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5159U -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5159U
CN206265159U CN201621396290.7U CN201621396290U CN206265159U CN 206265159 U CN206265159 U CN 206265159U CN 201621396290 U CN201621396290 U CN 201621396290U CN 206265159 U CN206265159 U CN 206265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guard
lower portion
front lower
engine
engine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62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李斌
龙云朗
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Lifan Junma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62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5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5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5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属于载货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和连接部,挡泥板本体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挡泥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设有U字形缺口,第二端的边缘向发动机方向翻边,U字形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每个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接部。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具有U字形缺口,结构设计合理,能更好地与发动机贴合,起到阻隔泥水和灰土的作用。该载货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使得发动机能够具有防尘、防泥水的特性,延长载货汽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货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成熟,代步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轻型载货汽车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轻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一般位于两前轮后面,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两前轮溅起的泥水或灰土,将会从发动机的前下部溅到发动机上,当泥水或灰土溅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及发电机传动皮带或皮带轮上时,会造成皮带打滑并加速皮带的磨损,也不利于发动机的清洁。此外,气流在该位置产生的涡流会增加汽车行驶的阻力,不利于汽车的行驶经济性。
现有载货汽车即使安装有挡泥板,但挡泥板的结构简单,而且多为网状栅格,不能很好地阻隔泥水和灰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具有U字形缺口,结构设计合理,能更好地与发动机贴合,起到阻隔泥水和灰土的作用,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载货汽车,该载货汽车具有上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使得发动机能够具有防尘、防泥水的特性,延长载货汽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和连接部。挡泥板本体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侧板分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侧板相对于底板倾斜,挡泥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设有U字形缺口,第二端的边缘向发动机方向翻边,U字形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挡泥板本体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对称设置于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每个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
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具有U字形缺口,U字形缺口位于挡泥板本体的一端,能更好地贴合发动机,同时,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结构设计合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阻挡泥水和灰土,从而达到延长发动机寿命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侧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之间,第一连接板与底板连接,第三连接板与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或第三连接板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U字形缺口的边缘翻边形成U字形贴合部,U字形贴合部靠近底板的宽度大于远离底板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条,多个加强筋条并排横向设置于挡泥板本体并向远离发动机方向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条包括第一加强筋条,第一加强筋条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条包括四个第二加强筋条,四个第二加强筋条对称设置于U字形缺口的两侧,两个第二加强筋条连接底板和第一侧板,两个第二加强筋条连接底板和第二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条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条,第三加强筋条位于底板,第三加强筋条靠近U字形缺口的封闭端。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挡泥板本体具有凹陷部,凹陷部位于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第一安装孔位于凹陷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二端,两个第一安装孔对称分布于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载货汽车,包括车架和上述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与车架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该载货汽车的发动机外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能够与发动机配合使用,使发动机保养良好,延长载货汽车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减轻经济负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具有U字形缺口,结构设计合理,能更好地与发动机贴合,起到阻隔泥水和灰土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载货汽车,该载货汽车具有上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挡泥板与发动机配合使用,使得发动机保养良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减轻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挡泥板本体;110-底板;120-侧板;121-第一连接板;122-第二连接板;123-第三连接板;124-第一侧板;125-第二侧板;130-第一端;131-U字形缺口;132-贴合部;140-第二端;150-第一安装孔;20-连接部;210-第二安装孔;30-加强筋条;310-第一加强筋条;320-第二加强筋条;330-第三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右”、“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包括挡泥板本体10和连接部20。
如图2所示,挡泥板本体10包括底板110和两块侧板120,侧板120分为第一侧板124和第二侧板125,两块侧板120对称设置于底板110的两侧,侧板120相对于底板110倾斜,即侧板120与底板110之间具有夹角(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挡泥板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30和第二端140。第一端130开设有U字形缺口131,U字形缺口131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端140的方向,即如图2中所示,U字形开口朝右。第二端140的边缘向发动机方向翻边,也就是如图4所示的视角方向,第二端140向上翻边。挡泥板本体10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150,多个第一安装孔150对称设置于U字形缺口131的开口端两侧。发动机的外部轮廓使得挡泥板本体10的结构需相应改变,挡泥板本体10开设的U字形缺口131的具体结构尺寸是根据发动机的不规则结构来设计的。U字形的缺口能够使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更好的贴合发动机,对于泥水和灰土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第一安装孔1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50的数量为两个,即在U字形缺口131的开口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50。
需要指出的是,紧固件可以为多种形式,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紧固件可以为螺栓。紧固件的作用是将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固定于车架,并与发动机前下部贴合,使得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屏蔽层,阻挡泥水和灰土。
进一步地,U字形缺口131的边缘翻边形成U字形贴合部132,U字形贴合部132靠近底板110的宽度大于远离底板110的宽度,也就是说U字形缺口131的宽度尺寸由开口端到封闭端逐渐增大,形成不规则的U字形的缺口。该结构能够使得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与发动机配合紧凑,底板110与发动机贴合,使得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的阻挡泥水和灰土的效果更加突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侧板120包括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和第三连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1、第二连接板122和第三连接板123相对底板110依次设置,即第二连接板122位于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三连接板123之间,第一连接板121与底板110连接,第三连接板123位于侧板120的相对底板110的最远端。第一连接板121与第三连接板123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122相对第一连接板121或第三连接板123倾斜。侧板120的不规则结构,是根据发动机的外形来设计的,能够合理利用发动机的外形轮廓,节省空间,使得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与发动机贴合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120的远离底板110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接部20,即第三连接板123的远离第二连接板12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部20。连接部2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210。第二安装孔2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的,第二安装孔210的数量为一个,即每个连接部20设置有一个第二安装孔210。为了使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与车架的连接牢固美观,两个连接部20的第二安装孔210可以相对挡泥板本体10对称设置。
