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9150U - 扭簧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簧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9150U
CN206579150U CN201720060899.5U CN201720060899U CN206579150U CN 206579150 U CN206579150 U CN 206579150U CN 201720060899 U CN201720060899 U CN 201720060899U CN 206579150 U CN206579150 U CN 206579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spring
pressure head
press fit
wedge
fi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0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茂
陈国华
唐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NO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60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9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9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9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簧压合装置,用以将扭簧安装至注塑壳体中,所述扭簧具有缠绕部及自缠绕部朝外延伸形成的扭臂,所述扭簧压合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可升降设置的压头、用以固定压头并带动所述压头升降移动的压座及可伸缩固定在所述压座下方的预压压头。所述预压压头的与压座之间还设有弹性连接件,压座升高时,所述预压压头低于压头;压座降低时,所述预压压头与待安装扭簧的缠绕部接触并压紧扭簧后,所述压头再将所述扭簧的扭臂压进注塑壳体中的既定位置,此时所述压头低于预压压头。采用该扭簧压合装置,能够提高扭簧安装效率,避免注塑壳体及扭簧表面镀层损伤,且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扭簧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簧的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扭簧装配至注塑壳体内的扭簧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扭簧是一种目前广为应用的机械部件,其通过端部形成的各种形状的扭臂进行蓄力并提供相应的扭矩。而在一类具有扭簧的具体产品制备过程中,现多通过人工将扭簧安装至注塑壳体中,经常出现扭簧过盈量较大,组装费力;并且人工组装工艺不稳定,容易出现注塑壳体破坏或扭簧表面镀层的磨损。业内现有的扭簧安装装置多存在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扭簧压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簧压合装置,提高扭簧安装效率,避免注塑壳体及扭簧表面镀层损伤,且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簧压合装置,用以将扭簧安装至注塑壳体中,所述扭簧具有缠绕部及自缠绕部朝外延伸形成的扭臂,所述扭簧压合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可升降设置的压头、用以固定压头并带动所述压头升降移动的压座及可伸缩固定在所述压座下方的预压压头。所述预压压头的与压座之间还设有弹性连接件,压座升高时,所述预压压头低于压头;压座降低时,所述预压压头与待安装扭簧的缠绕部接触并压紧扭簧后,所述压头再将所述扭簧的扭臂压进注塑壳体中的既定位置,此时所述压头低于预压压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头包括竖直设置的压杆及位于压杆下端的抵压部,所述压杆的上端与所述压座相固定,所述抵压部由柔性树脂材料制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压部呈矩形块状,所述压杆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抵压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位置相对应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压压头包括连接至弹性连接件的主体部、自主体部的下端向下突伸形成的定位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下端且沿所述定位部的周侧设置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由柔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定位部向下突伸超出所述压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呈圆柱状且其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缠绕部的直径,所述定位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向下突伸,所述压紧部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相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簧及位于弹簧中间的连接销,所述弹簧连接至主体部的上端且所述主体部可沿所述连接销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压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压座下方并用以固定注塑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座呈平板状且开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支撑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座还具有若干设置于所述开孔处且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扭簧压合装置,改变传统扭簧安装工艺,通过驱使压座带动预压压头及压头先后与扭簧接触并完成扭簧的压紧固定及压合组装,提高扭簧安装效率,同时避免注塑壳体及扭簧表面镀层损伤;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扭簧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扭簧压合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扭簧压合装置放置有注塑壳体及扭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扭簧压合装置100用以将扭簧200安装至注塑壳体300中。所述扭簧200具有缠绕部201及自缠绕部201朝外延伸形成的扭臂202。
所述扭簧压合装置100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支架2、可升降设置的压座3及固定在所述压座3的下方且随压座3的升降而上下移动的压头4与预压压头5。所述预压压头5可伸缩固定在所述压座3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压合装置100还具有设置于所述预压压头5的与压座3之间的弹性连接件6。为使得注塑壳体300能够被精确、稳定地安装在底座1上以进行扭簧200的安装,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位于压座3下方且所述固定座7的上方形成有与所述注塑壳体300的外部轮廓相适配的固定槽71。
在进行扭簧200的压合组装进程中,首先将压座3抬升,此时所述预压压头5低于压头4;再将注塑壳体300放置在固定槽71中,接着将扭簧200的缠绕部201套设在注塑壳体300的支撑轴301上,所述支撑轴301呈中空设置;控制压座3降低,所述预压压头5率先与待安装的扭簧200的缠绕部201接触并压紧所述扭簧200,所述弹性连接件6被压缩,所述压头4相对预压压头5继续下降,并将所述扭簧200的扭臂202压进注塑壳体300中的既定位置,此时所述压头4低于预压压头5。
