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4377U - 减震悬架座 - Google Patents

减震悬架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4377U
CN206394377U CN201621377730.4U CN201621377730U CN206394377U CN 206394377 U CN206394377 U CN 206394377U CN 201621377730 U CN201621377730 U CN 201621377730U CN 206394377 U CN206394377 U CN 20639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ock
hole
suspension seat
proof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77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Jiangsu, Jiangsu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urui Mi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urui Mi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urui Mi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77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悬架座,包括与悬架支撑杆连接的槽A,所述槽A的槽底A固定于安装板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安装板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槽A内设有环形缓冲块,所述环形缓冲块的顶部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边沿通过槽A的槽口向内形成的翻边A限位于槽A内,所述盖板的中部设有通孔C,所述安装板位于槽A的端面、绕槽A设有环形凹槽。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通过环形凹槽的结构,从而在任何角度的截面都能与槽A的槽壁形成起伏结构,从而提高了槽A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强度,保证了减震悬架座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减震悬架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悬架座。
背景技术
减震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
减震悬架座是连接悬架与车架的结构,其结构形状根据车架结构进行设计,并非是规则形状,其分为底座、盖板,以及位于底座与盖板之间的减震缓冲块。目前生产的减震悬架结构,为了保证其结构强度,底座本体上设有多种凹槽和凸起,从而形成多个类似加强筋的结构,尤其是与悬架底端连接处的外形结构处,其所受的作用力最大,需要有足够的加强筋。但是这样的悬架底座结构生产困难,废品率高,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另外在使用中发现,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与车轴之间的相对运动比较复杂,除了上下振动,还会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所以悬架支撑杆的端部经常会斜向上或斜向下移动,导致端部会与活动空间的侧壁发生接触,导致磨损产生,缩短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悬架座,通过环形凹槽的结构,从而在任何角度的截面都能与槽A的槽壁形成起伏结构,从而提高了槽A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强度,保证了减震悬架座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环形槽的槽宽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可以与减震悬架座所受的应力分布相匹配,从而更加符合减震悬架座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槽A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强度;盖板通过位于通孔C周围的凹槽,使盖板表面形成了坑洼结构,从而增加了盖板的强度;通过槽B的槽口所形成的卡环,使槽B与车架的预固定连接,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固定;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与车架的固定角度,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固定,以及固定质量;在环形缓冲块内设有连接板,悬架支撑杆端部穿过连接板的通孔A,从而避免悬架支撑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或摆动,而戳坏或挤压坏环形缓冲块,延长了环形缓冲块的使用寿命;通过连接板顶面位于通孔A位置处向上所设的凸起,从而延长了通孔A与悬架支撑杆端部的接触距离,使得悬架支撑杆在更长的活动范围内都能保证悬架支撑杆的限位,提高了对于悬架支撑杆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对环形缓冲块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减震悬架座,包括与悬架支撑杆连接的槽A,所述槽A的槽底A固定于安装板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安装板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槽A内设有环形缓冲块,所述环形缓冲块的顶部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边沿通过槽A的槽口向内形成的翻边A限位于槽A内,所述盖板的中部设有通孔C,所述安装板位于槽A的端面、绕槽A设有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缓冲块的环腔内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设有通孔A,所述通孔A使槽A的槽口A与槽底A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板的顶面位于通孔A位置处向上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板的边沿插入环形缓冲块内壁所设的环形槽A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安装板背向槽A的另一端面上、对应于槽底A的位置处设有槽B。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槽B的槽口B外侧壁向外设有翻边B,从而形成卡环。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槽底A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将槽A与槽B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盖板的顶部位于通孔C的周围设有多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槽宽较大的一侧的槽底位置处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通过环形凹槽的结构,从而在任何角度的截面都能与槽A的槽壁形成起伏结构,从而提高了槽A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强度,保证了减震悬架座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环形槽的槽宽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可以与减震悬架座所受的应力分布相匹配,从而更加符合减震悬架座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槽A与安装板连接处的强度。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盖板通过位于通孔C周围的凹槽,使盖板表面形成了坑洼结构,从而增加了盖板的强度。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通过槽B的槽口所形成的卡环,使槽B与车架的预固定连接,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固定。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通过定位孔的作用,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与车架的固定角度,便于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固定,以及固定质量。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在环形缓冲块内设有连接板,悬架支撑杆端部穿过连接板的通孔A,从而避免悬架支撑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或摆动,而戳坏或挤压坏环形缓冲块,延长了环形缓冲块的使用寿命。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悬架座,通过连接板顶面位于通孔A位置处向上所设的凸起,从而延长了通孔A与悬架支撑杆端部的接触距离,使得悬架支撑杆在更长的活动范围内都能保证悬架支撑杆的限位,提高了对于悬架支撑杆的限位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对环形缓冲块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悬架支撑杆连接的槽A1,所述槽A1的槽底A12固定于安装板2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安装板2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7,所述槽A1内设有环形缓冲块6,所述环形缓冲块6的顶部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顶部边沿通过槽A1的槽口向内形成的翻边A10限位于槽A1内,所述盖板4的中部设有通孔C15,所述安装板2位于槽A1的端面、绕槽A1设有环形凹槽9;所述环形缓冲块6的环腔11内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中心设有通孔A5,所述通孔A5使槽A1的槽口A与槽底A连通;所述连接板3的顶面位于通孔A5位置处向上设有凸起;所述连接板3的边沿插入环形缓冲块6内壁所设的环形槽A内;所述安装板2背向槽A1的另一端面上、对应于槽底A12的位置处设有槽B16;所述槽B16的槽口B外侧壁向外设有翻边B,从而形成卡环17;所述槽底A12设有通孔B14,所述通孔B14将槽A1与槽B16连通;所述盖板4的顶部位于通孔C15的周围设有多个凹槽8;所述环形凹槽9的槽宽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所述环形凹槽9位于槽宽较大的一侧的槽底位置处设有定位孔18。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翻边A10是在槽A1内放入环形缓冲块6和连接板3内之后,通过翻边机将槽A1的槽口边沿向内翻折所形成的翻边A10。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槽B16翻边形成的卡环17,可以与车架进行预固定连接,然后再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7与车架固定连接。

