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1239U -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1239U
CN206161239U CN201620978776.5U CN201620978776U CN206161239U CN 206161239 U CN206161239 U CN 206161239U CN 201620978776 U CN201620978776 U CN 201620978776U CN 206161239 U CN206161239 U CN 206161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ring
connecting plate
inner chamber
fluid tor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87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小龙
凌锡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filed Critical HONGYU PRECISION INDUSTRY CHONGQING LLC
Priority to CN2016209787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1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1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1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于柔性生产线、便于切换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机构,以解决O形圈易磨损和零件卡滞等问题。即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螺母、连接板、螺旋弹簧、连接轴、插销、密封体和O形密封圈Ⅰ。连接板与连接轴滑动配合。连接板与连接轴之间装有螺旋弹簧。通过螺旋弹簧的压缩力提供气密检测时的压紧力。连接轴与密封体通过插销连接。实用新型所用技术方案避免了O形圈的快速磨损。有效防止了零件卡滞的问题。能适应系列化产品的柔性生产。有效防止了液力变矩器拨叉的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检测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自动生产线,适应系列化生产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液力变矩器气密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以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减振隔振性和良好的低速稳定性、提高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性等优势被主机厂(如汽车、工程机械、叉车制造厂等)广泛采用。由于液力变矩器的技术含量高,涉及冲压、焊接、机加、装配等多项技术,制造难度大,又由于液力变矩器的前期投入大、利润低,目前国内对它的开发和应用还很少,因此液力变矩器的开发制造对推动我国汽车工业、传动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在工作时,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起传递转矩、变矩、变速及离合的作用。其油路与变速箱油路连通,变矩器密封不良时液压油持续泄漏将导致变速器油压过低,影响汽车动力性能,同时会导致变速箱润滑能力下降,传动部件间磨损加剧。因此必须保证液力变矩器具备良好的气密性能。
现有液力变矩器总成气密检测工装,由O型密封圈、密封体、卡套接头组成。工装与设备装配时,通过螺钉将密封体与气密机的连接板连接,同时通过卡套接头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接。工作时,变矩器与托盘一起,通过自动传动链传送至气密检测工位后,变矩器将被底座顶起至设定高度,同时密封体通过O形密封圈与变矩器轴套轴颈配合形成密闭腔,再开始进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性检测完毕后,变矩器随托盘一起降落至传动链上,并被传送链带至下道工位。
现有液力变矩器总成气密检测工装受定位精度的影响,工作过程中O形密封圈容易磨损造成密封能力下降,影响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对于带拨叉的液力变矩器而言,拨叉容易与气密工装O形圈环槽干涉从而导致拨叉变形。受O形密封圈与变矩器轴套间摩擦力影响,存在气密性检测完毕后变矩器有未随托盘一同下降至传动链上的可能,从而导致生产中断。在系列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装需频繁切换,不适用于柔性生产线,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于柔性生产线、便于切换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机构。解决O形圈易磨损和零件卡滞等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螺母、连接板、螺旋弹簧、连接轴、插销、密封体和O形密封圈Ⅰ。
所述连接板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
所述连接轴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中端圆柱和下端圆柱。所述上端圆柱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
所述上端圆柱从连接板下端穿出通孔。所述上端圆柱的顶部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旋入螺母。
所述中心孔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轴通过内螺纹与卡套接头连接。所述卡套接头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卡套接头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套在上端圆柱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与中端圆柱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顶住连接板。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