为避免压头4及预压压头5与扭簧200接触时损伤其表面的镀层,所述压头4包括竖直设置的压杆41及位于压杆41下端的抵压部42;所述预压压头5包括连接至弹性连接件6的主体部51、自主体部51的下端向下突伸形成的定位部52以及位于主体部51下端且沿所述定位部52的周侧设置的压紧部53,并且,所述定位部52向下突伸超出所述压紧部53。其中,所述抵压部42与压紧部53由聚氨酯等柔性树脂材料制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41的上端与压座3相固定,所述抵压部42呈矩形块状,所述压杆41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411,所述抵压部42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411位置相对应有固定孔421,并藉由与所述安装孔411及固定孔421相适配的固定螺钉(未图示)将所述抵压部42牢牢固定在压杆41的下端。
所述主体部51呈圆柱状且其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缠绕部201的直径;所述定位部52自所述主体部51周向的中心位置向下突伸,所述定位部52亦呈圆柱状且所述定位部52的直径与所述支撑轴301的内径相匹配,以使得预压压头5降低时,所述定位部52向下探伸进入支撑轴301内部以实现定位;所述压紧部53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与所述主体部51的直径相一致。
所述弹性连接件6包括弹簧61及位于弹簧61中间的连接销62,所述弹簧61连接至所述主体部51的上端且所述主体部51可沿所述连接销62上下滑动,并且所述主体部51相对连接销62的滑动行程小于所述弹簧61的弹性行程。
所述支架2包括至少两根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的支撑杆21。所述压座3呈水平放置的平板状并开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开孔31,所述开孔31与所述支撑杆2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座3还具有若干设置于所述开孔31处且与所述支撑杆21相配合的滑套32。此处,所述支撑杆21设置为两根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7的两侧;所述开孔31及滑套32均亦设置为两个。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扭簧压合装置100,改变现有扭簧200安装至注塑壳体300中的工艺途径,通过驱使压座3沿支撑杆21上下移动,即可带动预压压头5及压头4先后与扭簧200接触并完成扭簧200的压紧固定及压合组装,提高扭簧200安装效率;同时避免注塑壳体300的破坏及扭簧200表面镀层的损伤;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与实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扭簧压合装置,用以将扭簧安装至注塑壳体中,所述扭簧具有缠绕部及自缠绕部朝外延伸形成的扭臂,所述扭簧压合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及可升降设置的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压合装置还包括用以固定压头并带动所述压头升降移动的压座及可伸缩固定在所述压座下方的预压压头;所述预压压头的与压座之间还设有弹性连接件,压座升高时,所述预压压头低于压头;压座降低时,所述预压压头与待安装扭簧的缠绕部接触并压紧扭簧后,所述压头再将所述扭簧的扭臂压进注塑壳体中的既定位置,此时所述压头低于预压压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竖直设置的压杆及位于压杆下端的抵压部,所述压杆的上端与所述压座相固定,所述抵压部由柔性树脂材料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呈矩形块状,所述压杆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抵压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位置相对应有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压头包括连接至弹性连接件的主体部、自主体部的下端向下突伸形成的定位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下端且沿所述定位部的周侧设置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由柔性树脂材料制得,所述定位部向下突伸超出所述压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圆柱状且其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缠绕部的直径,所述定位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向下突伸,所述压紧部呈圆环状且其外径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簧及位于弹簧中间的连接销,所述弹簧连接至主体部的上端且所述主体部可沿所述连接销上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压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压座下方并用以固定注塑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根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簧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座呈平板状且开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支撑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座还具有若干设置于所述开孔处且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滑套。
CN201720060899.5U 2017-01-18 2017-01-18 扭簧压合装置 Active CN206579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0899.5U CN206579150U (zh) 2017-01-18 2017-01-18 扭簧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0899.5U CN206579150U (zh) 2017-01-18 2017-01-18 扭簧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9150U true CN206579150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1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0899.5U Active CN206579150U (zh) 2017-01-18 2017-01-18 扭簧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9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4283U (zh) 一种三爪式旋盖装置
CN205616339U (zh) 一种吊藤线多线盘绕线机
CN204035967U (zh) 一种齿圈压入机
CN206579150U (zh) 扭簧压合装置
CN103625320B (zh) 一种折叠座椅
CN105269653B (zh) 便于脱模的胡蜂筑巢桶成型机
CN201988642U (zh) 机油冷却器芯片组的压装装置
CN2859917Y (zh) 定子绕组线圈整形装置
CN207028575U (zh) 会计用盖章装置
CN205815783U (zh) 一种花椒粉末制备装置
CN204599741U (zh) 一种升降茶几桌
CN201087921Y (zh) 一种电机引出线端子铆接装置
CN207333145U (zh) 气泵组件
CN202894606U (zh) 汽车顶盖激光焊接用压紧机构
CN106428753B (zh) 热收缩包膜机的线圈输送装置
CN2809658Y (zh) 电机用模拟工作状态实验台
CN204519553U (zh) 一种皮鞋表面的压平机
CN203632840U (zh) 耳机绕线装置
CN204348631U (zh) 一种接触器反力弹簧限位结构
CN203926452U (zh) 轴承的防尘盖压装装置
CN206296832U (zh) 电机定位工装
CN205997352U (zh) 一种活塞预包胶装置
CN202984977U (zh) 汽车轮罩用定位夹紧机构
CN107470955B (zh) 一种汽车车轮支架专用液压夹具
CN104647277A (zh) 一种连杆下瓦压装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