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1488U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31488U CN206031488U CN201621092677.3U CN201621092677U CN206031488U CN 206031488 U CN206031488 U CN 206031488U CN 201621092677 U CN201621092677 U CN 201621092677U CN 206031488 U CN206031488 U CN 206031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rotective cover
- carrier
- plate
- t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车底架和电源,还包括有保护罩,车底架包括有连接架和承载架,连接架包括有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梁,连接梁至少设有两个并且连接梁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保护罩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梁之间,保护罩包括有用于承载电源的安置腔,安置腔包括有向上的开口,保护罩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后保护罩的底部向车底架的下方延伸;承载架设有可供人踩踏的加强框,加强框位于承载架的尾端并且靠近承载架的下部,加强框成框架结构凸设于承载架上可用于阻碍后方撞击。该底架结构既可增加电池容放量,并且避免电池散热对驾驶室产生的影响,同时能够便于人们拿取车顶物品也起到对车辆尾部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经济型客货运输车辆也广泛应用上电动能源,特别在小型的客货运输车辆上应用广泛。然而电池通常是安放在座位下横向设置,而由于电动车多属单人操作,因此其车架宽度有限,用于供电池安放的面积也有限,从而无法安装较多的电池,限制了电动车辆的行驶距离。并且电池放置于驾驶室内的座位下,而驾驶室通常为可封闭式,因此电池于工作过程中易对驾驶室放热,从而提升了驾驶室内的室温,不利于驾驶人员于夏季驾驶车辆;此外电池放置于座位下的壳体内时,由于该壳体通过座位盖于其上开口后呈封闭式结构,因此易产生电池聚集发热,从而出现自燃现象,而电池就位于座位下方,易对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此外,由于小型的客货运输车辆由于车箱的载货容量有限,通常会在车顶设置储物箱,以便于增加客货运输车辆的载货量,然而即使小型的客货运输车辆其车顶也不会低于人们的身高,从而导致人们在拿车顶储物箱内的物品时取物不便。并且市面上的经济型客货运输车辆多因结构简单,以便降低成本,因此车辆受到后部撞击时,车体直接受到冲击,车辆安全系统造成的影响十分大;即使车体设置有防撞梁,而防撞梁也会被设置于车体内侧,因此隐藏式的防撞梁在车辆被撞后才会起到保护作用,此时车体已然受损,防护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的车架结构,该底架结构既可增加电池容放量,并且避免电池散热对驾驶室产生的影响,同时能够便于人们拿取车顶物品也起到对车辆尾部的防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包括有车底架和电源,还包括有保护罩,所述车底架包括有与位于驾驶室下方的连接架和位于车箱下方的承载架,所述连接架包括有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至少设有两个并且连接梁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保护罩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梁之间,所述保护罩包括有用于承载电源的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包括有向上的开口,所述保护罩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后保护罩的底部向车底架的下方延伸;所述承载架设有可供人踩踏的加强框,所述加强框位于承载架的尾端并且靠近承载架的下部,所述加强框成框架结构凸设于承载架上可用于阻碍后方撞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外罩设有用于防护保护罩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由金属制成,所述防护架与连接梁焊接;所述防护架包括有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纵向支撑杆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靠近安置腔开口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安置腔的深度方向呈腰形孔结构设置,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用于保护罩与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上于安装孔处弯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于保护罩的侧壁上弯折成型后,所述避让槽底部的外侧壁凸设于保护罩的外侧壁,要这样确定避让槽与横向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防护架罩设于保护罩上时避让槽位于两个相邻的横向支撑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框由方管一体弯制呈U字形结构设置,所述加强框的弯折处呈弧形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架的尾端包括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