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0564U -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0564U
CN205780564U CN201620709439.6U CN201620709439U CN205780564U CN 205780564 U CN205780564 U CN 205780564U CN 201620709439 U CN201620709439 U CN 201620709439U CN 205780564 U CN205780564 U CN 205780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member
car
mounting seat
under
connect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94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群生
曾京
霍飞
田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7094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0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0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05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列车技术领域,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包括有“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横向减振元件和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所述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有螺栓、螺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随着运营里程增加车下悬吊部件横向振动恶化的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车下悬吊部件悬吊方式下,通过采用车下悬吊部件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就实现了对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作用,满足高速列车长期安全服役性能的要求;此外,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装置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减振元件更换时不需要专门的工作台位,也不需要拆卸车下悬吊部件,操作简单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得以实现的一项重要条件是采用了动力分散式牵引方式,将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制动单元、污物箱等设备悬吊安装在车体底架的横梁或边梁上,这些设备统称为车下悬吊部件。一般来说,在现有的高速动车组车辆上,为了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车下悬吊部件通过吊挂设备弹性地连接到车体底架,将车下悬吊部件考虑成动力吸振器,通过改变悬挂参数和悬挂位置等实现车体减振的目的。但是,该设计方法加剧了悬吊部件本身的振动,不仅会对电气设备、制动单元等部件的使用可靠性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对悬吊装置的结构可靠性带来影响。
随着高速列车的长期服役运营,车轮踏面磨耗、抗蛇行减振器阻尼不足、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降低等原因会造成高速列车车体横向振动加剧,进一步会恶化与其联接的车下悬吊部件的横向振动,会对车下悬吊部件的悬吊装置产生结构性的疲劳损坏,悬吊元件出现开裂甚至断裂的现象,产生安全隐患,影响悬吊部件的正常使用。
有鉴于此,如何在不影响车体振动的情况下改善车下悬吊部件的横向振动并满足高速列车的长期安全服役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在不改变原有车下悬吊部件悬吊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在车下悬吊部件之间增设横向减振元件(橡胶弹簧、钢弹簧或者液压减振器),可以有效地降低悬挂部件的横向振动,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不拆卸车下悬吊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安装,易于更换。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包括有“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横向减振元件和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有螺栓、螺母;“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为两件,采用面对面的对称式排列,排列后呈“倒U”形,“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两端均设有通孔;“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减振元件连接,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与所述横向减振元件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横向减振元件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中,并与“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整体位于两件“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中间;螺栓穿透左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通孔、插入横向减振元件后、穿透右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的通孔,并通过螺母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连接于车下悬吊部件I和车下悬吊部件II之间;两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在车下悬吊部件II上反向安装,通过两套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I上;横向连接安装座通过两套螺栓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上,与“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形成了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有横向减振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还包括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平垫圈安装于螺栓插入通孔的通孔外侧,弹簧垫圈安装于螺母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随着运营里程增加车下悬吊部件横向振动恶化的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车下悬吊部件悬吊方式下,通过采用车下悬吊部件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就实现了对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作用,满足高速列车长期安全服役性能的要求;此外,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装置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减振元件更换时不需要专门的工作台位,也不需要拆卸车下悬吊部件,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横向减振装置安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横向减振装置安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横向减振装置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横向减振装置的三维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下悬吊部件I,2、车下悬吊部件II,3、横向联接减振装置,4、螺栓I,5、螺母I,6、平垫圈I,7、弹簧垫圈I,8、“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10、螺栓II,11、螺母II,12、平垫圈II,13、弹簧垫圈II,14、横向减振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横向联接减振装置3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横向联接减振装置3包括有“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横向减振元件14和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有螺栓、螺母,还包括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平垫圈安装于螺栓插入通孔的通孔外侧,弹簧垫圈安装于螺母内侧。
“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为两件,采用面对面的对称式排列,排列后呈“倒U”形,“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两端均设有通孔。“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的一端与横向减振元件14连接,“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与横向减振元件14连接的一端一个第一连接通孔,“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呈中心对称分布;横向减振元件14插入第一连接通孔中,并与“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整体位于两件“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中间。螺栓穿透左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通孔、插入横向减振元件14后、穿透右侧“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通孔,并通过螺母I5紧固。
