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7977U -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7977U
CN206497977U CN201720171695.9U CN201720171695U CN206497977U CN 206497977 U CN206497977 U CN 206497977U CN 201720171695 U CN201720171695 U CN 201720171695U CN 206497977 U CN206497977 U CN 206497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carriage
antenna installation
pedestal
rtk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16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煜程
丘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Jiang Bai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16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7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7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7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天线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RTK天线的安装盘和与安装盘相连接的连接杆;支架与连接杆相连接;起落架基座用于与起落架相连接,起落架基座与支架转动连接,在RTK天线与起落架分别位于起落架基座的上下两侧时,支架呈伸展状态;在RTK天线与起落架位于起落架基座的同侧时,支架呈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通过使支架可以在伸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工作质量的缺陷,保证了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发展,RTK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机载RTK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定位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无人机上,使得目前的无人机定位和导航精度有了大幅提高,与此同时,RTK机载天线对于天线间距和天线高度的安装要求在体积较大的大型无人机上使用固定式支架的时候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对于具有一定便携性要求、且体积较小的小型无人机而言,体积较大的固定式机载天线支架会对便携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无人机的便携性要求,需要采用体积较小的固定式支架,此时,体积较小的固定式支架则不能满足机载RTK天线的相应安装需求,从而会影响RTK天线的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工作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为了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RTK天线的安装盘和与所述安装盘相连接的连接杆;
支架,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起落架基座,用于与起落架相连接,所述起落架基座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分别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上下两侧时,所述支架呈伸展状态;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同侧时,所述支架呈折叠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基座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状态锁定装置,所述状态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支架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的固定旋钮,在旋紧所述固定旋钮时,所述支架处于锁定状态;在旋松所述固定旋钮时,所述支架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包括:用于与所述起落架基座螺接的固定螺杆;
其中,当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螺接时,所述支架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分离时,所述支架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旋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螺杆相连接的固定旋转头,所述固定旋转头设置于所述固定螺杆的端部,用于带动所述固定螺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固定旋钮与所述连接座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固定螺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的起落架快拆锁扣,用于锁定所述起落架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连接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快拆锁扣包括:
夹紧机构,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且对称设置于所述起落架的两侧,用于夹紧/松开所述起落架;
控制机构,与所述夹紧装置相连接,用于控制夹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和与所述第一抱箍相连接的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可相对运动;
在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之间的间隙变大时,所述夹紧机构松开所述起落架;在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之间的间隙变小时,所述夹紧机构夹紧所述起落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通过拉动轴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可沿所述拉动轴进行轴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接触的凸轮,所述凸轮包括第一轮部和与所述第一轮部相连接的第二轮部,并且所述第一轮部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轮部的内径尺寸;
在所述凸轮的第一轮部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抵接时,所述夹紧机构夹紧所述起落架;在所述凸轮的第二轮部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接触时,所述夹紧机构松开所述起落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
手柄,与所述凸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凸轮沿所述旋转轴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基座上设置有机身连接部,所述机身连接部用于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连接部与所述起落架基座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