所述密封体上端面具有内腔Ⅰ、下端面具有内腔Ⅱ。所述内腔Ⅰ和内腔Ⅱ之间具有气道。所述密封体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中安装有插销。
所述下端圆柱伸入内腔Ⅰ中,并与内腔Ⅰ气密连接。所述插销依次穿过销孔和插销卡槽。所述插销将密封体与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与密封体气路连通。
所述密封体的下端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Ⅰ。
工作时,液力变矩器和托盘被顶升。所述内腔Ⅱ嵌套在液力变矩器的轴套轴颈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接触。
所述托盘推动液力变矩器和密封体上升。所述螺旋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密封体与轴套端面配合形成密闭腔。
进一步,所述螺母与连接板之间具有垫圈。所述连接板与螺旋弹簧之间具有垫圈。
进一步,所述下端圆柱上开有O形圈环槽Ⅰ。所述O形圈环槽Ⅰ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Ⅱ。所述内腔Ⅰ侧壁上开有O形圈环槽Ⅱ。所述O形圈环槽Ⅱ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Ⅲ。
进一步,所述密封体下端还安装有O形圈挡环。所述O形圈挡环通过螺钉与密封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插销为快速插销。
进一步,所述内腔Ⅱ侧壁上具有光滑过渡的锥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1.O形圈挡环与泵轮轴套端面进行接触,密封体与泵轮轴套轴颈间有较大的间隙,避免了O形圈的快速磨损。有效防止了零件卡滞的问题;
2.通过弹簧压紧的方式提供密封所需压力,密封体在轴向上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能适应系列化产品的柔性生产;
3.密封体上设计有光滑过渡的锥面,对泵轮轴套轴颈起到引导作用,有效防止了液力变矩器拨叉的变形;
4.选用快速插销对连接轴和密封体进行连接,便于工装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O形圈挡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密封机构工作示意图。
图中:螺母1、垫圈2、连接板3、通孔301、螺旋弹簧4、连接轴5、上端圆柱501、外螺纹5011、中端圆柱502、下端圆柱503、O形圈环槽Ⅰ5031、插销卡槽5032、中心孔504、内螺纹5041、O形密封圈Ⅱ505、插销6、密封体7、圆柱Ⅰ701、圆柱Ⅱ702、圆柱Ⅲ703、环形卡槽7031、圆柱Ⅵ704、内腔Ⅰ705、O形圈环槽Ⅱ7051、内腔Ⅱ706、一级台阶7061、二级台阶7062、三级台阶7063、气道707、销孔708、O形密封圈Ⅲ709、O形圈挡环8、内腔Ⅲ801、内腔Ⅵ802、螺纹孔803、螺钉804、O形密封圈Ⅰ9、卡套接头10、液力变矩器11、轴套轴颈1101、轴套端面1102、托盘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10、螺母1、连接板3、螺旋弹簧4、连接轴5、插销6、密封体7和O形密封圈Ⅰ9。
所述连接板3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3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301。垂直连接板3端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两端可以固定在气密检测仪上。
参见图3,所述连接轴5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501、中端圆柱502和下端圆柱503。所述上端圆柱501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502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503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5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504。
参见图1,所述上端圆柱501从连接板3下端穿出通孔301。所述上端圆柱501的顶部具有外螺纹5011。所述外螺纹5011旋入螺母1。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对其进行限位。
所述中心孔504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5041。所述连接轴5通过内螺纹5041与卡套接头10连接。所述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5通过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上端圆柱501上。所述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4的上端顶住连接板3。即所述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与连接板3的下端面之间装有螺旋弹簧4。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503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5032。
所述密封体7上端面具有内腔Ⅰ705、下端面具有内腔Ⅱ706。所述内腔Ⅰ705和内腔Ⅱ706之间具有气道707。所述密封体7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708。所述销孔708中安装有插销6。
所述下端圆柱503伸入内腔Ⅰ705中,并与内腔Ⅰ705气密连接。所述插销6依次穿过销孔708和插销卡槽5032。所述插销6将密封体7与连接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5与密封体7气路连通。
所述密封体7的下端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Ⅰ9。
