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7870U -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7870U
CN206287870U CN201621302867.3U CN201621302867U CN206287870U CN 206287870 U CN206287870 U CN 206287870U CN 201621302867 U CN201621302867 U CN 201621302867U CN 206287870 U CN206287870 U CN 206287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rail
edge
armrest
axle sleeve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28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娜
陈晨
史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16213028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7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7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78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包括:扶手箱、以及通过枢转轴套与扶手箱可枢转地连接的扶手,其中,枢转轴套和扶手可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至与扶手箱错开的偏移位置,并且在偏移位置扶手可相对于扶手箱枢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且方便车辆中不同位置乘客使用的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背景技术
如今,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关注于车辆本身作为交通工具的性能,同时也要求在乘坐过程中车辆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辅助提供娱乐设备。例如,在一些现有的车辆中,设置有用于支撑书本、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支撑板。但是这些支撑板通常需要额外设置在车辆中,这显然增加了车辆的安装和生产成本。在有些车辆中,将支撑板集成在现有的车辆部件中,但是,这些支撑板通常只能朝一个方向翻折,而无法在横向方向上移动,不方便使用。此外,设置在车辆中的扶手组件通常仅能够供车辆的前排或后排用户使用,并且仅能提供支撑作用,因此使用范围较窄且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且方便车辆中不同位置乘客使用的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包括:扶手箱、以及通过枢转轴套与扶手箱可枢转地连接的扶手,其中,枢转轴套和扶手可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至与扶手箱错开的偏移位置,并且在偏移位置扶手可相对于扶手箱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与枢转轴套可绕枢转轴套的轴线沿第一方向由覆盖扶手箱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枢转至露出储物腔的开启位置,其中,在偏移位置扶手可沿第一方向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偏移位置,扶手可在与扶手箱成角度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置物的置物位置之间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枢转轴套和扶手构造成可在与扶手箱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对齐的对齐位置以及偏移位置之间平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箱进一步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边缘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滑槽,其中,枢转轴套的主体容纳在滑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滑槽为弧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相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包括中央部段以及位于中央部段两端的端部部段,其中,中央部段与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端部部段与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枢转轴套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滑槽中的主体、由主体的外表面凸出的止挡凸缘、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导向槽,其中,在偏移位置,止挡凸缘与第二边缘接触并且扶手可沿导向槽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进一步包括:支撑主体、容纳在枢转轴套的主体中的枢转轴、以及连接支撑主体和枢转轴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延伸穿过导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枢转轴套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滑槽的在端部部段与第二边缘之间的弧形部分至少覆盖圆柱形结构的周长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偏移位置,枢转轴套的一端位于滑槽的在端部部段与第二边缘之间的弧形部分中,并且枢转轴套的止挡凸缘与第二边缘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的枢转轴与枢转轴套之间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通过连接杆与枢转轴套固定连接,并且枢转轴套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止挡凸缘,其中,止挡凸缘与连接杆之间形成固定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箱进一步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边缘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滑槽,其中,滑槽为弧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相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在扶手的闭合位置,连接杆和止挡凸缘与第一边缘接触,在扶手的开启位置,连接杆与第二边缘接触,并且在偏移位置,连接杆位于滑槽外部并且止挡凸缘与第二边缘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滑槽的第一边缘包括:中央部段、位于中央部段两端的第一端部部段、以及位于滑槽的端部和第一端部部段之间的第二端部部段,其中,止挡凸缘和连接杆可经由中央部段与第二边缘之间的间隙沿横向方向移动,并且在扶手的闭合位置,连接杆和止挡凸缘分别与第一端部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扶手进一步包括:在覆盖扶手箱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朝向储物腔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至少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保持件,并且保持件包括卡片夹、电子设备保持器、杯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组件中,扶手通过枢转轴套与扶手箱枢转连接,并且枢转轴套和扶手可以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至与扶手箱错开的偏移位置。当在偏移位置时,扶手进一步可继续相对于扶手箱枢转,从而转动至可以用于保持物品或充当支撑件的位置。由此,扶手在初始位置时可以供车辆中的前排用户使用;当在偏移位置并且相对于扶手箱进一步枢转后,扶手可以供后排两侧用户中的任一位使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组件具备多种功能且方便车辆中不同位置乘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扶手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扶手处于闭合位置;
图2是图1所示扶手组件的立体图,其中扶手处于开启位置;
图3是图1所示扶手组件的立体图,其中扶手处于偏移位置并且进一步处于打开位置;
