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1268U -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01268U CN205801268U CN201620805242.2U CN201620805242U CN205801268U CN 205801268 U CN205801268 U CN 205801268U CN 201620805242 U CN201620805242 U CN 201620805242U CN 205801268 U CN205801268 U CN 2058012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ation
- instrumental panel
- buttress brace
- vehicle body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仪表盘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包括车身A柱板件、仪表盘加强梁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仪表盘加强梁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上的孔以将所述仪表盘加强梁预定位在所述车身A柱板件上,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的伸出段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以避免或者有效减轻仪表盘加强梁相对于车身端产生较大的倾斜,从而便于仪表板模块的后续紧固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仪表盘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仪表板加强梁定位方式为:X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以车身左右侧A柱内板贴合面为主定位面,左侧定位销与车身左A柱圆孔配合定位Y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和Z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右侧定位销与车身右A柱长圆孔配合定位Z方向,然后通过上下螺栓进行打紧安装后,整个定位系统发挥定位功能。
在实际装配中,仪表板及空调器等零部件与仪表板加强梁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分装,之后通过自动化机械夹持设备将模块整体安装至车身(此时的车身已安装前围隔热层)。
然而,随着整车NVH性能的提升,前围隔热层的厚度与隔热层的压缩密度均有所提高,而且空调与前围的进出风口均设有压缩海绵以保证密封。这样,仪表板模块在送至预安装位置并卸载机械夹持装置的夹持力后,由于隔热层与空调海绵压紧力释放及仪表板模块的自身重力,仪表板模块的定位销将以该定位销和车身A柱的连接点为支点而向-X向(车辆后方)脱出并产生旋转运动趋势,从而使得仪表板模块相对于车身端产生较大的倾斜甚至脱落,而存在零件划伤、磕碰以及人员安全隐患等问题,并且使得其它连接件例如安装螺栓难以对正孔位,使得安装较为困难。
另外,仪表板模块的旋转及脱出运动,也会导致机械夹持块受力无法拔出,而需要依靠电机进行强脱,这使得夹持块磨损严重,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以避免或者有效减轻仪表盘加强梁相对于车身端产生较大的倾斜,从而便于仪表板模块的后续紧固安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包括车身A柱板件、仪表盘加强梁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仪表盘加强梁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上的孔以将所述仪表盘加强梁预定位在所述车身A柱板件上,其中,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的伸出段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中,由于定位销和车身A柱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而第一定位结构对定位销的伸出段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结构形式可以具有多种,将在以下详细说明),这样,仪表盘加强梁在自重下迫使定位销以该定位销与车身A柱板件之间的连接点为支点向下倾斜转动时,第一定位结构将对定位销的伸出段进行阻挡,防止定位销的伸出段向上翘起,或者第一定位结构允许该伸出段向上翘起很微小的角度,例如1-2°(此时,这种微小的翘起可以忽略),从而可以显著地避免或减轻仪表盘加强梁相对于车身端产生较大的倾斜,从而便于仪表板模块的后续紧固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A柱板件上,并且所述定位板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所述伸出段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更进一步地,以车辆的前后方向为纵向,所述车身A柱板件包括横向翻边;所述定位板为U形板,其中,所述U形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翻边,所述U形板的底壁上形成有所述定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板的侧边焊接于所述车身A柱板件的纵向板部,所述纵向板部形成有所述横向翻边。
另外,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进行周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所述定位孔的内周面包括有平直段,所述定位销的所述伸出段上形成有与所述平直段相配合的平直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进行轴向定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为:所述伸出段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所述平直面;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凹槽的靠近所述伸出段前端的槽边与所述定位板的板面接触。
