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6289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6289U
CN205626289U CN201490001012.XU CN201490001012U CN205626289U CN 205626289 U CN205626289 U CN 205626289U CN 201490001012 U CN201490001012 U CN 201490001012U CN 205626289 U CN205626289 U CN 205626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absorbent
absorber
sheet
opposi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0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村政典
铃木彦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6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6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4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layer relative to the other layers
    • A61F13/5374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layer relative to the other layers the layer is facing the topsh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0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the layer having a promotional function on liquid propagation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4)包括吸收性芯(40)和包芯片(41),该包芯片(41)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且至少包覆该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在正面片(2)与吸收体(4)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5)。在中间片(5)的肌肤相对面形成凹部(6),该凹部(6)是中间片(5)和吸收体(4)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在凹部(6),中间片(5)与吸收体(4)熔接或粘接。在凹部(6)与正面片(2)之间形成有空隙(7)。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如下所述的物品: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且该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关于上述构成的吸收性物品,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即:在吸收体与正面片之间配置有调配有湿增强剂的片状部件,且对该片状部件中至少贴在穿着者的生殖器和肛门的部分实施压花加工,由此形成有俯视为V字状、圆形等的压花部。该压花部仅形成在片状部件上,片状部件与配置在其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体在该压花部没有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上经由热熔粘接剂固定由气流成网无纺布形成的第二片,并且从该第二片上实施热压花加工,之后在该第二片上固定正面片。专利文献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从吸收体不会因穿着者的身体的活动等而损坏的观点出发,作为第二片与吸收体的固定方法,同时使用热熔粘接剂和热压花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153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61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且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上述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该包芯片中的至少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吸收体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在上述中间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凹部,该凹部是该中间片和上述吸收体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在该凹部,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熔接或粘接。在上述凹部与上述正面片之间形成有空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针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使各部的弹性部件拉伸而展开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的正面片侧(肌肤相对面侧)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线截面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中间片和吸收体的层叠体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尿布中的中间片的配置区域的一部分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分别为本发明的范围外的尿布的相当于图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上述正面片和第二片那样配置在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全部为实质上没有凹凸的平坦的片的情况下(参照图5(a)),尿等排泄液容易残留在正面片上,因此,容易产生透过了正面片的尿等排泄液没有被吸收体保持而返回至正面片上的所谓回液(回潮),而导致闷热或斑疹。此外,即使通过压花加工在配置于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形成凹凸,在从正面片侧进行该压花加工的情况下(参照图5(b)),因较硬而肌肤触感较差的压花部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而有可能肌肤接触性降低,进而液体透过性也降低。没有提供穿着时的肌肤触感良好且液体透过性和防回液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时的肌肤触感良好且液体透过性和防回液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根据作为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包括吸收体4和配置在该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X和与之正交的横向Y。尿布1的纵向X是在腹侧部A与背侧部C之间经由裆部B延伸的方向。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尿布1)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4)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穿着时朝向与肌肤侧为相反侧(穿衣侧)的面。此外,纵向X与沿着吸收性物品或作为其构成部件的吸收体的长边的方向(长度方向)一致,横向Y与吸收性物品或作为其构成部件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一致。尿布1的纵向X是在尿布1的腹侧部A与背侧部C之间经由裆部B延伸的方向。