旋转定位机构,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起落架相对于所述起落架基座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均匀设置于套筒内部的定位基座,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起落架基座上,用于安装所述起落架;所述定位基座用于与所述起落架上的定位区域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还包括:
多个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定位基座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起落架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
限位凹槽,设置于所述起落架的端部,用于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以防止所述起落架进行自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身;
起落架,用于在无人飞行器着陆时支撑所述机身;
天线安装支架,与所述起落架相连接,所述天线安装支架为上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通过调整支架与起落架基座的连接位置或连接状态,可以实现支架在伸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的,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分别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上下两侧时,所述支架呈伸展状态;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同侧时,所述支架呈折叠状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工作质量的缺陷,保证了该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与起落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与起落架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与起落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座;101、安装盘;102、连接杆;2、支架;3、起落架基座;301、连接座;302、套筒;4、RTK天线;5、起落架;6、转动轴;7、状态锁定装置;701、固定旋钮;7011、固定螺杆;7012、固定旋转头;8、起落架快拆锁扣;801、夹紧机构;8011、第一抱箍;8012、第二抱箍;802、控制机构;8021、旋转轴;8022、手柄;8023、凸轮;80231、第一轮部;80232、第二轮部;9、机身连接部;10、旋转定位机构;1001、定位基座;1002、限位凸台;1003、限位凹槽;11、垫片;100、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4安装支架2与起落架5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4安装支架2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2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TK天线4安装支架2。该天线安装支架用于实现在具有便携性要求的无人机上安装RTK天线4,并且可以保证RTK天线4的工作质量,具体的,该天线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座1,包括用于安装RTK天线4的安装盘101和与安装盘101相连接的连接杆102;
支架2,与连接杆102相连接;
起落架基座3,用于与起落架5相连接,起落架基座3与支架2转动连接;
具体的,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分别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上下两侧时,支架2呈伸展状态;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同侧时,支架2呈折叠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RTK天线4具有定位、导航等功能,由于安装座1用于安装RTK天线4,因此,可以将安装盘101的具体形状结构与RTK天线4的形状结构相适配,例如,当RTK天线4呈圆盘形结构时,则安装盘101也呈圆形结构;当RTK天线4呈矩形结构时,那么此时的安装盘101也呈矩形结构,以保证RTK天线4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安装盘101上;此外,对于连接杆102用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而言,可以在支架2上可以设置有与连接杆102相适配的安装槽,当将连接杆102设置于安装槽内时,并且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实现支架2与安装座1的稳定连接;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安装座1设置为其他形状结构,只要能够有效地保证安装座1既可以稳定地安装RTK天线4,又可以与支架2稳定连接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支架2用于实现安装座1与起落架基座3的连接,具体的,支架2的一端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基座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转动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设计难度,较为优选的,可以将起落架基座3设置为通过一转动轴6与支架2可转动连接,此实现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并且还可以有效地保证起落架基座3与支架2之间的转动效果,从而实现了安装座1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相对转动,由于起落架基座3用于连接起落架5,从而实现了RTK天线4与起落架5之间的相对转动,具体的,当需要保证RTK天线4的信号质量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架2将RTK天线4与起落架5之间的距离增大,即RTK天线4与起落架5分别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上下两侧,此时的支架2呈伸展状态;当需要实现无人机的便携要求时,此时要尽量减少无人机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支架2将RTK天线4与起落架5之间的距离减小,即RTK天线4与起落架5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同侧,此时的支架2呈折叠状态;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4工作质量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RTK天线4安装支架2,通过调整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的连接位置或连接状态,可以实现支架2在伸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的,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分别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上下两侧时,支架2呈伸展状态;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同侧时,支架2呈折叠状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4工作质量的缺陷,使得天线安装支架的结构利用率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该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K天线4安装支架2与起落架5的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TK天线4安装支架2与起落架5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6可知,在通过调整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连接状态时,当已经调整到预设的某一位置处时,为了保证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保持该连接状态不变,将天线安装支架设置为还包括:
