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8828U - 悬架连杆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悬架连杆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8828U
CN206568828U CN201720192891.4U CN201720192891U CN206568828U CN 206568828 U CN206568828 U CN 206568828U CN 201720192891 U CN201720192891 U CN 201720192891U CN 206568828 U CN206568828 U CN 206568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uspension link
suspension
link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28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耀明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28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8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8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8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连杆及汽车,其中,悬架连杆包括:连杆主体、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一端且用于与副车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的另一端且用于与转向节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杆主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以使所述连杆主体的横截面为“几”字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连杆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且抗疲劳性能较好。

Description

悬架连杆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架连杆及汽车。
背景技术
悬架连杆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件,分别与副车架和转向节相连,主要是用于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由轮胎通过转向节传递来的各种力和力矩,以及起到控制车轮运动轨迹的作用,因此,悬架连杆需具备一定的刚度及强度,能够满足抗疲劳要求。
考察了目前应用在诸多型号汽车上的多种悬架连杆,均不能够达到较优的抗疲劳效果,因此,设计一种刚度及强度较高且抗疲劳性能较好的悬架连杆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连杆及汽车,其中,悬架连杆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且抗疲劳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连杆,包括:连杆主体、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一端且用于与副车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的另一端且用于与转向节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杆主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以使所述连杆主体的横截面为“几”字形。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连杆主体由单片材料冲压而成。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翻边的高度为3mm-4mm。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翻边的高度为3.5mm。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翻边与所述连杆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圆弧。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2mm-3mm。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2.5mm。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为“S”形。
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连杆主体的中心线轴对称的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与所述连杆主体呈U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连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连杆主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使得连杆主体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则能够提高悬架连杆的弯曲强度,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视图;
图5为图3中B-B截面。
附图标记:
1-连杆主体; 11-第一连接部; 12-第二连接部;
14-翻边; 15-过渡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架连杆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截面视图,图5为图3中B-B截面。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连杆,包括:连杆主体1,该连杆主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副车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1,连杆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转向节相连的第二连接部12,位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连杆主体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14,以使连杆主体1的横截面为“几”字形。
由于悬架连杆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承受的是侧向的力,因此要求悬架连杆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将上述连杆主体1的两侧边向外延伸出翻边14,使得连杆主体1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则能够提高悬架连杆的弯曲强度,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能。
上述连杆主体1采用单片材料直接冲压而成,或者,整个悬架连杆均由单片材料直接冲压而成,无需焊接工艺介入,能够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而影响弯曲强度,还能够确保较精准的尺寸。悬架连杆的结构较为简单,也有利于提高冲压工艺的效率。
翻边14与连杆主体1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15,通过调节翻边14的高度L1和过渡圆弧15的半径R1,能够调整悬架连杆的弯曲强度。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翻边14的高度L1设置为3mm-4mm,具体为3.5mm,过渡圆弧15的半径R1为2mm-3mm,具体可以为2.5mm。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刚度,还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边缘也向外延伸出翻边14。以第二连接部12为例,将第二连接部12的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出翻边14,以使第二连接部12的横截面为“S”形。如图5所示,可以适当调节翻边14的高度L1和过渡圆弧15的半径R1,能够调整第二连接部12的刚度。本实施例中,将翻边14的高度L1设置为3mm-4mm,具体为3.5mm,过渡圆弧15的半径R1为2mm-3mm,具体可以为2.5mm。
悬架连杆中的第一连接部11为衬套压装孔,用于通过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为转向节连接孔,用于与转向节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连接部12具有两个连接端,沿连杆主体的中心线呈轴对称,两个连接端与连杆主体1形成U形结构,则能够提高悬架连杆与转向节装配后的夹紧力,还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疲劳寿命。
将悬架连杆设置为轴对称结构,则能使冲压模具通用化,减少模具的开发费用及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采用上述内容所提供的悬架连杆,其上的连杆主体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14,使得连杆主体1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则能够提高悬架连杆的弯曲强度,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主体、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一端且用于与副车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的另一端且用于与转向节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杆主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以使所述连杆主体的横截面为“几”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主体由单片材料冲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高度为3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高度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与所述连杆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圆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2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为“S”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连杆主体的中心线轴对称的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与所述连杆主体呈U形。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架连杆。
CN201720192891.4U 2017-03-01 2017-03-01 悬架连杆及汽车 Active CN206568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2891.4U CN206568828U (zh) 2017-03-01 2017-03-01 悬架连杆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2891.4U CN206568828U (zh) 2017-03-01 2017-03-01 悬架连杆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8828U true CN206568828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2891.4U Active CN206568828U (zh) 2017-03-01 2017-03-01 悬架连杆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8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8226U (zh) 悬架臂
CN2061068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下摆臂总成
CN207931410U (zh) 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CN206520654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后副车架
CN206568828U (zh) 悬架连杆及汽车
CN207106606U (zh) 一种转向器支架
CN201511770U (zh) 一种悬架臂
CN203063617U (zh) 一种汽车扭力梁式悬架
CN206086264U (zh) 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
CN2716035Y (zh) 挂车车桥的轴体结构
CN204915169U (zh) 一种一体式后悬架调节连杆及汽车
CN207028757U (zh) 汽车后扭转横梁
CN208931064U (zh) 用于汽车后悬架系统的后扭梁
CN206012259U (zh) 一种后扭力梁总成
CN202358169U (zh) 一种汽车后桥的扭力梁
CN203142318U (zh) 单片式控制臂
CN202608498U (zh) 带扭杆的汽车后扭转梁半独立悬架
CN201808552U (zh) 踏板摆臂
CN207059668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的下控制臂
CN204978136U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及汽车
CN204956640U (zh) 汽车后副车架
CN205365736U (zh) 后桥横梁
CN217495764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控制臂
CN211869095U (zh) 扭力梁后桥总成
CN204845415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拖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