Claims (10)

1.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悬架支撑杆连接的槽A(1),所述槽A(1)的槽底A(12)固定于安装板(2)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安装板(2)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7),所述槽A(1)内设有环形缓冲块(6),所述环形缓冲块(6)的顶部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顶部边沿通过槽A(1)的槽口向内形成的翻边A(10)限位于槽A(1)内,所述盖板(4)的中部设有通孔C(15),所述安装板(2)位于槽A(1)的端面、绕槽A(1)设有环形凹槽(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缓冲块(6)的环腔(11)内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中心设有通孔A(5),所述通孔A(5)使槽A(1)的槽口A与槽底A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顶面位于通孔A(5)位置处向上设有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边沿插入环形缓冲块(6)内壁所设的环形槽A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背向槽A(1)的另一端面上、对应于槽底A(12)的位置处设有槽B(1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槽B(16)的槽口B外侧壁向外设有翻边B,从而形成卡环(1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A(12)设有通孔B(14),所述通孔B(14)将槽A(1)与槽B(16)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顶部位于通孔C(15)的周围设有多个凹槽(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9)的槽宽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9)位于槽宽较大的一侧的槽底位置处设有定位孔(18)。
CN201621377730.4U 2016-12-15 2016-12-15 减震悬架座 Active CN20639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7730.4U CN206394377U (zh) 2016-12-15 2016-12-15 减震悬架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7730.4U CN206394377U (zh) 2016-12-15 2016-12-15 减震悬架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4377U true CN206394377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7730.4U Active CN206394377U (zh) 2016-12-15 2016-12-15 减震悬架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4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926B (zh)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CN204955998U (zh) 车辆扭梁结构
CN108382470A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200795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CN206394377U (zh) 减震悬架座
CN206394707U (zh) 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CN206938428U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电机悬置装置
CN201021702Y (zh) 车辆悬架结构
CN204383614U (zh)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CN206297376U (zh) 加强悬架支撑杆限位效果的减震悬架座
CN202389186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6733992U (zh) 一种汽车滑柱上连接板结构
CN201882153U (zh) 汽车前减震器的加强结构
CN202192958U (zh) 一种客车空气悬架左/右托臂梁支架
CN206242839U (zh) 保证减震效果的减震悬架座
CN204278979U (zh) 车用缓冲器及相应的汽车
KR101936445B1 (ko) 하이브리드 인슐레이터 제조 공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현가 시스템
CN201149062Y (zh) 后减震器安装支架
CN107415614A (zh) 一种新型汽车下摆臂
CN207106085U (zh) 一种新型汽车下摆臂
CN205573527U (zh) 电动汽车底盘悬挂总成
CN210309805U (zh) 一种后下控制臂底板
CN206067416U (zh) 悬架底座结构
CN205906043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5686117U (zh) 一种汽车后扭梁衬套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3300 Huaian Changjiang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angsu, No. 29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Jiangsu, Jiangsu

Address before: 223300 Huaian Changjiang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angsu, No. 29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Purui Mi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