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5094U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5094U
CN206195094U CN201621092733.3U CN201621092733U CN206195094U CN 206195094 U CN206195094 U CN 206195094U CN 201621092733 U CN201621092733 U CN 201621092733U CN 206195094 U CN206195094 U CN 206195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erminal
socket
arm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27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927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5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5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5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固定于插头电路板的插头连接器及固定于插座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及固设于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信号端子及插头接地端子,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纵长设置的插座本体及固设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信号端子及插座接地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接触部及插头焊接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接触部及插座焊接部,所述插头接触部全部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头焊接部分两排排列于插头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接触部也全部排列于一排且与所述插头接触部对接,所述插座焊接部也间隔的排列于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插座本体外的遮蔽壳体。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用于连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2585983U号所示,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分别包括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以一定间距距离设置成一排,有效减小了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的横向宽度。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组合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仍有待提升。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合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固定于插头电路板的插头连接器及固定于插座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及固设于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信号端子及插头接地端子,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纵长设置的插座本体及固设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信号端子及插座接地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接触部及插头焊接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接触部及插座焊接部,所述插头接触部全部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头焊接部分两排排列于插头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接触部也全部排列于一排且与所述插头接触部对接,所述插座焊接部也间隔的排列于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插座本体外的遮蔽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为一体式包覆于插座本体的四周的金属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反向交叉排列于一排的插头接地端子及插头信号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反向交叉排列于一排的插座接地端子及插座信号端子。
进一步的,每两根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头接地端子,每两根所述插座信号端子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座接地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插头接触部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插头接触部全部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插头焊接部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插头焊接部分别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暴露于所述插头本体的根部的左右两侧外,所述插座接地端子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插座接触部全部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座接地端子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插座焊接部分别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暴露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左右两侧外。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本体包括长条形的板状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垂直设置的根部,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沿底壁纵长方向两侧向上垂直延伸的侧壁、沿底壁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侧壁两端的端壁及由所述底壁、两侧壁和两端壁围绕而成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接触部包括收容并且贴覆于所述插入部两侧表面上的第二插头抵持臂及第三插头抵持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插头抵持臂和第三插头抵持臂的第一插头抵持臂,所述插座接触部包括固持于插座本体两侧壁的第二插座抵持臂和第三插座抵持臂,及连接所述第二、第三插座抵持臂的第一插座抵持臂。