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8772U - 模块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8772U
CN205828772U CN201620752189.4U CN201620752189U CN205828772U CN 205828772 U CN205828772 U CN 205828772U CN 201620752189 U CN201620752189 U CN 201620752189U CN 205828772 U CN205828772 U CN 205828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ide adapter
connector
adapter
mod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21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隆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8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8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用连接器。该模块用连接器考虑用于连接器嵌合的作业性而采用工时较少且尺寸较小的、利用一个动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构造、且考虑了拆卸性的锁定构造以及无法强行拔出的构造,并且具有防水功能。模块用连接器(100)包括:模块侧连接器(110),其与容纳模块侧基板的模块壳体(1)组装为一体;以及线缆侧连接器(120),其固定线缆(10),并嵌合于模块侧连接器(110)。模块用连接器(100)的卡合突起部(111b)与设于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包覆成型件(121)的开口卡合部(121a)的前端侧的一边卡合。操作人员通过按压卡合突起部(111b),从而能够解除模块侧连接器(110)与线缆侧连接器(120)之间的嵌合。

Description

模块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主机侧线缆和车载用照相机模块等模块的模块侧基板电连接的模块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知有使用了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的后视监视器用照相机、白线识别用照相机等的车载照相机模块。这样的车载照相机模块成为在框体内容纳拍摄光学系统、摄像元件以及电子电路部的结构,该拍摄光学系统具有摄像用的镜头等光学元件,该摄像元件用于获得利用拍摄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的被摄体图像,该电子电路部生成与基于自该摄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的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数字图像数据等。在该框体内,设有用于自电子电路部传输所获得的数字图像数据的连接线。
实用新型内容
在这样的车载照相机模块等的模块用连接器中,需要设为具备锁定构造且在连接器嵌合时无法强行拔出的构造。另外,还需要考虑作业性,设为利用一个动作能够解除连接器嵌合的构造、不会因为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干涉而误将锁定解除的构造。
在以往的线缆连接器中,公知有如下方法:如日本特许517952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利用螺纹紧固进行的完全固定来应对强行拔出,或如日本特许551864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使用具有弹簧部的锁定构造来应对强行拔出。但是,在螺纹紧固中,螺纹紧固花费工时且需要另外的螺纹零件。另外,在具有弹簧部的锁定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形成锁定用弹簧和锁定爪部、锁定解除操作部,因此,尺寸较大。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用连接器,该模块用连接器考虑用于连接器嵌合的作业性而采用工时较少且尺寸较小的、利用一个动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构造、且考虑了拆卸性的锁定构造以及无法强行拔出的构造,并且具有防水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用连接器为一种将主机侧线缆和模块侧基板在模块内部电连接的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模块用连接器包括:模块侧连接器,其与容纳所述模块侧基板的模块壳体组装为一体;以及线缆侧连接器,其固定所述主机侧线缆,并嵌合于所述模块侧连接器,所述模块侧连接器包括卡合部,该卡合部为前端设有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卡合的卡合突起部的具有弹性的悬臂梁形状的卡合部,通过按压前端的所述卡合突起部,从而解除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包括开口卡合部,该开口卡合部的前端侧的一边与所述卡合突起部卡合,利用所述开口卡合部的周围的壁而使连接器嵌合不会被误解除。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包括按压部,该按压部用于按压作为可动部的所述卡合突起部,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从而解除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在所述按压部的周围包括壁,利用所述壁使连接器嵌合不会被误解除。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上一体成型有包覆成型件,该包覆成型件用于使所述主机侧线缆的电连接、以及所述模块侧连接器和所述线缆侧连接器的电连接防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模块用连接器,该模块用连接器考虑用于连接器嵌合的作业性而采用工时较少且尺寸较小的、利用一个动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构造、且考虑了拆卸性的锁定构造以及无法强行拔出的构造,并具有防水功能。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因将模块侧连接器的卡合部和线缆侧连接器的按压部构成为单独构件而损失操作性、能够进行稳定的操作的模块用连接器。