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尿布1是所谓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拨水性(以下,将它们统称为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3和配置在两个片2、3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且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形成为在一个方向(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实质上为纵长。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具有大于吸收体4的尺寸,且从吸收体4的周缘向外侧延伸。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该技术领域中现有公知的材料。关于背面片3,例如有单独为液体不透过性的膜片的形态和在该膜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侧层叠配置有外装片(例如无纺布)的形态。
如图1所示,尿布1在纵向X上包括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配置在胯裆部的裆部B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C。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相当于将背面片3(在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外装片的情况下为该外装片)在纵向X(背面片或外装片的长度方向)三等分的情况下的各部分,该3个部分中的中间部为裆部B。尿布1中,裆部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弯曲成朝内的圆弧状,且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具有纵向X的中央部朝着内侧变细的沙漏状的形状。裆部B包括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部(排尿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接尿部)D。排泄部相对部D位于比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在纵向X将尿布1一分为二的下层中心线)略微偏靠于腹侧部A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腹侧部A与裆部B的边界和其附近。
如图2所示,吸收体4在俯视时具有在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且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和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及非肌肤相对面的透水性的包芯片41。包芯片41是具有吸收性芯40的横向Y的长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宽度的1个连续的片。包芯片41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与正面片2相对的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4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其延伸部下卷至吸收性芯40的下方而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以构成吸收性芯40的纸浆纤维或吸水性聚合物不损坏、不变形的方式,用包芯片41包裹吸收性芯40而构成吸收体4。如后所述,包芯片41包括无纺布而构成,由此与不包括无纺布而仅用纸构成的情况相比,尤其起到在湿润时不易破损的效果。后述的中间片5和包芯片41为了发挥各自的功能而彼此用不同的材料构成。吸收性芯40与包芯片41之间也可以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而接合。作为吸收性芯40,例如能够使用由木材纸浆、用亲水化剂进行处理后的合成纤维等亲水性纤维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或使用使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中而形成的材料等。
包芯片41中至少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芯片41整体由无纺布形成。包芯片41中的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纸构成时,有可能因后述的用于形成凹部6的压花加工而其纸制部分破损。作为形成包芯片41的无纺布,从迅速吸收排泄液而传递至吸收性芯的观点出发,优选由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构成的亲水性无纺布。作为无纺布的种类,例如,可列举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纺粘-熔喷(SM,SpunbondMeltblown)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Spunbond MeltblownSpunbond)无纺布、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Spunbond MeltblownMeltblown Spunbond)无纺布等。从实用上充分的强度与柔软性的平衡等观点出发,包芯片41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3g/m2以上,而且,优选为3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25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3~20g/m2,进而优选为13~18g/m2
线状的弹性部件31以沿着横向Y伸长的状态固定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腰部(纵向X的端部)处的正面片2与背面片3之间,由此,在尿布1的穿着时的该腰部,因弹性部件31的收缩而形成腰部褶皱。此外,线状的弹性部件32以沿着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腿周围的左右的腿部处的正面片2与背面片3之间,由此,在尿布1穿着时的腿部,因弹性部件32的收缩而形成一对腿部褶皱。此外,在尿布1的正面片2侧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侧部片34。线状的弹性部件33以沿着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在侧部片34的内侧缘部,由此,在尿布1穿着时因弹性部件33的收缩而至少在裆部B形成立体褶皱。正面片2、背面片3、吸收体4、各弹性部件31、32、33和侧部片34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而相互接合。
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背侧部C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粘扣带35、35。在粘扣带35安装有由机械性面搭扣的阳部件构成的未图示的固着部。此外,在尿布1的腹侧部A的非肌肤相对面(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形成有由机械性面搭扣的阴部件构成的被固着区域36。被固着区域36是利用公知的接合方法(例如粘接剂、热封合等)将机械性面搭扣的阴部件接合固定在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而形成的,且可拆装自如地固着粘扣带35的上述固着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正面片2与吸收体4(包芯片41)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5。如图3所示,中间片5具有在俯视时在纵向X上较长的矩形形状。中间片5的纵向X和横向Y的长度形成得比吸收体4(吸收性芯40)的纵向X和横向Y的长度短,且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吸收体4的横向Y的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片5为单层,但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中间片5发挥与正面片2和吸收体4(包芯片41)抵接而在较大的范围内将正面片2侧的液体转移向吸收体4的作用。从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的观点出发,构成中间片5的热风无纺布优选为亲水性,此外,其克重优选为15g/m2以上,进而优选为25g/m2以上,而且,优选为6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5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50g/m2,进而优选为25~40g/m2
