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6121U -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6121U
CN206206121U CN201621241680.7U CN201621241680U CN206206121U CN 206206121 U CN206206121 U CN 206206121U CN 201621241680 U CN201621241680 U CN 201621241680U CN 206206121 U CN206206121 U CN 206206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base plate
shock
insulation cover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416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sch Thermo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416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6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6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6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包括立柱、侧壁、顶板、底板以及由它们围成的容纳压缩机本体的封闭空间,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至少两层不同材质的减振吸音层,其中,直接与侧壁和底板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减振垫,另一层为纤维吸音板;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面积小于所述底板的面积,所述立柱为四根,直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所述底板的纤维吸音板上还设置一个用于安置压缩机本体的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底板通过减振器连接。

Description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压缩机本体外的减振隔音罩。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工作时,其压缩机的运转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当这些振动和噪音传递到周围环境并与其它管路或墙面之间产生共振时,还会将噪声进一步放大,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对于特别是家用的空调或者热水器而言,如何有效降低压缩机工作时的噪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减振不足及噪声泄漏的问题。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包括立柱、侧壁、顶板、底板以及由它们围成的容纳压缩机本体的封闭空间,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至少两层不同材质的减振吸音层,其中,直接与侧壁和底板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减振垫,另一层为纤维吸音板;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面积略小于所述底板的面积,四根所述立柱直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所述底板的纤维吸音板上方还设置一个用于安置压缩机本体的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底板通过减振器连接。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四角分别设置有四个通槽,每个所述通槽内设置一个所述减振器,这些减振器的底面直接接触所述底板、顶面与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的纤维吸音板上表面平齐或高于所述纤维吸音板的上表面,所述托盘的四角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减振器上。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托盘的四边均与所述侧壁的减振吸音层紧密贴合;所述托盘上还设置有四个压缩机固定孔,用于与紧固件相配合以固定压缩机本体的四角。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四个所述减振器作为顶点确定的形状为矩形;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的位置被设置于:以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作为顶点确定一正方形时,其重心C到所述矩形的两个长边的距离L1、L2相等,到所述矩形的两个短边的距离H1、H2不相等且H1>H2;四个所述减振器中,两个所述减振器的刚度为K1、另外两个所述减振器的刚度为K2,且满足K1×H1=K2×H2。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缩机固定孔的位置被设置于:以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为顶点确定一正方形时,其至少一个边与所述托盘的短边之间夹角为30~40度。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一个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在与顶板平齐的高度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带有通孔的管道固定装置,所述管道固定装置的通孔允许与压缩机本体相连的管道穿过并固定,所述顶板的一边设置有与所述管道固定装置的形状匹配的缺口。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对所述顶板设置缺口的一边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顶板设置缺口一边的对边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管道固定装置采用弹性材质,其外缘尺寸大于所述顶板的缺口;所述管道固定装置与所述缺口的接触面设置横槽,所述横槽允许所述顶板的缺口以平推方式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管道固定装置。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单独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壁和/或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本申请中至少两层不同材质的减振吸音层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向外界的传递,此外,由于压缩机本体并不是完全固定在隔音罩的底板上,压缩机的振动和噪音被有效地吸收并阻隔在隔音罩内部。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前述和其它方面将通过下面参照附图所做的详细介绍而被更完整地理解和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的底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管道固定装置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确切地理解本申请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包括立柱100、侧壁200、顶板300、底板400以及由它们围成的容纳压缩机本体500的封闭空间,其中,侧壁200和底板400的内表面附着有至少两层不同材质的减振吸音层,其中,直接与侧壁200和底板400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减振垫610,附着于橡胶减震垫610之上的为纤维吸音板620,该纤维吸音板620可以采用泡沫或玻璃纤维吸音板。如图所示,底板400的减振吸音层面积小于底板400的面积,四根立柱100直接设置在底板400的四角,底板400的减振吸音层的纤维吸音板620上还设置一个用于安置压缩机本体500的托盘700,该托盘700与底板400通过减振器710连接。各侧壁200之间以及侧壁200和底板400之间接触之处的橡胶减振垫610互相挤压密封、纤维吸音板620互相接触。
减振器710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板400的减振吸音层四角分别设置了四个通槽,每个通槽内放置一个减振器710,这些减振器710的底面直接接触底板400、顶面与底板400的减振吸音层的纤维吸音板620上表面平齐或略高于纤维吸音板620的上表面,托盘700的四角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四个减振器710上。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四个减振器710作为顶点确定的形状为一个矩形。
参见图1及图2,为了达到良好的减振隔音效果,托盘700的四边均与所述侧壁200的减振吸音层紧密贴合;所述托盘700上还设置有四个压缩机固定孔720,用于与紧固件相配合以固定压缩机本体500的四角。为了减少共振,压缩机固定孔720为非中心对称分布,同时,底板400四角的减振器710刚度也非一致,而是根据质量分布计算得出。具体而言,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720的位置被设置成:以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720作为顶点确定一正方形时,该正方形的重心C到由四个减振器710作为顶点确定的矩形的两个长边的距离L1=L2,重心C到该矩形的两个短边的距离H1、H2不相等,且H1>H2;四个减振器710中,两个减振器710的刚度为K1、另外两个减振器710的刚度为K2,且同时满足K1×H1=K2×H2。通过上述方案,压缩机本体500并不是直接与底板400完全固定,而是以一种类似于浮动的形式设置在托盘上,使得底板400不会随着压缩机本体500的振动而发生共振,配合多层材料减振吸音,有效地降低了振动和噪声。