参见图6,工作时,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被顶升。所述内腔Ⅱ706嵌套在液力变矩器11的轴套轴颈1101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9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1102接触。
所述托盘12推动液力变矩器11和密封体7上升。所述螺旋弹簧4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上升,与连接板3脱离。当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到达设定高度时,密封体7与轴套端面1102配合形成密闭腔。
气密性检测完毕后,液力变矩器11随托盘12一起下降,密封体7随之下降。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进行限位,液力变矩器11与密封体7脱离,并随托盘12一起降落至传动链上被传送链带至下道工位。
实施例2:
参见图1,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10、螺母1、连接板3、螺旋弹簧4、连接轴5、插销6、密封体7和O形密封圈Ⅰ9。
所述连接板3两端固定在气密检测仪上。所述连接板3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3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301。垂直连接板3端面的。
参见图3,所述连接轴5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501、中端圆柱502和下端圆柱503。所述上端圆柱501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502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503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5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504。
参见图1,所述上端圆柱501从连接板3下端穿出通孔301。所述上端圆柱501的顶部具有外螺纹5011。所述外螺纹5011旋入螺母1。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对其进行限位。
所述中心孔504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5041。所述连接轴5通过内螺纹5041与卡套接头10连接。所述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5通过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上端圆柱501上。所述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4的上端顶住连接板3。即所述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与连接板3的下端面之间装有螺旋弹簧4。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503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5032。所述下端圆柱503上开有O形圈环槽Ⅰ5031。所述O形圈环槽Ⅰ503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Ⅱ。
参见图4,所述密封体7上端面具有内腔Ⅰ705、下端面具有内腔Ⅱ706。所述内腔Ⅰ705和内腔Ⅱ706之间具有气道707。所述内腔Ⅰ705侧壁上开有O形圈环槽Ⅱ7051。
参见图1,所述O形圈环槽Ⅱ705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Ⅲ709。所述密封体7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708。所述销孔708中安装有插销6。
所述下端圆柱503伸入内腔Ⅰ705中,并与内腔Ⅰ705气密连接。所述O形密封圈Ⅱ505和O形密封圈Ⅲ709保证了连接轴5和密封体7之间的气密性。所述插销6依次穿过销孔708和插销卡槽5032。所述插销6将密封体7与连接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5与密封体7气路连通。
所述密封体7的下端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Ⅰ9。
参见图6,工作时,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被顶升。所述内腔Ⅱ706嵌套在液力变矩器11的轴套轴颈1101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9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1102接触。
所述托盘12推动液力变矩器11和密封体7上升。所述螺旋弹簧4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上升,与连接板3脱离。当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到达设定高度时,密封体7与轴套端面1102配合形成密闭腔。
气密性检测完毕后,液力变矩器11随托盘12一起下降,密封体7随之下降。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进行限位,液力变矩器11与密封体7脱离,并随托盘12一起降落至传动链上被传送链带至下道工位。
实施例3:
参见图1,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10、螺母1、连接板3、螺旋弹簧4、连接轴5、插销6、密封体7和O形密封圈Ⅰ9。
所述连接板3两端固定在气密检测仪上。所述连接板3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3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301。垂直连接板3端面的。
参见图3,所述连接轴5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501、中端圆柱502和下端圆柱503。所述上端圆柱501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502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503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5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504。
