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9448U -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19448U CN206019448U CN201620521507.6U CN201620521507U CN206019448U CN 206019448 U CN206019448 U CN 206019448U CN 201620521507 U CN201620521507 U CN 201620521507U CN 206019448 U CN206019448 U CN 2060194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adapter sleeve
- connection
- auxiliary section
- connec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其中,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0),连接本体(10)内形成流体通道(11),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换热器(尤其是多通道全铝换热器)的进出口管与换热器的集流管连接时,多采用进出口管通过转接管与集流管焊接的方式。在多通道全铝换热器中,集流管为铝管,进出口管通常为铜管,转接管则为不锈钢管,将不锈钢转接管的一端直接与铝制集流管焊接,另一端直接与铜制进出口管焊接。上述不锈钢转接管的端部直接与铝制集流管或铜制进出口管连接的连接方式不够稳定,容易造成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出口管与集流管之间连接不够牢固,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内形成流体通道,连接本体沿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连接套背离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
进一步地,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套朝向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连接配合部朝向连接套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与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翻边结构,翻边结构包括连接在连接套背离主体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朝向连接配合部延伸以遮挡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
进一步地,翻边结构还包括弯折连接在第一翻边上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第二翻边以及连接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连接配合部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管路配合面上并位于连接套朝向主体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出部,第一限位凸出部呈环形。
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连接套嵌入至扩口结构内。
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缩颈结构,连接套套设在缩颈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包括待连接管路以及管路连接装置,管路连接装置为上述的管路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待连接管路朝向管路配合面的一侧的周向侧面上具有第二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出部,第二限位凸出部呈环形。
进一步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连接套嵌入至扩口结构内,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连接配合段为缩颈段,缩颈段嵌入至连接套内,缩颈段的周向外侧面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套套设在连接配合部上,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连接配合段为扩口段,扩口段套设在连接套上,扩口段的周向内侧面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管路组件,管路组件为上述的管路组件,待连接管路为进出口管和/或集流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本体沿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连接套背离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由于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就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时,将待连接管路与连接套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此时,连接配合部、连接套以及待连接管路由外向内或者由内向外依次嵌套配合。上述焊接操作不会影响到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管路连接装置与待连接管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管路连接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四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装置的实施例五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四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连接本体;11、流体通道;12、主体部;13、连接配合部;20、连接套;30、翻边结构;31、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41、第一限位凸出部;42、第二限位凸出部;50、待连接管路;51、主体段;52、连接配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0以及连接套20。其中,连接本体10内形成流体通道11。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
应用本实施例的管路连接装置,连接本体10沿流体通道11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12以及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连接套20背离连接配合部13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由于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嵌套配合,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就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时,将待连接管路50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此时,连接配合部13、连接套20以及待连接管路50由外向内依次嵌套配合。上述待连接管路50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之间的焊接操作在连接套20内进行,不会影响到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管路连接装置与待连接管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本体10为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壁厚不变,待连接管路50为直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配合部13为扩口结构,即连接配合部13的管径大于主体部12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部13与主体部12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部,该锥形过渡部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连接套20嵌入至上述扩口结构内。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本体10不限于管状结构,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本体可以为其他结构,当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时,需要保证对应连接配合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大于对应主体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即可。当然,连接配合部13也不限于扩口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配合部和主体部的管径可以相同,即连接本体可以为等直径的管状结构。