此外,该正方形至少一个边与所述托盘的短边之间的夹角α为30~40度。这种设计使得工人在安置压缩机本体500时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如图1及图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侧壁200的内表面在与顶板300平齐的高度设置有横梁210,横梁210上设置带有通孔的管道固定装置220,该管道固定装置220的通孔220a允许与压缩机本体500相连的管道510穿过并固定。顶板300的一边310设置有与管道固定装置220的形状匹配的缺口311。为了方便管道510的穿过,管道固定装置220还开设有竖槽222。
此外,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横梁210上还设置有对顶板300设置缺口的一边310进行限位的限位部211,顶板设置缺口一边310的对边320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100上。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为了增强密封性、降低噪音,所述管道固定装置220采用弹性材质,其外缘尺寸略大于顶板300的缺口311;管道固定装置220与所述缺口311的接触面设置横槽221,该横槽221允许所述顶板300的缺口311以平推方式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管道固定装置220。使得顶板300与管道固定装置220的结合更紧密。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各个侧壁200单独拆卸和安装,除了设置横梁210的侧壁外,其它每个侧壁200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100上。而为了进一步减少共振所带来的噪声,所述侧壁200和/或所述顶板300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201、3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加强筋的排布方式可以考虑实际需要根据声学原理进行设置。
由此,本申请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从多个方面对安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本体进行减振、吸音、降低噪声,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所示出的细节。相反地,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各种细节可以被改造。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包括立柱、侧壁、顶板、底板以及由它们围成的容纳压缩机本体的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至少两层不同材质的减振吸音层,其中,直接与侧壁和底板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减振垫,另一层为纤维吸音板;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面积小于所述底板的面积,所述立柱为四根,直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角,所述底板的纤维吸音板上还设置一个用于安置压缩机本体的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底板通过减振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减振吸音层四角分别设置有四个通槽,每个所述通槽内设置一个减振器,这些减振器的底面直接接触所述底板、顶面与所述底板的纤维吸音板上表面平齐或高于所述纤维吸音板的上表面,所述托盘的四角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减振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四边均与所述侧壁的减振吸音层紧密贴合;所述托盘上还设置有四个压缩机固定孔,用于与紧固件相配合以固定压缩机本体的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减振器作为顶点确定的形状为矩形;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的位置被设置于:以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作为顶点确定一正方形时,其重心C到所述矩形的两个长边的距离L1、L2相等,到所述矩形的两个短边的距离H1、H2不相等且H1>H2;四个所述减振器中,两个所述减振器的刚度为K1、另外两个所述减振器的刚度为K2,且满足K1×H1=K2×H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固定孔的位置被设置于:以四个所述压缩机固定孔为顶点确定一正方形时,其至少一个边与所述托盘的短边之间夹角为30~4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在与顶板平齐的高度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带有通孔的管道固定装置,所述管道固定装置的通孔允许与压缩机本体相连的管道穿过并固定,所述顶板的一边设置有与所述管道固定装置的形状匹配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对所述顶板设置缺口的一边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顶板设置缺口一边的对边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固定装置采用弹性材质,其外缘尺寸大于所述顶板的缺口;所述管道固定装置与所述缺口的接触面设置横槽,所述横槽允许所述顶板的缺口以平推方式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管道固定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单独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减振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和/或所述顶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CN201621241680.7U 2016-11-21 2016-11-21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Active CN206206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1680.7U CN206206121U (zh) 2016-11-21 2016-11-21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41680.7U CN206206121U (zh) 2016-11-21 2016-11-21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6121U true CN206206121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4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41680.7U Active CN206206121U (zh) 2016-11-21 2016-11-21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61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764A (zh) * 2018-09-29 2019-03-08 武汉施迈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隔音防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764A (zh) * 2018-09-29 2019-03-08 武汉施迈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隔音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5485B1 (ko) 내진용 조립식 블록유닛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내진벽체의 시공방법
JP5226950B2 (ja) 型枠を備えた改良構造用サンドイッチ板
TWI398570B (zh) 微震控制建築系統
TW201602471A (zh) 防震裝置
CN206206121U (zh) 压缩机减振隔音罩
JP6308770B2 (ja) 中空二重壁の構築方法
KR20150001959U (ko) 교차연통되는 텐트지지용 공기주입 파이프
KR101752885B1 (ko) 방산탑 소음기 및 방산탑 소음기 제작방법
JP6378494B2 (ja) 免震構造
KR20150026165A (ko) 에어 쿠션 층간 소음 방지 블록
KR100994370B1 (ko) 납 면진받침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720718B2 (ja) 制振建物
CN206344516U (zh) 一种新型隔音板材
CN205399710U (zh) 一种复合式减震消音板
CN207865667U (zh) 一种片式微孔岩消声器
CN211526705U (zh) 用于高层建筑的浮动地台
JP2011038599A (ja) 冷蔵庫
KR101564509B1 (ko) 소음방지매트
CN206329669U (zh) 液压式吸振器
JP2010112013A5 (zh)
KR101956825B1 (ko) 건축용 층간 소음 방지용 바닥재
JP3162393U (ja) 制振耐力壁パネル
CN206234477U (zh) 应用于船舶管路的综合减振降噪装置
JP2016000932A (ja) 免震構造の原点復帰手段と原点復帰方法、並びに該手段を備えた改良地盤
CN105178465B (zh) 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and 2, No. 960 Fengnian Road, Malu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1

Patentee after: BOSCH therm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77 Dongfeng Road, Chenzhuang Town, Huantai County,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OSCH thermal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