从以下对示例性例子(参照附图)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3(b)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3(c)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右视图,图3(d)是模块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e)是模块侧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f)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图4(b)是从线缆侧连接器的开口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5(b)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5(c)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右视图,图5(d)是线缆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e)是线缆侧连接器的仰视图,图5(f)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绝缘体的俯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绝缘体上组装了压接有触头端子的线缆的状态的俯视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组装有线缆的绝缘体上组装了壳体的状态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图4所示的线缆侧连接器的剖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2(b)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12(c)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右视图,图12(d)是模块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2(e)是模块侧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2(f)是模块侧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4(b)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后视图,图14(c)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右视图,图14(d)是线缆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4(e)是线缆侧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4(f)是线缆侧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15是同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包覆成型件以及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俯视立体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包覆成型件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6(b)是包覆成型件的后视图,图16(c)是包覆成型件的右视图,图16(d)是包覆成型件的俯视图,图16(e)是包覆成型件的仰视图,图16(f)是包覆成型件的左视图。
图17(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的线缆侧连接器的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7(b)是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后视图,图17(c)是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右视图,图17(d)是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俯视图,图17(e)是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仰视图,图17(f)是组装有线缆的壳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说明中的上下方向的概念对应于附图中的上下,表示各构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而并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表示为“前端”,将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表示为“后端”,左右方向设为将与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为“左右”,但并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俯视立体图。
在图1中,模块用连接器100为用于将多芯线缆、同轴线缆等主机侧线缆10以及车载照相机模块等模块的未图示的模块侧基板在模块内部电连接的构件。模块用连接器100包括:模块侧连接器110,其与容纳模块侧基板的模块壳体1组装为一体;以及线缆侧连接器120,其固定线缆10,并嵌合于模块侧连接器1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模块侧连接器110的俯视立体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3(b)是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后视图,图3(c)是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右视图,图3(d)是模块侧连接器110的俯视图,图3(e)是模块侧连接器110的仰视图,图3(f)是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左视图。
在图2至图3(f)中,模块侧连接器110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111,其由例如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以及多个触头销112,其与后述的设于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多个触头端子20相接触。
由于连接器壳体111的前端侧利用螺钉等与模块壳体1的后端侧一体固定,因此,为了准确地与模块壳体1的后端侧的外周嵌合,连接器壳体111形成为具有与模块壳体1相同的外周。为了与线缆侧连接器120嵌合,连接器壳体111的后端侧形成有:口形开口部111d,其容纳后述的组装有绝缘体123的壳体122;基座111e,其设于口形开口部111d的内部,在连接器嵌合时与绝缘体123和壳体122相抵接,并配置有多个触头销112;卡合部111a,其与线缆侧连接器120卡合;以及卡合加强部111c,其配置于卡合部111a的两侧,为用于加强卡合部111a的强度的两个纵长的突起部。