另外,所述伸出段的前端部形成为锥形引导部。
另外,所述仪表盘加强梁通过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车身A柱板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中U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中,定位销处于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中,定位销处于微小倾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A柱板件,2-仪表盘加强梁,3-定位销,4-伸出段,5-定位板,6-定位孔,7-横向翻边,8-U形板,9-侧壁,10-底壁,11-纵向板部,12-平直段,13-平直面,14-凹槽,15-槽边,16-锥形引导部,1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的一种优选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仅用于说明该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但并不对该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构成限定,也就是,该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可以对该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进行多种变形和替换。
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包括车身A柱板件1、仪表盘加强梁2和定位销3,其中,定位销3穿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以将仪表盘加强梁2预定位在车身A柱板件1上,其中,定位销3和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对定位销3的伸出段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例如,防止定位销3的伸出段4向上翘起或者允许翘起很小的角度比如1-2°,这种很小的翘起角度基本可以忽略),以便于后续连接件比如紧固螺栓进行安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定位销3和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而第一定位结构对定位销3的伸出段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结构形式可以具有多种,将在以下详细说明),这样,仪表盘加强梁2在自重下迫使定位销3以该定位销3与车身A柱板件1之间的连接点为支点向下倾斜转动时,第一定位结构将对定位销3的伸出段4进行阻挡,防止定位销3的伸出段4向上翘起,或者第一定位结构允许该伸出段4向上翘起很微小的角度,例如1-2°(此时,这种微小的翘起可以忽略),从而可以显著地避免或减轻仪表盘加强梁2相对于车身端产生较大的倾斜,从而便于仪表板模块的后续紧固安装。同时,由于定位销3的伸出段4并不会翘起或者翘起很小的角度,从而也便于机械夹持块拔出,从而避免夹持块产生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车身A柱板件1可以为车身A柱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中,第一定位结构可以实现对定位销3的伸出段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即防止伸出段4向上翘起,因此,该第一定位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在定位销3穿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后,可以在车身A柱板件1的靠近伸出段4前端位置处设置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焊接于车身A柱板件1,另一端焊接于伸出段4以对伸出段4进行固定定位,从而防止伸出段4向上撬动;又或者,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车身A柱板件1上形成有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定位块,该定位块上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到通孔,也就是,该通孔具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定位销3的伸出段4可以穿入到该通孔内,此时,如果通孔和伸出段4之间的间隙为零,则可以防止伸出段4向上翘起,如果通孔和伸出段4之间为间隙配合,则通孔允许伸出段4向上翘起微小的角度,大概1-2°左右,而这样微小的翘起则可以忽略;又或者,
在一种优选结构中,为了便于配合,并尽量轻量化,则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板5,例如,定位板5可以为单独的板件,并且板面可以垂直于车身A柱板件1,并固定连接在车身A柱板件1上,并且定位板5形成有定位孔6,而定位销3的伸出段4配合在定位孔6内,这样,定位孔6则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对伸出段4定位。和上述的通孔类似的,如果定位孔6和伸出段4之间的间隙为零,则可以防止伸出段4向上翘起,如果定位孔6和伸出段4之间为间隙配合,则定位孔6允许伸出段4向上翘起微小的角度,大概1-2°左右,而这样微小的翘起则可以忽略,如图3和4所示。
因此,通过以上的三种结构形式,可以看到,第一定位结构可以为各种结构形式,但应当理解,第一定位结构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三种结构形式。
当然,在第一定位结构的优选形式中,定位板5也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一种形式中,定位板5可以为一单独的板件;又或者,
