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6061U -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06061U
CN205906061U CN201620770363.8U CN201620770363U CN205906061U CN 205906061 U CN205906061 U CN 205906061U CN 201620770363 U CN201620770363 U CN 201620770363U CN 205906061 U CN205906061 U CN 205906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enclose
glue
lin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703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Long Chu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Long Chu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Long Chu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Long Chu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703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06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06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06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它包括后围内板、与所述后围内板相粘结且形成容置空间的后围外板、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锁扣加强板、固定在所述锁扣加强板另一表面上的锁扣螺母板、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外壁下部的后地板以及粘结在所述后地板表面且位于所述后围内板下方的下横梁。相比传统车身后围结构,提高了整个后背门框架的扭转刚度,简化了后围结构连接工艺,降低了后围零件重量,加快了整车生产节拍,减少了后围结构零件数量和工装数量,减少了因为焊接级次过多带来的形位误差,加强了车身抗腐蚀能力,降低了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后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纤维车身和铝合金车架的后围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电动车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电池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必须依赖于车身轻量化来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传统车型轻量化主要是通过关键接头及传力区域使用高强度钢板控制材料厚度来降低零件重量,但作用不明显。要实现真正的车身轻量化必须由密度小、比模量大、成型性能好的材料来取代。目前国内大多数整车厂都在探索复合材料车身、全铝车身、或者两者组合使用的车身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两厢车车身后围结构对后背门止口刚度影响比较大,需要在减轻其重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结构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碳纤维车身和铝合金车架的后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它包括后围内板、与所述后围内板相粘结且形成容置空间的后围外板、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锁扣加强板、固定在所述锁扣加强板另一表面上的锁扣螺母板、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外壁下部的后地板以及粘结在所述后地板表面且位于所述后围内板下方的下横梁。
优化地,所述锁扣加强板和所述锁扣螺母板均由钣金材料冲压形成且通过点焊连接。
优化地,所述锁扣加强板包括第一板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板块一体连接且与其形成钝角的第二板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块通过第二胶层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上,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1~2mm且宽度≥30mm;所述第二板块通过第一胶层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上,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
优化地,所述后围内板和所述后围外板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进行粘结,所述第三胶层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12mm,所述第四胶层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30mm。
优化地,所述后围内板和所述后地板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五胶层进行粘结,所述第五胶层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后地板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六胶层进行粘结,所述第六胶层的厚度为4.5~5mm且宽度≥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后围结构,相比传统车身后围结构,提高了整个后背门框架的扭转刚度,简化了后围结构连接工艺,降低了后围零件重量,加快了整车生产节拍,减少了后围结构零件数量和工装数量,减少了因为焊接级次过多带来的形位误差,加强了车身抗腐蚀能力,降低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后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地板;2、下横梁;3、后围内板;4、后围外板;5、锁扣螺母板;6、锁扣加强板;61、第一板块;62、第二板块;71、第一胶层;72、第二胶层;73、第三胶层;74、第四胶层;75、第五胶层;76、第六胶层;8、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主要包括后地板1、下横梁2、后围内板3、后围外板4、锁扣螺母板5和锁扣加强板6等部件。
其中,后围外板4与后围内板3相粘结,它们之间形成容置空间8。锁扣加强板6粘结在后围内板3的内壁上,并位于容置空间8内;锁扣螺母板5固定在锁扣加强板6的另一表面上。后地板1粘结在后围内板3的外壁下部,下横梁2粘结在后地板1表面且位于后围内板3的下方。传统车身后围结构的生产制造工艺为:传统车身和车架刚性连接为半承载式车身,车身和车架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到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锁扣加强板6和锁扣螺母板5均由钣金材料冲压形成且通过点焊连接,形成后背门锁扣加强板总成。锁扣加强板6包括第一板块61以及与第一板块61一体连接且与其形成钝角的第二板块62。第一板块61通过第二胶层72粘结在后围内板3上,第二胶层72的厚度为1~2mm且宽度≥30mm;第二板块62通过第一胶层71粘结在后围内板3上,第一胶层71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后围内板3和后围外板4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三胶层73和第四胶层74进行粘结,第三胶层73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12mm,第四胶层74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30mm。