720222641.0U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3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2641.0U CN206633777U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2641.0U CN206633777U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3777U true CN206633777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5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2264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33777U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3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5069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侧门窗框加强板及其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5069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侧门窗框加强板及其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07021U (zh) C柱加强结构
JP6411149B2 (ja) 車両のアッパーボディフレームシステム
WO2012056912A4 (en) Glass run integral molding and door frame structure
WO2015072392A1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9941349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06633777U (zh) 一种窗框后加强板组件
CN112977023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04915857U (zh) 汽车后地板总成与后围总成连接结构
JP2021045995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CN211364737U (zh) 一种汽车及其门槛总成
CN108569119A (zh) 一种车辆闭合构件的结构
CN107139699A (zh) 前侧门铰链安装位结构
CN201784432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
CN215398115U (zh) 一种背门加强板及车辆
CN206568864U (zh) 门框密封条和车身密封结构及车辆
CN203186048U (zh) 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汽车
CN207433233U (zh) 一种门洞密封条及车辆
CN207207714U (zh) 一种可增大车辆后方视野的尾门结构
CN215904612U (zh) 车辆侧围结构和车辆
CN209191665U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背门
CN209208427U (zh) 一种汽车前门窗台加强结构
JP6956441B2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CN206664730U (zh) 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4701667U (zh) 一种汽车及其尾门门框总成
CN202295001U (zh) 汽车侧围中立柱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