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第二插头抵持臂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第三插头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第三插头抵持臂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第二插头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另一侧,所述插座接地端子的第二插座抵持臂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第三插座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插座接地端子的第三插座抵持臂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第二插座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包覆所述插座本体两侧壁的两侧墙、连接所述两侧墙并包覆所述插座本体两端壁的两端墙及若干自所述两侧墙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接地片,所述两侧墙在纵长方向上连续包覆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所述接地片夹持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的内壁并与其中一根插头接地端子对接以充当对应的插座接地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端子最外侧为所述插座接地端子,所述插座端子最外侧为所述插座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片与最外侧的所述插头接地端子对接以充当最外侧的插座接地端子,所述两侧墙包括连续包覆所述插座本体的主干、自主干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焊接于所述插座电路板上的接地脚及位于两所述接地脚之间的空隙,每两根所述插座焊接部之间至少设有一根所述接地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将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内的插座端子及插头端子的接触部设置成一排,焊接部设置于两侧,并在插座端子及插头端子外设置遮蔽壳体,有效增强抗电磁干扰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结构简单精巧,制造方便,具有生产效率高、解省材料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并展现了第一、第二连接器未对接的状态。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头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头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座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座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对接前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对接后沿A-A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座连接器 1 电连接器组合 100
底壁 11 侧壁 12
端壁 13 端子槽道 14
固持槽 141 收容槽 142
插座端子 15 插座焊接部 150
插座接地端子 151 插座信号端子 152
第一插座抵持臂 153 第三插座抵持臂 154
第二插座抵持臂 155 插座接触部 156
固持部 157 倒置U形部 158
屏蔽壳体 16 若干接地片 161
侧墙 162 端墙 163
限位部 164 接地脚 165
主干 166 空隙 167
收容空间 19 插头连接器 2
插头本体 21 插入部 211
根部 212 插头端子 22
插头焊接部 220 插头接地端子 221
插头信号端子 222 第一插头抵持臂 223
第三插头抵持臂 224 第二插头抵持臂 225
插头接触部 226 开口 227
平整部 228 凸部 229
插座电路板 3 插头电路板 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相互对接的固定于插头电路板4的插头连接器2及固定于插座电路板3的插座连接器1。
请参阅图2和图3至图6所示,插头连接器2包括有纵长设置的绝缘插头本体21及注塑成型于插头本体21内的若干插头端子22。所述插头本体21设有长条性板状插入部211及与插入部211垂直设置的根部212。每根插头端子22分别包括有U形插头接触部226及沿U形插头接触部226其中一端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突伸出插头本体21外用于与插头电路板对接的插头焊接部220。所述插头接触部226包括有收容并且贴覆于插头连接器2的插入部211两侧表面上的第二插头抵持臂225及第三插头抵持臂224,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插头抵持臂225和第三插头抵持臂224的第一插头抵持臂223。其中,第三插头抵持臂224为弹性自由端,其与插头焊接部220之间设有一开口227。所述第三插头抵持臂224通过冲压弯折成类似台阶状结构并且形成有凸部229及平整部228,所述凸部229及平整部228设置在第三插头抵持臂224的全宽度上且其厚度相同。所述插头端子22的插头接触部226跨骑于插头连接器2的插入部211上。
所述插头端子22包括反向交叉排列于一排的插头接地端子221及插头信号端子222。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及插头信号端子222的插头接触部226全部反向排列于一行,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222一一间隔排列,每两根插头信号端子222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头接地端子221以增强抗电磁干扰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插头信号端子222的左右两侧各设一根插头接地端子221,以增强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插头接地端子221的数量。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222的插头焊接部220分别一一间隔的暴露于插头本体21的根部212的左右两侧,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的开口227与插头接地端子222的开口227也分别位于插头本体21的插入部211的左右两侧,即,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的第二插头抵持臂225与插头信号端子222的第三插头抵持臂224位于插头本体21的同一侧且大致在一个平面上,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的第三插头抵持臂224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222的第二插头抵持臂225位于插头本体21的同一侧且大致在一平面上,所述插头接地端子221与插头洗好端子222的第一插头抵持臂223均位于插头本体21的插入部221的底部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1及图7至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1包括有纵长设置的绝缘插座本体10、固设于插座本体10内的若干插座端子15及固持于插座本体10外的屏蔽壳体16。