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套20的外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连接配合部13的内周向侧面形成与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上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50时,将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0内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管路配合面和待连接管路50之间焊接形成第二焊缝,这样更加便于操作,简化了待连接管路50与管路连接装置的连接工艺,使焊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管路组件整体的的密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焊接方式为钎焊。当然,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可以为其他能够保证连接强度的连接形式,例如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可以为过盈连接。
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本体10的材质为不锈钢,连接套20和待连接管路50的材质均为铜。连接套20预先在连接配合部13上进行第一次焊接,第一次焊接为不锈钢与铜之间的焊接,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50时,将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0内进行第二次焊接,第二次焊接为铜铜焊接。上述铜铜焊接形成的第二焊缝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此外,铜制的连接套20嵌入至连接配合部13内,其尺寸较小,从而减少了铜的使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在连接套20背离主体部12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31。第一翻边31朝向连接配合部13延伸以遮挡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外周向侧面齐平。当焊接待连接管路50和管路配合面时,如果焊料渗透进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的第一焊缝,就会对其造成污染,在日后的使用中被污染的第一焊缝容易发生侵蚀现象,焊缝质量降低。由于上述第一翻边31可以防止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形成的第一焊缝裸露在外面,有效地避免了焊料对第一焊缝的污染,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延长焊缝使用寿命。当然,第一翻边31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面可以突出于连接配合部的外周向侧面。
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第一翻边31一体形成在连接套2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0通过铜板冲压而成。由于市场上铜管的厚度具有一定标准,而铜板的厚度比铜管更具有灵活性,采用冲压铜板的方式来代替直接用铜管作为连接套的方式,可以自由地控制连接套20的厚度。同时,第一翻边31可以在冲压过程中一并加工成型,简化了加工工艺。
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本体10的连接配合部13的长度范围为6至30mm,在此范围内的连接配合部13的长度适中,即第一焊接配合面与第二焊接配合面的配合长度以及管路配合面与待连接管路50的配合长度适中,焊接强度可以符合焊接要求。若连接配合部13的长度小于6mm,则可能造成焊接面积不够,焊接强度不够;若连接配合部13的长度大于30mm,则可能造成焊缝太长,进而使焊接时间过长,焊料使用较多。
在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套20的厚度不小于0.2mm,在此范围内的连接套20的厚度适中。若连接套20的厚度小于0.2mm,由于第一翻边31与连接套20一体成型,这就 导致第一翻边31的厚度也小于0.2mm,对第一焊缝的保护作用不够,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渗透侵蚀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二的管路连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翻边结构30还包括弯折连接在第一翻边31上的第二翻边32。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以及连接套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连接配合部13的容纳空间。上述第一翻边31朝向连接配合部13的周向侧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端面紧密贴合,第二翻边32朝向连接配合部13的内周向侧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外周向侧面紧密贴合。当焊接待连接管路50和管路配合面时,由于上述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以及连接套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连接配合部13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更好地对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形成的第一焊缝起到保护作用,更加有效地避免了焊料对第一焊缝的污染,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延长焊缝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二的管路连接装置中,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一体形成在连接套2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0通过铜板冲压而成。由于市场上铜管的厚度具有一定标准,而铜板的厚度比铜管更具有灵活性,采用冲压铜板的方式来代替直接用铜管作为连接套的方式,可以自由地控制连接套20的厚度。同时,第一翻边31和第二翻边32可以在冲压过程中一并加工成型,简化了加工工艺。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三的管路连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管路配合面上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出部41。该第一限位凸出部41呈环形并且位于连接套20朝向主体部12的一端的端面上。当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0内时,上述第一限位凸出部41可以挡住待连接管路50继续进入,从而限制待连接管路50的插入深度,确保尺寸要求。同时,在焊料充足时,呈环形的第一限位凸出部41还可挡住少部分焊料,使其不再往连接本体10内流动,从而避免冷却时出现焊料残留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出部41设置在连接套20的端部,这样可以增加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实施例三的管路连接装置中,第一限位凸出部41一体形成在连接套2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0通过铜板冲压而成。由于市场上铜管的厚度具有一定标准,而铜板的厚度比铜管更具有灵活性,采用冲压铜板的方式来代替直接用铜管作为连接套的方式,可以自由地控制连接套20的厚度。同时,第一限位凸出部41可以在冲压过程中一并加工成型,简化了加工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的结构,例如,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管路配合面上的限位凸起。当然,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套的中部。
如图7所示,实施例四的管路连接装置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限位凸出部41位于连接套20靠近主体部12的一端上,该第一限位凸出部41与连接套20朝向主体部12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套20的外周向侧面上直接打点、滚压,使连 接套20向内凹陷,从而在连接套20的内周向侧面上形成第一限位凸出部41。当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0内时,上述第一限位凸出部41可以挡住待连接管路50继续进入,从而限制待连接管路50的插入深度,确保尺寸要求。同时,在焊料充足时,呈环形的第一限位凸出部41还可挡住少部分焊料,使其不再往连接本体10内流动,从而避免冷却时出现焊料残留的现象。