与转动轴6相配合的状态锁定装置7,状态锁定装置7用于锁定支架2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对于状态锁定装置7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状态锁定装置7设置为包括锁定杆组,该锁定杆组中的一个锁定杆可以与支架2的锁定槽相配合,另一个锁定杆可以与转动轴6上的锁定槽相配合;当需要锁定支架2的工作状态时,可以将锁定杆组中的锁定杆均设置在锁定槽内,从而可以保证支架2不会相对于起落架基座3进行转动;当不需要锁定支架2的工作状态时,可以将锁定杆组中的锁定杆均脱离锁定槽,此时可以实现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相对转动。
或者,还可以将状态锁定装置7设置为包括:与转动轴6相连接的固定旋钮701,在旋紧固定旋钮701时,支架2处于锁定状态;在旋松固定旋钮701时,支架2处于解锁状态;具体的,参见附图6可知,固定旋钮701设置于转动轴6的一端,且与转动轴6螺接,当旋紧固定旋钮701时,固定旋钮701与转动轴6、支架2处于紧密接触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支架2与转动轴6之间不会转动,使得支架2处于锁定状态;当旋松固定旋钮701时,固定旋钮701与转动轴6、支架2处于相分离状态,此时的支架2与转动轴6之间可以进行转动,使得支架2处于解锁状态;此外,为了方便用于对固定旋钮701进行旋紧或者旋松操作,可以将固定旋钮701上设置有把手,该把手可以方便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除了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之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将状态锁定装置7设置为包括:与支架2相连接的固定旋钮701,参考附图3可知,该固定旋钮701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的固定旋钮701,具体的,该固定旋钮701包括:用于与起落架基座3螺接的固定螺杆7011;
其中,当固定螺杆7011与起落架基座3相螺接时,支架2处于锁定状态;当固定螺杆7011与起落架基座3相分离时,支架2处于解锁状态。
起落架基座3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螺杆7011相连接的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当固定螺杆7011与起落架基座3相分离时,固定螺杆7011设置于连接区域的外侧,此时的固定旋钮701与起落架基座3相分离,即支架2可以相对于起落架基座3进行转动,使得支架2处于解锁状态;当固定螺杆7011与连接区域相螺接时,固定旋钮701与起落架基座3固定连接,而固定旋钮701与支架2相连接,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在支架2上设置有连接座301,固定旋钮701与连接座301抵接;由于固定旋钮701上的固定螺杆7011用于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因此,在连接座301上还设置有用于供固定螺杆7011穿过的通孔;固定螺杆7011穿过通孔与起落架基座3相螺接,从而使得支架2处于锁定状态,即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不可以进行相对转动。
在通过固定螺杆7011锁定支架2的工作状态时,为了方便对固定螺杆7011进行控制,将固定旋钮701设置为还包括:与固定螺杆7011相连接的固定旋转头7012,固定旋转头7012设置于固定螺杆7011的端部,用于带动固定螺杆7011转动。
为了方便用户通过固定旋转头7012对固定螺杆7011进行控制,可以将固定旋转头7012上述设置有多个防滑纹,并且,还可以将固定旋转头7012的尺寸设置较大,这样方便用户抓紧固定旋转头7012,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使用的方便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RTK天线4安装支架2,通过设置的固定旋钮701,能够有效地锁定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相对状态,从而保证了RTK天线4可以与起落架5之间处于任何的相对位置(例如,RTK天线4与起落架5之间处于距离最远状态、距离最近状态以及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状态等),并且上述固定方式能够消除虚位,使得整个天线安装支架不会晃动,从而能够提高整个天线安装支架的刚度,进一步的,还可以消除由于虚位而产生的震动对RTK天线4定位精度的影响,从而保证了RTK天线4使用的稳定可靠性,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实施例三
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6-7可知,在将起落架5安装在起落架基座3上时,为了保证起落架5安装的稳定可靠性,将天线安装支架设置为还包括: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的起落架快拆锁扣8,用于锁定起落架5与起落架基座3的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起落架快拆锁扣8可以与起落架基座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来实现,或者,也可以将起落架快拆锁扣8与起落架基座3设置为螺纹连接或者销连接等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起落架快拆锁扣8的快速拆卸效果即可;此外,该起落架快拆锁扣8还可以将起落架5与起落架基座3的连接状态进行锁定,具体的,可以将起落架快拆锁扣8设置为包括:
夹紧机构801,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且对称设置于起落架5的两侧,用于夹紧/松开起落架5;
控制机构802,与夹紧装置相连接,用于控制夹紧装置。
其中,对于夹紧机构80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夹紧机构801设置为夹片式结构,即夹紧机构801包括对称设置于起落架5两侧的夹片,当两侧的夹片距离缩小时,可以夹紧起落架5,当两侧的夹片距离增大时,可以松开起落架5;或者,还可以将夹紧机构801设置为包括:第一抱箍8011和与第一抱箍8011相连接的第二抱箍8012,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可相对运动;
在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之间的间隙变大时,夹紧机构801松开起落架5;在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之间的间隙变小时,夹紧机构801夹紧起落架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抱箍8011和第二抱箍8012的形状结构相同,由于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可相对运动,因此,可以将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通过一弹性件相连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和恢复力使得第一抱箍8011和第二抱箍8012可以进行相对运动;此时,当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之间的间隙变小,即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处于相靠近的状态,由于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相靠近时,位于两侧的抱箍之间的空间也会减小,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夹紧起落架5;当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之间的间隙变大,即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处于相远离的状态,由于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相远离时,位于两侧的抱箍之间的空间也会增大,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松开起落架5。
