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8681U -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 Google Patents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8681U
CN206458681U CN201621187410.2U CN201621187410U CN206458681U CN 206458681 U CN206458681 U CN 206458681U CN 201621187410 U CN201621187410 U CN 201621187410U CN 206458681 U CN206458681 U CN 206458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lic plate
panel
drawer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74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笹田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YA INDUSTRY Co Ltd
Kyoe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Y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Y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YA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8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8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其中该抽屉通过前面板、抽屉本体及背面板之间相互配合,而有效防止松动。本实用新型的抽屉包含设置在前面板(10)第一连接部(11)上的片状扣压部(11b),和设置在左右侧面板(20A)、(20B)的第二连接部(21)上的曲柄状凹槽(21a)。在凹槽(21a)的一端,形成与扣压部(11b)的一面对接的第一对接部(211)。在凹槽(21a)的其他端,形成与扣压部(11b)的其他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部(212)。扣压部(11b)插入到凹槽(21a)中,在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二对接部(212)之间呈夹持状态下,进行折弯。

Description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构成日常用品的多个金属板的连接构造,以及采用此金属板连接构造的金属抽屉或由此抽屉组成的柜子。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为根据如下专利文献1、2,提出的仅将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进而制造抽屉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1、2的抽屉是由前面板和抽屉本体组成。专利文献1的抽屉本体包含由一片金属板组成的左右侧面板、底面板以及背面板。专利文献2的抽屉本体包含由一片金属板组成的左右侧面板及底面板。专利文献2的背面板由与抽屉本体不同的金属板构成。专利文献2的背面板会与抽屉本体的左右侧面板及底面板连接。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80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3-183908号公报。
下面结合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对抽屉的相应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1.前面板和左右侧面板的连接
前面板由两个第一连接部形成。左右侧面板是由第二连接部各自形成的。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凹槽和扣压部,另外,第二连接部设置了第二凹槽。第一凹槽是和第二凹槽接合。且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状态下,对扣压部进行折弯,折弯后的扣压部与左右侧面板的背面接触,由此维持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接合状态。
2.背面板和左右侧面板的连接
专利文献1的抽屉本体的是由底面板和背面连接构成。背面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了连接部。各连接部是由背面板左右两侧的金属板向各自前方折弯而构成。在连接部的上侧、垂直方向有水平放置的延伸凹槽、及四角形接合孔。这样的连接部在左右侧板的后方外侧重合。另外,在左右侧面板的后方,水平方向各自设置有突出的突片、可向外侧折弯的扣压部。突片被插入连接部的凹槽,将插入凹槽状态的突片折弯其扣压部。折弯的扣压部在连接部的接合孔进行接合,由此维持突片和凹槽的插入状态。
3.背面板、左右侧面板以及底面板的连接
专利文献2的抽屉本体是由底面板和背面板连接而成。背面板的左边上端和右边上端分别设置了上部接合突起,还有背面板底边的左右设置有一对下部接合突起。另外,左右面板的最后方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上部连接沟槽。在底面板的板面最后设置左右一对的下部接合沟槽。背面板的上部接合突起插入到左右侧面板的上部接合槽。背面板的下部接合突起,插入到底面板的下部接合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前面板和左右侧面板连接的相关技术问题
图16(a)是使用治具2对扣压部进行折弯加工工艺的斜视图。图16(b)是以前的扣压部111b折弯前状态的背面图。图16(c)是以前的扣压部111b折弯后状态的背面图。
如图16(b)所示,以前的扣压部111b的面积非常小,因此作业工作人员在使用治具2对准前端细小的扣压部111b的位置时十分耗时,且不易迅速地对扣压部111b进行加工。
如图16(c)所示,折弯后的扣压部111b与左右侧面板120的连接部121的垂直板面121b对接。但是以前的扣压部111b是与垂直面板121b的任意端对接,因此当对抽屉施加冲击的时候,垂直面板121b作为扣压部111b的支点可能会使外侧发生变形。垂直面板121b的外侧变形会影响扣压部111b,造成前面板110发生松动,且前面板110的松动会影响产品的高档感。