图4是图1所示扶手组件的立体图,其中扶手处于偏移位置并且进一步处于置物位置;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扶手组件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与图6类似的扶手组件的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8是扶手组件中枢转轴套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扶手组件中扶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扶手组件中扶手箱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
图11是扶手组件中扶手箱的可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10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组件10总的来说包括扶手箱12以及扶手14,其中,扶手14通过枢转轴套16与扶手箱12可枢转地连接。换句话说,扶手14可以相对于扶手箱12从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L1枢转至如图2所示的开启位置L2,反之亦然。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并结合图4所示,枢转轴套16和扶手14可以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H移动至与扶手箱12错开的偏移位置L3。应当理解,此处所指的横向方向H指的是车辆左右车门之间延伸的方向。并且,在该偏移位置L3,扶手14可以进一步相对于扶手箱12进行枢转,也就是说,当扶手14处于偏移位置L3,其还可以再次旋转,例如由图3所示的与扶手箱12成角度的打开位置L31旋转至如图4所示的用于置物的置物位置L32。
因此,当在偏移位置L3时,扶手14进一步可继续相对于扶手箱12枢转,从而转动至可以用于保持物品或充当支撑件的位置。由此,扶手14在初始位置时可以供车辆中的前排用户使用;当在偏移位置L3并且相对于扶手箱12进一步枢转后,扶手14可以供后排两侧用户中的任一位使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组件10具备多种功能且方便车辆中不同位置乘客使用。
进一步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扶手14与枢转轴套16可绕枢转轴套16的轴线R(在图4中示出)沿第一方向A1由覆盖扶手箱12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L1枢转至露出储物腔的开启位置L2,其中,在偏移位置L3时扶手14可沿如上所述的第一方向A1枢转。也就是说,在偏移位置L3时,扶手14可以沿着与扶手14的开启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进一步地枢转。
进一步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在偏移位置L3时,扶手14可在与扶手箱12成角度的打开位置L31、以及用于置物的置物位置L32之间枢转。可以想到的是,当扶手14处于置物位置L32时,扶手14露出的表面可以用作置物面来放置各种物品。
返回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枢转轴套16和扶手14构造成可在与扶手箱12沿车辆的纵向方向D对齐的对齐位置L4(在图1中示出)以及如上所述的偏移位置L3之间平移。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组件10的具体结构而言,如图6、图7并结合图10所示,扶手组件10的扶手箱12可以包括箱体30和滑槽32,其中,滑槽32设置在箱体30的边缘并且沿横向方向H延伸。此外,枢转轴套16的主体部分可以容纳在滑槽32中。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滑槽32可以是弧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相向的第一边缘34和第二边缘36。其中,第一边缘34可以包括中央部段38和端部部段40,端部部段40位于中央部段38的两端。并且中央部段38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端部部段40与第二边36缘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滑槽32可以对容纳在其中的枢转轴套16进行稳固地保持并且端部部段40的设置可以不妨碍扶手14进行枢转。
返回参照图6、图7以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枢转轴套16可以具体地包括容纳在滑槽32中的主体18、由主体18的外表面凸出的止挡凸缘20、以及设置在主体18上的导向槽22。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在偏移位置L3时,止挡凸缘20会与滑槽32的第二边缘36接触并且扶手14可沿导向槽22枢转。换句话说,当在偏移位置L3时,止挡凸缘20会抵压接触在滑槽32的第二边缘36上从而通过第二边缘36进行止挡或止动,同时扶手14会沿着导向槽22进行枢转,即,扶手14会相对于枢转轴套16进行枢转。换句话说,导向槽22在本实施例中充当扶手14的枢转通道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6、图7以及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扶手14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撑主体24、容纳在枢转轴套16的主体18中的枢转轴26、以及连接支撑主体24和枢转轴26的连接杆28。其中,当安装完成并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的装配结构时,连接杆28会延伸穿过导向槽22,使得扶手14通过连接杆28在导向槽22中枢转。
进一步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枢转轴套16的主体18可以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滑槽32的在端部部段40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弧形部分至少覆盖圆柱形结构的周长的一半。这样,能够使得枢转轴套16稳固地保持在滑槽32中,即使在枢转轴套16处于偏移位置L3时,其也不会从而滑槽32中脱落。换句话说,在偏移位置L3时,枢转轴套16的一端会位于滑槽32的在端部部段40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弧形部分中,并且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与第二边缘36接触。另外应当指出的是,扶手14的枢转轴26与枢转轴套16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这样用户需要对扶手14施加一定的力来克服枢转轴26和枢转轴套1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扶手14能够相对于枢转轴套16枢转。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组件10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扶手14处于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L1并且同时处于与扶手箱12沿纵向方向D对齐的对齐位置L4。在此位置时,车辆内的前排用户(例如,驾驶员和前排副驾驶乘客)可以对扶手14进行使用,并且扶手14充当盖板来遮挡扶手箱12的储物腔。此时,扶手14的连接杆28和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均与扶手箱12中滑槽32的端部部段40抵压接触,并且由于中央部段38的存在,连接杆28和止挡凸缘20无法沿横向方向H平移。
当后排乘客需要使用扶手14作为置物板来进行支撑物品时,可以将扶手由图1所示的位置沿第一方向A1枢转至图2所示的开启位置L2。在此过程中,由于扶手14的枢转轴26与枢转轴套16之间的过盈配合,扶手14的枢转会带动枢转轴套16共同旋转,直至扶手14的连接杆28和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均与滑槽32的第二边缘36接触为止。
然后,以沿横向方向H向右侧拉动扶手14为例(与其相对应的,扶手14也可以沿横向方向H向左侧拉动,其过程与向右侧类似),扶手沿横向方向H由图2所示的位于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偏移位置L3,直至扶手14的连接杆28从滑槽32中脱离但是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仍保留在滑槽32中的位置为止。
进一步地,用户将扶手14由图3所示的位置向后枢转至如图4和图5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由于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仍保持在滑槽32中,因此其始终与滑槽32的第二边缘36保持接触并且不会在进一步枢转,而扶手14的连接杆28由于已从滑槽32中脱离,因此扶手14可以沿着枢转轴套16中的导向槽22进一步地向后枢转至图4和图5所示的置物位置L32,从而可以使用户将要保持的物品放置在扶手14上。