在中间片5的肌肤相对面(与正面片2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6,该凹部6是该中间片5和吸收体4(包芯片41)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6是以离散的图案形成有多个,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俯视时为圆形的多个凹部6以配置成锯齿状的图案形成。
凹部6是通过对中间片5与吸收体4的层叠体从该中间片5侧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的。用于形成凹部6的压花加工能够利用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使构成部件熔融所使用的公知的压花加工(加热加压处理),例如可列举热压花加工、超声波压花加工等。中间片5与吸收体4(包芯片41)在凹部6熔接。
如此,用于形成凹部6的压花加工不对形成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且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正面片2实施,而对位于其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中间片5与吸收体4的层叠体实施,正面片2配置成包覆实施了压花加工的该层叠体的正面片2侧。因此,如图4所示,在凹部6与正面片2之间形成有空隙7。正面片2在中间片5的肌肤相对面的凹部6的非形成部与该中间片5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有这种包括形成于中间片5的肌肤相对面的凹部6和覆盖其的正面片2的特定构成,由此起到穿着时的肌肤触感良好、且液体透过性优异、不易产生回液(回潮)的效果。尿布1的上述效果是在不具有此种特定构成的尿布中无法发挥的特别有利的效果。
即,例如图5(a)所示的尿布90A中,配置在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正面片2、中间片5和包芯片41)全部没有被实施压花加工,实质上是不具有凹凸的平坦的片,因此液体吸收速度快而液体透过性优异,但是容易在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正面片2产生液体残留,而防回液性差,对肌肤的负担大而容易引起闷热或斑疹。此外,图5(b)所示的尿布90B,在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与穿着者的肌肤的抵接面)形成有凹部91,该凹部91是该正面片2、中间片5和吸收体4(包芯片41)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因此,与图5(a)所示的尿布90A相比,不易在正面片2产生液体残留而防回液性优异,但是液体吸收速度慢而液体透过性差,而且由于较硬而肌肤触感差的凹部91露出,所以肌肤触感不佳。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在凹部6与正面片2之间形成有空隙7,而起到下述1)和2)的效果。1)能够利用空隙7初次存储体液,由此能够防止刚排尿后的回液,此外,利用中间片5与吸收性芯40中的因用于形成凹部6的压花加工而得到的高密度区域,能够有效地使初次储存在空隙7的体液透过吸收性芯40。2)通过形成空隙7,可防止由吸收性芯40吸收的体液返回至正面片2的不良情况。
如图3所示,关于凹部6,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即裆部B(排泄部相对部D)形成为相对高密度(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形成得相对较多),在夹着该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60位于纵向X的前后的各部位,形成为相对低密度(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形成得相对较少)。此处,“凹部形成为相对低密度”还包括没有形成凹部的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60形成于中间片5与吸收体4的层叠体的肌肤相对面(与正面片2相对的面)中位于裆部B的部分的整个区域,进而,还形成于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靠近裆部B的部分。此外,在中间片5与吸收体4的层叠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区域60以外的部分(纵向X的前后端部)没有形成凹部6,该前后端部成为实质上不具有凹凸的平坦部。在中间片5形成凹部6对提高防回液性有效,却有可能导致液体吸收速度(液体透过性)降低,但是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在尤其需要防止回液的裆部B高密度地凹部6,在其他部位不形成凹部6或者将凹部6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抑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将因形成凹部6而引起的不良情况抑制为最小限度。
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60中的2cm见方的正方形形状的区域中所存在的凹部6的数量、即区域60中的凹部6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形成密度)优选为2个以上,进而优选为4个以上,而且,优选为10个以下,进而优选为6个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10个,进而优选为3~6个。区域60中的凹部6的形成密度过低时,有可能不能充分获得由凹部6所得的作用效果,相反的,凹部6的形成密度过高时,有可能妨碍液体的透过性。
此外,在夹着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60位于纵向X的前后的各部位(腹侧部A、背侧部C),与区域60相比低密度地形成凹部6的情况下,该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与区域60的凹部6的形成密度的比(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优选为0以上,而且,优选为0.6以下,进而优选为0.3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0.6,进而优选为0~0.3。
此外,从更可靠地实现由凹部6所得的作用效果的观点出发,俯视时圆形的凹部6的直径6R(参照图3和图4,凹部6的开口端部的直径)优选为1mm以上,进而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10mm以下,进而优选为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10mm,进而优选为2~5mm。此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凹部6的深度6D(参照图4)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1mm以上,而且,优选为5mm以下,进而优选为3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5mm,进而优选为1~3mm。凹部6的深度6D与空隙7的高度大致一致。凹部6的各部的尺寸是利用单刃修整用剃刀(日新EM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切割凹部6的中心部,并且用显微镜(KEYENCE制造的VHX-1000)进行测定的。