所述加强框与安装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所述加强框与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增强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尾板本体,所述尾板本体上设有牌照安装位,所述尾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尾灯安装位,所述尾灯安装位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两端的尾灯安装板,所述牌照安装位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上两尾灯安装板之间的牌照安装板,所述尾灯安装板与牌照安装板之间一体连接有弯折板,所述尾灯安装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弯折板连接的槽板,两槽板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灯座嵌入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安装部,所述弧形安装部朝向车体一侧弯折呈弧形,所述弧形安装部的内侧壁上设有插接扣,所述插接扣包括有供车体上的插接件插入的插接口,以及插接扣的侧壁上贯穿设有供螺栓螺接的螺接孔;所述安装槽的三侧分别由两槽板以及弯折板包围,另一侧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侧架,两侧架远离承载架的一端连接有顶架,所述承载架与侧架之间设置有侧支架,所述承载架位于车尾的一侧铰接有尾架,所述尾架向上翻转到位时可定位在侧支架上,所述承载架、侧架、顶架、侧支架以及尾架于运输过程中相互之间独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承载架、侧架、顶架以及侧支架均由前、后架分体构成,要沿车身长度方向划分定义该前、后架结构;所述承载架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一外围主框和第一支撑架,所述侧架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二外围主框和第二支撑架,所述顶架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三外围主框和第三支撑架,所述侧支架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四外围主框和第四支撑架;各外围主框均为闭合成整圈的外框架,各支撑架均设有若干个,并且固定支撑于各外围主框的框架内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支架的内侧抵接设置有防护围板,所述尾架的内侧抵接设置有尾围板,所述防护围板与尾围板上均设有分别用于嵌入侧支架以及尾架的凸台,所述尾架上设有若干根档杆,所述防护围板与尾围板上的凸台均设有若干个,两个相邻的凸台之间形成嵌入槽,当防护围板与侧支架贴合状态下,所述防护围板上的嵌入槽与第四支撑架相嵌合;当尾围板与尾架贴合状态下,所述尾围板上的嵌入槽与档杆相嵌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保护罩被夹持固定于连接梁上并且向车底架下方延伸,而车底架截面较大,因此能够用于安置电源的面积也较大,因此该结构有利于增加电池安放的面积,从而能够安置更多的电池,有利于电动车辆延长行驶距离;并且车底架下端与地面间隔,保护罩暴露在空气中,通风流畅,有利于电源散热,不仅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室温,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电源聚集发热从而出现的自燃现象。保护罩与车底架固定,可将电源安放到安置腔内,从而通过保护罩将电源固定安装,并且电源通过保护罩将其罩拢,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避免电源直接碰撞到物体而破损。
加强框从承载架的尾端中下方凸出,因此人们在拿车顶储物箱内的物品时,可以站立在加强框上提升高度,从而便于取物;并且车辆后部受到撞击时,加强框能够充当后保险杠,起到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后部撞击时对车辆安全系统造成的影响;此外由于加强框从车底架的尾端凸出,因此车辆后部受到撞击时会先撞击到加强框,从而有效避免车身受到撞击而先受损,使加强框对车身起到防护作用。同时,框架结构的加强框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加强框受到撞击时能够通过产生变形,来缓解部分冲击力,减少直接作用于车辆上的冲击力,从而有效提高对车辆的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车底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罩与防护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尾板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围板与架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底架;11、电源;2、连接架;21、连接梁;22、保护罩;221、安装孔;222、避让槽;223、安置腔;224、排水孔;23、防护架;231、横向支撑杆;232、纵向支撑杆;3、承载架;31、加强框;32、安装架;33、增强杆;34、第一外围主框;35、第一支撑架;4、尾板本体;41、牌照安装位;411、牌照安装板;42、尾灯安装位;421、尾灯安装板;422、槽板;423、安装槽;43、弯折板;44、弧形安装部;45、插接扣;451、插接口;452、螺接孔;5、侧架;51、第二外围主框;52、第二支撑架;6、顶架;61、第三外围主框;62、第三支撑架;7、侧支架;71、第四外围主框;72、第四支撑架;73、防护围板;8、尾架;81、尾围板;82、档杆;9、凸台;91、