图17(a)为在金属板上设置凹槽所使用的冲压模3。冲压模3是由公模3A和母模3B构成。公模3A因为应对大批量生产需要尽可能保证耐久性,需要一定的厚度。因此如图17(d)的放大图所示,左右侧面板120的凹槽121a的w宽度,无法做到与前面板110的板厚同样大小。结果可能会因为前面板110的变形,造成松动。例如,17(b)的抽屉,在全部打开状态下继续施加抽出力的话,前面板110的连接部111会像17(c)所示那样发生形变;连接部111变形后的前面板110会在图17(d)所示的凹槽121a的w宽度的范围内,前后方向发生松动。
2、背面板和底面板连接的相关技术问题
图18所示的是专利文献2中,抽屉的背面板130与底面板120C的连接构造。专利文献2的抽屉底面板120C的下部接合槽125a的w宽度比背面板130的下部接合突起131的t厚度更大。因此在下部接合槽125a的w宽度的范围内,背面板130会在前后方向松动。
3、背面板和左右侧面板连接的相关技术问题
此处无图示,虽然有专利文献1的背面板和左右侧面板的连接,但背面板在前后方向也会发生松动,就是说左右侧的面板突片被插入至背面板的凹槽里中。因此,考虑到制造公差,背面板的凹槽要比左右侧面板的突片稍大一些,即使是凹槽和突片间的微小间隙也会造成背面板在前后方向发生松动。
进一步说,按照专利文献1使背面板与底面板一体成型的话,抽屉本体的材料金属板会产生浪费。专利文献1的图4是包括左后侧面板、底面板及背面板的抽屉本体展开图。如展开图所示,背面面板的左右两侧的2个地方,若较大范围的金属板受到冲压,即变成为废弃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借鉴了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旨在解决下述技术问题。
第一、有效防止金属部件(比如前面板、背面板)的松动。
第二、让金属板部件更易连接。例如让前面板的扣压部在使用治具和工具进行折弯时能够更加容易。背面板与本体的连接时,能够不使用治具和工具,手工作业完成。
第三、为了削减金属板部件(例如抽屉本体)的材料浪费。
(1)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是通过多个折弯连接构造而成,包含互相连接而成的主金属板及副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上通过可折弯的基部,设置与基部连成一体的片状扣压部,在所述副金属板上,在副金属板的一端部和其他端部上分别设置有曲柄形状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一端或其他任意一端上形成供所述扣压部插入凹槽内的开口,在所述凹槽的一端形成与所述扣压部的一面对接的第一对接部,在所述凹槽的其他端上,形成对接所述扣压部其他面的第二对接部。当所述扣压部插入到所述凹槽、且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呈夹持的状态下,以基部为中心进行折弯。
(2)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上述(1)的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可以做到比所述扣压部的板厚更小。
(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金属板构造,是由多个被折弯的金属板连接而成,包括互相连接成的主金属板和副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的板面设置了与主金属板的板面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在所述副金属板的一边的板面进行直角折弯形成连接部。进一步说,在所述连接部的折弯部分、设置有多个从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开始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板面且断面为L形的插入孔,各插入孔都具有在副金属板面开口的第一部分,及在连接部的板面开口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减去所述连接部的板厚,剩下的宽度比所述突片的板厚要小,所述第三金属片的各突片插入到所述副金属板的各插入孔。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是由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的结合构造而成,包括互相连接成的主金属板和副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的板面设置了与主金属板的板面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所述突片的轮廓包括在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上与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垂直部和与所述垂直部连续的倾斜部。在所述副金属板上设置对应所述突片的宽度的插入孔,及在所述插入孔的长度方向有为能使所述副金属板伸缩的折弯部,随着所述折弯部的变形,所述副金属板也会呈拉伸状态,在所述插入孔中插入所述突片。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抽屉是由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连接构造而成的抽屉。它包括所述抽屉前面的前面板以及至少包括所述抽屉左右两侧的面板以及底面板的抽屉本体。所述前面板是主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的左右两侧的折弯,形成具有一对具有垂直面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抽屉本体是副金属板,在所述副金属板的左右两侧的折弯,形成所述左右侧面板和所述底面板,进一步说在所述左右侧面板上侧的折弯,形成具有一对具有水平面板和垂直面板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各垂直面板通过可折弯的基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面板上设置与垂直面板连成一体的片状扣压部,在各第二连接部的水平面板上的一端侧和其他端侧分别设置有曲柄状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一端或其他任意一端上形成供所述扣压部插入凹槽内的开口,在所述凹槽的一端形成对接所述扣压部一面的第一对接部,在所述凹槽的其他端形成对接所述扣压部其他面的第二对接部,当所述扣压部是插入到所述凹槽、且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夹持的状态下,以所述基部为中心折弯。
