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9895U - 自行车立管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立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9895U
CN205769895U CN201620486268.5U CN201620486268U CN205769895U CN 205769895 U CN205769895 U CN 205769895U CN 201620486268 U CN201620486268 U CN 201620486268U CN 205769895 U CN205769895 U CN 205769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handle
connecting rod
profile tub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62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冬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unme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冷冬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冷冬益 filed Critical 冷冬益
Priority to CN2016204862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9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9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9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和把手安装件,所述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轴线与前叉孔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前叉连接件轴线与连接杆轴线之间呈一定角度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结构强度高,可有效提高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满足对把手安装高度与水平距离之间的需求。

Description

自行车立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立管。
背景技术
自行车立管结构是连接自行车前叉管和把手的结构,实现把手和前叉管之间的连动旋转。自行车现在已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来使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运动的工具,因此对自行车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行车立管作为前叉管与把手的重要连接工具,对立管提出了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及刚性好的要求,以达便利骑乘及增加速度的目的。现有的自行车立管大都采用型材加工或压铸成型,结构比较单一;而且现有自行车立管的车把孔和前叉孔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后车把与前叉安装位置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无法同时满足增加把手与前叉管之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距离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结构强度高的自行车立管,提高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满足对把手安装高度与水平距离之间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和把手安装件,所述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轴线与前叉孔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前叉连接件轴线与连接杆轴线之间呈一定角度的夹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叉连接件上的分隔槽和分别设置在分隔槽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分隔槽在前叉连接件上沿前叉孔轴线方向,朝连接杆方向一侧设置,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侧连接部的连接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部上的螺栓安装孔和螺纹孔,相邻连接孔在同侧连接部上采用螺栓安装孔与螺纹孔交叉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槽一端沿前叉连接件与连接杆的连接部位延伸,延伸至连接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槽一端设置有弹性过渡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安装件包括连接在连接杆上的把手安装座和连接在把手安装座上的把手安装盖,所述把手安装座和把手安装盖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安装座和把手安装盖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前叉连接件、把手安装座和连接杆为整体式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前叉连接件轴线与连接杆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120°。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立管采用整体锻造成型,结构整体强度高;前叉连接件上用于锁紧的分隔槽设置在与受力面相反的一侧,提高了前叉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前叉连接件上的锁紧结构采用交叉连接锁紧的方式,增加了自行车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给骑行者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中前叉连接件与连接杆之间呈不同的角度,这样可以通过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同时满足对把手安装高度和水平距离的需求,增加了立管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主视图。
图中:1、前叉连接件,2、把手安装座,3、前叉孔,4、分隔槽,5、连接部,6、连接杆,7、螺栓安装孔,8、螺纹孔,9、弹性过渡孔,10、把手安装盖,11、连接螺栓,12、固定螺栓,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一种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1和把手安装件,所述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3,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轴线与前叉孔3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1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前叉连接件1轴线与连接杆6轴线之间呈90°夹角。此时,把手高度与前叉管安装高度一致,这种自行车立管可满足对前叉管与把手之间水平距离的要求。
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叉连接件1上的分隔槽4和分别设置在分隔槽4两侧的连接部5,所述分隔槽4在前叉连接件1上沿前叉孔轴线方向,朝连接杆6方向一侧设置,所述连接部5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侧连接部5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部5上的螺栓安装孔7和螺纹孔8,相邻连接孔在同侧连接部5上采用螺栓安装孔7与螺纹孔8交叉设置。所述分隔槽4一端设置有弹性过渡孔9。
所述分隔槽4一端沿前叉连接件1与连接杆6的连接部位延伸,延伸至连接杆6上。所述分隔槽4一端设置有弹性过渡孔9。
所述把手安装件包括连接在连接杆6上的把手安装座2和连接在把手安装座2上的把手安装盖10,所述把手安装座2和把手安装盖10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凹槽。把手安装座2和把手安装盖10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2连接。
在使用该立管对把手进行安装时,先将立管通过前叉孔安装到前叉管上,在前叉连接件的连接孔中安装连接螺栓11,通过连接螺栓11拉紧分隔槽两侧的连接部,将立管固定安装在前叉管上;然后将把手安装在立管的把手安装座位置,把手安装座上设置有半圆圆弧结构的连接凹槽,把手安装座对把手连接段下半部分进行包覆定位,然后用把手安装盖对把手连接段上半部分进行包覆固定,同样把手安装盖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半圆圆弧结构的连接凹槽,用固定螺栓12将把手安装盖固定连接在把手安装座上,拧紧固定螺栓13即可将把手固定安装在把手安装座上,从而实现自行车把手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