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2所示,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包括有车底架1和电源11,还包括有保护罩22,车底架1包括有与位于驾驶室下方的连接架2和位于车箱下方的承载架3,连接架2包括有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梁21,连接梁21至少设有两个并且连接梁2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保护罩22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梁21之间,保护罩22包括有用于承载电源11的安置腔223,安置腔223包括有向上的开口,保护罩22与连接梁21固定连接后保护罩22的底部向车底架1的下方延伸;承载架3设有可供人踩踏的加强框31,加强框31位于承载架3的尾端并且靠近承载架3的下部,加强框31成框架结构凸设于承载架3上可用于阻碍后方撞击。
保护罩22被夹持固定于连接梁21上并且向车底架1下方延伸,而车底架1截面较大,因此能够用于安置电源11的面积也较大,因此该结构有利于增加电池安放的面积,从而能够安置更多的电池,有利于电动车辆延长行驶距离;并且车底架1下端与地面间隔,保护罩22暴露在空气中,通风流畅,有利于电源11散热,不仅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室温,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电源11聚集发热从而出现的自燃现象。保护罩22与车底架1固定,可将电源11安放到安置腔223内,从而通过保护罩22将电源11固定安装,并且电源11通过保护罩22将其罩拢,起到保护电源11的作用,避免电源11直接碰撞到物体而破损。
并且多个连接梁21可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同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在连接梁21设有三个时,可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梁21之间夹持固定有保护罩22,从而使保护罩22的数量提升为两个,进一步增加电池安放的面积。
此处需说明的是,电源11包括有电池,电池设有多个并且沿连接梁21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在保护罩22内,虽然车底架1截面较大,但车底架1长度远大于其宽度,因此沿连接梁21长度方向设置的保护罩22能够用于安置电源11的位置较多,因此该结构有利于增加电池安放的面积,从而能够安置更多的电池,有利于电动车辆延长行驶距离。
加强框31从承载架3的尾端中下方凸出,因此人们在拿车顶储物箱内的物品时,可以站立在加强框31上提升高度,从而便于取物;并且车辆后部受到撞击时,加强框31能够充当后保险杠,起到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后部撞击时对车辆安全系统造成的影响;此外由于加强框31从车底架1的尾端凸出,因此车辆后部受到撞击时会先撞击到加强框31,从而有效避免车身受到撞击而先受损,使加强框31对车身起到防护作用。同时,框架结构的加强框31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加强框31受到撞击时能够通过产生变形,来缓解部分冲击力,减少直接作用于车辆上的冲击力,从而有效提高对车辆的安全防护。
参照图2所示,保护罩22外罩设有用于防护保护罩22的防护架23,防护架23由金属制成,防护架23与连接梁21焊接;防护架23包括有横向支撑杆231和纵向支撑杆232,横向支撑杆231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纵向支撑杆232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
由于电源11安放于车底架1底部,因此车辆行驶不平路面时唯恐撞坏保护罩22而令其内部的电源11受损,而金属制成的防护架23罩于保护罩22外,进一步提高对电源11的保护程度,并且防护架23使用寿命长,可长时间对电源11进行有效保护。防护架23因其耐用性可将其焊接于车底架1上,使防护架23与车底架1为一体结构,在防护架23对保护罩22起到兜拢作用的同时,使防护架23对电源11起到承载作用,有效避免电源11掉落。
同时,防护架23通过交错排布的横向支撑杆231和纵向支撑杆232编搭成型,从而使防护架23呈镂空结构设置,既可以增进防护架23的散热通风效果,进而避免电源11聚集发热从而出现的自燃现象;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防护架23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便于车辆行驶路程增加。此外也有效的降低了防护架23的加工成本,仅需条状金属杆件弯折制成,降低了防护架23的加工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防护架23的生产成本。同时横向支撑杆231和纵向支撑杆232的编搭设置有利于提高防护架23的结构强度,避免防护架23受到撞击后轻易变形。
此外,优选横向支撑杆231与纵向支撑杆232均制成板带状,由于带状的支撑杆相比于圆柱类的杆件,带状的端部与车底架1的焊接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提高横向支撑杆231与纵向支撑杆232的焊接牢固程度,进而提高了防护架23与车底架1的牢固程度。
参照图2所示,保护罩22的侧壁上靠近安置腔223开口处设有安装孔221,安装孔221沿安置腔223的深度方向呈腰形孔结构设置,安装孔221内穿设有紧固件用于保护罩22与连接梁21固定连接;保护罩22的内侧壁上于安装孔221处弯折设置有避让槽222,避让槽222于保护罩22的侧壁上弯折成型后,避让槽222底部的外侧壁凸设于保护罩22的外侧壁,要这样确定避让槽222与横向支撑杆231之间的位置关系,防护架23罩设于保护罩22上时避让槽222位于两个相邻的横向支撑杆231之间。
