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1730U -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1730U
CN206141730U CN201620866039.6U CN201620866039U CN206141730U CN 206141730 U CN206141730 U CN 206141730U CN 201620866039 U CN201620866039 U CN 201620866039U CN 206141730 U CN206141730 U CN 206141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structure
substrate
linking plate
plate according
lower l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60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660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1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1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17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基件,所述基件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基件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所述基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设有径向开口的第二连接接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对第二连接接口起撑开作用的支撑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便于减震器安装的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前减震器外筒多是通过下联板与方向柱立管固连以实现方向把手安全、灵敏的方向控制。由于设置有弹簧件的减震器需要装在下联板上,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用外力安装减震器,现在的安装过程,多数用外力将减震器敲入下联板内,安装不方便;同时,由于设置有弹簧件的减震器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为使摩托车保持良好的减震性能,则需定期更换减震器;而现有下连板则无法兼顾两者,既不便于拆卸减震器外筒,也不能达到连接稳固的要求;另外,还存在质量过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方向控制的灵敏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便于减震器安装的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基件,所述基件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基件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所述基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设有径向开口的第二连接接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对第二连接接口起撑开作用的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为支撑部,支撑部卡设在开口内,将开口向径向方向撑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开口贯穿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螺纹孔连接的螺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直径大于开口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件的另一端向一侧折弯形成“U”字形的拆开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连接接口的内壁均设有凸台,凸台设置于第二连接接口的上端面并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为通孔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与两第二连接接口的圆心平行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设置于基件的上端面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台,所述延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与所述两个连接孔一的圆心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的上端设有两根限向柱,两根限向柱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第二连接接口开始径向开口可使第二连接接口在套设固连减震器外筒时有足够的活动位置以满足减震器外筒的直径大小,同时亦可提供足够的变形位置以达到锁紧减震器外筒位置的目的;而在开口处设置支撑件,方便减震器外筒套进入第二连接接口,当减震器外筒套进入第二连接接口后,将支撑件拆除后,第二连接接口会有一个回缩,这样可以将减震器外筒套抱住,方便操作者对减震器外筒套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
1-基件;2-第一连接接口;3-开口;4-第二连接接口;5-凸台;
6-连接孔一;7-延伸台;8-连接孔二;9-限向柱;10-固定座;11-螺纹孔;
12-方向柱立管;13-锁槽;14-螺纹部;15-支撑件;151-支撑部;
152-拆开部;16-螺钉;17-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基件1,所述基件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基件1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2,第一连接接口2通过焊接连接方向柱立管12,方向柱立管12上设置有锁槽13,锁槽13可以与龙头锁连接用以锁定龙头,方向柱立管12的上端部设置有螺纹部14,螺纹部14旋入车架,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基件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均开口3且设有径向开口3的第二连接接口4,这样可使第二连接接口4在套设固连减震器外筒时有足够的活动位置以满足减震器外筒的直径大小,同时亦可提供足够的变形位置以达到锁紧减震器外筒位置的目的;所述开口3处可拆卸设置有对第二连接接口4起撑开作用的支撑件15,这样方便减震器外筒套进入第二连接接口4,当减震器外筒套进入第二连接接口4后,将支撑件15拆除后,第二连接接口4会有一个回缩,这样可以将减震器外筒套抱住,方便操作者对减震器外筒套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15的一端为支撑部151,支撑部151卡设在开口3内,将开口3向径向方向撑开;通过这个步骤,方便操作者将减震器外筒套放入第二连接接口4内,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力气来敲击减震器外筒套,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接口4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10,所述开口3贯穿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上设置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贯穿所述固定座10;固定座10上设置有与螺纹孔11连接的螺钉16;螺纹孔11贯穿设置方便螺纹孔11螺纹的加工,通过固定座10上的螺纹孔11用螺钉16来实现第二连接接口4的锁紧和松开,这样实现减震器的装卸,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支撑件15在开口3处支撑时,螺钉16会稍微预拧紧,达到支撑件15在下联板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而且预安装的螺钉16减少了操作者安装时的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也避免使用者另外去找与螺纹孔11配合的螺钉16的烦恼。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151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直径大于开口3两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将第二连接接口4的直径撑大,方便减震器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为:支撑件15的另一端向一侧折弯形成“U”字形的拆开部152;这样方便在减震器外筒套安入第二连接接口4后,操作者通过起子或螺丝刀穿过“U”字形的拆开部152将支撑件15撬开,使第二连接接口4将减震器外筒套锁住;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51的上端面高于拆开部152的上端面,即支撑部151要长于拆开部152,这样在支撑部151卡设在开口3内时,拆开部152会与固定座10的外表面抵接,这样方便起子或螺丝刀对支撑件15的拆除。
