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7455U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智能多用平衡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07455U CN206107455U CN201621091311.4U CN201621091311U CN206107455U CN 206107455 U CN206107455 U CN 206107455U CN 201621091311 U CN201621091311 U CN 201621091311U CN 206107455 U CN206107455 U CN 206107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sill
- car
- wheel
- herba plantaginis
- ge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智能多用平衡车,包括脚踏板,脚踏板的左侧设有左车轮,脚踏板的右侧设有右车轮,脚踏板的上方设有车座,脚踏板的下方设有差速器,左车轮通过左半轴与差速器的左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右车轮通过右半轴与差速器的右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之间设有离合器,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前端与传动轴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前端可环绕十字万向联轴器的转销轴摆动。其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即可在三轮状态利用人力骑行,又可在三轮状态利用电力行驶,还可在双轮状态下作为电动平衡车行驶,并且体积小,折叠、使用方便的智能多用平衡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多用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平衡车只能是利用平衡机制采用双轮行驶,一旦电力用尽,就难以移动。此外,在很多场合采用电动平衡车原理行驶,会遇到道路规定限制等问题,由此导致现有的电动平衡车难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出行、运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即可在三轮状态利用人力骑行,又可在三轮状态利用电力行驶,还可在双轮状态下作为电动平衡车行驶,并且体积小,折叠、使用方便的智能多用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包括脚踏板,脚踏板的左侧设有左车轮,脚踏板的右侧设有右车轮,右车轮和左车轮分别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所述脚踏板的上方设有车座,脚踏板的下方设有差速器,差速器的壳体安装固定在脚踏板上,所述左车轮通过左半轴与差速器的左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左半轴的轴线位于左右方向,右车轮通过右半轴与差速器的右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右半轴的轴线位于左右方向,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之间设有离合器,十字万向联轴器具有转销轴,十字万向联轴器的转销轴的轴线位于左右水平方向,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前端与传动轴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十字万向联轴器的前端可环绕十字万向联轴器的转销轴摆动;
所述脚踏板前端的中部与车中梁的后端采用定位转轴相连,定位转轴的轴线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的转销轴的轴线重合,当车中梁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的后端与脚踏板的前端通过前后方向锁紧装置或前后方向连接件安装相连;当车中梁处于竖直方向时,车中梁或传动轴通过竖直方向卡装装置或竖直方向连接件固定在脚踏板上;
所述传动轴沿着车中梁向前延伸至车中梁的前部;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中梁上,车中梁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有脚踏转轴,脚踏转轴的中部套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从动锥齿轮套装在传动轴的前端,所述脚踏转轴的左端与左 脚踏连杆的里端安装相连,左脚踏连杆的外端安装有左脚蹬,脚踏转轴的右端与右脚踏连杆的里端安装相连,右脚踏连杆的外端安装有右脚蹬;
当车中梁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前端的上方设有前支撑梁,前支撑梁通过位于其底端的连接座与车中梁的前端安装相连,当车中梁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位于车中梁顶端的上方,前支撑梁与车中梁呈上下串联状态;
前支撑梁的顶端与车前叉的中、上部安装相连,车前叉的下部通过前轮轴安装有车前轮,车前叉的上部安装有车把,当车中梁处于前后方向时,前支撑梁的中心线与车前叉的中心线呈交叉状态,所述车前轮的圆周面位于前后方向,当车中梁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的中心线与车前叉的中心线呈并列状态,车前叉通过固定在前支撑梁上竖直卡装装置或竖直连接件与前支撑梁固定相连,所述车前轮的圆周面位于左右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连接座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的板面和右耳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耳板的顶端和右耳板的顶端通过盖板固定相连,盖板上端面的中部与前支撑梁的底端固定相连,左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前端的左侧,左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上,右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前端的右侧,右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上,左耳板板面的上部和右耳板板面的上部通过限位螺栓与车中梁的前端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车前叉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所述车前轮的圆周面位于上车叉杆的正下方,车前轮通过前轮轴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上车叉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竖直卡装装置为设置在前支撑梁朝前的侧壁上的车前叉卡装槽,车前叉卡装槽的开口朝前设置,车前叉卡装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处于竖直方向时,上车叉杆可卡装到车前叉卡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车中梁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的板面和右挡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挡板的底端和右挡板的底端通过底板固定相连,所述传动轴位于左挡板的板面和右挡板的板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车前叉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所述车前轮通过前轮轴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脚踏板上端面的中部与车座安装架的底端固定 相连,所述车座安装在车座安装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竖直方向卡装装置包括传动轴卡装块,传动轴卡装块固定在车座安装架朝前的端面上,传动轴卡装块朝前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传动轴卡装槽,传动轴卡装槽的开口朝前设置,传动轴卡装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处于竖直方向时,传动轴可卡装到传动轴卡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左脚蹬和右脚蹬为折叠脚蹬,所述车把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套装在左把横杆的外端,右把手装在右把横杆的外端,左把横杆的里端和右把横杆的里端与车把立杆的顶端固定相连,车把立杆可调整插入深度地插装在所述车前叉的上车叉杆内。