与上述过程相反的,当需要将扶手14由如图4和图5所示的位置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用户首先枢转扶手14使得扶手14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扶手14的枢转轴26与枢转轴套16之间过盈配合,因此扶手14的枢转会带动枢转轴套16也进行枢转,并且枢转轴套16的止挡凸缘20会首先接触滑槽32的端部部段40。然后,由于端部部段40的止挡使得止挡凸缘20不会进一步枢转,而扶手14会继续在枢转轴套16的导向槽22中枢转,直至扶手14的连接杆28也接触端部部段40为止。
然后,用户将扶手14再次向第一方向A1枢转,此时已经相互对齐的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同时沿第一方向A1转动至抵压第二边缘36的位置。此时,用户可以将扶手14由偏移位置L3向对齐位置L4移动直至扶手14返回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过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扶手14通过连接杆28与枢转轴套16固定连接,并且枢转轴套16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止挡凸缘20,其中,止挡凸缘20与连接杆28之间形成固定夹角。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扶手14与枢转轴套16之间是固定连接的,例如二者可以是一体成型而成的,即,扶手14与枢转轴套16之间在任何位置均不会进行出现枢转。此时,枢转轴套16充当扶手14的枢转轴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在扶手14处于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L1时,连接杆28和止挡凸缘20会均与第一边缘34接触;在扶手14处于如图2所示的开启位置L2时,由于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之间存在固定夹角,因此仅有连接杆28与第二边缘36接触;而在扶手14处于如图3和图4所示的偏移位置时,连接杆28会位于滑槽32的外部并且止挡凸缘20会与第二边缘36接触。
参照图6以及图11所示,由于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之间存在固定夹角,并且扶手14与枢转轴套16是一体成型的,因此相应的扶手箱12的滑槽32的结构也会存在不同。
具体来说,如图11所示,滑槽32的第一边缘34可以包括中央部段38、位于中央部段38两端的第一端部部段42、以及位于滑槽32的端部和第一端部部段42之间的第二端部部段44。其中,当扶手14在对齐位置L4和偏移位置L3之间平移时,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可经由中央部段38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间隙沿横向方向H移动。也就是说,与以上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中央部段38和第二边缘36之间的间隙会大于以上实施例中的对应间隙。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部段38和第二边缘36之间的间隙需要能够允许具有固定夹角的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两者同时通过。进一步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扶手14处于闭合位置L1时,连接杆28和止挡凸缘20会分别与第一端部部段42和第二端部部段44接触。也就是说,由于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之间具有固定夹角,因此相对应的第一端部部段42和第二端部部段44之间也会存在诸如台阶状或阶梯状的结构。并且应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端部部段44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第一端部部段42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且第一端部部段42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中央部段38与第二边缘36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组件10的操作过程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存在不同。具体地,当用户将扶手14由图1所示的位置枢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相互固定的连接杆28和止挡凸缘20共同枢转直至连接杆28与滑槽32的第二边缘36接触。然后用户向左或向右拉动扶手14,使得连接杆28和止挡凸缘20共同通过滑槽32的中央部段38和第二边缘36之间的间隙,直至到达偏移位置。此时,止挡凸缘20仍然位于滑槽32内部而连接杆28移动至滑槽32外部。
然后,用户将扶手14进一步向后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由于止挡凸缘20和连接杆28之间存在固定夹角的关系,止挡凸缘20仍然可以继续枢转一定角度,而由于连接杆28位于滑槽32外部,因此其不会影响止挡凸缘20的进一步枢转。当止挡凸缘20枢转至与第二边缘36相接触时,完成转换过程。
与上述过程相反的,当需要将扶手14枢转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用户只需将扶手14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枢转,直至连接杆28与第二边缘36对齐。此时,扶手14可以平移返回至对齐位置,然后用户可以将扶手14继续枢转从而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以上所述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扶手14移动的实施方式,但是不同实施方式之间可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车辆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是适用的。换句话说,在车辆中选择如上所述的何种实施方式,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而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其它任何适当的结构均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并且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
此外需要另外指出的是,扶手14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覆盖扶手箱12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朝向储物腔的第一表面46、以及与第一表面46相对的第二表面48。其中,至少在第一表面46上可以设置有保持件。例如,保持件可以包括卡片夹、电子设备保持器、杯架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利用保持件来对各种物品进行保持。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在第二表面48上设置保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箱、以及通过枢转轴套与所述扶手箱可枢转地连接的扶手,
其中,所述枢转轴套和所述扶手可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扶手箱错开的偏移位置,并且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扶手可相对于所述扶手箱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与所述枢转轴套可绕所述枢转轴套的轴线沿第一方向由覆盖所述扶手箱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枢转至露出所述储物腔的开启位置,其中,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扶手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扶手可在与所述扶手箱成角度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置物的置物位置之间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套和所述扶手构造成可在与所述扶手箱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对齐的对齐位置以及所述偏移位置之间平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进一步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边缘且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滑槽,其中,所述枢转轴套的主体容纳在所述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弧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