横向联接减振装置3连接于车下悬吊部件I1和车下悬吊部件II2之间。两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反向安装,通过两套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I上。横向连接安装座8通过两套螺栓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1上,与“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形成了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有横向减振元件1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是:两个相邻车下悬吊部件的箱体平面下半部分上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安装有横向减振元件安装座,横向减振元件安装座一共有三个,两个呈现为“L”形和一个“T”形。两个呈现为“L”形的“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通过螺栓紧固装置安装在一个车下悬吊部件上,“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安装在另外一个车下悬吊部件上,并且“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伸出来的一部分处于两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形成的包络范围内,形成了两个封闭的空间,用于横向减振元件14的安装,可以满足车下悬吊部件同向和反向运动时均起到横向减振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1-4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两个车下悬吊部件I1和车下悬吊部件II 2之间通过横向减振装置3联接在一起,该横向减振装置3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1和车下悬吊部件II 2箱体的下半部分,横向减振效果会更好。
如图2所示,车下悬吊部件I1和车下悬吊部件II 2之间的横向减振装置3的数量是两套,并且关于纵向(车辆运行方向)是对称布置的,悬吊部件受力均匀;此外,横向减振装置3的安装位置靠近外侧,减振效果会更好。
如图3所示,放大后的横向减振装置3剖视图,包括有“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横向减振元件14和螺栓螺母紧固装置。两种横向连接安装座分别呈现的是“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和“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两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反向安装,“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一个安装面通过两套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有螺栓I4、螺母I5、平垫圈I6和弹簧垫圈I7,横向连接安装座8通过两套螺栓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1上,与两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形成了两个安装空间,用于横向减振元件14的安装。横向减振元件14的中间设置为通孔,可以使用弹簧垫圈II10从中间穿透,再使用弹簧垫圈II11、平垫圈II12和弹簧垫圈II13等锁紧固定,实现了在车下悬吊部件之间增设横向减振装置的目的,达到了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的效果。
如图4所示是车下悬吊部件横向减振装置的三维安装效果图,该装置的安装顺序是:首先,将“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安装固定到车下悬吊部件I1上;然后通过弹簧垫圈II10将一个“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和一个横向减振元件14穿透,并与“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配合,将横向连接安装座9固定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随后,将另外一个减振元件14穿上弹簧垫圈II10,再将另外一个横向连接安装座8穿透弹簧垫圈II10,固定横向安装座8到车下悬吊部件II2上;最后,使用弹簧垫圈II11、平垫圈II12和弹簧垫圈13等锁紧固定横向减振元件14,完成了安装工作。
一般来说,选取的横向减振元件14刚度较小,与车下悬吊部件I1、车下悬吊部件II2与车体的悬挂方式、车下悬吊部件的质量和安装位置等密切相关,在设计时需要针对具体的车下悬吊部件进行计算分析。每个悬吊部件有两套关于纵向(列车运行方向为纵向)对称的安装座,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减振元件14安装在同侧的两个安装座之间,通过防松螺栓从横向减振元件14的中部穿透,螺栓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母锁紧固定,如此,相邻车下悬吊部件之间实现了两套对称横向减振元件14的安装。另外,由于横向减振元件14通过紧固螺栓联接固定,在不需要拆卸车下悬吊部件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减振元件14的安装,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不需要专门的工作台位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联接减振装置(3)包括有“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横向减振元件(14)和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所述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有螺栓、螺母;
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为两件,采用面对面的对称式排列,排列后呈“倒U”形,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减振元件(14)连接,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与所述横向减振元件(14)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横向减振元件(14)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中,并与所述“T”形横向连接安装座(8)整体位于两件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中间;所述螺栓穿透左侧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通孔、插入所述横向减振元件(14)后、穿透右侧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的通孔,并通过所述螺母(5)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联接减振装置(3)连接于车下悬吊部件I(1)和车下悬吊部件II(2)之间;两个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反向安装,通过两套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I(2)上;所述横向连接安装座(8)通过两套所述螺栓紧固装置安装在车下悬吊部件I(1)上,与所述“L”形横向连接安装座(9)形成了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有横向减振元件(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还包括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所述平垫圈安装于螺栓插入通孔的通孔外侧,所述弹簧垫圈安装于螺母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联接减振装置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
CN201620709439.6U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0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9439.6U CN205780564U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9439.6U CN205780564U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0564U true CN20578056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94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0564U (zh) 2016-07-06 2016-07-06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05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706A (zh) * 2016-07-06 2016-09-07 西南交通大学 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706A (zh) * 2016-07-06 2016-09-07 西南交通大学 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7196A (zh) 一种高速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3713552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104442882A (zh) 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牵引装置
CN205780564U (zh)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CN206885059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组合式二系悬挂装置
CN105927706A (zh) 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横向联接减振装置
CN104648433A (zh) 一种高速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5801128U (zh) 一种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纵向联接减振装置
CN104175869A (zh) 一种客车燃气气瓶防碰撞保护装置
CN203727405U (zh) 一种机车轴箱装置
CN204605834U (zh) 一种高速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03612009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及其枕梁
CN203047086U (zh) 一种汽车车顶横杆
CN106043324A (zh) 空中巴士的台车结构及其运行轨道
CN106143527B (zh) 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纵向联接减振装置
CN214356026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轴箱悬挂装置
CN103661472A (zh) 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及其枕梁
CN10408540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牵引变压器悬挂装置以及轨道车辆
CN208813222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振动衰减与感应装置
CN202827150U (zh) 中重型汽车用传动轴吊架
CN204055221U (zh) 汽车及其悬架、稳定杆连接杆
CN101525006A (zh) 卡车车箱与底盘的连接装置
CN201346969Y (zh) 轻中型汽车前独立悬架用上a型臂
CN206307121U (zh) 抗颠簸装置以及医疗车
CN2054236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