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中所述十字万向联轴器可采用软轴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在三轮状态行驶时,可将车中梁由竖直状态调整到前后方向,让离合器处于连接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状态,利用前后方向锁紧装置或前后方向连接件固定住车中梁,再调整车前叉和前支撑梁,令前支撑梁的中心线与车前叉的中心线呈交叉状态,让车前轮的底端与地面接触,此时人就可以坐在车座上,双手扶住车把,利用双脚转动脚踏转轴,脚踏转轴中部套装的主动锥齿轮就会通过从动锥齿轮驱动传动轴9转动,让左半轴驱动左车轮转动,右半轴驱动右车轮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上述智能多用平衡车在使用三轮状态行驶时,也可以让离合器处于断开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状态,利用驱动电机驱动右车轮和左车轮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在双轮状态行驶时,可将车中梁由前后方向整到竖直状态调,让离合器28处于断开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状态,让车中梁或传动轴通过竖直方向卡装装置或竖直方向连接件固定在脚踏板上,再调整车前叉和前支撑梁,令前支撑梁的中心线与车前叉的中心线呈并列状态,车前叉通过固定在前支撑梁上竖直卡装装置或竖直连接件与前支撑梁固定相连,车前轮的圆周面位于左右方向。此时人就可以站在脚踏板1上,双手扶住车把,利用驱动电机驱动右车轮和左车轮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即可在三轮状态利用人力骑行,又可在三轮状态利用电力行驶,还可在双轮状态下作为电动平衡车行驶,并具有体积小,折叠、使用方便的特 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三轮行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二轮平衡车行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三轮行驶状态下去掉了脚踏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三轮行驶状态下的后半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三轮行驶状态下的车中梁后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处于三轮行驶状态下的脚踏转轴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多用平衡车,包括脚踏板1,脚踏板1的左侧设有左车轮2,脚踏板1的右侧设有右车轮3,右车轮3和左车轮2分别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脚踏板1的上方设有车座4,脚踏板1的下方设有差速器5,差速器5的壳体安装固定在脚踏板1上,左车轮2通过左半轴6与差速器5的左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左半轴6的轴线位于左右方向,右车轮3通过右半轴7与差速器5的右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右半轴7的轴线位于左右方向,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之间设有离合器28,十字万向联轴器8具有转销轴,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的轴线位于左右水平方向,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前端与传动轴9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前端可环绕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摆动;
脚踏板1前端的中部与车中梁10的后端采用定位转轴11相连,定位转轴11的轴线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的轴线重合,当车中梁10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10的后端与脚踏板1的前端通过前后方向锁紧装置或前后方向连接件安装相连;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车中梁10或传动轴9通过竖直方向卡装装置或竖直方向连接件固定在脚踏板1上;
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传动轴9沿着车中梁10向前延伸至车中梁10的前部;传动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中梁10上,车中梁10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有脚踏转轴12,脚踏转轴12的中部套装有主动锥齿轮13,主动锥齿轮13与从动锥齿轮14相啮合,从动锥齿轮14套装在传动轴9的前端,脚踏转轴12的左端与左脚踏连杆15的里端安装相连,左脚踏连杆15的外端安装有左脚蹬16,脚踏转轴12的右端与右脚踏连杆17的里端安装相连,右脚踏连杆17的外端安装有右脚蹬18;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车中梁10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10前端的上方设有前支撑梁19,前支撑梁19通过位于其底端的连接座20与车中梁10的前端安装相连,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19位于车中梁10顶端的上方,前支撑梁19与车中梁10呈上下串联状态;
前支撑梁19的顶端与车前叉21的中、上部安装相连,车前叉21的下部通过前轮轴26安装有车前轮22,车前叉21的上部安装有车把23,当车中梁10处于前后方向时,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交叉状态,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前后方向,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并列状态,车前叉21通过固定在前支撑梁19上竖直卡装装置或竖直连接件与前支撑梁19固定相连,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左右方向。