(6)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上述(5)的抽屉,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间隙的宽度比所述扣压部的板厚做得更小。
(7)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上述(5)、(6)的抽屉,所述扣压部的部分轮廓可以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垂直面板的背侧对接。
(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抽屉是由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连接构成的抽屉,包括作为所述抽屉背面的背面板和至少包括左右侧面板以及底面板的抽屉本体。所述背面板是主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一边的板面上设置与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所述抽屉本体是由副金属板构成,以折弯所述副金属板的左右两侧形成所述左右侧面板和所述底面板。所述底面板一边的连接部,是由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进行直角折弯后形成。进一步说,在所述连接部的折弯部分上,设置多个从所述底面板的板面开始延伸到所述连接部的板面的、断面为L型的插入孔。各插入孔包括在所述底面板板面开口的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板面开口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宽度方向的宽度是比所述第一部分宽度方向的宽度要大。所述第一部分宽度方向的宽度减去所述连接部的板厚后的宽度,比所述突片板厚要小。所述背面板的各突片插入在所述底面板的金属插入孔中。
(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抽屉是由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连接构成的抽屉,包含作为所述抽屉背面的背面板和至少包括左右侧面板以及底面板的抽屉本体。所述背面板是主金属板,在所述主金属板一边的板面上设置与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所述突片的轮廓是包含所述主金属板一边上与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垂直部和与所述垂直部连续的倾斜部。所述抽屉本体是由副金属板构成,折弯所述副金属板,将所述左右侧面板与所述底面板连接形成,在所述左右侧面板设置突片的长度方向上有对应所述突片宽度的插入孔,以及在所述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上使副金属板能够伸缩的折曲部,随着所述折曲部的变形,所述左右侧面板呈拉伸状态,在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突片。
(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柜子配备有上述(5)~(9)任意某个的抽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板部件的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构造,是将主金属板(例如:前面板)上设置的扣压部,插入到副金属板上设置的曲柄形状凹槽中。曲柄形状的凹槽是由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对扣压部夹持。因此,若主金属板受到冲击变形,扣压部和凹槽之间也不会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构造,是将主金属板(例如:背面板)上设置的突片,插入到副金属板(例如:底面板)连接部上设置的插入孔中。插入孔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要比突片的板厚更小。因此突片是由插入孔倾斜方向插入。之后,主金属板以突片为支点向连接部的方向进行回转。结果是插入插入孔的突片,会在连接部的反方向产生张力。因为有这个张力,突片和插入孔之间不会产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连接构造,是将在主金属板(例如:背面板)的突片插入到副金属板(例如:左右侧面板)的插入孔中。副金属板上设置有断面类似U型的折曲部。副金属板可以根据折曲部的变形,在插入孔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在副金属板为拉伸状态时,使突片插入到插入孔中。即被插入插入孔的突片会在副金属板的收缩方向施加张力。因为有这个张力,突片和插入孔之间不会发生松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会使金属板部件之间的连接变得容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构造,扣压部若连续通过基部主金属板,其大小不会被限定,即可能扩大扣压部的面积。扣压部可以给治具和工具的使用让出十分宽大的面积,使治具和工具在对扣压部进行折弯作业的时候变得更加容易。还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及第三构造里,主金属板(例如:背面板)上设置的突片可以不需要使用治具和工具进行折弯,以手工操作来连接背面板和抽屉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削减金属板部件(例如:抽屉本体)的材料浪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及第三连接构造,主金属板(例如:背面板)和副金属板(例如:抽屉本体)是分别设置的。因此展开的形状以及副金属板的轮廓,没有大的凹凸,能呈现出比较单纯的形状。从而可以削减金属板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抽屉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前面板的背面图;图3(b)是前面板的展开图;
图4是抽屉本体的展开图;
图5是背面板的展开图;
图6是前面板和抽屉本体的连接构造放大示意图;
图7是前面板和抽屉本体的连接构造放大示意图;
图8(a)、(b)是前面板和抽屉本体的连接过程放大示意图;
图9(a)、(b)是扣压部与凹槽的连接过程放大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扣压部折弯加工前状态的背面图;图10(b)是表示扣压部在折弯加工后状态的背面图;图10(c)是表示扣压部折弯加工后状态的侧面图;图10(d)是表示折弯后扣压部对接状态的背面图;