相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包括中央部段以及位于所述中央部段两端的端部部段,其中,所述中央部段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端部部段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套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所述滑槽中的所述主体、由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凸出的止挡凸缘、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导向槽,其中,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第二边缘接触并且所述扶手可沿所述导向槽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进一步包括:支撑主体、容纳在所述枢转轴套的主体中的枢转轴、以及连接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枢转轴的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延伸穿过所述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套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所述滑槽的在所述端部部段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弧形部分至少覆盖所述圆柱形结构的周长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枢转轴套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的在所述端部部段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弧形部分中,并且所述枢转轴套的止挡凸缘与所述第二边缘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所述枢转轴与所述枢转轴套之间过盈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枢转轴套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枢转轴套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止挡凸缘,其中,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固定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进一步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边缘且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滑槽,其中,所述滑槽为弧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相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其中,在所述扶手的所述闭合位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第一边缘接触,在所述扶手的所述开启位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边缘接触,并且在所述偏移位置,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滑槽外部并且所述止挡凸缘与所述第二边缘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所述第一边缘包括:中央部段、位于所述中央部段两端的第一端部部段、以及位于所述滑槽的端部和所述第一端部部段之间的第二端部部段,
其中,所述止挡凸缘和所述连接杆可经由所述中央部段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隙沿所述横向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扶手的所述闭合位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止挡凸缘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进一步包括:在覆盖所述扶手箱的储物腔的闭合位置朝向所述储物腔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保持件,并且所述保持件包括卡片夹、电子设备保持器、杯架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621302867.3U 2016-11-30 2016-11-30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7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2867.3U CN206287870U (zh) 2016-11-30 2016-11-30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2867.3U CN206287870U (zh) 2016-11-30 2016-11-30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7870U true CN206287870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09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286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7870U (zh) 2016-11-30 2016-11-30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7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7454A (zh) * 2019-05-27 2020-11-2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枢转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7454A (zh) * 2019-05-27 2020-11-2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枢转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544A (zh) 带有一体化键盘组件的方向盘
US10422170B2 (en) Dual pivot laterally translating hinges
CN107627929A (zh) 可致动为垂直展开的车辆扶手
JP2006240611A (ja) 車両用ドアシステム
US10914108B2 (en) Opposed type sliding door device of vehicle using planetary gear reducer
CN206287870U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组件
CN201769657U (zh) 具有鸥翼门的汽车
CN105730199A (zh) 多用途车辆的门及多用途车辆
WO2004028884A3 (d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und kraftfahrzeug
EP1420131A2 (en) A door handle for vehicles
CN110329161A (zh) 汽车仪表板的储物盒以及汽车
CN106515595B (zh) 一种可双向开启的储物盒
US10195927B2 (en) Pivotable motor vehicle tailgate
CN106639685A (zh) 一种汽车隐藏式外门拉手锁止结构
CN211075731U (zh) 对开式双扶手锁止机构
CN103158628B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杂物盒的手套箱
CN106285244B (zh) 一种隐藏式外门拉手锁止结构
US20070145774A1 (en) Automotive door hinge
US20140021734A1 (en) Movement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interior trim part, and interior trim part
CN106968535A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伸出车门把手
CN211115328U (zh) 一种车门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5531826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司机室隔门的推杆锁装置
CN205654200U (zh) 一种锁定装置
CN204801901U (zh) 一种充电口门四连杆开启装置及充电型汽车
CA2316584A1 (en) Air drag reduc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