如图1、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接座20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的板面和右耳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耳板的顶端和右耳板的顶端通过盖板固定相连,盖板上端面的中部与前支撑梁19的底端固定相连,左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10前端的左侧,左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12上,右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10前端的右侧,右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12上,左耳板板面的上部和右耳板板面的上部通过限位螺栓24与车中梁10的前端固定相连。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车前叉21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上车叉杆的正下方,车前轮22通过前轮轴26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上车叉杆的横截面为圆形,竖直卡装装置为设置在前支撑梁19朝前的侧壁上的车前叉卡装槽25,车前叉卡装槽25的开口朝前设置,车前叉卡装槽2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上车叉杆可卡装到车前叉卡装槽25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车中梁10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挡板101和右挡板102,左挡板101的板面和右挡板102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挡板101的底端和右挡板102的底端通过底板103固定相连,传动轴9位于左挡板101的板面和右挡板102的板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车前叉21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车前轮22通过前轮轴26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脚踏板1上端面的中部与车座安装架27的底端固定相连,车座4安装在车座安装架27的顶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竖直方向卡装装置包括传动轴卡装块29,传动轴卡装块29固定在车座安装架27朝前的端面上,传动轴卡装块29朝前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传动轴卡装槽30,传动轴卡装槽30的开口朝前设置,传动轴卡装槽30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传动轴9可卡装到传动轴卡装槽30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脚蹬16和右脚蹬18为折叠脚蹬,所述车把23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套装在左把横杆的外端,右把手装在右把横杆的外端,左把横杆的里端和右把横杆的里端与车把立杆的顶端固定相连,车把立杆可调整插入深度地插装在所述车前叉21的上车叉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十字万向联轴器8可采用软轴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可采用三轮或双轮二种状态行驶,在三轮状态行驶时,如图1所示,可将车中梁10由竖直状态调整到前后方向,让离合器28处于连接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状态,利用前后方向锁紧装置或前后方向连接件固定住车中梁10,再调整车前叉21和前支撑梁19,令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交叉状态,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前后方向,让车前轮22的底端与地面接触,此时人就可以坐在车座4上,双手扶住车把23,双腿向前、向下伸出并对应的踏在左脚蹬16和右脚蹬18上,利用双脚转动脚踏转轴12,脚踏转轴12中部套装的主动锥齿轮13就会通过从动锥齿轮14驱动传动轴9转动,传动轴9就会驱动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转动,由此让左半轴6驱动左车轮2转动,右半轴7驱动右车轮3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上述智能多用平衡车在使用三轮状态行驶时,也可以让离合器28处于断开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状态,利用驱动电机驱动右车轮3和左车轮2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在双轮状态行驶时,如图2所示,可将车中梁10由前后方向整到竖直状态调,让离合器28处于断开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状态,让车中梁10或传动轴9通过竖直方向卡装装置或竖直方向连接件固定在脚踏板1上,再调整 车前叉21和前支撑梁19,令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并列状态,车前叉21通过固定在前支撑梁19上竖直卡装装置或竖直连接件与前支撑梁19固定相连,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左右方向。此时人就可以站在脚踏板1上,双手扶住车把23,利用驱动电机驱动右车轮3和左车轮2转动,由此即可让智能多用平衡车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即可在三轮状态利用人力骑行,又可在三轮状态利用电力行驶,还可在双轮状态下作为电动平衡车行驶,并具有体积小,折叠、使用方便的特点。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8)
1.智能多用平衡车,包括脚踏板(1),脚踏板(1)的左侧设有左车轮(2),脚踏板(1)的右侧设有右车轮(3),右车轮(3)和左车轮(2)分别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1)的上方设有车座(4),脚踏板(1)的下方设有差速器(5),差速器(5)的壳体安装固定在脚踏板(1)上,所述左车轮(2)通过左半轴(6)与差速器(5)的左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右车轮(3)通过右半轴(7)与差速器(5)的右动力输出端传动相连,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差速器(5)的动力输入端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之间设有离合器(28),十字万向联轴器(8)具有转销轴,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的轴线位于左右水平方向,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前端与传动轴(9)的后端传动传动相连,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前端可环绕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摆动;
所述脚踏板(1)前端的中部与车中梁(10)的后端采用定位转轴(11)相连,定位转轴(11)的轴线与十字万向联轴器(8)的转销轴的轴线重合,当车中梁(10)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10)的后端与脚踏板(1)的前端通过前后方向锁紧装置或前后方向连接件安装相连;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车中梁(10)或传动轴(9)通过竖直方向卡装装置或竖直方向连接件固定在脚踏板(1)上;
所述传动轴(9)沿着车中梁(10)向前延伸至车中梁(10)的前部;传动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车中梁(10)上,车中梁(10)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有脚踏转轴(12),脚踏转轴(12)的中部套装有主动锥齿轮(13),主动锥齿轮(13)与从动锥齿轮(14)相啮合,从动锥齿轮(14)套装在传动轴(9)的前端,所述脚踏转轴(12)的左端与左脚踏连杆(15)的里端安装相连,左脚踏连杆(15)的外端安装有左脚蹬(16),脚踏转轴(12)的右端与右脚踏连杆(17)的里端安装相连,右脚踏连杆(17)的外端安装有右脚蹬(18);
