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8274U - 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8274U
CN206088274U CN201621132644.7U CN201621132644U CN206088274U CN 206088274 U CN206088274 U CN 206088274U CN 201621132644 U CN201621132644 U CN 201621132644U CN 206088274 U CN206088274 U CN 206088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stage
supporting table
coiled material
leading screw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326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凝瑞
胡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ll 100 Hebei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Nell 100 Hebei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ll 100 Hebei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Nell 100 Hebei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6211326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8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8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8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斜坡输送线和托盘运送装置之间的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用于承载卷材的载物台,以及与载物台大小相同并且叠设于载物台下方的支撑台;载物台与支撑台于远离斜坡输送线的一侧采用转动连接,载物台与支撑台靠近斜坡输送线的一侧设置使载物台靠近斜坡输送线一端抬起的升降装置,载物台上于远离斜坡输送线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板。将翻转平台设置为一端铰接的两层叠放的翻转平台,靠上一层的翻转平台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发生倾斜,卷材在斜面上滑下,整齐码放成排,适合流水线的连续传输。

Description

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材码垛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卷材码垛流水线上,卷材被打成卷之后经过塑封包装,包装好的单根卷材需要先码垛成排,之后经翻转直立码垛成堆,方便后期运输。单根卷材塑封好之后躺在运送线上进行运输,常规生产线上,成排的卷材需经过立卷机构立起,再码垛呈阵列排布,方便后期运输。
常见的卷材码垛系统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731083A的发明专利所示,由于常规的单卷传送线和翻转机构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在这两个机构之间需要设置斜坡输送线实现连续传送。包装完成的卷材经斜坡输送线输送至翻转机构,翻转机构接受信号实施翻转,卷材随之翻转直立,同时落于移栽机构。移栽结构上预先放置托盘用于盛放卷材,待托盘放满卷材之后,随移栽机构上的托盘一起运走。
该专利中翻转机构包括滚筒组成的底座用于盛放卷材,在滚筒的两边设置夹紧装置,夹紧位于滚筒上的卷材。单卷卷材到达斜坡传送线的传送末端,从较高的位置落于翻转机构上,在这一过程中,从较高处下落的卷材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翻滚,后面顺序下落的卷材也依惯性向前翻滚,卷材在翻滚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晃动,因此卷材之间可能会排列不齐整。如果在翻转机构上卷材没有码放为整齐的一排,会影响到下一翻转直立工序,导致码垛不整齐影响后续输送工序。若进一步将成排的卷材码放整齐需要人工进行调整,这一过程比较繁琐,不适合流水线的连续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将翻转平台设置为一端铰接的两层叠放的翻转平台,靠上一层的翻转平台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发生倾斜,卷材在斜面上滑下,整齐码放成排,适合流水线的连续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斜坡输送线和托盘运送装置之间的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用于承载卷材的载物台,以及与载物台大小相同并且叠设于载物台下方的支撑台;载物台与支撑台于远离斜坡输送线的一侧采用转动连接,载物台与支撑台靠近斜坡输送线的一侧设置使载物台靠近斜坡输送线一端抬起的升降装置,载物台上于远离斜坡输送线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翻转机构上的翻转平台包括上下叠设的载物台和支撑台。正常情况下载物台和支撑台相贴合并且水平放置。工作时,调节载物台和支撑台侧面的升降装置,使载物台相对于支撑台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靠近斜坡输送线一侧的支撑台向上抬高,传送到斜坡输送线末端的卷材落于支撑台上,顺着支撑台的斜面下滑,卷材的重力一部分分解为驱使卷材向斜面下端滑动的作用力。借助于支撑台形成的斜面卷材可自行滑动到第一限位板处,不用进行人工调整,之后到达斜坡传送末端的卷材也依次下落顺向排布于载物台上。随后,调整升降装置,使载物台向下翻转与支撑台平面贴合。