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21后连接于连接梁21上,从而实现保护罩22的固定安装,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而螺栓安装结构为现有技术,本申请未做赘述;由于该结构简单易实施,因此有利于简化安装结构,降低安装成本,同时该结构能够实现可拆卸,从而便于保护罩22以及电源11的拆装、维修。
安装孔221沿保护罩22内安置腔223的深度方向设置呈腰形孔结构设置,腰形孔增加了安装孔221的长度尺寸,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保护罩22与车底架1的装配精度,并且在防护架23的深度尺寸不一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将保护罩22固定在车底架1上,并且抵触于防护架23底壁,从而有利于保护罩22的固定以及与防护架23的配合。
由于保护罩22是通过螺栓连接于车底架1上的,因此螺栓的螺母或螺帽部分会位于保护罩22的内侧壁上,为避免凸出的螺母或螺帽减小安置腔223的宽度尺寸,从而影响电源11安装到安置腔223内,因此将保护罩22的侧壁弯折有用于供螺母或螺帽嵌入的避让槽222,使保护罩22于安装固定过程中将螺母或螺帽嵌入避让槽222内,从而不影响电源11的安装或更换。并且避让槽222于保护罩22的侧壁上弯折设置,有利于提高保护罩22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其不易产生形变;同时于安装过程中避让槽222与横向支撑杆231的间隙设置,便于防护架23与保护罩22的安装配合。
保护罩22的底部还可以设有排水孔224,通过排水孔224能够将落入保护罩22内的的水排出,避免于保护罩22内形成积水对电源11产生影响。
参照图1所示,加强框31由方管一体弯制呈U字形结构设置,加强框31的弯折处呈弧形结构设置。
该结构不仅便于加强框31的加工,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加强框31的结构强度以及整体强度,使加强框31于承受撞击力时能够均匀受力,从而避免竖杆与横杆在连接处分离,防止竖杆或横杆插入到撞击物内,有效降低对撞击物的破坏程度;并且方管结构也便于人踩踏时通过增加踩踏面积而令人站稳。
U字形结构的加强框31不仅方便其从承载架3的尾端凸出设置,还可以通过控制管材的长度来控制加强框31的凸出尺寸,从而便于加工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尺寸。同时加强框31的边角处弯折呈弧形结构,有利于增强加强框31的边角处结构强度,减少加强框31受撞击时产生的形变程度,此外也有利于降低加强框31对撞击物的破坏程度;例如当竖杆与横杆的连接处呈直角结构时,当其他车辆撞击到该车辆尾部的加强框31时,由于加强框31的边角呈直角结构,因此其他车辆的壳体容易在加强框31的尖角冲击下被捅破,甚至撕裂,从而增强撞击车辆的壳体破坏程度。
参照图1所示,承载架3的尾端包括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32,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的下端固定设置,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增强杆33。
安装架32上可固定安装有尾板本体4,在尾板本体4上可用于安装尾灯和牌照,将加强框31设置于安装架32的下端中部,使加强框31对安装架32内的安装物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且也进一步将加强框31靠近地面设置,从而便于人们抬腿踩在加强框31上。此处优选加强框31沿水平方向设置,车辆追尾等事故的发生多于车辆水平撞到加强框31上,因此将加强框31水平设置,能够起到减小加强框31受力而向上或向下产生形变,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强框31的防护强度。
而增强杆33一端与加强框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32固定连接,以增强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的连接稳固程度,同时增强杆33也支撑于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之间,有效提升加强框31的抗变形能力,使加强框31充当后防撞梁时减小变形程度。同时增强杆33也有利于增加踩踏面积而令人站稳,方便人们取物时能够站稳踩踏。优选增强杆33由方管制成,方管结构有利于提高增强杆33的结构强度,使增强杆33于受力时能够减少形变程度,有效增强加强框31的防护效果。
参照图3所示,安装架32上固定安装有尾板本体4,尾板本体4上设有牌照安装位41,尾板本体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尾灯安装位42,尾灯安装位42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4两端的尾灯安装板421,牌照安装位41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4上两尾灯安装板421之间的牌照安装板411,尾灯安装板421与牌照安装板411之间一体连接有弯折板43,尾灯安装板42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弯折板43连接的槽板422,两槽板42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灯座嵌入的安装槽423。
尾板本体4上既设有牌照安装位41也设有尾灯安装位42,因此无需从车体两侧分别布线,只需将多条线路从车体上向尾板本体4统一穿设,再沿尾板本体4的长度方向布线连接尾灯以及牌照灯,大大缩短了布线距离,从而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并且有效提高装配进度。此外当车辆受损或维修时,仅需留意尾板本体4后的布线,从而可大大简化左、右后轮罩的拆装。同时安装槽423能够供尾灯灯座嵌入,从而避免尾灯凸出设置而易受到碰撞而破坏;并且尾灯安装板421的上下两侧弯折有与弯折板43连接的槽板422,该结构大大提高了尾板本体4两端尾灯安装位42处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3所示,尾板本体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安装部44,弧形安装部44朝向车体一侧弯折呈弧形,弧形安装部44的内侧壁上设有插接扣45,插接扣45包括有供车体上的插接件插入的插接口451,以及插接扣45的侧壁上贯穿设有供螺栓螺接的螺接孔452;安装槽423的三侧分别由两槽板422以及弯折板43包围,另一侧成开口。