如上所述,中间片5与吸收体4(包芯片41)在凹部6通过熔接而一体化,因此也可以不在中间片5与包芯片41之间涂敷用于使它们一体化的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但是若在它们之间涂敷粘接剂,则可更可靠地防止在尿布1的穿着时中间片5的位置产生偏移的不良情况。然而,粘接剂会成为使液体透过性降低的原因。因此,优选在液体透过性尤其重要的部位即配置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裆部B、排泄部相对部D)中的中间片5与包芯片41之间不涂敷粘接剂或者间歇涂敷粘接剂。也可以在裆部B(排泄部相对部D)以外的部位,在中间片5与包芯片41之间以任意的图案涂敷粘接剂,例如也可以在该部位中的中间片5与包芯片41之间的整个区域涂敷粘接剂(所谓的整面涂敷),但是从将对液体透过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的观点出发,优选间歇地涂敷粘接剂。
此外,从相同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正面片2与中间片5之间涂敷粘接剂,在该情况下,优选无论是否是配置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均不整面涂敷粘接剂,而是间歇地涂敷粘接剂。
优选上述的在中间片5与包芯片41之间或正面片2与中间片5之间的粘接剂的间歇涂敷部位,线状地涂敷粘接剂,且在至少一个方向(例如纵向X或横向Y)上交替地形成有该线状的涂敷部和粘接剂的非涂敷部。此处所说的线状可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此外可为连续线也可以为虚线。作为上述间歇涂敷部位中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例如可列举螺旋状、条纹状、Ω状、点状等。这些粘接剂的涂敷图案能够使用公知的涂敷装置形成。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凹部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制于圆形,能够设为菱形、椭圆形、四边形等各种形状。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全部为相同的形状,但也可以为不同形状的多种凹部混合存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芯片是1个片,但也可以是包覆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1个片和包覆非肌肤相对面的另1个片的总计2个片。此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制于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广泛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也包括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棉、生理用内裤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片5与吸收体4(包芯片41)在凹部6“熔接”,即中间片5与吸收体4在凹部6“不利用粘接剂地相互接合”,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包括中间片5与吸收体4在凹部6粘接的形态。此处所说的“粘接”是指中间片与吸收体通过与两者为不同部件的粘接剂而相互接合的状态。关于本发明中的凹部,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形态:a)中间片与吸收体仅通过熔接而相互接合;b)中间片与吸收体仅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而相互接合;和c)中间片与吸收体熔接,并且利用粘接剂而相互粘接。作为粘接剂能够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等。这些中,从液体从正面片向吸收体的透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a)“中间片与吸收体仅通过熔接而相互接合的形态”。上述b)和c)都能够通过例如预先在中间片5与吸收体4之间涂敷粘接剂并对这两者的层叠体从中间片5侧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凹部6来制造,但该压花加工互不相同,用于形成上述b)的凹部6的压花加工是仅不伴随加热(不使构成部件熔融)的加压的压花加工(加压处理),用于形成上述c)的凹部6的压花加工是与上述a)同样为伴随加热加压的压花加工(加热加压处理)。即,本发明中的用于形成凹部的“压花加工”,除“加热加压处理”以外,还包括“不伴随加热的加压处理”。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而揭示以下的附记。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且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
上述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该包芯片中的至少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
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吸收体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
在上述中间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是该中间片和上述吸收体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在该凹部熔接或粘接,
在上述凹部与上述正面片之间形成有空隙。
<2>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
上述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该包芯片中的至少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
在上述正面片与上述吸收体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
在上述中间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是该中间片和上述吸收体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在该凹部熔接,
在上述凹部与上述正面片之间形成有空隙。
<3>
如上述<1>或<2>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以离散的图案形成有多个。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形成为相对高密度,在夹着该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而位于纵向的前后的部位形成为相对低密度。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中的上述中间片与上述包芯片之间不涂敷粘接剂或者间歇涂敷有粘接剂。
<6>