成排的卷材在电机带动下随翻转机构翻转到达托盘运送装置。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过多干预,适合流水线的连续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物台上靠近斜坡输送线的一侧设置与第一限位板平行、并且与第一限位板配合用于夹紧卷材的第二限位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载物台上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平行、并且可用于夹紧卷材,卷材布满载物台之后,启动位于载物台上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夹紧卷材,进一步调整卷材使其整齐的排布于载物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螺母,与所述螺母配合的丝杠,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载物台,并且向上延伸形成延伸端。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卷材向下滑动,载物台进行微调,使其相对于支撑台略微倾斜。载物台相对于支撑台发生转动,其运动轨迹为弧形,将升降装置设置为丝杠与螺母配合调整载物台与支撑台之间的距离,同时,丝杠和螺母转动连接在载物台和支撑台的侧面,在调节二者距离的同时,也可以循着载物台的弧形运动轨迹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丝杠向上的延伸形成的延伸端为丝杠向上转动提供行程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丝杠上与载物台转动连接的下端部设置限位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丝杠相对于螺母升降过程中,带动载物台转动,丝杠于载物台转动连接的下端部设置限位块可以更加方便丝杠带动载物台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台上固定设置两个平行的第一凸块,螺母两端延伸设置旋转轴,旋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凸块之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支撑台向外延伸设置两个第一凸块,螺母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凸块之间,一方面螺母可限定在支撑台的侧面,另一方面丝杠可以与螺母配合的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也相对于支撑台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载物台与支撑台上的两个第一凸块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两个第二凸块,丝杠通过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凸块之间的旋转块连接至载物台。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支撑台上的第一凸块相配合,于载物台上相对应设置同样的结构,丝杠带动载物台发生一定程度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丝杠延伸端的末端设置大于丝杠截面直径的控制端。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为方便旋转丝杠,增大转矩,在丝杠的延伸端设置大于丝杠直径的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丝杠带动载物台转动至丝杠最大行程处,于载物台和支撑台之间设置可撤除的垫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丝杠带动载物台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本方案丝杠在上升过程中有最大行程距离,达到这一高度后,载物台抬高的一端重量集中落于丝杠上,为了减缓丝杠的承重,在载物台和支撑台之间设置垫块,丝杠下落时,撤除垫块。
有益效果:将翻转平台设置为上下叠放的载物台和支撑台,载物台和支撑台一端铰接,与铰接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使用升降装置调整载物台和支撑台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载物台相对于支撑台呈不同角度的倾斜,从斜坡输送线传输到翻转机构的卷材可以沿着载物台的斜面向下滑动,不用人工调整,卷材便可于载物台上整齐码放成排,方便后续翻转直立以及堆垛码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翻转机构在流水线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翻转机构中翻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翻转机构中翻转平台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载物台相对于支撑台转动的示意图;
图5为载物台叠放于支撑台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2、斜坡输送线;3、翻转机构;31、基座;33、翻转支座;35、直立架;4、托盘运送装置;5、翻转平台;51、翻转轴; 52、支撑台;521、第一凸块;522、螺母;53、载物台;531、第二凸块;532、旋转块;54、第一限位板;541、第二限位板;55、滑动挡板;56、合页;57、升降装置;571、丝杠;572、延伸端;573、螺纹连接部;574、限位块;575、把手;6、卷材;7、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常规的卷材传送输送线包括单卷传送线(图中未画出)、斜坡输送线2、翻转机构3、托盘站和托盘运送装置4。单卷卷材6经过单卷传送线到达传送末端后经斜坡输送线2落于翻转机构3上,在翻转机构3上单卷卷材6先码垛成排,成排的卷材6经翻转机构3翻转直立。托盘站码放一摞托盘备用,需要时托盘经过托盘运送装置4到达翻转机构3下方,成排卷材6立起后落于托盘上。经过多次立卷,托盘上的卷材6呈阵列排布,排满之后,卷材6随托盘一起传送出去。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翻转机构3位于斜坡输送线2和托盘运送装置4之间,一方面用于承接从斜坡输送线2上传送的单卷卷材6以便码放成排,另一方面将码放在翻转机构3的成排卷材6翻转立起,便于后续码垛。翻转机构3包括基座31,基座31上方设置与基座31使用齿轮齿条配合滑动的托盘运送装置4,托盘运送装置4的两侧固定翻转支座33,与翻转支座33固定并且位于托盘运送装置4之上设置翻转平台5,托盘运送装置4上与传送带传送方向垂直的一侧设置直立架35。