图11(a)~(c)是表示扣压部与凹槽连接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2(a)~(c)是背面板与抽屉本体连接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13(a)~(c)是突片和插入孔连接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14(a)、(b)是突片折弯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左右侧面板的变更例的背面图;
图16(a)是扣压部折弯加工的立体图;图16(b)是以前的扣压部折弯加工前状态的背面图;图16(c)是以前的扣压部折弯后状态的背面图;
图17(a)是为了在金属板上设置凹槽的冲压模具的斜视图;图17(b)~(d)是表示以前的扣压部与凹槽的连接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18是以前的突片与插入槽连接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抽屉
10 前面板
11 第一连接部
11a 第一凹槽
11b 扣压部
12 折返部
13 嵌合空间
14 把手的组装孔
20 抽屉本体
20A 左侧面板
20B 右侧面板
20C 底面板
21 第二连接部
21a 第二凹槽
211 第一对接部
212 第二对接部
22 第一实施方式的折曲部
27 第二实施方式的折曲部
23 嵌合片
24 接合片
25 第三连接部
25a 第一插入孔
26 第四连接部
26a 第二插入孔
30 背面板
31 第一突片
32 第二突片
321 垂直部
322 倾斜部
32a 开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适用于本实用新型金属板连接构造的抽屉实施例,参考附图进行说明。
1.全体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抽屉1是由前面板10、抽屉本体20及背面板30这3个部件组成。前面板10、抽屉本体20及背面板30是各自由一块金属板折弯后构成的。因此,抽屉1是由合计3块金属板构成。前面板10、抽屉本体20及背面板30完全不使用点焊,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造进行连接。
2.前面板
图2、图3(a)所示的前面板10构成抽屉1的前面。前面板10是由图3(b)所示形状的一块金属板构成。图3(b)所示的金属板是沿着图中的点划线向一侧方向进行折弯。由此形成薄箱形状的前面板10。
2—1.第一连接部
如图3(a)所示,在前面板10的左右两侧各自形成第一连接部11。两个第一连接部11是按照图3(b)所示,一块金属板的左右两侧沿图中的点划线内侧折弯加工而形成。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连接部11包含抽屉本体20的左右侧面板20A、20B的前端相对的垂直面板。
如图3(a)所示,在第一连接部11的板面中央偏上侧设置有片状的扣压部11b。扣压部11b的轮廓是由第一连接部11的板面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扣压部11b,是通过可折弯的基部与第一连接部11的板面连接。扣压部11b的一部分基部轮廓,是由水平方向的第一凹槽11a形成。即图16(b)所示,以前的凹槽111a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11a是设置在形成扣压部11b的基部,与扣压部11b基部相同的位置。这样的第一凹槽11a以及扣压部11b,在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连接时,承担两者上侧的连接。
2—2.折返部
如图3(a)所示,在前面板10的上侧,折返部12覆盖两个第一连接部11设置。折返部12是按照图3(b)所示,金属板的上端部沿着图中的点划线往内侧折弯所形成的。折返部12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各自覆盖第一连接部11的上端。举例来说,当从不在图中的柜子里抽出抽屉1的时候,扣压防止前面板10变形。另外,折返部12的中央部分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一致,可以形成连续的平面。
2—3.嵌合空间
如图2、3(a)所示,在前面板10的下边,左右方向延生形成嵌合空间13。如图3(b)所示,嵌合空间13是由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位置下端部的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往内侧进行折弯形成。嵌合空间13的断面是呈类长方形(参考图8)。形成嵌合空间13的金属板与两个第一连接部11之间一致,能形成连续的平面。
2—4.其他
在这里,如图3(a)所示,为由两个第一连接部11、折返部12和嵌合空间13形成的金属板,在中央围起来一个呈类长方形的开口。在这个凹部内,插入抽屉本体20前侧端(参考图1)。两个第一连接部11、折返部12和嵌合空间13形成的金属板在上下左右形成连续的平面。这个上下左右的连续平面能为前面板带来漂亮的外观。这个的效果是可以省略以前在前面板上设置的内盖。
还有,图3(a)、(b)中的符号14是把手(参考图8中的点划线)的组装孔。把手是抽屉1的任意构成要素。可以不设置把手和组装孔14,将前面板10的正面做成更高级的造型。如果不设置把手的话,也可以将箱状的前面板10的左右两侧,例如段差形状、倾斜形状或者弧状等凹陷作为搭手部。
3.抽屉本体
图2所示的抽屉本体20是由图4所示的一块金属板构成。图4所示金属板左右两侧沿着图中的点划线往内侧进行折弯,形成左右侧面板20A、20B与底面板20C。左右侧面板20A、20B与底面板20C的断面是连续的且呈类U字型。
4.左右侧面板
如图2所示,在左右侧面板20A、20B上,各自设置了第二连接部21、折曲部22、接合片24以及第四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1以及接合片24是与上述前面板的连接手段。另外,折曲部22以及第四连接部26是与后述背面板30的连接手段。
4—1.第二连接部
如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21是由左右侧面板20A、20B的上侧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向外侧折弯形成的。第二连接部21是由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板面与垂直板面构成,断面呈类反L形状。在第二连接部21的前端,设置有纵贯垂直板面,到达水平板面中央,断面呈类反L形状的凹槽。这个断面为类反L形状的凹槽里,设置水平板面的部分是作为接合前面板10的第一沟槽11a的第二沟槽21a。这样的第二沟槽21a是在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连接时,承担两者上侧的连接。