设于基座111e的多个触头销112由具有导电性的例如铜等金属形成,并在模块内部与模块基板电连接。触头销112的个数在此设为六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作为线缆10的情况下,需要GND线和信号线这两根线,但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两个触头销112,另外,还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的触头销112,并将不必要的触头销112作为虚设。
卡合部111a设于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口形开口部111d的周围的一侧的面,形成为具有弹性的悬臂梁形状。在卡合部111a的前端设有与线缆侧连接器120卡合的卡合突起部111b。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卡合突起部111b与设于后述的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包覆成型件121的开口卡合部121a的前端侧的一边卡合。操作人员通过按压设于卡合部111a的前端的卡合突起部111b,使卡合突起部111b与开口卡合部121a的前端侧的一边的卡合脱离,从而能够解除模块侧连接器110与线缆侧连接器120之间的嵌合。
在车载照相机模块等模块用连接器100中,需要设为不会因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而误将锁定解除的构造,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卡合突起部111b与设于包覆成型件121的开口卡合部121a的前端侧的一边卡合,因此,包覆成型件121的开口卡合部121a的周围的形状成为壁,而成为不会误将锁定解除的构造。另外,考虑作业性,通过调整开口卡合部121a的大小,还成为操作者能够利用一个动作解除连接器嵌合的构造。另外,开口卡合部121a与卡合突起部111b之间的卡合在将连接器拔出的方向上强度较强,也成为无法强迫拔出的构造。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线缆侧连接器120的俯视立体图,图4(b)是从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开口部121b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5(b)是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后视图,图5(c)是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右视图,图5(d)是线缆侧连接器120的俯视图,图5(e)是线缆侧连接器120的仰视图,图5(f)是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左视图。
在图4(a)至图5(f)中,线缆侧连接器120包括:绝缘体123,其用于固定已压接有多个触头端子20的线缆10;壳体122,其用于覆盖已组装有线缆10的绝缘体123的外周;O型密封圈124,其组装于壳体122的槽122a;以及包覆成型件121,其注塑成型于组装有线缆10和绝缘体123的壳体122的外周,并具有防水功能。以下使用图6、图7详细地说明绝缘体123和壳体122。
在图4(a)至图5(f)中,为了与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口形开口部111d嵌合,包覆成型件121利用例如树脂等成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包覆成型件121形成有:开口部121b,其设于包覆成型件121的前端侧,用于在连接器嵌合时容纳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口形开口部111d;以及开口卡合部121a,其具有将包覆成型件121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后端侧的一边的一部分切开而成的形状。为了与设于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卡合部111a的前端的卡合突起部111b卡合,开口卡合部121a的前端侧的一边形成为平坦的平面形状。开口卡合部121a不特别地对形状进行限定,如图4(a)和图5(e)所示,可以是大致四边形状,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状。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用连接器100的线缆侧连接器120的绝缘体123的俯视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绝缘体123上组装了压接有触头端子20的线缆10的状态的俯视立体图。
在图6、图7中,绝缘体123用于确保分别压接于线缆10的剥离多个信号线11的包覆层而成的导线部12的多个触头端子20各自的绝缘且对其进行固定,利用例如树脂等成形。在绝缘体123形成有:触头插入口123a,其设于绝缘体123的前端侧,在连接器嵌合时供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多个触头销112插入;多个信号线固定部123c,其为U字形状,将被包覆层覆盖的多个信号线11固定于绝缘体123的后端侧;导线部固定部123b,其在触头插入口123a与信号线固定部123c之间固定剥离了信号线11的包覆层而成的多个导线部12;以及两个三角形状的突起部123d,其在绝缘体123的两侧面与壳体122卡合。如图6所示,在绝缘体123上设有六个触头插入口123a以及除去右下方以外的五个信号线固定部123c,但是,自线缆10连接于模块侧基板的布线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线缆10的信号线11的个数进行变更。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组装有线缆10的绝缘体123上组装了壳体122的状态的俯视立体图。
在图8中,壳体122以覆盖绝缘体123的外部的方式组装,例如利用树脂等成形为自前端朝向后端方向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分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壳体122以卡合于绝缘体123的突起部123d的方式固定。壳体122是为了在利用注塑成型形成包覆成型件121时防止树脂流入组装于绝缘体123的多个触头端子20和导线部12而设置的。在壳体122上设有用于在两侧面固定包覆成型件121的卡合突起部122b以及设于前端侧的周围且用于组装O型密封圈124的槽122a。
图9是图4所示的线缆侧连接器120的剖视立体图。