参见图1,所述上端圆柱501从连接板3下端穿出通孔301。所述上端圆柱501的顶部具有外螺纹5011。所述外螺纹5011旋入螺母1。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对其进行限位。
所述中心孔504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5041。所述连接轴5通过内螺纹5041与卡套接头10连接。所述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5通过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上端圆柱501上。所述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4的上端顶住连接板3。即所述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与连接板3的下端面之间装有螺旋弹簧4。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503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5032。所述下端圆柱503上开有O形圈环槽Ⅰ5031。所述O形圈环槽Ⅰ503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Ⅱ。
参见图4,所述密封体7为一个阶梯型回转体。所述密封体7从上到下依次为圆柱Ⅰ701、圆柱Ⅱ702、圆柱Ⅲ703和圆柱Ⅵ704。所述圆柱Ⅰ701的回转直径为D4。所述圆柱Ⅱ702的回转直径为D5。所述圆柱Ⅲ703的回转直径为D6。所述圆柱Ⅵ704的回转直径为D7。其中,D5﹥D6﹥D7且D5﹥D4。所述圆柱Ⅲ703的圆周上开有环形卡槽7031。
所述密封体7上端面具有内腔Ⅰ705、下端面具有内腔Ⅱ706。所述内腔Ⅰ705和内腔Ⅱ706之间具有气道707。所述内腔Ⅰ705侧壁上开有O形圈环槽Ⅱ7051。所述内腔Ⅱ706侧壁上具有光滑过渡的锥面7061。
参见图1,所述O形圈环槽Ⅱ705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Ⅲ709。所述密封体7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708。所述销孔708中安装有插销6。
所述下端圆柱503伸入内腔Ⅰ705中,并与内腔Ⅰ705气密连接。所述O形密封圈Ⅱ505和O形密封圈Ⅲ709进一步保证了连接轴5和密封体7之间的气密性。所述插销6依次穿过销孔708和插销卡槽5032。所述插销6将密封体7与连接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5与密封体7气路连通。
参见图2,所述密封体7下端还安装有O形圈挡环8。所述O形圈挡环8通过螺钉803与密封体7连接。
参见图5,所述O形圈挡环8为一个回转体。所述O形圈挡环8侧壁上开螺纹孔802。所述螺纹孔802中安装有螺钉803。所述O形圈挡环8上端面具有内腔Ⅲ801,下端面具有内腔Ⅵ802。所述内腔Ⅲ801与内腔Ⅵ802连通。所述内腔Ⅵ802为圆台状。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参见图2,所述O形圈挡环8的上端面与圆柱Ⅱ702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圆柱Ⅲ703和圆柱Ⅵ704插入O形圈挡环8中。所述螺钉803下端插入环形卡槽7031中,将O形圈挡环8和密封体7固定。
所述O形圈挡环8的内腔Ⅵ802与圆柱Ⅵ704配合形成一个环形内腔。所述O形密封圈Ⅰ9安装在环形内腔中。
参见图6,工作时,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被顶升。所述锥面7061对轴套轴颈1101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所述内腔Ⅱ706嵌套在液力变矩器11的轴套轴颈1101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9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1102接触。
所述托盘12推动液力变矩器11和密封体7上升。所述螺旋弹簧4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上升,与连接板3脱离。当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到达设定高度时,密封体7与轴套端面1102配合形成密闭腔。
气密性检测完毕后,液力变矩器11随托盘12一起下降,密封体7随之下降。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进行限位,液力变矩器11与密封体7脱离,并随托盘12一起降落至传动链上被传送链带至下道工位。
实施例4:
参见图1,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包括卡套接头10、螺母1、连接板3、螺旋弹簧4、连接轴5、插销6、密封体7和O形密封圈Ⅰ9。
所述连接板3两端固定在气密检测仪上。所述连接板3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3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301。垂直连接板3端面的。
参见图3,所述连接轴5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501、中端圆柱502和下端圆柱503。所述上端圆柱501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502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503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5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504。
参见图1,所述上端圆柱501从连接板3下端穿出通孔301。所述上端圆柱501的顶部具有外螺纹5011。所述外螺纹5011旋入螺母1。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对其进行限位。