如上述<5>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中间片与上述包芯片之间的粘接剂的间歇涂敷部位,线状地涂敷有该粘接剂,且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该线状的涂敷部和粘接剂的非涂敷部。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是具有上述吸收性芯的横向长度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的宽度的1个连续的片。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该吸收性芯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的外侧延伸,其延伸部下卷至该吸收性芯的下方来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与上述包芯片之间通过热熔型粘接剂而接合,该吸收性芯是由木材纸浆或包含通过亲水化剂进行了处理后的合成纤维的亲水性纤维形成的纤维集合体,或者是使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中而形成的材料。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整体由无纺布形成。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上述包芯片的无纺布是由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形成的亲水性无纺布,是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纺粘-熔喷(SM)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布、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无纺布中的任意种。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的克重为8g/m2以上,优选为13g/m2以上,而且,为30g/m2以下,优选为25g/m2以下,优选为13~20g/m2,进而优选为13~18g/m2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间片在俯视时具有在纵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该中间片的纵向和横向的长度形成得比上述吸收体(上述吸收性芯)的纵向和横向的长度短,且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纵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该吸收体的横向的中央部。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中间片为单层或者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且为亲水性,该中间片的克重为15g/m2以上,优选为25g/m2以上,而且,为60g/m2以下,优选为50g/m2以下,优选为25~50g/m2,进而优选为25~40g/m2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是通过对上述中间片与上述吸收体的层叠体从该中间片侧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的,通过作为该压花加工的热压花加工或超声波压花加工,该凹部处的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上述包芯片)通过熔接而一体化。
<16>
如上述<4>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中的2cm见方的正方形形状的区域中所存在的上述凹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形成密度)为2个以上,优选为4个以上,而且,为10个以下,优选为6个以下,优选为2~10个,进而优选为3~6个。
<17>
如上述<4>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夹着上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位于纵向的前后的各部位(腹侧部、背侧部),存在与该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相比低密度地形成有上述凹部的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
上述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与上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的上述凹部的形成密度的比(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为0以上,且为0.6以下,优选为0.3以下,优选为0~0.6,进而优选为0~0.3。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的俯视时圆形的直径为1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为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2~5mm,
上述凹部的深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1mm以上,而且为5mm以下,优选为3mm以下,优选为0.5~5mm,进而优选为1~3mm。
<19>
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凹部的深度与上述空隙的高度一致。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
<21>
如上述<20>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次性尿布为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依据常规方法,制作具有与图1~图4所示的尿布1相同的基本构成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作为正面片使用克重25g/m2的热风无纺布,作为背面片使用克重20g/m2的透湿性膜,作为吸收性芯使用克重500g/m2的纸浆纤维与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层叠品,作为包芯片使用克重15g/m2的亲水性的SMS无纺布,作为中间片使用克重40g/m2的亲水性的热风无纺布。凹部的形成是通过对中间片与吸收体(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层叠体从该中间片侧实施热压花加工而进行的,且设为与图3所示的凹部相同的离散图案。各凹部具有俯视时直径为2.0mm的圆形形状,深度为1.0mm。在各凹部,中间片与吸收体仅通过熔接而相互接合,没有利用粘接剂粘接。形成于裆部的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中的1cm见方的正方形形状的区域中所存在的凹部的数量(凹部的形成密度)为1个。在正面片与中间片之间,在该整个区域以涂敷量用固体成分换算成为3.0g/m2的方式螺旋状地间歇涂敷热熔型粘接剂。在中间片与吸收体(包芯片)之间,在裆部没有涂敷粘接剂,而在裆部以外的部位(腹侧部和背侧部)的整个区域以涂敷量用固体成分换算成为3.0g/m2的方式螺旋状地间歇涂敷热熔型粘接剂。
[比较例1]
通过对正面片、中间片和吸收体的层叠体从该正面片侧实施热压花加工,而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如图5(b)所示的凹部91那样的通过该正面片、中间片和吸收体因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凹部。除以上方面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2]
除了不形成凹部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与图5(a)所示的尿布90A相同的构成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3]
不配置中间片且对吸收体从其包芯片侧实施热压花加工,由此形成凹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4]
不配置中间片且对正面片与吸收体的层叠体从该正面片侧实施热压花加工,由此形成凹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5]
不配置中间片且不形成凹部,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评价]
利用下述方法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尿布分别评价液体吸收时间和回液量。将它们的结果表示于下述表1。再者,代替SMS无纺布而使用湿式抄纸片作为包芯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但在对中间片与吸收体的层叠体进行的热压花加工中,在包芯片中的由该热压花加工所形成的压花部发现破损,因此,中止尿布的制作。
<液体吸收时间的测定方法>