与托盘运送装置4固定设置的翻转支座33用于支撑放置卷材6的翻转平台5。翻转平台5通过齿轮配合翻转直立,靠近直立架35并且贯穿翻转平台5固定与从动齿轮连接的翻转轴51,从动齿轮和与电机减速箱固定的主动齿轮通过传送带配合转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与之配合的从动齿轮随之转动,从而带动翻转平台5发生直立翻转。直立架35与翻转平台5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当翻转机构3发生直立翻转时,不会与直立架35发生干涉。
为了使卷材整齐排列于翻转平台上,结合图2和图3,翻转平台5包括承接卷材6的载物台53和与载物台53大小相同并且叠放在载物台53下的支撑台52。在载物台53的两侧设置用于夹紧卷材6的互相平行的第一限位板54和第二限位板541,两个限位板与落于载物台53上的卷材6平行设置,载物台53的另一侧设置与两个限位板垂直并且使卷材6翻转可立于其上的滑动挡板55。载物台53和支撑台52在远离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使用合页56铰接(如图6所示),与铰接端对应的另一侧,即靠近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设置升降装置57。使用该方案使载物台相对于支撑台倾斜,这一过程只是一个微调过程,不需要载物台倾斜较大角度,卷材可相对于载物台下滑即可。本方案中升降装置设置如图7所示,支撑台52上固定一组平行的第一凸块521,载物台53上与第一凸块521相对应设置一组平行的第二凸块531。在平行的两个第一凸块521之间转动连接螺母522,相对应的在两个第二凸块531之间转动连接旋转块532。贯穿螺母522和旋转块532上设置丝杠571,丝杠571与螺母采用螺纹配合,丝杠571延与旋转块532采用滑动连接,并且沿旋转块532向外延伸设置延伸端572,螺母522和旋转块532与支撑台52和载物台53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防止丝杠571在转动时与支撑台52或者载物台53的端部发生干涉。同时在丝杠571的延伸端572端部设置把手575,方便转动丝杠571,以调节这一侧载物台53和支撑台52的距离,从而使载物台53相对于支撑台52以不同角度倾斜。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液压缸或者气弹簧也可用作升降装置。
工作时,如图4所示,预先转动载物台53侧面的丝杠571,丝杠571相对于第一凸块521向上运动,由于载物台53一端与支撑台52铰接,丝杠571在向上旋转转动时,带动螺母522向支撑台52方向转动,同时旋转块532也向载物台53方向转动,当丝杠571带动载物台53旋转至丝杠571最大行程并且转动角度固定后,于载物台和支撑台之间设置两个垫块7,减少丝杠571承重。
靠近斜坡输送线2的一端较高,卷材6到达斜坡输送线2的末端时落在载物台53上,落于载物台53上的卷材6本身存在一定的惯性会继续向前滚动,同时沿载物台53的斜面向远离斜坡输送线2的第一限位板54滑动,由于卷材6在斜面上向下滑,卷材6的重力一部分分解为驱使卷材6沿斜面下滑滑动的动力,即使卷材6在滑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歪斜,到达第一限位板54时,也会调整为与第一限位板54平行的排布方式。之后传送至斜坡传送线末端的卷材6与该卷材6运作方式一致。当载物台53上卷材6排布排满之后,载物台53两侧的第一限位板54和第二限位板541在气缸的推动下内收,一方面用于夹紧卷材6,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调整卷材6与两个限位板平行顺向排布。随后,如图5所示,调整载物台53侧面的丝杠571,其倾斜的斜面调整为与支撑台52平面平行。翻转平台5在电机驱动下发生90度直立翻转,带动卷材6立起并立于滑动挡板55上。卷材6在直立的过程中相对于翻转平台5滑动,最终立于滑动挡板55上。卷材6直立翻转之后正对托盘运送装置4上的直立架35,翻转机构3上的两个限位板、滑动挡板55和直立架35整体构成一个限位腔,卷材6翻转直立在限位腔的作用下不会晃动。此外,直立架35可以依据卷材6的大小在气缸的作用下进行调整,进一步使卷材6稳定的直立于滑动挡板55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斜坡输送线(2)和托盘运送装置(4)之间的翻转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5)包括用于承载卷材(6)的载物台(53),以及与载物台(53)大小相同并且叠设于载物台(53)下方的支撑台(52);载物台(53)与支撑台(52)于远离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采用转动连接,载物台(53)与支撑台(52)靠近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设置使载物台(53)靠近斜坡输送线(2)一端抬起的升降装置(57),载物台(53)上于远离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板(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53)上靠近斜坡输送线(2)的一侧设置与第一限位板(54)平行、并且与第一限位板(54)配合用于夹紧卷材(6)的第二限位板(5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7)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52)的螺母(522),与所述螺母(522)配合的丝杠(571),所述丝杠(57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