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4249U -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4249U
CN205594249U CN201520869593.5U CN201520869593U CN205594249U CN 205594249 U CN205594249 U CN 205594249U CN 201520869593 U CN201520869593 U CN 201520869593U CN 205594249 U CN205594249 U CN 205594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ility
model
particle
wireless charging
variabl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95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宰贤
张普胜
李东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bri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bri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bri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brick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4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42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magneto-optical elements, e.g. exhibiting Faraday effect
    • G02F1/09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magneto-optical elements, e.g. exhibiting Faraday effect based on magneto-absorption or magneto-ref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3Marking by removal of material
    • B42D25/435Marking by removal of material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las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5/00Component parts of recorders f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5/12Magnetic reco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识别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识别配备于无线充电装置(60)周围的便携式终端(50)的无线充电与否,其特征在于:在便携式终端(50)的至少一个表面包括包含当所施加的磁场(B)或电场发生变化时,改变反射光L或透射光L的可变物质(10)的可变物质部(100),从而使用户通过肉眼确认可变物质部(100)的变化的反射光(L)或透射光(L)确认无线充电与否。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尤其涉及包含或附着于便携式终端的可变物质部,通过根据从无线充电装置施加的磁场或电场产生的颜色变化识别无线充电与否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嫁接能源和IT的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其中,向便携式终端、电动汽车供应电源的方法,对非现有技术的有线充电方式的无线充电方式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
当前,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充电的代表性的无线充电方式有利用感应结合的方式和利用共振结合的方式,另种方式都可以在数mm至数cm的距离内传送电力。
如图14所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方式一般是将便携式终端50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60上进行充电。此时,可在便携式终端50的表示部55或无线充电装置60的表示部65表示充电与否。但是,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方式需另外具备表示部55、65,从而增加成本,而且,为了在便携式终端50的显示画面显示充电与否,需另外涉及软件。另外,因表示部55、65在整个装置中所占的部分不足以使用户在远距离进行识别,因此,需要用户靠近充电器60才能确认充电与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用户容易确认充电与否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另外具备表示充电与否的表示部也可确认充电与否,从而可节省成本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用户容易确认充电速度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识别配备于无线充电装置周围的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充电与否,其特征在于:在便携式终端的至少一个表面包括包含当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时,改变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可变物质的可变物质部,从而使用户通过肉眼确认可变物质部的发生变化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确认无线充电与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识别配备于无线充电装置周围的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充电与否,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便携式终端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或附着于便携式终端的至少一个便面,且包含当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时,改变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可变物质的可变物质部,从而使用户通过肉眼确认可变物质部的变化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确认无线充电与否。
优选地,当无线充电装置不运行时,可变物质部表示固有的颜色,而当无线充电装置运行时,可变物质部表示相当于根据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颜色。
优选地,可变物质部构成便携式终端的外壳。
优选地,可变物质部具有贴纸或薄膜的形式并附着于便携式终端的外壳的表面。
优选地,在可变物质部形成图像、图案、文字、图形或这些的组合。
优选地,根据无线充电装置和便携式终端的距离,可变物质部表示不同的颜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使用户容易确认充电与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不另外具备表示充电与否的表示部也可确认充电与否,从而可节省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使用户容易确认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节从磁性可变物质反射的光的波长的原理的示例图;
图2为表示拍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施加不同强度的磁场时表现 出的磁性可变物质的颜色变化的结果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根据磁场的不同强度测量从磁性可变物质反射的光的波长的曲线图的示意图;