后围内板3和后地板1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五胶层75进行粘结,第五胶层75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下横梁2和后地板1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六胶层76进行粘结,第六胶层76的厚度为4.5~5mm且宽度≥30mm,这样可以保证车身后围机构整体抗弯曲和扭转刚度,连接宽度为铝合金日字形后围下横梁2的截面宽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后围内板(3)、与所述后围内板(3)相粘结且形成容置空间(8)的后围外板(4)、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3)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8)内的锁扣加强板(6)、固定在所述锁扣加强板(6)另一表面上的锁扣螺母板(5)、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3)外壁下部的后地板(1)以及粘结在所述后地板(1)表面且位于所述后围内板(3)下方的下横梁(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6)和所述锁扣螺母板(5)均由钣金材料冲压形成且通过点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6)包括第一板块(61)以及与所述第一板块(61)一体连接且与其形成钝角的第二板块(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块(61)通过第二胶层(72)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3)上,所述第二胶层(72)的厚度为1~2mm且宽度≥30mm;所述第二板块(62)通过第一胶层(71)粘结在所述后围内板(3)上,所述第一胶层(71)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内板(3)和所述后围外板(4)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三胶层(73)和第四胶层(74)进行粘结,所述第三胶层(73)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12mm,所述第四胶层(74)的厚度均为1~2mm且宽度均≥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内板(3)和所述后地板(1)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五胶层(75)进行粘结,所述第五胶层(75)的厚度为2.5~4mm且宽度≥30mm;所述下横梁(2)和所述后地板(1)通过设置于其间的第六胶层(76)进行粘结,所述第六胶层(76)的厚度为4.5~5mm且宽度≥30mm。
CN201620770363.8U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Active CN205906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0363.8U CN205906061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0363.8U CN205906061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6061U true CN205906061U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0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70363.8U Active CN205906061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060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5871A (zh) * 2017-12-07 2019-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向地板面板搭载的搭载部件的保持构造
CN113120091A (zh) * 2021-05-10 2021-07-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3602361A (zh) * 2021-08-12 2021-11-05 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碳纤维后围总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5871A (zh) * 2017-12-07 2019-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向地板面板搭载的搭载部件的保持构造
CN109895871B (zh) * 2017-12-07 2021-03-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向地板面板搭载的搭载部件的保持构造
US11014616B2 (en) 2017-12-07 2021-05-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olding structure for holding a mounted part on a floor panel
CN113120091A (zh) * 2021-05-10 2021-07-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3602361A (zh) * 2021-08-12 2021-11-05 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碳纤维后围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164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590606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围结构
CN107244355A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
CN106494513A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结构
CN209258263U (zh) 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
CN205439910U (zh) 一种轻量化无骨架非金属车门
CN104015814A (zh) 碳纤维车厢结构
CN106143637B (zh) 一种掀背式车型车顶后部结构
CN107310631A (zh) 一种提升汽车白车身扭转模态刚度的加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3497013U (zh) 一种两厢乘用车车身的顶盖后横梁
CN203637524U (zh) 汽车尾门内板加强结构
CN206765771U (zh) 一种轻量化车身结构
CN205417114U (zh) 一种汽车纤维车门结构
CN206155110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总成结构
CN109398388B (zh) 一种增刚补强镁合金悬挂式空中列车车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61124U (zh) 组合式车门内板加强板
CN202557624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扣安装板安装结构
CN214776189U (zh) 一种多元材料新能源客车
CN203637950U (zh) 一种后围板结构
CN206012298U (zh) 汽车后背门总成
CN201472393U (zh) 轨道车辆司机室气密隔墙
CN206704282U (zh) 一种转向器壳体
CN206797482U (zh) 一种模块化多材料空间构架汽车车身
CN211364229U (zh) 一种汽车及其滑移门
WO2014077129A1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