当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第一抱箍8011和第二抱箍8012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设置为通过拉动轴相连接,并且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可沿拉动轴进行轴向运动。
具体的,第一抱箍8011和第二抱箍8012套设在拉动轴上,并且参考附图7可知,第一抱箍8011靠近机身连接部9,第二抱箍8012靠近控制机构802,因此,当控制机构802与第二抱箍8012相抵接时,会产生一推动力,该推动力可以促使第二抱箍8012沿拉动轴向第一抱箍801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抱箍8012与第一抱箍8011的间隙变小,由于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相靠近时,位于两侧的抱箍之间的空间也会减小,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夹紧起落架5;当控制机构802与第二抱箍8012相分离时,第二抱箍8012会因推动力的撤离,会沿拉动轴向背离第一抱箍801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抱箍8012与第一抱箍8011的间隙变大,由于第一抱箍8011与第二抱箍8012相远离时,位于两侧的抱箍之间的空间也会增大,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松开起落架5;从而有效地实现了通过夹紧机构801来夹紧或者松开起落架5的操作,保证了该起落架5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另外,本实施例对于控制机构802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实现的功能作用对其进行任意设置,较为优选的,可以将控制机构802设置为包括:
旋转轴8021,旋转轴8021上设置有一与夹紧机构801相接触的凸轮8023,凸轮8023包括:第一轮部80231和与第一轮部80231相连接的第二轮部80232,并且第一轮部80231的内径尺寸大于第二轮部80232的内径尺寸;
在凸轮8023的第一轮部80231与夹紧机构801相抵接时,夹紧机构801夹紧起落架5;在凸轮8023的第二轮部80232与夹紧机构801相接触时,夹紧机构801松开起落架5。
其中,第一轮部80231与第二轮部80232一体成型,需要注意的是,该凸轮8023为不规则椭圆形结构,即第一轮部80231的内径尺寸大于第二轮部80232的内径尺寸,并且该凸轮8023用于与夹紧机构801中的第二抱箍8012相接触,凸轮8023可以沿旋转轴8021进行转动,因此,当凸轮8023转动到第一轮部80231与夹紧机构801相抵接时,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一轮部80231与第二抱箍8012相抵接,由于第一轮部80231的尺寸较大,因此会产生一推动力,该推动力可以促使第二抱箍8012沿拉动轴向第一抱箍801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抱箍8012与第一抱箍8011的间隙变小,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夹紧起落架5;同理的,当凸轮8023转动到第二轮部80232与夹紧机构801相接触时,由于第二轮部80232的尺寸较小,因此会使得促进第二抱箍8012进行移动的推动力撤离,此时的第二抱箍8012会沿拉动轴向背离第一抱箍801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抱箍8012与第一抱箍8011的间隙变大,进而实现了夹紧机构801松开起落架5。
具体设计时,为了方便控制凸轮8023沿旋转轴8021进行转动,将控制机构802还包括:手柄8022,与凸轮8023相连接,用于带动凸轮8023沿旋转轴8021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手柄8022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凸轮8023相连接,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栓、螺柱或者粘结剂等等,其中,较为优选的,将手柄8022与凸轮8023设置为一体成型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柄8022与凸轮8023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当用户移动手柄8022的位置时,移动的手柄8022会带动凸轮8023沿旋转轴8021进行转动,从而保证了对凸轮8023转动进行控制的方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
实施例四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7可知,该天线安装支架用于承载RTK天线4,而该RTK天线4用于安装在无人飞行器上,因此,为了方便将RTK天线4安装在无人飞行器上,将起落架基座3上设置有机身连接部9,机身连接部9用于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其中,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可以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较为优选的,将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设置为通过螺钉、螺栓或者螺柱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即使得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螺接结构,这样方便对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用户进行维护与管理;另外,为了提高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在机身连接部9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设置有垫片11,该垫片11不仅具有增大摩擦力、防滑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具有防水、防尘效果,由于起落架基座3内可能会安装有一些与无人飞行器进行通信或者数据交互的控制器,因此,通过该设置的具有防水、防尘的垫片11,可以有效地保证控制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7可知,一般情况下,起落架5均由圆筒形或者圆柱形结构的连杆构成,当起落架5的一端连接在起落架基座3上时,通过上述设置的起落架快拆锁扣8,可以有效地保证起落架5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稳定连接,但是无法保证起落架5不会自身进行转动,当起落架5进行一定的自转运动后,可能会使得无人飞行器在着陆时不稳定,因此,为了防止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的起落架5进行自转运动,将天线安装支架设置为还包括:
旋转定位机构10,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用于防止起落架5相对于起落架基座3进行转动。