所述中心孔504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5041。所述连接轴5通过内螺纹5041与卡套接头10连接。所述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5通过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上端圆柱501上。所述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4的上端顶住连接板3。即所述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与连接板3的下端面之间装有螺旋弹簧4。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503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5032。所述下端圆柱503上开有O形圈环槽Ⅰ5031。所述O形圈环槽Ⅰ503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Ⅱ。
参见图4,所述密封体7为一个阶梯型回转体。所述密封体7从上到下依次为圆柱Ⅰ701、圆柱Ⅱ702、圆柱Ⅲ703和圆柱Ⅵ704。所述圆柱Ⅰ701的回转直径为D4。所述圆柱Ⅱ702的回转直径为D5。所述圆柱Ⅲ703的回转直径为D6。所述圆柱Ⅵ704的回转直径为D7。其中,D5﹥D6﹥D7且D5﹥D4。所述圆柱Ⅲ703的圆周上开有环形卡槽7031。
所述密封体7上端面具有内腔Ⅰ705、下端面具有内腔Ⅱ706。所述内腔Ⅰ705和内腔Ⅱ706之间具有气道707。所述内腔Ⅰ705侧壁上开有O形圈环槽Ⅱ7051。所述内腔Ⅱ706为一个台阶孔,从上到下依次为一级台阶7061、二级台阶7062和三级台阶7063。所述一级台阶7061、二级台阶和三级台阶7063平滑连接。所述一级台阶7061和三级台阶7063为圆柱状。所述二级台阶7062为圆台状。所述一级台阶7061的直径小于三级台阶7063的直径。所述二级台阶上端直径与一级台阶7061的直径相同。所述二级台阶下端直径与三级台阶7063的直径相同。
参见图1,所述O形圈环槽Ⅱ705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Ⅲ709。所述密封体7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708。所述销孔708中安装有插销6。
所述下端圆柱503伸入内腔Ⅰ705中,并与内腔Ⅰ705气密连接。所述O形密封圈Ⅱ505和O形密封圈Ⅲ709进一步保证了连接轴5和密封体7之间的气密性。所述插销6依次穿过销孔708和插销卡槽5032。所述插销6将密封体7与连接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5与密封体7气路连通。
参见图2,所述密封体7下端还安装有O形圈挡环8。所述O形圈挡环8通过螺钉803与密封体7连接。
参见图5,所述O形圈挡环8为一个回转体。所述O形圈挡环8侧壁上开螺纹孔802。所述螺纹孔802中安装有螺钉803。所述O形圈挡环8上端面具有内腔Ⅲ801,下端面具有内腔Ⅵ802。所述内腔Ⅲ801与内腔Ⅵ802连通。所述内腔Ⅵ802为圆台状。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参见图2,所述O形圈挡环8的上端面与圆柱Ⅱ702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圆柱Ⅲ703和圆柱Ⅵ704插入O形圈挡环8中。所述螺钉803下端插入环形卡槽7031中,将O形圈挡环8和密封体7固定。
所述O形圈挡环8的内腔Ⅵ802与圆柱Ⅵ704配合形成一个环形内腔。所述O形密封圈Ⅰ9安装在环形内腔中。
参见图6,工作时,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被顶升。所述内腔Ⅱ706嵌套在液力变矩器11的轴套轴颈1101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9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1102接触。
所述托盘12推动液力变矩器11和密封体7上升。所述螺旋弹簧4被进一步压缩。所述螺母1上升,与连接板3脱离。当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到达设定高度时,密封体7与轴套端面1102配合形成密闭腔。
气密性检测完毕后,液力变矩器11随托盘12一起下降,密封体7随之下降。螺母1与连接板3接触进行限位,液力变矩器11与密封体7脱离,并随托盘12一起降落至传动链上被传送链带至下道工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进一步,所述插销6为快速插销。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之间具有垫圈2。所述连接板3与螺旋弹簧4之间具有垫圈2。

Claims (7)

1.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套接头(10)、螺母(1)、连接板(3)、螺旋弹簧(4)、连接轴(5)、插销(6)、密封体(7)和O形密封圈Ⅰ(9);
所述连接板(3)中部开有一个贯穿连接板(3)上下表面的圆柱形通孔(301);
所述连接轴(5)是一个阶梯型回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端圆柱(501)、中端圆柱(502)和下端圆柱(503);所述上端圆柱(501)的回转直径为D1;所述中端圆柱(502)的回转直径为D2;所述下端圆柱(503)的回转直径为D3;其中,D2﹥D1且D2﹥D3;所述连接轴(5)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的中心孔(504);
所述上端圆柱(501)从连接板(3)下端穿出通孔(301);所述上端圆柱(501)的顶部具有外螺纹(5011);所述外螺纹(5011)旋入螺母(1);
所述中心孔(504)靠近上孔口处具有内螺纹(5041);所述连接轴(5)通过内螺纹(5041)与卡套接头(10)连接;所述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连接;所述连接轴(5)通过卡套接头(10)与气密检测仪气路连通;
所述螺旋弹簧(4)套在上端圆柱(501)上;所述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中端圆柱(50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4)的上端顶住连接板(3);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下端圆柱(503)侧壁上开有插销卡槽(5032);
所述密封体(7)上端面具有内腔Ⅰ(705)、下端面具有内腔Ⅱ(706);所述内腔Ⅰ(705)和内腔Ⅱ(706)之间具有气道(707);所述密封体(7)上端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销孔(708);所述销孔(708)中安装有插销(6);