在图9中,在组装有线缆10的绝缘体123上组装壳体122,并利用注塑成型在其周围形成包覆成型件121。由于包覆成型件121形成为与线缆10和壳体122相接触,因此,起到对线缆10、以及触头端子20与触头销112之间的电连接的防水的功能。另外,组装于槽122a的O型密封圈124在连接器嵌合时与模块侧连接器110的口形开口部111d的内部的壁相抵接,从而确保触头端子20与触头销112之间的电连接的防水。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能够提供一种模块用连接器,其考虑到用于连接器嵌合的作业性而采用工时较少且尺寸较小的、利用一个动作进行连接器嵌合的构造、且考虑了拆卸性的锁定构造以及无法强迫拔出的构造,并且具有防水功能。
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俯视立体图。
在图10中,模块用连接器200包括:模块侧连接器210,其与容纳模块侧基板的模块壳体1组装为一体;以及线缆侧连接器220,其固定线缆10,嵌合于模块侧连接器21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模块侧连接器210的俯视立体图,图1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2(b)是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后视图,图12(c)是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右视图,图12(d)是模块侧连接器210的俯视图,图12(e)是模块侧连接器210的仰视图,图12(f)是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左视图。
在图11至图12(f)中,模块侧连接器21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侧连接器110大致相同的结构,在前端具有卡合突起部211b的卡合部211a的宽度小于第1实施方式的卡合部111a的宽度,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这是因为,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由于采用在线缆侧连接器220上设置作为可动部的按压部221c、并利用该按压部221c按压卡合突起部211b的构造,因此,操作人员不需要直接与卡合突起部211b接触。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线缆侧连接器220的俯视立体图,图1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4(b)是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后视图,图14(c)是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右视图,图14(d)是线缆侧连接器220的俯视图,图14(e)是线缆侧连接器220的仰视图,图14(f)是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左视图。
在图13至图14(f)中,线缆侧连接器220与第1实施方式的线缆侧连接器120同样地,包括:绝缘体223,其用于固定已压接有多个触头端子20的线缆10;壳体222,其用于覆盖已组装有线缆10的绝缘体223的外周;O型密封圈224,其组装于壳体222的槽222a;以及包覆成型件221,其注塑成型于组装有线缆10和绝缘体223的壳体222的外周,并具有防水功能。由于绝缘体223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123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图17(a)至图17(的f)中表示组装有线缆10的壳体222的六视图,但由于壳体22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122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5是同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包覆成型件221以及组装有线缆10的壳体222的俯视立体图,图16(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200的线缆侧连接器220的包覆成型件221的六视图中的主视图,图16(b)是包覆成型件221的后视图,图16(c)是包覆成型件221的右视图,图16(d)是包覆成型件221的俯视图,图16(e)是包覆成型件221的仰视图,图16(f)是包覆成型件221的左视图。
在图15至图16(f)中,包覆成型件221与第1实施方式的包覆成型件121同样地,例如利用树脂等成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包覆成型件221形成有:开口部221b,其设于包覆成型件221的前端侧,用于在连接器嵌合时容纳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口形开口部211d;开口卡合部221a,其具有将包覆成型件221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后端侧的一边的一部分切开而成的形状;以及线缆贯通孔221e,其供线缆10贯通。为了与设于模块侧连接器210的卡合部211a的前端的卡合突起部211b卡合,开口卡合部221a的前端侧的一边形成为平坦的平面形状。开口卡合部221a不特别地对形状进行限定,如图14(e)所示,可以是H形状,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状。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包覆成型件221上设有:按压部221c,其设于开口卡合部221a的后端侧,用于按压作为可动部的卡合突起部211b;以及两个壁221d,其为大致长方形状,设于按压部221c的周围,用于防止误将锁定解除。由此,操作人员通过按压按压部221c,而压下卡合突起部211b,使卡合突起部211b与开口卡合部221a的前端侧的一边之间的卡合脱离,从而能够解除模块侧连接器210与线缆侧连接器220之间的嵌合。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模块用连接器相同的效果。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因将模块侧连接器的卡合部和线缆侧连接器的按压部构成为单独构件而损失操作性、能够进行稳定的操作的模块用连接器。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这些变形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5)

1.一种模块用连接器,其将主机侧线缆和模块侧基板在模块内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模块用连接器包括:
模块侧连接器,其与容纳所述模块侧基板的模块壳体组装为一体;以及
线缆侧连接器,其固定所述主机侧线缆,并嵌合于所述模块侧连接器,