其中,对于旋转定位机构1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实现的功能作用对其进行任意设置,较为优选的,并参考附图5,可以将旋转定位机构10设置为包括:多个均匀设置于套筒302内部的定位基座1001,套筒302设置于起落架基座3上,用于安装起落架5;定位基座1001用于与起落架5上的定位区域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套筒302设置于起落架基座3上,套筒302的尺寸与起落架5的尺寸相适配,用于安装起落架5,在套筒302的顶端可以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基座1001,该定位基座1001可以为圆柱形结构或者条形结构均可,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定位基座1001设置为3个、4个或者5个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基座1001与起落架5顶端的定位区域相配合,因此,定位区域的个数与定位基座1001的个数相同;当定位基座1001位于定位区域内时,则可以保证起落架5相对于起落架基座3不会进行转动,为了保证定位基座1001可以稳定地设置于定位区域内,还可以将定位基座1001通过连接件与起落架5相连接;或者,还可以将定位区域设置为凹槽结构,使得定位基座1001可以设置于凹槽内不会轻易脱离均可,只要能够有效地保证定位基座1001与定位区域的稳定配合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起落架5的定位效果,可以将旋转定位机构10设置为还包括:多个限位凸台1002,设置于定位基座1001的一侧,用于对起落架5进行限位;其中,限位凸台1002与定位基座1001相互垂直设置,该限位凸台1002用于放置起落架5带动定位基座1001一同进行转动,进一步保证了对起落架5进行定位的效果。
通过设置的与起落架基座3相连接的旋转定位机构10,具体的,旋转定位机构10包括定位基座1001,通过定位基座1001与定位区域的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起落架5与起落架基座3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避免了起落架5进行自转情况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除了将旋转定位机构10设置为包括定位基座1001外,为了降低生产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将旋转定位机构10设置为包括:
限位凹槽1003,设置于起落架5的端部,用于与转动轴6相配合,以防止起落架5进行自转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凹槽1003为半圆形结构,用于与转动轴6的外形相配合,可以参考附图6,由于转动轴6为圆柱形结构,因此,当状态锁定装置7锁定支架2的工作状态时,起落架5不会相对于RTK天线4进行相对运动,那么,为了防止起落架5进行自转运动,即图6中的水平方向,此时的支架2与旋转轴8021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旋转轴8021不会运动,而旋转轴8021设置于限位凹槽1003内,当起落架5进行自转运动时,会带动限位凹槽1003一通进行运动,而不会运动的旋转轴8021会阻止限位凹槽1003进行运动,从而避免了起落架5进行自转运动,保证了起落架5使用的稳定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该天线安装支架的实用性。
实施例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8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飞行器,该无人飞行器包括:
机身100;
起落架5,用于在无人飞行器着陆时支撑机身100;
天线安装支架,与起落架5相连接,其中,该天线安装支架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天线安装支架。
本实施例中的天线安装支架的具体形状结构、实现的功能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天线安装支架的具体形状结构、实现的功能效果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陈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在无人飞行器上设置RTK天线4安装支架2,具体的,通过调整支架2与起落架基座3的连接位置或连接状态,可以实现支架2在伸展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的,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分别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上下两侧时,支架2呈伸展状态;在RTK天线4与起落架5位于起落架基座3的同侧时,支架2呈折叠状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同时满足无人机便携性要求和保证RTK天线4工作质量的缺陷,保证了该无人飞行器的便携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RTK天线的安装盘和与所述安装盘相连接的连接杆;
支架,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起落架基座,用于与起落架相连接,所述起落架基座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分别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上下两侧时,所述支架呈伸展状态;在所述RTK天线与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同侧时,所述支架呈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基座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状态锁定装置,所述状态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支架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的固定旋钮,在旋紧所述固定旋钮时,所述支架处于锁定状态;在旋松所述固定旋钮时,所述支架处于解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锁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包括:用于与所述起落架基座螺接的固定螺杆;
其中,当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螺接时,所述支架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固定螺杆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分离时,所述支架处于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旋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螺杆相连接的固定旋转头,所述固定旋转头设置于所述固定螺杆的端部,用于带动所述固定螺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固定旋钮与所述连接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固定螺杆穿过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的起落架快拆锁扣,用于锁定所述起落架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的连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快拆锁扣包括:
夹紧机构,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且对称设置于所述起落架的两侧,用于夹紧/松开所述起落架;
控制机构,与所述夹紧装置相连接,用于控制夹紧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和与所述第一抱箍相连接的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可相对运动;
在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之间的间隙变大时,所述夹紧机构松开所述起落架;在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之间的间隙变小时,所述夹紧机构夹紧所述起落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通过拉动轴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第二抱箍可沿所述拉动轴进行轴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接触的凸轮,所述凸轮包括第一轮部和与所述第一轮部相连接的第二轮部,并且所述第一轮部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轮部的内径尺寸;