将评价对象的尿布展开成平面状并放置在实验台上,将丙烯酸树脂制注液板以其注液孔位于该尿布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侧)的裆部的中央(有中间片的情况下为其中央)的方式重叠放置在该尿布上,并放置适当的重量板来进行调整,以使得(包括注液板本身)负荷成为5g/m2,其中上述丙烯酸树脂制注液板是以筒内径22mmФ、筒高度50mm的丙烯酸树脂制圆筒部位于10mmФ的注液用开口部上的方式一体成形的。预先使人工尿在室温(23℃)下调节,并量取160g至注液烧杯中。将该人工尿一下子注入到上述注液板的筒内,计测从结束注入的瞬间起直至筒内的人工尿消失而评价对象的尿布的正面片露出为止的时间(秒)。对各尿布进行3次测定,将其平均值设为该尿布的液体吸收时间。液体吸收时间越短,则判断为液体吸收速度越快而液体透过性越佳,成为高评价。
<回液量的测定方法>
在上述<液体吸收时间的测定方法>中,注入人工尿160g之后,在其注入部位(尿布的肌肤相对面的裆部的中央)上重叠20张ToyoRoshi Kaisha,Ltd制造的4A滤纸,进而在其上施加10分钟负荷而使滤纸吸收人工尿。对30cm×15cm的面积施加6kg的负荷。经过10分钟后取消负荷,测定吸收有人工尿的滤纸的重量。从该重量中减去吸收前的滤纸的重量,算出由滤纸所吸收的人工尿的重量作为回液量。对各尿布进行3次测定,将其平均值设为该尿布的回液量。回液量越少,则液体越不易残留在正面片而防回液性优异,成为高评价。
[表1]
根据表1可知,实施例1中,以液体吸收时间的长短评价的液体透过性(液体吸收速度)与以回液量的多少评价的防回液性的平衡优异,且因为通过对中间片与吸收体的层叠体从该中间片侧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有凹部,所以形成有凹部的部件中距离穿着者的肌肤最近的部件为中间片,因此较硬而肌肤触感较差的凹部被正面片包覆而没有露出,因此穿着时的肌肤触感良好。相对于此,比较例1与图5(b)所示的尿布90B同样地,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凹部,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液体吸收时间较长而液体透过性较差,此外,由于较硬而肌肤触感较差的凹部露出,因而肌肤触感欠佳。此外,比较例2与图5(a)所示的尿布90A同样地,配置在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正面片、中间片和包芯片)全部都没有被实施压花加工,而为实质上不具有凹凸的平坦的片,因此结果为,与实施例1相比回液量较多而回液性较差。此外,比较例3~5都没有在正面片与包芯片之间配置发挥将该正面片侧的液体转移向吸收体的作用的中间片,因此结果为,与实施例1相比液体吸收时间较长而液体透过性较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穿着时的肌肤触感良好且液体透过性和防回液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2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具有对应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该包芯片中的至少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
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
在所述中间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凹部,该凹部是该中间片和所述吸收体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在该凹部熔接或粘接,
在所述凹部与所述正面片之间形成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以离散的图案形成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形成为相对高密度,在夹着其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位于纵向的前后的部位形成为相对低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中的所述中间片与所述包芯片之间,没有涂敷粘接剂或者间歇涂敷有粘接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片与所述包芯片之间的粘接剂的间歇涂敷部位,线状地涂敷有该粘接剂,且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该线状的涂敷部和粘接剂的非涂敷部。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是具有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长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宽度的1个连续的片。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包覆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该吸收性芯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的外侧延伸,其延伸部下卷至该吸收性芯的下方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包芯片之间利用热熔型粘接剂来接合,该吸收性芯是由木材纸浆或包含利用亲水化剂进行了处理后的合成纤维的亲水性纤维形成的纤维集合体,或者是使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中而形成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整体由无纺布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包芯片的无纺布是由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形成的亲水性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纺粘-熔喷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中的任意种。
11.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芯片的克重为8g/m2以上30g/m2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片在俯视时具有在纵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该中间片的纵向和横向的长度形成得比所述吸收体的纵向和横向的长度短,所述中间片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纵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该吸收体的横向的中央部。
1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片为单层或者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且为亲水性,该中间片的克重为15g/m2以上60g/m2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通过对所述中间片与所述吸收体的层叠体从所述中间片侧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的,通过作为该压花加工的热压花加工或超声波压花加工,该凹部处的该中间片与该吸收体通过熔接而一体化。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中的2cm见方的正方形形状的区域中所存在的所述凹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为2~10个。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夹着所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位于纵向的前后的各部位,存在与该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相比低密度地形成有所述凹部的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
所述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与所述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的所述凹部的形成密度的比是凹部低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凹部高密度形成区域的形成密度=0~0.6。