如图8所示,实施例五的管路连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本体10为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壁厚不变,待连接管路50为直管结构。连接配合部13为缩颈结构,即连接配合部13的管径小于主体部12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部13与主体部12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部,该锥形过渡部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连接套20套设在缩颈结构上。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本体10不限于管状结构,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本体可以为其他结构,当连接配合部为缩颈结构时,需要保证对应连接配合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小于对应主体部的流体通道的直径即可。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五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套20的内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连接配合部13的外周向侧面形成与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上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50时,将待连接管路50套在连接套20上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并在管路配合面和待连接管路50之间焊接形成第二焊缝,这样更加便于操作,简化了待连接管路50与管路连接装置的连接工艺,使焊接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管路组件整体的的密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焊接方式为钎焊。当然,连接套20与连接配合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可以为其他能够保证连接强度的连接形式,例如连接套与连接配合部之间可以为过盈连接。
在实施例五的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本体10的材质为不锈钢,连接套20和待连接管路50的材质均为铜。连接套20预先在连接配合部13上进行第一次焊接,第一次焊接为不锈钢与铜之间的焊接,当使用管路连接装置连接待连接管路50时,将待连接管路50套在连接套20上进行第二次焊接,第二次焊接为铜铜焊接。
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根据本申请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一包括待连接管路50以及管路连接装置,其中,管路连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的管路组件中,待连接管路50朝向管路配合面的一侧的周向侧面上具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出部42。该第二限位凸出部42呈环形。在本实施例中,在待连接管路50的内周向侧面上直接打点、滚压,使待连接管路50向外凸出,从而在待连接管路50的外周向侧面上形成第二限位凸出部42。当待连接管路50插入连接套20内时,上述第二限位凸出部42可以挡住待连接管路50继续进入,从而限制待连接管路50的插入深度,确保尺寸要求。
如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根据本申请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二包括待连接管路50以及管路连接装置,其中,管路连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一的管路连接装置。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二的管路组件中,连接配合部13为扩口结构,连接套20嵌入至上述扩口结构内,连接套20的第一焊接配合面与扩口结构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待连接管路50包括主体段51以及连接配合段52。连接配合段52为缩颈段,即连接配合段52的管径小于主体段51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段52与主体段51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段,该锥形过渡段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缩颈段嵌入至连接套20内,缩颈段的周向外侧面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以在两者之间焊接形成第二焊缝。上述待连接管路50的结构在保证焊接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待连接管路50内的热交换媒介的流通量。
如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根据本申请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三包括待连接管路50以及管路连接装置。其中,连接本体10为等直径的管状结构,即连接配合部13和主体部12的管径相同,连接套20嵌入至连接配合部13内,连接套20的第一焊接配合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第一翻边3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面突出于连接配合部13的外周向侧面。
如图11所示,待连接管路50包括主体段51以及连接配合段52。连接配合段52为缩颈段,即连接配合段52的管径小于主体段51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段52与主体段51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段,该锥形过渡段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缩颈段嵌入至连接套20内,缩颈段的周向外侧面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以在两者之间焊接形成第二焊缝。上述待连接管路50的结构在保证焊接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待连接管路50内的热交换媒介的流通量。
目前,有些待连接管路为垂直设置,为了提高焊接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竖焊。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路组件,根据本申请的管路组件的实施例四包括待连接管路50以及管路连接装置。如图12所示,连接本体10为等直径的管状结构,即连接配合部13和主体部12的管径相同,连接套20套设在连接配合部13上,连接套20的第一焊接配合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焊接形成第一焊缝。第一翻边3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端面与连接配合部13的内周向侧面齐平。
如图12所示,待连接管路50包括主体段51以及连接配合段52。连接配合段52为扩口段,即连接配合段52的管径大于主体段51的管径,上述连接配合段52与主体段51之间还连接有锥形过渡段,该锥形过渡段的管径在主体部12至连接配合部1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上述扩口段套设在连接套20上,扩口段的周向内侧面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相配合,在保持待连接管路50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扩口段的周向内侧面与连接套20的管路配合面之间进行铜铜焊接形成第二焊缝,从而保证了焊接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图中未示出),根据本申请的换热器的实施例包括管路组件,管路组件为上述的管路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待连接管路为进出口管。管路连接装置的具有 连接配合部和连接套的一端与进出口管相配合。当然,待连接管路不限于进出口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待连接管路可以为集流管,管路连接装置的具有连接配合部和连接套的一端与集流管相配合,或者,待连接管路可以为进出口管和集流管,管路连接装置的两端均具有连接配合部和连接套,管路连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进出口管和集流管相配合。
下面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
背离:“背离”为“朝向”的反义词,其含义与“远离”相近,例如,连接套具有内外两侧,当连接配合部套设在连接套上时,连接套的外侧与连接配合部相配合,上述连接套的外侧可以说是连接套朝向连接配合部的一侧,此时,连接套的离连接配合部较远的内侧就可以说是连接套背离连接配合部的一侧;
管路配合面:管路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待连接管路,管路连接装置的管路配合面是指与待连接管路相贴合的面(或者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该管路配合面和待连接管路之间可以进行焊接操作;
第一焊接配合面、第二焊接配合面:第一焊接配合面设置在连接套上,第二焊接配合面设置在连接配合部上,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相贴合(或者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第一焊接配合面和第二焊接配合面之间可以进行焊接操作;
端面:端面指的是圆柱形工件两端的沿径向延伸的平面,例如,连接套为筒状结构,连接套的端面指的是连接套的两端的沿径向延伸的平面,该平面呈环形;
周向侧面:周向侧面指的是圆柱形工件的沿其圆周方向的弧形表面;