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底壁11、沿底壁11纵长方向两侧向上垂直延伸的侧壁12及沿底壁11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并连接上述侧壁12两端的端壁13。所述插座本体10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收容插头连接器2的长槽形收容空间19,所述收容空间19由插座本体10的底壁11、侧壁12及端壁13共同围设而成。上述插座本体10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贯穿底壁11设置的端子槽道14。其中每个端子槽道14分别包括有设置于其中一侧壁12上的固持槽141(收容空间19的一侧表面上)及相对于固持槽141且设置于另一侧壁12上的收容槽142(收容空间19的另一侧表面上)。同一侧壁12上的固持槽141及收容槽142分别相互一一间隔设置,且同一端子槽道14的固持槽141及收容槽142分别设置于相对设置的两侧壁12上。所述若干结构相同的插座端子15均由导电金属薄片冲压弯折制成,且对应收容并固持于插座本体10的端子槽道14内。
每个插座端子15均设有直立U形插座接触部156、自直立U形插座接触部156弯折延伸形成的倒置U形部158及自倒置U形部158弯折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插座本体10外的插座焊接部150,其中直立U形插座接触部156与倒置U形部158共享一臂。所述插座接触部156包括固持于插座本体10两侧壁12的第二插座抵持臂155和第三插座抵持臂154,及连接第二插座抵持臂155及第三插座抵持臂154的第一插座抵持臂153,其中,第三插座抵持臂154为直立U形插座接触部156与倒置U形部158所共享的臂。所述倒置U形部158包括所述第三插座抵持臂154及自第三插座抵持臂154弯折延伸形成的固持部157。
所述插座端子15包括反向交叉排列的插座接地端子151及若干插座信号端子152。每两根插座信号端子152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座接地端子151。所述插座接地端子151及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插座接触部156全部反向且一一间隔排列于一行,即插座接地端子151的第三插座抵持臂154与插座信号端子152的第二插座抵持臂155在一个平面上,插座接地端子151的第二插座抵持臂155与插座信号端子152的第三插座抵持臂154位于另一个平面上。所述插座接地端子151及插座信号端子152的倒置U形部158分别一一间隔的设置于插座本体10的不同侧壁12,即插座接地端子151的所有倒置U形部158位于插座本体10的一侧壁12,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所有倒置U形部158位于插座本体10的另一侧壁12。所述插座接地端子151及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插座固持部157分别一一间隔的固持于插座本体10的不同侧壁,即插座接地端子151的所有插座固持部157固持于插座本体10的一侧壁12,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所有插座固持部157固持于插座本体10的另一侧壁12。插座接地端子151及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插座焊接部150分别间隔的暴露于插座本体10的不同的侧壁12外,即插座接地端子151的所有插座焊接部150暴露于插座本体10的一侧壁12外,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所有插座焊接部150暴露于插座本体10的另一侧壁12外。本实施例中,每两根信号端子152之间设有一根插座接地端子151以达到最佳的电磁屏蔽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插座接地端子151的位置跟数量。
遮蔽壳体16为一体式包覆于插座本体10的四周的金属壳体,其包括包覆插座本体10两侧壁12的两侧墙162、连接两侧墙162并包覆插座本体10两端壁13的两端墙163、连接两侧墙162的上端面形成的限位部164及自两侧墙162靠近两端墙163处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接地片161。两侧墙162在纵长方向上连续包覆所述插座本体10的两侧壁12,即侧墙162在纵长方向上连续延伸,没有断口。所述两限位部164安装于插座本体10的上表面。所述两侧墙162包括主干166、自主干166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接地脚165及位于两接地脚165之间的空隙167。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片161共四个,一端两个分别设置于插座本体10的左右两端,夹持于插座本体10的两侧壁12的内壁,四个接地片161分别与第二插座抵持臂155及第三插座抵持臂154位于同一平面上,充当最外侧的插座信号端子152的靠近两端壁13那一外侧的接地端子,不仅可以增强遮蔽壳体16与插座本体10之间的固持力,还起到增强电磁屏蔽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片161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与任何一根插头接地端子221对接充当对应的插座接地端子。在本实施中,所有插座端子15的插座焊接部150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接地脚165以达到最佳的电磁屏蔽效果,并将所有接地脚165焊接于插座电路板3上可以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脚165的数量、位置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对接时,插头连接器2插入插座连接器1中,插头本体21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中的收容空间19内,插头端子22与插座端子15对接,插头端子22的插头接触部226插入插座接触部156并与其抵持对接,插头端子22中的插头接地端子221与插座端子15的插座接地端子151对接,插头信号端子222与插座信号端子152对接。插头端子22的最外侧为插头接地端子221,插座端子15的最外侧为插座信号端子152,最外侧的插头接地端子221与遮蔽壳体16的接地片161对接实现接地。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通过将插头接地端子221的插头接触部226与插头信号端子222的插头接触部226反向且相互间隔的排列于一排,将插座接地端子151的插座接触部156与插座信号端子152的插座接触部156反向且相互间隔的排列于一排,每两个信号端子之间都至少设有一个接地端子,来降低电磁干扰,并设置遮蔽壳体16包覆于对接后的插头端子22与插座端子15四周并接地,进一步增强电磁屏蔽效果,还自遮蔽壳体16上延伸出接地片161与最外侧的插头接地端子221对接,增强插座连接器1的整体性,增强遮蔽壳体16与插座本体10的固持力,还充当插座连接器1最外侧的插座接地端子,使整个连接器组合结构更加紧凑,制造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节省材料。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固定于插头电路板的插头连接器及固定于插座电路板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及固设于插头本体内的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信号端子及插头接地端子,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纵长设置的插座本体及固设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信号端子及插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插头接触部及插头焊接部,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接触部及插座焊接部,所述插头接触部全部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头焊接部分两排排列于插头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接触部也全部排列于一排且与所述插头接触部对接,所述插座焊接部也分两排排列于插座本体的两侧,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插座本体外的遮蔽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为一体式包覆于插座本体的四周的金属