尾板本体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弧形结构,更有利于尾板本体4的嵌入安装,从而提高尾板本体4与车体的安装嵌合度;同时弧形安装部44与尾板本体4是一体设置的,尾板本体4端部的弧形设置有利于增强尾板本体4的整体结构强度,使车体尾部受到撞击时降低尾板本体4的变形程度。此外,尾板本体4于安装过程中,通过车体上的插接件从插接口451插入到插接扣45内,再通过螺栓螺接入螺接孔452内,螺栓端部顶住插接件,能够增强尾板本体4的固定程度,有效防止尾板本体4脱落,同时拆卸的时候也仅需将螺栓松掉,即可快速将尾板本体4拆卸。而安装槽423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成开口,该结构能够尽可能的将安装槽423内的尾灯靠近车辆尾部两侧,有利于充分警示车辆的宽度。
参照图4所示,承载架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侧架5,两侧架5远离承载架3的一端连接有顶架6,承载架3与侧架5之间设置有侧支架7,承载架3位于车尾的一侧铰接有尾架8,尾架8向上翻转到位时可定位在侧支架7上,承载架3、侧架5、顶架6、侧支架7以及尾架8于运输过程中相互之间独立。
合围后构成车箱的承载架3、侧架5、顶架6、侧支架7以及尾架8之间是分体设置的,因此车箱的各个板架分别加工成型,并且于加工制造完成后在运输过程中可将各个板架拆分后包装,从而有利于减小包装箱的体积,既能减小占地体积,也更便于搬运,从而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车箱的各个板架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可根据需要将各个板架拼装起来,而拼装的方式可以选择焊接或是可拆卸连接。当板架采用焊接拼装后,其中的任意板架出现损坏时也可采用切割的方式将该板架破坏性拆卸下来,再将新的板架进行焊接安装,从而实现板架的可维修替换;然而本申请优选各个板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其中的任意配件出现损坏时,仅需将破损件卸下,即可维修或替换,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提高配件利用率。
而由于车箱的高度通过侧支架7以及侧架5相加的高度设定,通常车箱的高度为1.5m至2.5m之间,而仅仅通过一个侧架5来设定车箱的高度会增加侧架5的高度尺寸,因此会增加侧架5的包装尺寸,从而不利于控制包装体积,通过增设侧支架7,于包装过程中可将侧支架7与侧架5叠放,从而有效降低包装箱的高度尺寸,因此能够更便于工作人员搬运。
当尾架8的高度与车箱的高度一致时尾架8可做箱门用,然而本申请优选在车箱朝向车尾的一端由顶架6与尾架8以及两侧的侧架5合围形成有开口,开口位于尾架8上方,避免车辆于运输过程中,因物品在车箱内滚动到后门处,在后门开启后物品容易从后门掉落的现象,通过尾架8起到阻拦物品掉落的作用。
参照图4所示,各承载架3、侧架5、顶架6以及侧支架7均由前、后架分体构成,要沿车身长度方向划分定义该前、后架结构;承载架3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一外围主框34和第一支撑架35,侧架5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二外围主框51和第二支撑架52,顶架6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三外围主框61和第三支撑架62,侧支架7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四外围主框71和第四支撑架72;各外围主框均为闭合成整圈的外框架,各支撑架均设有若干个,并且固定支撑于各外围主框的框架内侧。
将车箱的四大构件再进一步的分别设置呈分体结构,并且是沿车箱的长度方向设置呈前后架结构,例如承载架3设置成由前架和后架拼接构成,从而能够将车箱进一步的进行拆卸,减小如承载架3的铺开占地面积,从而更便于工作人员搬运;同时也进一步缩小了各板架的大小,更便于板架的维修,一块板架损坏后,更换成本相比整块时减半,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并且,车箱的四大构件均由外围主框设定其外形,再通过设于其内的支撑架来提升各构件的结构强度,可避免其于运输中产生形变,甚至扭曲。
参照图5所示,侧支架7的内侧抵接设置有防护围板73,尾架8的内侧抵接设置有尾围板81,防护围板73与尾围板81上均设有分别用于嵌入侧支架7以及尾架8的凸台9,尾架8上设有若干根档杆82,防护围板73与尾围板81上的凸台9均设有若干个,两个相邻的凸台9之间形成嵌入槽91,当防护围板73与侧支架7贴合状态下,防护围板73上的嵌入槽91与第四支撑架72相嵌合;当尾围板81与尾架8贴合状态下,尾围板81上的嵌入槽91与档杆82相嵌合。
防护围板73与尾围板81均设置于侧支架7以及尾架8的内侧,使得车体内部发生撞击时,由于围板和架体相抵触,在围板受到撞击后还有架体一起承担撞击的力,使得围板不容易发生形变或者从架体上脱落。即使围板因为内部撞击发生细小的形变,由于围板设置在架体内侧,使得围板即使发生形变后更加贴近架体而非出现围板与架体发生分离的情况。这样不仅保证了车箱的整体美观,也使得车箱内部的物品不易从形变的围板和架体之间的缝隙中掉落。
并且凸台9嵌入到架体内,使得围板整体与架体相贴合,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而相嵌合的设置使凸台9不易在架体上发生松动,使得连接更加的牢固,当车箱内部发生撞击时,围板不易从架体上脱落。
进一步的,第四支撑架72和档杆82的存在使得围板与架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车箱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更好,当车内部对围板发生撞击时,围板受到的撞击的力会有多个第四支撑架72和档杆82相互承担,使围板上受到的被分散开,减小围板的形变率。同时由于多个第四支撑架72和挡杆的存在,使得架体整体的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并且档杆82能够防止围板从架体上脱落。