在定位板5的优选结构中,如图1和2所示,以车辆的前后方向为纵向,车身A柱板件1包括横向翻边7,此时,车身A柱板件1通过定位销3预定位在横向翻边7上,而定位板5为U形板8,其中,U形板8的侧壁9固定连接于横向翻边7,优选地,侧壁9通过自身的翻边焊接于横向翻边7,而U形板8的底壁10上形成有定位孔6。这样,定位销3穿过车身A柱板件1和横向翻边7上的孔,并且伸出段4从底壁10上的定位孔6中穿出,从而在定位销3的另一端防止伸出段4翘起。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U形板8的稳固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U形板8的侧边焊接于车身A柱板件1的纵向板部11,纵向板部11形成有横向翻边7。也就是,车身A柱板件1包括纵向板部11和横向翻边7,而U形板8同时焊接于纵向板部11和横向翻边7,这样,通过多个边的焊接定位,可以显著地提升U形板8的连接可靠性,并进一步提升定位销3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定位销3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优选地,定位销3和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对定位销3进行周向定位,这样,通过该第二定位结构,可以避免定位销3在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盘加强梁2)的作用下转动,因此仪表板模块在自身重力下,存在向车辆后方旋转的趋势,而第二定位结构则能够减轻或避免这种趋势。
当然,和第一定位结构类似地,第二定位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在定位销3穿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后,可以在车身A柱板件1的靠近伸出段4前端位置处设置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焊接于车身A柱板件1,另一端焊接于伸出段4以对伸出段4进行固定定位,从而在防止伸出段4向上撬动的同时,可以防止定位销3转动。
又或者,在优选结构中,如图2所示,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6的内周面包括有平直段12,定位销3的伸出段4上形成有与平直段12相配合的平直面13。这样,通过平直段12和平直面13之间的这种面接触,如图4所示,可以阻挡定位销3在定位孔6内绕自身轴线转动。
更进一步地,由于仪表板模块在自身重力下会带动定位销倾斜滑出,因此,定位销3和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第三定位结构对定位销3进行轴向定位。这样,通过第三定位结构,可以对定位销3轴向定位,防止其从定位孔6内滑动。
当然,和第一定位结构类似地,第三定位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在定位销3穿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后,可以在车身A柱板件1的靠近伸出段4前端位置处设置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焊接于车身A柱板件1,另一端焊接于伸出段4以对伸出段4进行固定定位,这样,该杆体在防止伸出段4向上撬动的同时,可以防止定位销3转动,还可以防止定位销3从定位孔6内滑出。
当然,更进一步地,在优选结构中,第三定位结构为:伸出段4上形成有凹槽14,凹槽14的底面为平直面13;定位孔6和凹槽14配合,凹槽14的靠近伸出段4前端的槽边15与定位板5的板面接触,这样,如图2、3和4所示,槽边15与定位板5的板面接触以防止定位销3从定位孔6内滑出,同时,凹槽14的底面和平直段12之间形成面接触,以防止定位销3绕自身轴线转动。这样,凹槽14和定位孔6的平直段12同时实现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的功能。
另外,为了便于定位销3能够便捷地穿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优选地,如图2所示,伸出段4的前端部形成为锥形引导部16。例如,在伸出段4上形成有凹槽14时,伸出段4的更靠近前端部的部位切削成延伸的平面。
另外,如图3和4所示,仪表盘加强梁2通过安装板17连接于车身A柱板件1,以提升仪表盘加强梁2和车身A柱板件1连接的稳定性。
这样,一种实施例中,在自动夹持设备的夹持下,通过定位销3前端的锥形引导部16,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安装过程的可靠性。而在仪表盘模块安装到设计位置后,卸载夹持块的夹持力,仪表盘模块在重力及前围隔热层、海绵条反弹力的作用下绕定位销3与车身A柱板件1之间的连接点进行旋转并向-X方向脱出,并在平直面13和平直段12形成面接触后,将停止绕定位销3与车身A柱板件1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同时,定位销3也将无法绕自身轴线转动,同时,槽边15与定位板5的板面接触防止定位销3脱出,这样,整个模块将被预安装在车身上,此时夹持块的力已被卸载,通过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块)自身的小调节量可以轻松的从仪表板加强梁的夹持孔中脱出,从而提升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在安装完毕其它零部件后进行打紧螺栓紧固,完成整个模块的装配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包括车身A柱板件(1)、仪表盘加强梁(2)和定位销(3),所述定位销(3)穿过所述仪表盘加强梁(2)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1)上的孔以将所述仪表盘加强梁(2)预定位在所述车身A柱板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3)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3)的伸出段(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
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A柱板件(1)上,并且所述定位板(5)形成有定位孔(6),
所述定位销(3)的所述伸出段(4)配合在所述定位孔(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以车辆的前后方向为纵向,
所述车身A柱板件(1)包括横向翻边(7);