载物台(53),并且向上延伸形成延伸端(5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丝杠(571)上与载物台(53)转动连接的下端部设置限位块(5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台(52)上固定设置两个平行的第一凸块(521),螺母(522)两端延伸设置旋转轴,旋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凸块(5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载物台(53)与支撑台(52)上的两个第一凸块(52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两个第二凸块(531),丝杠(571)通过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凸块(531)之间的旋转块(532)连接至载物台(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丝杠(571)延伸端(572)的末端设置大于丝杠(571)截面直径的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丝杠(571)带动载物台(53)转动至丝杠(571)最大行程处,于载物台(53)和支撑台(52)之间设置可撤除的垫块(7)。
CN201621132644.7U 2016-10-17 2016-10-17 翻转机构 Active CN206088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2644.7U CN206088274U (zh) 2016-10-17 2016-10-17 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2644.7U CN206088274U (zh) 2016-10-17 2016-10-17 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8274U true CN206088274U (zh) 2017-04-12

Family

ID=5997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32644.7U Active CN206088274U (zh) 2016-10-17 2016-10-17 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82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2739A (zh) * 2018-06-26 2019-01-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电动瞄准镜校正装置
KR101999308B1 (ko) * 2018-02-26 2019-10-01 주식회사 하이스틸 각형 강관의 잔류 가공유 제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각형 강관의 잔류 가공유 제거 방법
CN111805494A (zh) * 2020-07-31 2020-10-23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件翻转加工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9308B1 (ko) * 2018-02-26 2019-10-01 주식회사 하이스틸 각형 강관의 잔류 가공유 제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각형 강관의 잔류 가공유 제거 방법
CN109212739A (zh) * 2018-06-26 2019-01-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电动瞄准镜校正装置
CN109212739B (zh) * 2018-06-26 2020-12-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电动瞄准镜校正装置
CN111805494A (zh) * 2020-07-31 2020-10-23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件翻转加工装置
CN111805494B (zh) * 2020-07-31 2023-06-30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件翻转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1638B (zh) 发酵托盘低位码垛/拆垛设备及方法
CN206088274U (zh) 翻转机构
CN105858237B (zh) 码砖方法
WO2016127769A1 (zh) 集装箱快速自动装车码垛机
CN201272633Y (zh) 自动升降输送机
CN101870102A (zh) 码垛机器人
JPH08505595A (ja) パレタイザ
CN105417179B (zh) 一种输送堆码装置
CN108438928B (zh) 桶装水的码垛装置
CN112193849A (zh) 一种全自动开装封箱码垛一体机
CN107600531A (zh) 盒装物品码垛工艺及码垛装置
CN106516251A (zh) 一种立包翻转码垛机
CN104444958B (zh) 货物堆垛抓取器
CN109398806A (zh) 一种全自动纸箱打包码垛系统
CN106743694A (zh) 一种物料包垛码机
CN208828179U (zh) 一种全自动纸箱打包码垛系统
KR20150061777A (ko) 구조의 간소화가 이룩된 박스 적재시스템
CN102658944B (zh) 拆垛码垛机
CN206155880U (zh) 一种立包翻转码垛机
CN109879101A (zh) 一种瓦楞纸板自动交互翻转输送及自动堆叠设备
CN207174894U (zh) 电池出盘机
CN213833388U (zh) 自动装车设备
CN207090424U (zh) 一种粮食装卸输送机
CN206782908U (zh) 纸板自动上料机
CN107549580A (zh) 一种全自动袋装食品杀菌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