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6842U -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 Google Patents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6842U
CN206456842U CN201621089543.6U CN201621089543U CN206456842U CN 206456842 U CN206456842 U CN 206456842U CN 201621089543 U CN201621089543 U CN 201621089543U CN 206456842 U CN206456842 U CN 206456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station
waste transportation
rubbish
refuse transfer
pist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95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嵘
陈小飞
黄县媛
刘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Special Purpose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Special Purpos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Special Purpose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Special Purpos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95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6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6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6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包括:垃圾转运室,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垃圾转运室和下层垃圾转运室均设有入站口和出站口;移动导轨,设于下层垃圾转运室内的一侧,该移动导轨上设有移动平车,移动平车用于承载移动垃圾车厢,垃圾车厢前侧设有闸门,移动导轨的同侧面沿该移动导轨依次设有入站倒车限位机构、与垃圾车厢的前侧对接的活塞式压缩机及出站倒车限位机构;倒料口,设于上层垃圾转运室内;倒料箱,其进料口与倒料口连接;推料机,其进料口与倒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出料口与活塞式压缩机的入料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比传统的后装后卸的垃圾转运站减少了约1/3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少了转运站的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大型垃圾转运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垃圾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垃圾的运输效率,均对松散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因此,建立垃圾转运站对松散的垃圾进行压缩后,再将压缩后的垃圾通过垃圾转运车进行转运,现有的垃圾转运站一般包括空车厢转运设备,对垃圾进行压缩且将压缩后的垃圾推进车厢的压缩机,以及将装满垃圾的车厢进行拉走的垃圾转运车。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中大型的垃圾转运站,一般分为两层,下层布置压缩机,上层布置倒料口,由于大型活塞式垃圾转运站的车厢前面的进料口比较大,一般在进料口端布置垃圾进入的料闸门外,无法再进行布置钩臂钩,所以传统的中大型活塞式垃圾转运站采用的都是后装后卸式转运站模式(即垃圾车厢从后面安装至转运车上,且从车厢后门卸垃圾),该转运站模式是垃圾从二楼倒料平台将垃圾倒下,二楼倒料平台下的一楼垃圾压缩机将垃圾处理后从进料口压进车厢中,垃圾运输车从车厢后面将车厢钩走,这样二楼倒料平台下的一楼除布置压缩机外,压缩机侧其余很多空位置无法得到利用,而垃圾运输车从车厢后面(压缩机的前方)钩厢运走,使得在垃圾转运站前方还要预留一大块空地给垃圾运输车进行钩厢与倒车等,这样使转运站内有大量空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垃圾转运站内面积将变得很大且利用率低。
综上,在繁华的城市中如何合理利用转运站内空间,减少中大型垃圾转运站的用地面积,提高大型转动站的工作效率成为重要的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从而克服中大型垃圾转运站的用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从而克服因中大型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较大以造成建设成本较高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包括:垃圾转运室,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垃圾转运室和下层垃圾转运室均设有入站口和出站口;移动导轨,其设于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内的一侧,该移动导轨上设有移动平车,所述移动平车用于承载移动垃圾车厢,所述垃圾车厢的前侧设有闸门,其中,所述移动导轨的同侧面沿该移动导轨依次设有入站倒车限位机构、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前侧对接的活塞式压缩机以及出站倒车限位机构;以及倒料口,其设于所述上层垃圾转运室内;倒料箱,其进料口与所述倒料口连接;以及推料机,其进料口与所述倒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出料口与所述活塞式压缩机的入料口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对应所述入站倒车限位机构和出站倒车限位机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