第四支撑架72和挡杆与嵌入槽91之间的嵌合结构使得围板与架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且使围板难以在架体上发生松动,使两者的连接更加的稳固。同时,第四支撑架72和挡杆被固定在嵌入槽91内,相嵌合的结构使得围板和架体之间的连接也更为稳定和牢固,在外观上更加的美观。当车内部发生撞击时,围板受打撞击后会有多个档杆82相互承担撞击的力,不仅能够使围板上受到的被分散开,减小围板的形变率,同时由于多个挡杆的存在,使得架体整体的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使得围板不易从架体上脱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包括有车底架(1)和电源(1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保护罩(22),所述车底架(1)包括有与位于驾驶室下方的连接架(2)和位于车箱下方的承载架(3),所述连接架(2)包括有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梁(21),所述连接梁(21)至少设有两个并且连接梁(2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所述保护罩(22)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梁(21)之间,所述保护罩(22)包括有用于承载电源(11)的安置腔(223),所述安置腔(223)包括有向上的开口,所述保护罩(22)与连接梁(21)固定连接后保护罩(22)的底部向车底架(1)的下方延伸;所述承载架(3)设有可供人踩踏的加强框(31),所述加强框(31)位于承载架(3)的尾端并且靠近承载架(3)的下部,所述加强框(31)成框架结构凸设于承载架(3)上可用于阻碍后方撞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罩(22)外罩设有用于防护保护罩(22)的防护架(23),所述防护架(23)由金属制成,所述防护架(23)与连接梁(21)焊接;所述防护架(23)包括有横向支撑杆(231)和纵向支撑杆(232),所述横向支撑杆(231)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纵向支撑杆(232)设有多个并且间隔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保护罩(22)的侧壁上靠近安置腔(223)开口处设有安装孔(221),所述安装孔(221)沿安置腔(223)的深度方向呈腰形孔结构设置,所述安装孔(221)内穿设有紧固件用于保护罩(22)与连接梁(21)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22)的内侧壁上于安装孔(221)处弯折设置有避让槽(222),所述避让槽(222)于保护罩(22)的侧壁上弯折成型后,所述避让槽(222)底部的外侧壁凸设于保护罩(22)的外侧壁,要这样确定避让槽(222)与横向支撑杆(231)之间的位置关系,防护架(23)罩设于保护罩(22)上时避让槽(222)位于两个相邻的横向支撑杆(2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框(31)由方管一体弯制呈U字形结构设置,所述加强框(31)的弯折处呈弧形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架(3)的尾端包括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架(32),所述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的下端固定设置,所述加强框(31)与安装架(32)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增强杆(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32)上固定安装有尾板本体(4),所述尾板本体(4)上设有牌照安装位(41),所述尾板本体(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尾灯安装位(42),所述尾灯安装位(42)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4)两端的尾灯安装板(421),所述牌照安装位(41)包括有位于尾板本体(4)上两尾灯安装板(421)之间的牌照安装板(411),所述尾灯安装板(421)与牌照安装板(411)之间一体连接有弯折板(43),所述尾灯安装板(42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弯折板(43)连接的槽板(422),两槽板(42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灯座嵌入的安装槽(4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尾板本体(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弧形安装部(44),所述弧形安装部(44)朝向车体一侧弯折呈弧形,所述弧形安装部(44)的内侧壁上设有插接扣(45),所述插接扣(45)包括有供车体上的插接件插入的插接口(451),以及插接扣(45)的侧壁上贯穿设有供螺栓螺接的螺接孔(452);所述安装槽(423)的三侧分别由两槽板(422)以及弯折板(43)包围,另一侧成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架(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侧架(5),两侧架(5)远离承载架(3)的一端连接有顶架(6),所述承载架(3)与侧架(5)之间设置有侧支架(7),所述承载架(3)位于车尾的一侧铰接有尾架(8),所述尾架(8)向上翻转到位