如图9(a)(b)所示,第二凹槽21a有一端开口,其他端口都是封闭的。第二凹槽21a有在一端与其他端位置不同的曲柄形状的轮廓。在第二凹槽21a的一端形成第一对接部211。第二凹槽21a的其他端形成第二对接部212。如上所述,第二凹槽21a是与前面板10的第一凹槽11a接合(参考图10(a)。这时,再从第二凹槽21a的开口到沟槽内插入扣压部11b的基部。在扣压部11b的基部的前面,与第二凹槽21a的第一对接部211对接。另外,在扣压部11b的背面与第二凹槽21a的第二对接部212对接。即插入第二凹槽21a的扣压部11b的基部是由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二对接部212之间夹持的。
到这里,本实施例的形态如图9(a)所示,构成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二对接部212在扣压部11b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差比扣压部11b的板厚要小。按照这个构造如图9(b)所示,在扣压部11b的基部会因为第一及第二对接部211、212而变形,会对第一及第二对接部211、212产生按压力。其结果可以提高扣压部11b与第二凹槽21a之间的连接力。
还有,如图10(a)、(b)所示,第二连接部21的水平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在扣压部11b的基部插入到第二凹槽21a的其他端时,扣压部11b外侧一边是作为第二连接部21的垂直面板的内侧对接的尺寸。因此这个构造可以防止前面板10的左右方向的松动。
4—2.接合片
如图2、图4所示,接合片24是由左右侧面板20A、20B的前端中央的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向外侧折弯形成。接合片24位置是在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下侧。接合片24前后方向的宽度是在第二凹槽21a与第一凹槽11a接合的时候,作为第一连接部11前面(内面)对接的尺寸。这样的接合片24在前面板和抽屉本体20连接的时候,承担左右侧面板20A、20B前端中央的连接。
4—3.折曲部
如图2、图4所示,折曲部22是由左右侧面板20A、20B的下侧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往外折弯形成。折曲部22断面是呈类U字形的,向前后的方向延伸。如图13(c)所示,折曲部22可以向图中的箭头上下方向变形。因此这样可以变形的折曲部22,左右侧面板20A、20B可以在图中上下方向进行伸缩。关于可伸缩左右侧面板20A、20B的技术意义,会在后文表述。
4—4.第四连接部
如图2、图4所示,第四连接部26是由左右侧面板20A、20B的后端上侧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往内侧折弯形成。第四连接部26与背面板30的背面上侧对接,支撑背面板30。在第四连接部26设置有可沿折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插入孔26a,第二插入孔26a上插入背面板30的第二突片32。这样的第四连接部26在背面板30与抽屉本体20连接时,承担两者上侧的连接。
这里,如图13(a)、(b)所示,第二插入孔26a与第二突片32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设置上有若干差异。即是说,左右侧面板20A、20B面板上的第二插入孔26a的上下方位置比背面板30的第二突片32要稍微往下偏一点。如图13(c)所示,如果第二突片32插入第二插入孔26a的话,上述折曲部22会发生形变,因此左右侧面板20A、20B会呈上下方向拉伸的状态。因此这个构造,被插入第二插入孔26a的第二突片32会受到左右侧面板20A、20B在收缩方向的张力。这个张力可以防止第二插入孔26a和第二突片32间的松动。
5.底面板
如图2所示,在底面板20C上设置有嵌合片23及第三连接部25。嵌合片23是与上述前面板10的连接手段。另外,第三连接部25是与后述背面板30的连接手段。
5—1.嵌合片
如图2、图4所示,嵌合片23是由底面板20C的前端部的金属板沿着图中点划线往外侧折弯形成。嵌合片23的断面呈L形,左右方向可延伸。嵌合片23在上述前面板10的嵌合空间13里呈可嵌合的尺寸形态,在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连接的时候,承担两者下侧的连接。
5—2.第三连接部
如图2、图4所示,第三连接部25是由底面板20C的后端部金属板沿着图中的点划线往内侧折弯形成。第三连接部25与背面板30的背面下侧对接。在第三连接部25设置有沿这个折曲线往左右方向延伸的三个第一插入孔25a。在三个第一插入孔25a位置插入背面板30的第一突片31。这样的第三连接部25在背面板30与本体20连接时,承担两者下侧的连接。
在这里,如图12(a)、(b)所示,第一插入孔25a在从底面板20C的板面到第三连接部25的板面,是连续的且断面为类L字形的形状。即是说,第一插入孔25a是由底面板20C面板开口的第一部分,和第三连接部25板面开口的第二部分组成。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要大。由此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减去第三连接部25板厚的宽度,剩余宽度比背面板30的第一突片31的板厚要小。
这样构成的第一插入孔25a,会对被插入的第一突片31产生与第三连接部25相反的张力。即是说,如图12(a)所示,第一插入孔25a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突片31的板厚要小。因此,第一突片是斜着插入第一插入孔25。之后如图12(b)所示,背面板30以第一突片31为支点,往第三连接部25方向回转。然后,被插入第一插入孔25a的第一突片31,会向第三连接部25相反的方向产生张力。这个张力可以防止第一突片与第一插入孔25a间产生间隙。
6.背面板
如图2所示,背面板30上设置有上述的三个第一突片31与两个第二突片32。如上所述,第一突片31作为底面板20C的连接手段,具有其形状尺寸与第一插入孔25a相对应。第二突片32作为左右侧面板20A与20B的连接手段,其形状尺寸具有与第二插入孔26a相对应。
背面板30是由如图5所示形状的一块金属板构成的。第一突片31是连续设置在构成背面板30的金属板的下方。第二突片32连续设置在构成背面板30的金属板的左边及右边。
这里如图13(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突片的轮廓,包含背面板30的左边或者右边的连续垂直部321,及连续到垂直部321的倾斜部322。如上所述,在第二插入孔26a上,设置有可因折曲部22在上下方向伸缩的左右面板20A,20B。第二插入孔26a的位置在比第二突片32稍微偏下一点的地方。第二突片32的倾斜部322随着左右侧面板20A、20B的伸缩状态而变形,引导第二插入孔26a到垂直部321。最终第二插入孔26a受到左右侧面板20A、20B收缩方向的张力,将第二突片32的垂直部锁定在321的上面(参考图13(c))。