进一步设置为:支撑件15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17,这样方便在减震器外筒套安入第二连接接口4后,操作者通过起子或螺丝刀圆环17将支撑件15撬开,使第二连接接口4将减震器外筒套锁住;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将支撑件15撬开的结构外,也不排除其他可以将支撑件15撬开的结构。
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连接接口4的内壁均设有凸台5,凸台5设置于第二连接接口4的上端面并向下延伸;这样可以使减震器套设在第二连接接口4内时,避免减震器的外筒直接穿出第二连接接口4。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1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一6;所述连接孔一6为通孔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6与两第二连接接口4的圆心平行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6设置于基件1的上端面的边沿;这样方便固定连接外壳,且通孔设置方便螺丝的安装,不需要考虑螺纹孔11的有效长度,当螺丝断在螺纹孔11内后可以通过通孔将断在螺纹孔11内的螺丝敲出,重新攻螺纹,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1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台7,所述延伸台7上设置有连接孔二8,所述连接孔二8与所述两个连接孔一6的圆心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所述连接孔二8为通孔设置,通过等边三角形的设置可以增加连接的外壳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件1的上端设有两根限向柱9,两根限向柱9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向柱9通过与套设于立管外的车架的配合,可限制方向把手向左或者向右的最大转动角度。因此,可避免方向把手旋转角度过大而影响行驶的安全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基件,所述基件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基件上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均开口且设有径向开口的第二连接接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对第二连接接口起撑开作用的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为支撑部,支撑部卡设在开口内,将开口向径向方向撑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开口贯穿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螺纹孔连接的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直径大于开口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的另一端向一侧折弯形成“U”字形的拆开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接口的内壁均设有凸台,凸台设置于第二连接接口的上端面并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件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为通孔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与两第二连接接口的圆心平行设置,所述两连接孔一设置于基件的上端面的边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件 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台,所述延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与所述两个连接孔一的圆心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件的上端设有两根限向柱,两根限向柱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两侧。
CN201620866039.6U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1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6039.6U CN20614173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6039.6U CN20614173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1730U true CN206141730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60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1730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1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4549A (zh) 一种快速安装及拆卸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06141730U (zh) 一种下联板的连接结构
CN205331183U (zh) 一种易拆卸轮毂轴头锁紧螺母的防松机构
CN201472194U (zh) 汽车用后排座椅锁
CN204140618U (zh) 一种汽车轮胎防松螺栓
CN207860332U (zh) 一种鞍座立管可调结构
CN208484777U (zh) 一种自动升降车座及自行车
CN205422583U (zh) 吊钩、悬挂总成及悬挂起吊装置
CN205311810U (zh) 一种下连板
CN2091960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轻便摩托车刹车蹄
CN206319579U (zh) 承插式脚手架的可调锥头顶杆
CN2561674Y (zh) 一体式防盗减震电动助力自行车及车锁
CN208007202U (zh)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轮轴固定装置
CN201176233Y (zh) 自行车车把固定装置
CN201151359Y (zh) 一种新型车辆扶手
CN204175771U (zh)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防盗螺栓
CN202848962U (zh) 一种电动葫芦的安装架
CN204164129U (zh) 新型多功能连接螺栓
CN211034865U (zh) 平衡梁端头结构及平衡梁
CN205239038U (zh) 一种快速拆装拖车装置
CN204548344U (zh) 一种方向把管组件
CN219875026U (zh) 一种避雷线悬垂吊架
CN205906145U (zh) 一种骑行车的鞍管安装结构
CN216143055U (zh) 一种汽车轮毂用限位螺栓
CN217076692U (zh) 一种起重机吊钩防滑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