时可定位在侧支架(7)上,所述承载架(3)、侧架(5)、顶架(6)、侧支架(7)以及尾架(8)于运输过程中相互之间独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各承载架(3)、侧架(5)、顶架(6)以及侧支架(7)均由前、后架分体构成,要沿货架车体车身长度方向划分定义该前、后架结构;所述承载架(3)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一外围主框(34)和第一支撑架(35),所述侧架(5)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二外围主框(51)和第二支撑架(52),所述顶架(6)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三外围主框(61)和第三支撑架(62),所述侧支架(7)的前、后架均包括有第四外围主框(71)和第四支撑架(72);各外围主框均为闭合成整圈的外框架,各支撑架均设有若干个,并且固定支撑于各外围主框的框架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支架(7)的内侧抵接设置有防护围板(73),所述尾架(8)的内侧抵接设置有尾围板(81),所述防护围板(73)与尾围板(81)上均设有分别用于嵌入侧支架(7)以及尾架(8)的凸台(9),所述尾架(8)上设有若干根档杆(82),所述防护围板(73)与尾围板(81)上的凸台(9)均设有若干个,两个相邻的凸台(9)之间形成嵌入槽(91),当防护围板(73)与侧支架(7)贴合状态下,所述防护围板(73)上的嵌入槽(91)与第四支撑架(72)相嵌合;当尾围板(81)与尾架(8)贴合状态下,所述尾围板(81)上的嵌入槽(91)与档杆(82)相嵌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2677.3U CN206031488U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92677.3U CN206031488U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31488U true CN206031488U (zh) | 2017-03-22 |
Family
ID=5829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9267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31488U (zh) | 2016-09-29 | 2016-09-29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314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9412A (zh) * | 2016-09-29 | 2017-02-08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
2016
- 2016-09-29 CN CN201621092677.3U patent/CN20603148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9412A (zh) * | 2016-09-29 | 2017-02-08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21766B2 (ja) | フレーム車の骨格構造 | |
JP5411235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 |
US7614473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3079899B (zh) | 具有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机动车 | |
CN106005044B (zh) | 电动汽车车身 | |
CN107009861A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208306575U (zh) | 双层前防撞梁总成 | |
CN103249637A (zh) | 汽车的车身构造 | |
CN201777299U (zh) | 电动车辆的底部结构 | |
CN104349967A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106985910B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106379412B (zh)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
CN206031488U (zh) | 一种车的车架结构 | |
CN203581235U (zh) | 分块式三轮车 | |
CN203020064U (zh) | 一种燃油箱防撞结构 | |
CN210212632U (zh) | 一种高避震性能的电动车车架 | |
CN103481967B (zh) | 三轮车 | |
CN209080000U (zh) |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 |
CN103465965A (zh) |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车架 | |
CN206749923U (zh) |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 |
CN205524082U (zh) |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 |
CN211196406U (zh) | 一种汽车货箱后防护支撑架 | |
CN213920934U (zh) |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 |
CN205906045U (zh) | 一种电动车后车架组件 | |
CN221642613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