垃圾转运室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通过引桥与地面衔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式压缩机设有能够与所述闸门对接的提门装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料机和倒料箱设于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内,所述推料机和所述活塞式压缩机呈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垃圾转运车的拉臂通过上料架扩展机构与所述垃圾车厢对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架扩展机构包括:勾箱装置架;锁勾,其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上;导向定位部,两个该导向定位部分别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的上端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定位部设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上端的一个定位部相对接的导向定位件;转轴,两个该转轴分别以能够旋转并弹性伸缩地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的下端的两侧;以及锁箱定位部,两个该锁箱定位部分别设于一个所述转轴上,每个所述锁箱定位部设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下端的一个锁紧部相对接的锁箱定位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勾的下方设有调节油缸座。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垃圾转运室内设有除尘除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方法,具体包括:
车辆进入:垃圾转运车从入站口行驶至入站倒车限位机构处,通过拉臂将空的垃圾车厢转至移动平车上,所述移动平车将所述垃圾车厢转至与所述活塞式压缩机的出料口相对接,由提门装置将所述垃圾车厢的闸门打开。
垃圾转入: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输到上层垃圾转运室内的倒料口处,并将垃圾倒入倒料口,经推料机将垃圾推压后进入所述活塞式压缩机内,在活塞式压缩机的预压闸门的作用下,将垃圾进行脱水预压;
垃圾转出:预压后的垃圾经所述活塞式压缩机二次压缩后进入垃圾车厢内,待所述垃圾车厢装满后与所述活塞式压缩机脱离对接,所述移动平车将其转至出站倒车限位机构对应处,由垃圾转运车将所述垃圾车厢进行转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一楼转运站内压缩机侧的空地进行钩厢和倒车,且一楼压缩机前无须再预留大块空地,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垃圾转运站 内压缩机侧的空间又节约了倒车所占用的多余面积,比传统的后装后卸的垃圾转运站减少了约1/3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少了转运站的建设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塞式压缩机、推料机及倒料口的方式配合,因加入推料机后能够使倒料口同时满足多辆垃圾车进行倒料,使得增加了该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吞吐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料架扩展机构与车厢的前侧对接以进行转运,解决了传统活塞式压缩机与车厢配置中,锁勾无法设于车厢的前面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下层垃圾转运室的第一结构布置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下层垃圾转运室的第二结构布置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层垃圾转运室的结构布置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层垃圾转运室的倒料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垃圾转运车勾箱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料架扩展机构的机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料架扩展机构的作业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下层垃圾转运室,2-上层垃圾转运室,3-移动导轨,4-移动平车,5-入站倒车限位机构,6-活塞式压缩机,7-出站倒车限位机构,8-垃圾转运车,9-垃圾车厢,10-拉臂,11-倒料箱,12-推料机,13-引桥,14-倒料口,15-除尘除臭系统,16-闸门,17-提门装置,18-上料架扩展机构,181-勾箱装置架,182-锁勾,183-导向定位部,184-导向定位件,185-转轴,186-锁箱盒,187-锁箱定位部,188-锁箱定位件,189-弹簧,18a-调节油缸座,19-调节油缸,20-定位部,21-锁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包括:垃圾转运室、移动导轨3、入站倒车限位机构5、活塞式压缩机6、出站倒车限位机构7、倒料口14以及除尘除臭系统15;垃圾转运室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垃圾转运室2和下层垃圾转运室1均设有入站口和出站口,上层垃圾转运室2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通过引桥13与地面衔接;移动导轨3设于下层垃圾转运室1内的一侧,该移动导轨3上设有移动平车4,移动平车4用于承载移动垃圾车厢9,垃圾车厢9的前侧设有闸门16,其中,移动导轨3的同侧面沿该移动导轨3依次设有入站倒车限位机构5、能够与垃圾车厢的前侧对接的活塞式压缩机6以及出站倒车限位机构7,入站倒车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垃圾转运车的入站位置,活塞式压缩机用于对接垃圾车厢,并将压缩后的垃圾推入垃圾车厢内,出站倒车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垃圾运输车的出站位置,优选的,若垃圾转运站为两套,两个入站倒车限位机构5可共用一个出站倒车限位机构7,具体布置见图2;该设置利用了一楼转运站内活塞式压缩机6侧的空地进行钩厢和倒车,且一楼活塞式压缩机6前无须再预留大块空地,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垃圾转运站内压缩机侧的空间又节约了倒车所占用的多余面积,减少了转运站内的占地面积;该实施例优选的,下层垃圾转运室1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对应入站倒车限位机构5和出站倒车限位机构7,能够减小入、出站倒车限位机构与入、出站口的距离;活塞式压缩机6设有能够与闸门16对接的提门装置17, 