当车中梁(10)处于前后方向时,车中梁(10)前端的上方设有前支撑梁(19),前支撑梁(19)通过位于其底端的连接座(20)与车中梁(10)的前端安装相连,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19)位于车中梁(10)顶端的上方,前支撑梁(19)与车中梁(10)呈上下串联状态;
前支撑梁(19)的顶端与车前叉(21)的中、上部安装相连,车前叉(21)的下部通过前轮轴(26)安装有车前轮(22),车前叉(21)的上部安装有车把(23),当车中梁(10) 处于前后方向时,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交叉状态,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前支撑梁(19)的中心线与车前叉(21)的中心线呈并列状态,车前叉(21)通过固定在前支撑梁(19)上竖直卡装装置或竖直连接件与前支撑梁(19)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0)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的板面和右耳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耳板的顶端和右耳板的顶端通过盖板固定相连,盖板上端面的中部与前支撑梁(19)的底端固定相连,左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10)前端的左侧,左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12)上,右耳板的板面位于车中梁(10)前端的右侧,右耳板的下部采用间隙配合或轴承套装在脚踏转轴(12)上,左耳板板面的上部和右耳板板面的上部通过限位螺栓(24)与车中梁(10)的前端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叉(21)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所述车前轮(22)的圆周面位于上车叉杆的正下方,车前轮(22)通过前轮轴(26)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叉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竖直卡装装置为设置在前支撑梁(19)朝前的侧壁上的车前叉卡装槽(25),车前叉卡装槽(25)的开口朝前设置,车前叉卡装槽(2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上车叉杆可卡装到车前叉卡装槽(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中梁(10)包括板面分别位于前后竖直方向的左挡板(101)和右挡板(102),左挡板(101)的板面和右挡板(102)的板面左右并列设置,左挡板(101)的底端和右挡板(102)的底端通过底板(103)固定相连,所述传动轴(9)位于左挡板(101)的板面和右挡板(102)的板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叉(21)包括上车叉杆和下车叉杆,下车叉杆位于上车叉杆下方的左侧或右侧,下车叉杆的顶端通过横杆与上车叉杆的底端相连,所述车前轮(22)通过前轮轴(26)安装在下车叉杆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1)上端面的中部与车座安装架(27)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车座(4)安装在车座安装架(27)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多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方向卡装装置包括传动轴卡装块(29),传动轴卡装块(29)固定在车座安装架(27)朝前的端面上,传动轴卡装块(29)朝前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传动轴卡装槽(30),传动轴卡装槽(30)的开口朝前设置,传动轴卡装槽(30)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车中梁(10)处于竖直方向时,传动轴(9)可卡装到传动轴卡装槽(30)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1311.4U CN206107455U (zh) | 2016-09-28 | 2016-09-28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1311.4U CN206107455U (zh) | 2016-09-28 | 2016-09-28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07455U true CN206107455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2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9131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07455U (zh) | 2016-09-28 | 2016-09-28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074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8344A (zh) * | 2016-11-02 | 2017-02-22 | 李长隆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
2016
- 2016-09-28 CN CN201621091311.4U patent/CN2061074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8344A (zh) * | 2016-11-02 | 2017-02-22 | 李长隆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28344A (zh)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
CN201980351U (zh) | 儿童脚踏滑板两用车 | |
CN205010404U (zh) |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 |
CN201980349U (zh) | 一种新型儿童脚踏滑板两用车 | |
CN203032835U (zh) | 一种整体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 | |
CN201405978Y (zh) | 电动自行车 | |
CN206107455U (zh) | 智能多用平衡车 | |
CN201971100U (zh) | 防倾覆折叠式母子三轮车 | |
CN104309748B (zh) |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 |
CN201890339U (zh) |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 |
CN201999140U (zh) | 拉杆箱型电动车 | |
CN102785737B (zh) | 立式双扭车 | |
CN204184528U (zh) |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 |
CN105711718A (zh) | 折叠滑板电动车 | |
CN207889908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 |
CN203318590U (zh) | 一种具有电动辅助动力的差速正三轮躺车 | |
CN2612593Y (zh) | 电动平台车 | |
CN202557695U (zh) | 一种变形组合式自行车 | |
CN202670037U (zh) | 一种大力矩自行车 | |
CN207208303U (zh) | 一种带座椅的电动滑板车 | |
CN203064113U (zh) | 新式三轮电动童车 | |
CN206231516U (zh) | 双前轮电动三轮车 | |
CN212980424U (zh) | 分体电动三轮车 | |
CN200999075Y (zh) | 前轮驱动三轮车 | |
CN203581233U (zh) | 一种康复旅游用的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