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反向交叉排列于一排的插头接地端子及插头信号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反向交叉排列于一排的插座接地端子及插座信号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头接地端子,每两根所述插座信号端子之间至少具有一根插座接地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插头接触部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插头接触部全部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插头焊接部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插头焊接部分别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暴露于所述插头本体的根部的左右两侧外,所述插座接地端子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插座接触部全部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排列于一排,所述插座接地端子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插座焊接部分别反向且一一间隔的暴露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左右两侧外。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长条形的板状插入部及与所述插入部垂直设置的根部,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沿底壁纵长方向两侧向上垂直延伸的侧壁、沿底壁两端垂直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侧壁两端的端壁及由所述底壁、两侧壁和两端壁围绕而成的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触部包括收容并且贴覆于所述插入部两侧表面上的第二插头抵持臂及第三插头抵持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插头抵持臂和第三插头抵持臂的第一插头抵持臂,所述插座接触部包括固持于插座本体两侧壁的第二插座抵持臂和第三插座抵持臂,及连接所述第二、第三插座抵持臂的第一插座抵持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第二插头抵持臂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第三插头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插头接地端子的第三插头抵持臂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第二插头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的另一侧,所述插座接地端子的第二插座抵持臂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第三插座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插座接地端子的第三插座抵持臂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的第二插座抵持臂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包覆所述插座本体两侧壁的两侧墙、连接所述两侧墙并包覆所述插座本体两端壁的两端墙及若干自所述两侧墙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若干接地片,所述两侧墙在纵长方向上连续包覆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所述接地片夹持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壁的内壁并与其中一根插头接地端子对接以充当对应的插座接地端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最外侧为所述插座接地端子,所述插座端子最外侧为所述插座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片与最外侧的所述插头接地端子对接以充当最外侧的插座接地端子,所述两侧墙包括连续包覆所述插座本体的主干、自主干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焊接于所述插座电路板上的接地脚及位于两所述接地脚之间的空隙,每两根所述插座焊接部之间至少设有一根所述接地脚。
CN201621092733.3U 2016-09-30 2016-09-30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06195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2733.3U CN206195094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2733.3U CN206195094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5094U true CN206195094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2733.3U Active CN206195094U (zh) 2016-09-30 2016-09-30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5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059A (zh) * 2020-09-28 2021-01-12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059A (zh) * 2020-09-28 2021-01-12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WO2022062024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4238U (zh) 电连接器
CN206532912U (zh) 电连接器
CN20712431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600408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633040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947245U (zh) 电连接器
CN205944619U (zh) 电连接器
CN102623855B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263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5944620U (zh) 电连接器
CN20709810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623849B (zh) 电连接器
CN206727341U (zh) 电连接器
CN105449415B (zh) 电连接器
CN205543507U (zh) 电连接器
CN105406264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532926U (zh) 电连接器
CN206595422U (zh) 电连接器
CN204315842U (zh) 电连接器
CN108448287A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6A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159U (zh) 电连接器
CN108233024A (zh) 电连接器
CN206211123U (zh) 电连接器
CN20619509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