1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俯视时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为1~10mm,
所述凹部的深度为0.5~5mm。
1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与所述空隙的高度一致。
1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性尿布为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CN201490001012.XU 2013-10-08 2014-09-1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056262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0938 2013-10-08
JP2013-210938 2013-10-08
JP2014-163331 2014-08-11
JP2014163331A JP6360384B2 (ja) 2013-10-08 2014-08-11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4/074614 WO2015053057A1 (ja) 2013-10-08 2014-09-18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6289U true CN205626289U (zh) 2016-10-12

Family

ID=5281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012.XU Active CN205626289U (zh) 2013-10-08 2014-09-1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60384B2 (zh)
CN (1) CN205626289U (zh)
RU (1) RU170468U1 (zh)
TW (1) TWM500561U (zh)
WO (1) WO20150530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396A (zh) * 2017-11-06 2020-06-12 宝洁公司 具有适形特征部的吸收制品
CN111787894A (zh) * 2019-03-06 2020-10-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2689491A (zh) * 2018-09-18 2021-04-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2021B2 (ja) * 2015-09-30 2017-09-0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207777B2 (ja) * 2017-01-23 2017-10-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9394422B (zh) * 2018-11-06 2021-09-03 安徽普尔德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纸及其制造工艺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2868B2 (ja) * 2006-11-22 2012-10-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9224B2 (ja) * 2006-11-30 2012-07-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75250B2 (ja) * 2009-05-28 2015-09-0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647833B2 (ja) * 2010-08-31 2015-01-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80246B2 (ja) * 2012-03-05 2017-02-1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396A (zh) * 2017-11-06 2020-06-12 宝洁公司 具有适形特征部的吸收制品
CN112689491A (zh) * 2018-09-18 2021-04-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1787894A (zh) * 2019-03-06 2020-10-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96186A (ja) 2015-05-21
WO2015053057A1 (ja) 2015-04-16
JP6360384B2 (ja) 2018-07-18
RU170468U1 (ru) 2017-04-25
TWM500561U (zh) 2015-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6289U (zh) 吸收性物品
US20190231611A1 (en)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EP3244853B2 (en) Absorbent pant with advantageously-channeled absorbent core structure and bulge-reducing features
US9757284B2 (en) Method of making an absorbent composite and absorbent article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3167855B (zh) 吸收性物品
KR102003105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6203907B1 (ja) 吸収性物品
JP5543268B2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CN108697561B (zh) 吸收性物品
JP5683742B1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AU2015285607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wearable article including absorbent article
CN101340877A (zh) 吸收产品
CN107405235B (zh) 具有三维形状保持结构的吸收制品
JP2019063538A (ja) 不織布積層体、不織布積層体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および不織布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083194A (ja) 吸収性物品
JP648601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988346B2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WO2014196668A1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JP742482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66802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036532B2 (ja)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41534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053239A (ja) 吸収体及び該吸収体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CN108472158A (zh) 吸收性物品
KR20080084925A (ko) 흡수 제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