所述定位板(5)为U形板(8),其中,所述U形板(8)的侧壁(9)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翻边(7),所述U形板(8)的底壁(10)上形成有所述定位孔(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8)的侧边焊接于所述车身A柱板件(1)的纵向板部(11),所述纵向板部(11)形成有所述横向翻边(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3)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3)进行周向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
所述定位孔(6)的内周面包括有平直段(12),
所述定位销(3)的所述伸出段(4)上形成有与所述平直段(12)相配合的平直面(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3)和所述车身A柱板件(1)之间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对所述定位销(3)进行轴向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为:
所述伸出段(4)上形成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底面为所述平直面(13);
所述定位孔(6)和所述凹槽(14)配合,所述凹槽(14)的靠近所述伸出段(4)前端的槽边(15)与所述定位板(5)的板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段(4)的前端部形成为锥形引导部(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加强梁(2)通过安装板(17)连接于所述车身A柱板件(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05242.2U CN205801268U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05242.2U CN205801268U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01268U true CN205801268U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750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05242.2U Active CN205801268U (zh) | 2016-07-28 | 2016-07-28 |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0126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0119A (zh) * | 2016-12-16 | 2017-05-31 | 重庆鑫宝田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仪表盘支架 |
CN113919071A (zh) * | 2021-10-13 | 2022-01-11 | 武汉大学 | 一种平板加筋的布局及形状优化方法和装置 |
-
2016
- 2016-07-28 CN CN201620805242.2U patent/CN2058012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0119A (zh) * | 2016-12-16 | 2017-05-31 | 重庆鑫宝田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仪表盘支架 |
CN113919071A (zh) * | 2021-10-13 | 2022-01-11 | 武汉大学 | 一种平板加筋的布局及形状优化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01268U (zh) | 仪表盘加强梁的辅助定位结构 | |
US9802448B2 (en) | Assistant arm for automobile tire 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cipal parts of the assistant arm | |
CN204586515U (zh) | 一种踏板及离合器踏板 | |
CN107813686A (zh) | 待集成到用于滑动顶棚的导轨中的元件、顶棚组件及机动车 | |
CN107378317B (zh) | 滑动夹具限位机构 | |
CN105215875A (zh) | 一种夹具 | |
CN107553013A (zh) | 一种机器人焊接夹具快换机构 | |
US9937591B2 (en) | Wel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welding automobile parts | |
CN107486856A (zh) |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装配机械手及汽车前端模块装配方法 | |
CN209938562U (zh) | Phev动力电池拆装机 | |
CN205937353U (zh) | 锁紧升降杆及具有它的可升降推车 | |
CN107128507B (zh) |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机翼壁板的保形定位工装 | |
US20140196516A1 (en) | Rotary wheelhouse roller hemming assembly | |
CN201395168Y (zh) | 转向车桥安全锁具 | |
CN211000898U (zh) | 斜块顶升式解锁机构 | |
CN207657723U (zh) | 一种汽车用中控箱安装支架总成 | |
CN20961686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机舱支架总成 | |
CN101098812B (zh) | 窗框构件的保持装置 | |
CN205747590U (zh) | 压缩机自动翻转装置 | |
CN211765881U (zh) | 一种汽车顶棚及汽车 | |
CN104594747A (zh) | 一种玻璃升降器托架 | |
CN205450627U (zh) | 一种司机控制器 | |
CN212499992U (zh) | 车辆的车轮引导定位装置以及换电站 | |
CN103775447A (zh) | 按压锁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4754579U (zh) | 一种车窗电动升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