在该立管结构中,所述连接孔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部上的螺栓安装孔7和螺纹孔8,相邻连接孔在同侧连接部5上采用螺栓安装孔7与螺纹孔8交叉设置;采用这种连接结构形式,对前叉管进行固定时,可以使立管上的两连接部之间交叉受力,从而使前叉孔所受到的切向收紧力更加均匀,使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有效增加了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在分隔槽4一端设置弹性过渡孔9;分隔槽4将前叉连接件1上的前叉孔3分割成沿轴线开口的结构,弹性过渡孔9使分隔槽4两侧的前叉孔3通过弹性圆弧过渡连接,增加了前叉孔两侧的连接弹性;通过拉紧分隔槽两侧的连接部,可拉紧分隔槽进而使前叉孔与前叉管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隔槽4一端沿前叉连接件1与连接杆6的连接部位延伸,延伸至连接杆6上,这样可进一步增加前叉孔两侧连接部的连接弹性,从而使立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所述前叉连接件、把手安装座和连接杆为锻造成型整体式结构;同时连接杆可采用空心管结构。该立管采用铝合金整体锻造成型,具有重量轻,整体强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二
如图3,一种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1和把手安装件,所述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3,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轴线与前叉孔3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1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前叉连接件1轴线与连接杆6轴线之间呈120°夹角。此时,把手高度与前叉管安装高度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并且把手安装高度要高于前叉管安装高度,这种自行车立管可同时满足对前叉管与把手之间水平距离和安装高度差的要求。
实施例三
如图4,一种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1和把手安装件,所述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3,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轴线与前叉孔3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1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1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前叉连接件1轴线与连接杆6轴线之间呈60°夹角。此时,把手高度与前叉管安装高度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并且把手安装高度要低于前叉管安装高度,这种自行车立管可同时满足对前叉管与把手之间水平距离和安装高度差的要求。
通过上述三个实施例可以看出,该自行车立管中前叉连接件与连接杆之间呈不同的角度,这样可以通过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同时满足对把手安装高度差和水平距离的需求,增加了立管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自行车立管,包括前叉连接件和把手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前叉孔,把手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把手相配合的横向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轴线与前叉孔轴线相互垂直,前叉连接件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把手安装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前叉连接件轴线与连接杆轴线之间呈一定角度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叉连接件上的分隔槽和分别设置在分隔槽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分隔槽在前叉连接件上沿前叉孔轴线方向,朝连接杆方向一侧设置,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侧连接部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部上的螺栓安装孔和螺纹孔,相邻连接孔在同侧连接部上采用螺栓安装孔与螺纹孔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槽一端沿前叉连接件与连接杆的连接部位延伸,延伸至连接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槽一端设置有弹性过渡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安装件包括连接在连接杆上的把手安装座和连接在把手安装座上的把手安装盖,所述把手安装座和把手安装盖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安装座和把手安装盖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连接件、把手安装座和连接杆为整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前叉连接件轴线与连接杆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管结构。
CN201620486268.5U 2016-05-26 2016-05-26 自行车立管 Active CN205769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268.5U CN205769895U (zh) 2016-05-26 2016-05-26 自行车立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268.5U CN205769895U (zh) 2016-05-26 2016-05-26 自行车立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9895U true CN205769895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0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6268.5U Active CN205769895U (zh) 2016-05-26 2016-05-26 自行车立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98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4687A (zh) * 2019-12-06 2020-05-08 深圳市汉鸿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角度支持自行车立管结构
CN114228889A (zh) * 2022-01-06 2022-03-25 深圳市汉鸿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自行车立管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4687A (zh) * 2019-12-06 2020-05-08 深圳市汉鸿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角度支持自行车立管结构
CN114228889A (zh) * 2022-01-06 2022-03-25 深圳市汉鸿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角度自行车立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1134B2 (en) Rigid frame with high-compliance seat tube and internal cable routing
US7837212B2 (en) Handlebar stem for a bicycle
US8651350B2 (en) Accessory mounting structure
US9457859B2 (en) Bicycle top cap
US9376156B2 (en) Bicycle frame with assymetric seat support
CN205769895U (zh) 自行车立管
US20200354011A1 (en) Handlebar Stem and Handlebar Stem System
US7121568B2 (en) Motorcycle handlebar mounting system
CN102806971A (zh) 带有具有双截面的部分的自行车手把
US20160355234A1 (en) Bicycle frame with front derailleur mounting structure
US7744108B2 (en) Stem front CAP
CN207374568U (zh) 三轮车分体式头篷结构及含该结构的三轮车
CN21946791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
CN219257599U (zh) 可伸缩自行车车架
CN200939927Y (zh) 自行车用闸把
CN205203258U (zh) 一种自行车用后勾爪
CN219619296U (zh) 一种自行车的后轮支架
CN220221027U (zh) 一种前叉联板及包含该前叉联板的太阳能滑板车
CN213292591U (zh)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用下叉腿管
CN205203257U (zh) 新式镁合金自行车车架
CN205769879U (zh) 一种适合爬坡的组合自行车架结构
CN216102594U (zh) 一种自行车车架
CN208760790U (zh) 摩托车仪表安装结构及其摩托车
GB2475445A (en) Stem mounted brake for cycle
CN208760778U (zh) 摩托车头部装置及其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Hengling formation, Weibu village, Qiuchang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shunm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ake Road 51811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attle Stone Village No. 27

Patentee before: Leng D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