进一步说,会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突片32上与背面板30的边界位置设置有开叉32a。这个开叉32a会造成第二突片32的刚性低下。工作人员在第二突片32插入第二插入孔26a后,可以容易地用手工将第二突片32进行折弯(参考图14(a)、(b))。
7.抽屉的制造方法
关于本实施例的抽屉的制造方法,参考附图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抽屉1是由前面板10、抽屉本体20及背面板30以手工作业制造而成。
7—1.前面板与抽屉本体的连接过程
关于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的连接过程,参考图6~图11进行说明。如图6、图7所示,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是通过第一凹槽11a、扣压部11b、嵌合空间13、第二凹槽21a、嵌合片23以及接合片24连接而成的。
如图8(a)所示,在前面板10的嵌合空间13中,放入抽屉本体20的嵌合片23。接着以嵌合片23后方的端部为支点,将前面板10往抽屉本体20的方向进行回转。这时,左右侧面板20A、20B的前端比前面板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更向内侧弯曲。于是如图8(b)所示,在嵌合空间13与嵌合片23嵌合时,抽屉本体20的前端会进入前面板10中央的开口凹陷部。
接着如图7所示,在前面板10的第一凹槽11a上,左右面板20A、20B的第二凹槽21a进行接合。于是如图9(a)所示,前面板10的扣压部11b的基部插入第二凹槽21a。如图9(b)扣压部11b的基部会夹持在第二凹槽21a的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二对接部212之间。这时候,扣压部11b的基部会因第一及第二对接部211、212发生形变,对第一及第二对接部211、212施加按压力。之后,使用图16所示的治具2,将扣压部11b往前面板10的内侧方向进行折弯。于是如图10(b)~(d)所示,扣压部11b的外侧一边,与第二连接部21的垂直面板的内侧对接。这样可以防止前面板10的左右方向松动。根据以上过程,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的连接就完成了。
7—2.背面板与抽屉本体的连接
关于背面板30与抽屉本体20的连接过程,参考图12~图14进行说明。如图12(a)~(c)所示,背面板30与抽屉本体20是由第一插入孔25a、第二插入孔26a、第一突片31以及第二突片32连接而成。
首先如图12(a)所示,将背面板30的第一突片31,插入设置在到底面板20C的第三连接部25上的第一插入孔25a。如上所述,在第一插入孔25a的底面板20C,开口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突片31的板厚要小。因此在底面板相对背面板30是倾斜状态的情况,将第一突片31也是倾斜地插入第一插入孔25a。
接下来,如图12(a)所示,以第一突片31为支点,将背面板30向第三连接部25的方向转动,使背面板30与第三连接部25的板面呈平行状态,且与底面板20C呈垂直状态。这时,插入第一插入孔25a的第一突片31,会产生与第三连接部25相反方向的张力。这个张力可以防止第一突片31与第一插入孔25a之间出现的间隙。第一突片31产生的张力,可以保持下述第二突片32与第二插入孔26a的连接。
接下来,将背面板30的第二突片32插入到设置了左右侧面板20A、20B的第四连接部26上的第二插入孔26a。将第二突片32插入第二插入孔26a的过程由图13(a)~(c)详细表示。如上所述,第二插入孔26a是设置在通过折曲部22,可在上下方向伸缩的左右侧面板20A与20B处。进一步说,第二插入孔26a的位置比第二突片32的位置稍微偏下。
按照这个构造,将第二突片32插入到第二插入孔26a中。首先如图13(a)、(b)所示,第二突片32的倾斜部322会随着左右侧面板20A、20B的伸缩状态发生形变,从而将第二突片32引导到垂直部321。之后,如图13(c)所示,第二插入孔26a会受到左右侧面板20A、20B在收缩方向的张力,从而锁定在第二突片32的垂直部321的上面。因为这个张力,还可以防止第二突片32与第二插入孔26a之间的松动。
最后,如图14(a)、(b)所示,插入第二插入孔26a的第二突片32向前方折弯,第二突片的刚性会因为分叉32a而造成适度低下。结果是工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手工折弯第二突片32。按照以上过程,背面板30与抽屉本体20的连接就完成了。即是说,图1所展示的本实施例的抽屉1制造完成了。
8.作用效果
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抽屉1的连接构造,可以有效的防止前面板10、抽屉本体20及背面板30间的松动。
如图9(b)所示,前面板10上设置的扣压部11b是插入到设置了左右面板20A、20B上设置的曲柄状凹槽21a中。曲柄形状的第二凹槽21a是夹持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二对接部212之间的扣压部11b。结果是如图11(a)~(c)所示,假设即使前面板10受到冲击变形,扣压部11b与第二凹槽21a之间也不会发生松动。也就是说,可以有效防止前面板10与抽屉本体20间的松动。
如图10(a)所示,前面板10的第一凹槽11a,形成了扣压部11b的基部,设置在与扣压部11b的基部相同的位置。然后第一凹槽11a在左右侧面板20A、20B的第二凹槽21a处接合。结果是如图10(d)所示,折弯的扣压部11b,是在第二连接部21的垂直板面的内侧,离自由端最远的位置对接。这个构造可以使第二连接部21的垂直板面将扣压部11b作为支点,不往外侧变形。(参考16(c))。也就是说,可以有效防止因第二连接部21的垂直面板的变形而造成的前面板10的松动。
如图12(a),(b)所示,在背面板30上设置的第一突片31,插入到设置在底面板20C的第三连接部25上设置的第一插入孔25a。在开口第一插入孔25a的底面板20,其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突片31的板厚要小。因此,第一突片31是斜着插入第一插入孔25a的。之后背面板30以第一突片31为支点向第三连接部25方向回转。然后,插入第一插入孔25a的第一突片31会产生与第三连接部25相反方向的张力。这个张力可以使第一突片31与第一插入孔25a之间不会产生松动。也就是说,可以有效防止背面板30与底面板20C之间的松动。