所述模块侧连接器包括卡合部,该卡合部为前端设有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卡合的卡合突起部的具有弹性的悬臂梁形状的卡合部,通过按压前端的所述卡合突起部,从而解除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包括开口卡合部,该开口卡合部的前端侧的一边与所述卡合突起部卡合,利用所述开口卡合部的周围的壁而使连接器嵌合不会被误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包括按压部,该按压部用于按压作为可动部的所述卡合突起部,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解除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之间的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侧连接器在所述按压部的周围具备壁,利用所述壁使连接器嵌合不会被误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上一体成型有包覆成型件,该包覆成型件用于使所述主机侧线缆的电连接、以及所述模块侧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防水。
CN201620752189.4U 2015-07-16 2016-07-15 模块用连接器 Active CN2058287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2520 2015-07-16
JP2015142520A JP6606899B2 (ja) 2015-07-16 2015-07-16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8772U true CN205828772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2189.4U Active CN205828772U (zh) 2015-07-16 2016-07-15 模块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06899B2 (zh)
CN (1) CN205828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581A (zh) * 2018-03-30 2018-09-21 东莞市美金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接插式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87456A (ja) * 2017-11-08 2019-06-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8988044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深圳市凌科电气有限公司 自动回位式防误拔点连接器
KR102237411B1 (ko) * 2019-05-23 2021-04-07 주식회사 사마스전자 무본딩 케이블 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및 케이블 접속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4780B2 (ja) * 1996-07-15 2001-0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カバー
JP2002270313A (ja) * 2001-03-09 2002-09-20 Yazaki Corp 補機モジュール用中継部品および補機モジュール
JP4705354B2 (ja) * 2003-09-18 2011-06-2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242516A (ja) * 2006-03-10 2007-09-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線接続構造
DE102007060573B4 (de) * 2007-12-15 2010-02-25 Lumberg Connect Gmbh Steckverbinder für Photovoltaikanschlusskabel
JP5722570B2 (ja) * 2010-08-09 2015-05-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路の防水構造
JP6114661B2 (ja) * 2013-08-23 2017-04-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581A (zh) * 2018-03-30 2018-09-21 东莞市美金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接插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27686A (ja) 2017-02-02
JP6606899B2 (ja)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8772U (zh) 模块用连接器
CN103855521B (zh) 模块设备与外部的电连接结构
TWI523349B (zh) 具有接觸模組之電氣連接器
CN109845047B (zh) 连接器结构
CN101142721B (zh) 电气设备
CN104285343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9845046B (zh) 连接器结构
JP4601485B2 (ja) 電気機器
EP2555327B1 (en)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amera module for vehicle
KR101546318B1 (ko) 기기 연결용 커넥터 및 기기 연결용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CN105633718B (zh) 模块用连接器
KR20080096754A (ko) 커넥터 하우징의 방수구조
EP1947742A1 (en) Connector
JP2018098069A (ja) 電子部品及び撮像装置
JP7066275B2 (ja) コネクタ
JP6267892B2 (ja) コネクタの一括シールド構造及び一括シールド方法
CN103581519B (zh) 车内照相机装置
JP2005310531A (ja) 電気機器
CN108988613B (zh) 电源转换器及其电连接器模块
WO2011096431A1 (ja) 配線ケーブル接続システム
JP2018045803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ハーネス側コネクタ
JP2021068579A (ja) 分岐用コネクタ
CN108028478B (zh) 模块用连接器
JP5618748B2 (ja) コネクタ
JP2019153382A (ja) 分岐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