该实施例中优选的,提门装置17为提门油缸,提门油缸17的活塞杆能够与闸门16的卡位相对应以将闸门升起和降落;倒料口14设于上层垃圾转运室2内,倒料箱11的进料口与倒料口14连接;推料机12的进料口与倒料箱11的出料口连接,出料口与活塞式压缩机6的入料口连接,倒料箱11和推料机12优选设于下层垃圾转运室1内,其中,因加入了推料机12,可使得倒料口14扩展至多部垃圾车同时倒料,增大了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吞吐量;该实施例优选的,推料机12和活塞式压缩机6呈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见图1和图2),当以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时,即活塞式压缩机6和推料机12重叠在一起,能够减少垃圾转运站的占地面积;为保证垃圾转运站的室内环境,于垃圾转运室内设有除尘除臭系统15。
继续参考图7和图8,为克服传统活塞式压缩机与车厢配置中,锁勾182无法设于垃圾车厢9的前面的缺陷,该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车8的拉臂10采用上料架扩展机构18与垃圾车厢9对接。优选地,上料架扩展机构18包括:勾箱装置架181、锁勾182、导向定位部183、转轴185以及锁箱定位部187;锁勾182设于勾箱装置架181上;两个导向定位部183分别设于勾箱装置架181的上端的两侧,每个导向定位部183设有一个能够与垃圾车厢9的上端的一个定位部20相对接的导向定位件184,该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定位部183采用导向定位板,定位部20采用带有定位孔的角件,导向定位件184采用导向定位轴配合定位孔进行定位;两个转轴185分别以能够旋转并弹性伸缩地设于勾箱装置架181的下端的两侧,在该实施例中,如转轴185可旋转并能够伸缩地设于一锁箱盒186上,锁箱盒186内增加弹簧189限位以使得转轴185可弹性伸缩;两个锁箱定位部187分别设于一个转轴185上,每个锁箱定位部187设有一个能够与垃圾车厢9的下端的一个锁紧部21相对接的锁箱定位件188,该实施例中优选的,锁箱定位部187为锁箱定位板,锁紧部21采用带有锁紧孔的角件,锁箱定位件188采用锁箱定位轴配合锁紧孔进行锁紧;锁勾182的下方设有调节油缸座18a。
进一步地,上料架扩展机构18使用时,见图8,首先,垃圾转运车8停在钩箱位置,支腿伸出将底盘平稳支撑;其次,拉臂10勾勾住锁勾182,拉 臂10的调节油缸19与调节油缸座18a相配置,导向定位板183贴上垃圾车厢9外侧,导向定位轴184对准垃圾车厢9的角件定位孔20。垃圾车厢9的角件完全参照GB_T 1835-2006集装箱角件制作完成,一般在车厢起吊的过程中,车厢所承受的任何作用力也几乎全是通过角件来传递,作为箱体的最外缘,角件起到保护整个箱体的作用;最后,调节油缸19动作,使上料架扩展机构18底部与垃圾车厢9对接。将锁箱定位板187拉出,锁箱定位板187绕着转轴185旋转,旋转到底角件的锁紧孔21位置,锁箱定位轴188与车厢底角件的锁紧孔21对接,松开手后,复位弹簧189使锁箱定位板187与锁箱盒186紧贴。锁箱完成后,运用上料架扩展机构18的锁勾182将箱体拉上垃圾转运车,解决了传统活塞式压缩机与车厢配置中,锁勾无法设于车厢的前面的缺点。
下面,着重介绍该实施例中垃圾转运站的工作过程,具体包括:
车辆进入:垃圾转运车8从入站口行驶至入站倒车限位机构5处,将移动平车4移动到垃圾转运车8所在相应的位置,通过拉臂10配合上料架扩展机构18将空的垃圾车厢9转至移动平车4上,移动平车4将垃圾车厢9转至与活塞式压缩机6的出料口相对接,由提门装置17将垃圾车厢9的闸门16打开。
垃圾转入:垃圾运输车将垃圾经过引桥13运输到上层垃圾转运室2内的倒料口14处,并将垃圾倒入倒料口14,经推料机12将垃圾推压后进入活塞式压缩机6内,在活塞式压缩机6的预压闸门的作用下,将垃圾进行脱水预压;
垃圾转出:预压后的垃圾经活塞式压缩机6二次压缩后进入垃圾车厢9内,待垃圾车厢9装满后与活塞式压缩机6脱离对接,移动平车4将其转至出站倒车限位机构7对应处,由垃圾转运车8通过拉臂10配合上料架扩展机构18将垃圾车厢9进行转运,再进入下一垃圾处理循环。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一楼转运站内压缩机侧的空地进行钩厢 和倒车,且一楼压缩机前无须再预留大块空地,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垃圾转运站内压缩机侧的空间又节约了倒车所占用的多余面积,比传统的后装后卸的垃圾转运站减少了约1/3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少了转运站的建设成本。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垃圾转运室,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垃圾转运室和下层垃圾转运室均设有入站口和出站口;
移动导轨,其设于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内的一侧,该移动导轨上设有移动平车,所述移动平车用于承载移动垃圾车厢,所述垃圾车厢的前侧设有闸门,其中,所述移动导轨的同侧面沿该移动导轨依次设有:入站倒车限位机构,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前侧对接的活塞式压缩机以及出站倒车限位机构;
倒料口,其设于所述上层垃圾转运室内;
倒料箱,其进料口与所述倒料口连接;以及
推料机,其进料口与所述倒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出料口与所述活塞式压缩机的入料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对应所述入站倒车限位机构和出站倒车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垃圾转运室的入站口和出站口分别通过引桥与地面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式压缩机设有能够与所述闸门对接的提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和倒料箱设于所述下层垃圾转运室内,所述推料机和所述活塞式压缩机呈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垃圾转运车的拉臂通过上料架扩展机构与所述垃圾车厢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扩展机构包括:
勾箱装置架;
锁勾,其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上;
导向定位部,两个该导向定位部分别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的上端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定位部设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上端的一个定位部相对接的导向定位件;
转轴,两个该转轴分别以能够旋转并弹性伸缩地设于所述勾箱装置架的下端的两侧;以及
锁箱定位部,两个该锁箱定位部分别设于一个所述转轴上,每个所述锁箱定位部设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垃圾车厢的下端的一个锁紧部相对接的锁箱定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勾的下方设有调节油缸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转运室内设有除尘除臭系统。
CN201621089543.6U 2016-09-27 2016-09-27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Active CN206456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9543.6U CN206456842U (zh) 2016-09-27 2016-09-27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9543.6U CN206456842U (zh) 2016-09-27 2016-09-27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6842U true CN206456842U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9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9543.6U Active CN206456842U (zh) 2016-09-27 2016-09-27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68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676A (zh) * 2016-09-27 2017-02-08 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及其垃圾转运方法
CN107720061A (zh) * 2017-09-29 2018-02-23 四川众联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
CN111056193A (zh) * 2019-11-27 2020-04-24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引导搬运运输车车箱的垃圾收集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676A (zh) * 2016-09-27 2017-02-08 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及其垃圾转运方法
CN107720061A (zh) * 2017-09-29 2018-02-23 四川众联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
CN111056193A (zh) * 2019-11-27 2020-04-24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引导搬运运输车车箱的垃圾收集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9676B (zh)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及其垃圾转运方法
CN206456842U (zh) 前装后卸活塞式垃圾转运站
CN106564415A (zh) 公共自行车装卸专用车及装卸方法
CN108002056B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
CN108675156A (zh) 一种地下集装箱物流地面装卸系统的布置方法
CN111762687B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联运侧面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7117089A (zh) 实现自动化运输的厢式货车
CN106494911B (zh) 一种双线卸料的铁路运输集装箱卸料系统
CN206797214U (zh) 一种安全后卸货车厢
CN106395431A (zh) 一种单线卸料的铁路运输集装箱卸料系统
CN107054902A (zh) 一种运输焦炭、煤炭的火车集装箱、与其配套的卸料装置及环保运输卸料方法
CN106865277A (zh) 一种带调车设备的铁路运输集装箱卸料系统
CN206797215U (zh) 实现自动化运输的厢式货车
CN204605796U (zh) 一种小汽车-集装箱共用特种运输车
CN107364728A (zh) 一种煤炭运输方法
CN208883028U (zh) 一种紧凑型单线集装箱翻卸系统
CN209853370U (zh) 一种双位单线集装箱翻卸系统
CN206318523U (zh) 一种双线卸料的铁路运输集装箱卸料系统
CN210527094U (zh) 新型发动机托盘
CN207141953U (zh) 一种集装箱
CN202765667U (zh) 分离式垃圾站拉臂车挂钩装置
CN102267615B (zh) 压缩、贮存、交换卡车车厢筒式垃圾中转站
CN109095212A (zh) 一种紧凑型单线集装箱翻卸系统及作业方法
CN208452878U (zh) 一种生猪运输车厢
CN206359145U (zh) 一种公铁联运货运火车场站装卸龙门悬臂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