如图13(a)~(b)所示,在背面板30设置的第二突片32,是插入到设置在左右侧面板20A、20B上的第二插入孔26a。在左右侧面板20A、20B上设置有断面呈U字型的折曲部22。因为左右侧面板20A、20B因折曲部22变形,第二插入孔26a可以在长度方向进行伸缩。在左右侧面板20A、20B拉伸状态下在第二插入孔26a插入突片32。也就是说在第二插入孔26a插入第二突片32会向左右侧面板20A、20B施加收缩方向的张力。通过这个张力会使第二突片32和第二插入孔26a间不发生松动。也就是说,可以有效防止背面板30与左右侧面板20A、20B之间的松动。
如图10(a)所示,扣压部11b通过基部连接前面板10的金属板,这个大小是无限制的。即可以放大扣压部11b的面积。如果扣压部11b有足够使用治具和工具的面积,那在使用治具和工具对扣压部11b进行折弯加工的作业就会变得容易。进一步说如图12(a)~(c)所示,背面本30和抽屉本体20可以不使用治具和工具完全以手工作业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背面板30是由与抽屉本体20不同的金属板组成。这样可以减少抽屉本体20的金属板材料的浪费。即可以使如图4所示在展开状态的抽屉本体20,其轮廓没有大的凹凸,为比较单一的形状,因此可以减少抽屉本体20的金属板材料的浪费。
还有在左右侧面板20A、20B的折曲部,也并不是只限定为如图13(c)所示的断面呈U字型形状。折曲部只要是沿着第二插入孔26a的长度方向,左右侧面板20A、20B进行伸缩的构成即可。比如,如图15所示,在左右侧面板20A、20B与底面板20C的边界处,设置与第二插入孔26a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延长折曲部27,根据图15所表示的折曲部27,沿着第二插入孔26a的长度方向,左右侧面板20A、20B可以进行伸缩。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其为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之间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折弯的金属板包括一个主金属板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接的副金属板;
在所述主金属板上通过可折弯的基部,设置与所述基部连成一体的片状的扣压部;
所述副金属板的一端部和其他端部,分别设置有曲柄状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一端或其他任意一端形成了供所述扣压部插入凹槽内的开口;在所述凹槽的一端形成与所述扣压部的一面对接的第一对接部;在所述凹槽的其他端,形成与所述扣压部的其他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部;
当所述扣压部插入至所述凹槽内、且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夹持的状态下,以所述基部为中心进行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扣压部的板厚。
3.一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其为多个折弯的金属板之间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折弯的金属板包括一个主金属板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接的副金属板;
在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的板面上设置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
在所述副金属板的一边上,将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以直角进行折弯,形成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折弯部分,设置了从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板面的、且断面呈L字形的多个插入孔;各插入孔由在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开口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连接部的板面开口的第二部分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减去所述连接部的板厚的差值,小于所述突片的板厚;
所述主金属板的各突片插入到所述副金属板的各插入孔。
4.一种金属板的连接构造,其为具有多个折弯的金属板之间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折弯的金属板包括一个主金属板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接的副金属板;
在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设置了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所述突片的轮廓包含与所述主金属板的一边连成一体的垂直部,和与所述垂直部连成一体的倾斜部;
在所述副金属板上,设置了在长度方向对应所述突片的插入孔,和所述副金属板在所述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折曲部;随着所述折曲部变形,所述副金属板呈伸缩状态,向所述插入孔中插入所述突片。
5.一种抽屉,其为由多个折弯的金属板构成的抽屉;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屉包括:
前面板,作为所述抽屉的前面;和
抽屉本体,其至少包括左右侧面板和底面板;
所述前面板由一主金属板形成,将所述主金属板的左右两侧进行折弯,形成一对具有垂直面板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抽屉本体是由多个副金属板构成,将所述副金属板左右两侧折弯,形成所述左右侧面板和所述底面板;并且,通过将所述左右侧面板的上侧进行折弯,形成一对具有水平面板和垂直面板的第二连接部;
各第一连接部的垂直面板,通过可折弯的基部,设置与所述前面板连成一体的片状的扣压部;
各第二连接部的水平面板的一端侧和其他端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一端或者其他任意一端上,形成供所述扣压部插入所述凹槽的开口;在所述凹槽的一端上,形成与所述扣压部的一面对接的第一对接部,在所述凹槽的其他端上,形成与所述扣压部的其他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部;