在所述凸轮的第一轮部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抵接时,所述夹紧机构夹紧所述起落架;在所述凸轮的第二轮部与所述夹紧机构相接触时,所述夹紧机构松开所述起落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
手柄,与所述凸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凸轮沿所述旋转轴进行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基座上设置有机身连接部,所述机身连接部用于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连接部与所述起落架基座螺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还包括:
旋转定位机构,与所述起落架基座相连接,用于防止所述起落架相对于所述起落架基座进行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均匀设置于套筒内部的定位基座,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起落架基座上,用于安装所述起落架;所述定位基座用于与所述起落架上的定位区域相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还包括:
多个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定位基座的一侧,用于对所述起落架进行限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
限位凹槽,设置于所述起落架的端部,用于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以防止所述起落架进行自转运动。
21.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起落架,用于在无人飞行器着陆时支撑所述机身;
天线安装支架,与所述起落架相连接,所述天线安装支架为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RTK天线安装支架。
CN201720171695.9U 2017-02-24 2017-02-24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Active CN206497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1695.9U CN206497977U (zh) 2017-02-24 2017-02-24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1695.9U CN206497977U (zh) 2017-02-24 2017-02-24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7977U true CN206497977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1695.9U Active CN206497977U (zh) 2017-02-24 2017-02-24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79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634A (zh) * 2018-12-26 2019-04-19 成都优艾维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折叠式的无人机rtk支架
WO2020087412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移动设备
CN111279547A (zh) * 2019-01-21 2020-06-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支架、天线组件及可移动平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7412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移动设备
CN109649634A (zh) * 2018-12-26 2019-04-19 成都优艾维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折叠式的无人机rtk支架
CN111279547A (zh) * 2019-01-21 2020-06-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支架、天线组件及可移动平台
WO2020150859A1 (zh) * 2019-01-21 2020-07-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支架、天线组件及可移动平台
CN111279547B (zh) * 2019-01-21 2021-12-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支架、天线组件及可移动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97977U (zh)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CN108713275A (zh)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CN106081057B (zh) 一种稳定的多轴无人机
CN203681871U (zh) 一种飞行器的机臂组件、机架装置以及飞行器
CN104210906B (zh) 一种多线径卧式成缆盘卷器
CN208882097U (zh)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N109292074A (zh) 一种无人机臂折叠结构、无人机及拆装方法
CN206502009U (zh) 一种稳定的多轴无人机
CN204802065U (zh)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CN204150809U (zh) 一种多线径卧式成缆盘卷器
CN207889970U (zh) 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CN205931240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幕墙吸附装置
CN205394365U (zh) 一种扳手套筒
CN209209017U (zh) 一种无人机臂折叠结构及无人机
CN207343039U (zh) 一种用于纺织品物料的喷涂加工平台
CN214637528U (zh)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汽车配件喷漆夹具
CN205738112U (zh) 一种用于多轴飞行器上的可折叠喷杆
CN202751023U (zh) 一种摆动架
CN206750119U (zh) 机臂的折叠结构及无人机
CN104632802B (zh) 一种用于麻醉机储气囊的内缩式固定器
CN210162257U (zh) 一种具有快速折叠喷头的植保无人机
CN209033081U (zh) 医疗拐杖
CN103171494B (zh) 车顶行李承载机构及其连接支架
CN208289882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外围管线安装旋转底座
CN206329876U (zh) 一种三轴旋转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9

Address after: 518005 Baiwang Creative Factory, 1051 Songbai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7 101, 102-1 and 201/9 building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ty, Jiang Baiw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Nanshan High-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6/F, Shenzh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uil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9 Yuexingdao, Sou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ji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