可选的,挡泥板本体10可以具有凹陷部,凹陷部位于U字形缺口131的开口端两侧,第一安装孔150位于凹陷部。凹陷部的作用是与第一安装孔150配合,方便紧固件与挡泥板本体10的连接,同时,紧固件位于凹陷部,增加紧固件与挡泥板本体10连接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能够更好的发挥阻挡泥水和灰土的作用,挡泥板本体10和连接部20是一体成型的,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在注塑件的设计及制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注塑件的强度和刚度,都会在注塑件的表面设计加强筋,而加强筋的具体结构形状是根据注塑件的结构来设计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如图2所示,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条30。多个加强筋条30并排横向设置于挡泥板本体10,并且向远离发动机方向凸起。加强筋条30向远离发动机的方向(如图2所示,向下的方向)凸起,增加了挡泥板本体10与发动机之间的空间,避免挡泥板本体10与发动机外部轮廓干涉。
进一步地,加强筋条30包括第一加强筋条310,第一加强筋条310由第一侧板124延伸至第二侧板125,即第一加强筋条310连接第一侧板124和第二侧板125。第一加强筋条310的设计,增加了挡泥板本体1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第一加强筋条310的数量及宽度等尺寸,可以根据挡泥板本体10的实际尺寸来设计。
进一步地,加强筋条30包括四个第二加强筋条320,四个第二加强筋条320对称设置于U字形缺口131的两侧,其中两个第二加强筋条320连接底板110和第一侧板124,另外两个第二加强筋条320连接底板110和第二侧板125。第二加强筋条320的作用是加强侧板120与底板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而第二加强筋条320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侧板120和底板110的实际尺寸来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条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条330,第三加强筋条330位于底板110,并且第三加强筋条330靠近U字形缺口131的封闭端。第三加强筋条330的作用是增加底板110的强度和刚度,第三加强筋条330的具体结构尺寸可以根据底板110的实际尺寸来设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为:挡泥板本体10和连接部20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挡泥板本体10设置有加强筋条30,增加了挡泥板本体10的强度和刚度;在挡泥板本体10的第一端130开设U字形缺口131,U字形缺口131的宽度由开口端向封闭端逐渐增大,使得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能够更好的与发动机配合,增加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对泥水和灰土的屏蔽效果。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具有U字形缺口13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更好的与发动机贴合,起到阻隔泥水和灰土的作用。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载货汽车,包括车架和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其他未提及部分参照第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固定于车架,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位于发动机的下部靠前位置,并与车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发动机外设置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100,使得发动机具有屏蔽层,能够阻挡工作时车辆溅起的泥水和灰土,使得发动机保养良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相当于增加了载货汽车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的结构,能够使得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与发动机更好的贴合,起到阻隔泥水和灰土的作用;将该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应用到载货汽车上,增加发动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载货汽车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减轻经济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板本体和连接部;
所述挡泥板本体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所述侧板分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侧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所述挡泥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U字形缺口,所述第二端的边缘向发动机方向翻边,所述U字形缺口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挡泥板本体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称设置于所述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
每个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均连接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三连接板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字形缺口的边缘翻边形成U字形贴合部,所述U字形贴合部靠近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底板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条,多个所述加强筋条并排横向设置于所述挡泥板本体并向远离发动机方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包括第一加强筋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条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包括四个第二加强筋条,四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对称设置于所述U字形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条,所述第三加强筋条位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加强筋条靠近所述U字形缺口的封闭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本体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称分布于所述U字形缺口的开口端两侧。
10.一种载货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所述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与所述车架通过紧固件连接。
CN201621396290.7U 2016-12-19 2016-12-19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Active CN206265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290.7U CN2062651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290.7U CN2062651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5159U true CN206265159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47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6290.7U Active CN206265159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51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208A (zh) * 2016-12-19 2017-05-3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208A (zh) * 2016-12-19 2017-05-3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1208A (zh)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CN205541672U (zh) 防水型户外广告机及电视墙
CN206265159U (zh) 发动机前下部挡泥板及载货汽车
CN20782614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护板及汽车
JP2001018852A (ja) アンダーカバー
JP5046985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3624551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バンパー構造
CN205524100U (zh) 一种高稳定型发动机下护板
CN206493912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06813132U (zh) 一种工作走台盖板
US5947549A (en) Conversion filler panel structure
CN115303369B (zh) 一种轻型卡车轮胎围挡装置
CN219668348U (zh) 一种拖拉机前地板、拖拉机车架及拖拉机
JPH02256574A (ja) 自動車のマッドガード
JPH02256572A (ja) 自動車のマッドガード
CN206171581U (zh) 一种越野车防溅轮罩及汽车
JP2580684Y2 (ja) 自動車の後部補強構造
CN215761045U (zh) 工程机械用门锁防水外壳体
JPH1030578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3671695B2 (ja) マッドプロテクタ取付構造
JPS6134217Y2 (zh)
CN206826409U (zh) 一种汽车用传动轴吊架
JPS6033074Y2 (ja) 乗降用ステップの泥はね防止構造
JPH0210039Y2 (zh)
JPH021574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