周向外侧面(外周向侧面):筒状结构的沿其圆周方向并位于其外侧的弧形表面;
周向内侧面(内周向侧面):筒状结构的沿其圆周方向并位于其内侧的弧形表面。
其中,“管路配合面”、“第一焊接配合面”以及“第二焊接配合面”只是名词,不做技术上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内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连接本体沿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向上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配合部;
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嵌套配合,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管路配合面,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第一焊接配合面,所述连接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套的一侧的周向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配合的第二焊接配合面;
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连接配合部延伸以遮挡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面,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以及所述连接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配合部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管路配合面上并位于所述连接套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出部,所述第一限位凸出部呈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所述连接套嵌入至所述扩口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为缩颈结构,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缩颈结构上。
6.一种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待连接管路以及管路连接装置,所述管路连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连接管路朝向所述管路配合面的一侧的周向侧面上具有第二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出部,所述第二限位凸出部呈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扩口结构,所述连接套嵌入至所述扩口结构内,所述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所述连接配合段为缩颈段,所述缩颈段嵌入至所述连接套内,所述缩颈段的周向外侧面与所述连接套的所述管路配合面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连接配合部上,所述待连接管路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配合段,所述连接配合段为扩口段,所述扩口段套设在所述连接套上,所述扩口段的周向内侧面与所述连接套的所述管路配合面相配合。
11.一种换热器,包括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为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组件,所述待连接管路为进出口管和/或集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21507.6U CN20601944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21507.6U CN20601944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19448U true CN206019448U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8242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21507.6U Active CN20601944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1944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0665A (zh) * | 2017-04-17 | 2018-11-02 | 新昌县四通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消音器组件 |
CN109386949A (zh) * | 2018-11-15 | 2019-02-26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排水装置及空调器 |
WO2022033479A1 (zh) * | 2020-08-14 | 2022-02-17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管件、管组件及换热器 |
CN114069089A (zh) * | 2021-10-13 | 2022-02-18 |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板进出水口结构 |
WO2022222549A1 (zh) * | 2021-04-21 | 2022-10-2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管件、空调管路及空调器 |
-
2016
- 2016-05-31 CN CN201620521507.6U patent/CN2060194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0665A (zh) * | 2017-04-17 | 2018-11-02 | 新昌县四通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消音器组件 |
CN109386949A (zh) * | 2018-11-15 | 2019-02-26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排水装置及空调器 |
WO2022033479A1 (zh) * | 2020-08-14 | 2022-02-17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管件、管组件及换热器 |
WO2022222549A1 (zh) * | 2021-04-21 | 2022-10-2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管件、空调管路及空调器 |
CN114069089A (zh) * | 2021-10-13 | 2022-02-18 |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板进出水口结构 |
CN114069089B (zh) * | 2021-10-13 | 2024-03-22 |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板进出水口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19448U (zh) | 管路连接装置、管路组件以及换热器 | |
WO2022222549A1 (zh) | 空调管件、空调管路及空调器 | |
CN205244661U (zh) | 一种不锈钢避热接头 | |
CN106321990A (zh) | 一种承插式结构壁缠绕管及其连接方法 | |
CN201475535U (zh) | 一种薄壁不锈钢管道承插钎焊连接结构 | |
CN217058040U (zh) | 管路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CN203725998U (zh) | 焊接构件与阀体 | |
CN106949761B (zh) |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及其焊接方法 | |
CN106917924A (zh) | 一种管口接口结构和消音器 | |
CN208012448U (zh) | 一种铝接管座及换热器 | |
CN201680596U (zh) | 燃气热水器换热器中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 |
CN207472122U (zh) | 挠性管板和厚壁换热管嵌入式深孔焊结构及废热锅炉 | |
CN202835805U (zh) | 一种热泵热水器换热水箱 | |
CN201373189Y (zh) | 一种金属焊管接头 | |
CN202974018U (zh) | 一种双进口管微通道换热器结构 | |
CN201081053Y (zh) | 不锈钢复合管 | |
CN204565441U (zh) | 薄壁小直径铝合金管焊接头构造 | |
CN203772103U (zh) | 容积式换热器盘管固定结构 | |
CN206779730U (zh) | 钢管球形承插式焊接接头 | |
CN202937944U (zh) | 转子压缩机储液筒出气管与压缩机气缸进气孔的连接装置 | |
CN106288925B (zh) | 同轴心套装圆筒壁端部翻边圆孔的连通方法 | |
CN210687359U (zh) | 一种复合管道连接结构 | |
CN201599502U (zh) | 一种蒸发器铝管接头焊接结构 | |
CN100504273C (zh) | 螺旋套管换热器制作方法 | |
CN212338467U (zh) | 一种用于钎焊的管口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