当所述扣压部插入到所述凹槽、且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的夹持状态下,以所述基部为中心进行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扣压部的板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压部的轮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垂直面板的背侧对接。
8.一种抽屉,其为由多个折弯的金属板构成的抽屉;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屉包括:
背面板,作为所述抽屉的背面;和
抽屉本体,其至少包括左右侧面板和底面板;
所述背面板由一主金属板形成,所述主金属板的板面的一边上设置有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
所述抽屉本体由多个副金属板构成,通过将所述副金属板左右两侧进行折弯,形成所述左右侧面板和所述底面板;在所述底面板的一边上,形成由所述副金属板的板面进行直角折弯形成折弯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折弯部分,设置有从所述底面板的板面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板面的、且断面呈L字形的多个插入孔;各插入孔是由在所述底面板的板面上开口的第一部分和所述连接部的板面上开口的第二部分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减去所述连接部的板厚的差值,小于所述突片的板厚;
所述背面板的各突片插入到所述底面板的各插入孔内。
9.一种抽屉,其为由多个折弯的金属板构成的抽屉;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屉包括:
背面板,作为所述抽屉的背面;和
抽屉本体,其至少包括左右侧面板和底面板;
所述背面板是由一主金属板形成,在所述主金属板一边的板面,设置有与所述主金属板连成一体的多个突片;所述突片的轮廓,包含与所述主金属板一边连成一体的垂直部和与所述垂直部连成一体的倾斜部;
所述抽屉本体是由多个副金属板构成,通过将所述副金属板的左右两侧进行折弯,形成所述左右侧面板和所述底面板;在所述左右侧面板上,设置了供所述突片沿长度方向插入的插入孔和为使所述副金属板在所述插入孔的长度方向伸缩的折曲部;随着所述折曲部发生形变,所述左右侧面板呈伸缩状态,在所述插入孔中插入所述突片。
10.一种柜子,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屉。
CN201621187410.2U 2016-04-18 2016-10-28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Active CN2064586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2969A JP6652878B2 (ja) 2016-04-18 2016-04-18 金属板の結合構造、引出し及びキャビネット
JP2016-082969 2016-04-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8681U true CN206458681U (zh) 2017-09-01

Family

ID=58775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7410.2U Active CN206458681U (zh) 2016-04-18 2016-10-28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52878B2 (zh)
CN (1) CN206458681U (zh)
TW (1) TWM53809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4521Y2 (zh) * 1971-06-30 1976-06-23
DE3741533A1 (de) * 1987-12-08 1989-06-22 Kueppersbusch Steckverbindung fuer blechteile
JP6031236B2 (ja) * 2012-03-02 2016-11-24 共栄工業株式会社 引出し及びキャビネット
JP2013183908A (ja) * 2012-03-08 2013-09-19 Kyoei Ind Co Ltd 引出し及びキャビネ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097U (zh) 2017-03-11
JP6652878B2 (ja) 2020-02-26
JP2017194083A (ja)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33467S1 (en) Grounding clamp
USD944906S1 (en) Squat wedge
JP5573511B2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0413613C (zh) 热导管封口结构、热导管封口压合方法及其专用模具
USD950341S1 (en) Crimping tool
USD992355S1 (en) Serving plate
USD917451S1 (en) Phone case
USD903451S1 (en) Crimping tool
USD901270S1 (en) Crimping tool
USD977931S1 (en) Crimping tool
USD885204S1 (en) Detector for metal
CN206458681U (zh) 金属板的连接构造、抽屉以及柜子
USD1007400S1 (en) Car roof rack cross bar
KR101356324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110709185B (zh) 用于形成凹形附接部分的方法和具有凹形附接部分的部件
CN108289395A (zh) 铝铝铆接式金属中框和电子设备
JP3944381B2 (ja) 壁用パネル状材の取付金具
USD963451S1 (en) Crimping tool
USD1003826S1 (en) Earphone case
USD975510S1 (en) Push block
CN101992236B (zh) 用于压弯机的压弯加工用工具
CN205780095U (zh) 一种金属片连接结构
USD982187S1 (en) Shingle
US20140068898A1 (en) Proces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interconnecting elements for a slide fastner
USD1012176S1 (en) Clip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