所述下端圆柱(503)伸入内腔Ⅰ(705)中,并与内腔Ⅰ(705)气密连接;所述插销(6)依次穿过销孔(708)和插销卡槽(5032);所述插销(6)将密封体(7)与连接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轴(5)与密封体(7)气路连通;
所述密封体(7)的下端面安装有O形密封圈Ⅰ(9);
工作时,液力变矩器(11)和托盘(12)被顶升;所述内腔Ⅱ(706)嵌套在液力变矩器(11)的轴套轴颈(1101)上;所述O形密封圈Ⅰ(9)与液力变矩器的轴套端面(1102)接触;
所述托盘(12)推动液力变矩器(11)和密封体(7)上升;所述螺旋弹簧(4)被进一步压缩;密封体(7)与轴套端面(1102)配合形成密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与连接板(3)之间具有垫圈(2);所述连接板(3)与螺旋弹簧(4)之间具有垫圈(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圆柱(503)上开有O形圈环槽Ⅰ(5031);所述O形圈环槽Ⅰ(503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Ⅱ(505);所述内腔Ⅰ(705)侧壁上开有O形圈环槽Ⅱ(7051);所述O形圈环槽Ⅱ(7051)内安装有O形密封圈Ⅲ(7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7)下端还安装有O形圈挡环(8);所述O形圈挡环(8)通过螺钉(803)与密封体(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6)为快速插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Ⅱ(706)侧壁上具有光滑过渡的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两端固定在气密检测仪上。
CN201620978776.5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Active CN206161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8776.5U CN20616123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8776.5U CN20616123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1239U true CN206161239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8776.5U Active CN206161239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12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9203A (zh) * 2019-08-20 2019-11-29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件定位的带气密检测的集成式插销装置
CN111551323A (zh) * 2020-07-13 2020-08-18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液力变矩器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9203A (zh) * 2019-08-20 2019-11-29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件定位的带气密检测的集成式插销装置
CN110509203B (zh) * 2019-08-20 2021-07-06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件定位的带气密检测的集成式插销装置
CN111551323A (zh) * 2020-07-13 2020-08-18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液力变矩器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11551323B (zh) * 2020-07-13 2020-11-06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液力变矩器的密封性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1239U (zh)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气密性检测的密封机构
CN103711881B (zh) 具有润滑系统驱动功能的取力机构
CN202971861U (zh) 气缸内置的后置取力器
CN102323014A (zh) 轴承密封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用模具
CN112696487A (zh) 一种双速齿轮箱传递误差试验台摩擦片离合器供油装置
CN106869836A (zh) 一种顶部驱动装置的内平衡金属密封冲管总成
CN104373562B (zh) 一种润滑型行星轮变速箱副箱
CN104373577A (zh) 一种自润滑行星轮变速箱副箱
CN103133462B (zh) 自动排气测压接头
CN203422203U (zh) 一种密封轴承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6647067U (zh) 一种顶部驱动装置的内平衡金属密封冲管总成
CN104062084B (zh) 密封环工作状态对比试验台
CN202326535U (zh) 自动排气测压接头
CN204267700U (zh) 自润滑行星轮变速箱副箱
CN205138786U (zh) 一种离合器面片高速破坏试验台
CN201714976U (zh) 机械油封
CN201212520Y (zh) 一种铰接销轴装置
CN2921345Y (zh) 用于水轮机的剖分式受油器装置
CN204852255U (zh) 高效强力型拉丝减速器
CN202974584U (zh) 变速器上盖气密检具
CN203275085U (zh) 一种变速箱与中央传动试验台架
CN203981364U (zh) 密封环工作状态对比试验台
CN202141567U (zh) 一种轴承密封性能检测用模具
CN206398230U (zh) 高稳态中央回转接头
CN204807279U (zh) 一种检测变速器箱体气密性的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