图4a为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可变物质的磁性粒子的SEM照片示意图;图4b为表示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可变物质用由光透射性物质构成的胶囊封装之后,施加磁场使其反射草绿色系列的光的照片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磁性可变物质上部形成蝴蝶形状的图案,并在磁性可变物质下部设置以条状交替设置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的磁极的磁铁之后,通过旋转磁铁改变磁性可变物质的颜色及图案的观察照片示意图;
图6a至图6b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改变磁性可变物质的光透射度的构成的示例图;
图7及图8a至图8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性可变物质的构成示例图;
图9a至图9d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施加电场时,粒子或介质极化的构成的示例图;
图10a至图10b为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非对称安排分子引起的单位极化特性示例图;
图11为顺电体、强顺电体及超顺电体的磁滞曲线示意图;
图12为可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或介质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物质的示例图;
图13a至图13b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可变物质部[或无线充电识别装置]示意图;
图14为一般的无线充电装置及便携式终端示意图;
图15a至图15b、图16a至图16b、图17a至图17b、图18a至图18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示例图。
符号说明
10:可变物质
11:粒子
12:溶剂
13:胶囊
50:便携式终端
55、65:表示部
60:无线充电装置
61:电力供应线
100:可变物质
510:顺电性物质
520:强顺电性物质
530:超顺电性物质
B、B':磁场
F:可变物质部固有的颜色
L、L':光
P:一部分、图案化了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将要后述的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将参考示例性地表示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附图。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不相互排斥。例如,在此记载的特定形状、结构及特性,若关于一实施例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则可实现为其他实施例。另外,只要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所提出的各实施例内的个别构成要素的位置或安排有可能被改变。因此,将要后述的详细说明不是限制性的,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主张的内容均等的所有范围。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各种方面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
在本说明书中,可变物质应当理解为包括如下要说明的磁性可变物质及电性可变物质的概念。
[磁性可变物质的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包含于磁性可变物质[或可变物质]中的粒子 具有磁性,以在受到磁场的磁力时进行旋转或移动,例如,粒子中可包含镍(Ni)、铁(Fe)、钴(Co)等磁性物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粒子可包含当施加磁场时具备磁性,即被磁化的物质。尤其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防止在从外部不施加磁场时具有磁性的粒子凝结的现象,可使用当施加外部磁场时产生磁化(magnetization),但在不施加外部磁场时不发生剩余磁化(remnant magnetization)的超顺磁(superparamagnetic)物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使粒子容易分散于溶剂而不凝聚,可将离子表面用相同符号的电荷涂布,而且,为使粒子部沉淀于溶剂内,将粒子表面用于该粒子不同比重的物质涂布或在溶剂中混合于该粒子不同比重的其他物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粒子具有特定颜色以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可通过氧化态调节或无机颜料、染料等的涂布具备特定颜色。例如,涂布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的无机颜料可使用包含发色团的Zn、Pb、Ti、Cd、Fe、As、Co、Mg、Al等的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等,而涂布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的染料可使用荧光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反应性染料等。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包含于磁性可变物质中的粒子可包括荧光物质、磷光物质、量子点(Quantum Dot)物质、示温(Temperature Indicating)物质及光变颜料(OVP,Optically Variable Pigment)物质等。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使粒子在溶剂内具有高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将二氧化硅、高分子、高分子单体等涂布于粒子的表面。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的直径可以是数十纳米至数十微米,但非限制。
接着,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可变物质的溶剂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使粒子均匀分散,溶剂可由与具有与粒子的比重类似的比重的购置构成,且可由适合于溶剂内的粒子稳定分散的物质构成,例如,可包括具有低电容率的卤素碳油、二甲基硅油等。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溶剂具有特定颜色以反射特定波长 的光。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剂包括具有无机颜料、染料的物质,或包括具有通过光子结晶的结构色的物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将磁性粒子均匀分散至脂溶性溶剂,以防止在封装过程中粒子相互凝结或粘接于胶囊内壁。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及溶剂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列举的范围,可在达成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接着,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可变物质的粒子及溶剂被封装或区分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粒子可以分散于溶剂内的状态封装为由光透射性物质构成的多个胶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过封装粒子及溶剂防止相互不同的胶囊间额混入等直接或间接的干涉,从而可各独立控制包含于磁性可变物质的粒子,实现更多样的图案的光透射,进一步提高光透射度控制特性。
例如,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胶囊的物质可使用明胶、阿拉伯胶、三聚氰胺、尿素、蛋白质、多糖等,并可使用用于固定胶囊的物质(即,粘合剂)。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胶囊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例,只要是具备光透射性,物理性能强,不坚硬,具有弹性,非多孔性,对外部的热和压力的对抗性强的材料,任何物质都可以用作本实用新型的胶囊的材料。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粒子可以分散于溶剂内的状态被区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防止通过隔壁划分的不同单元之间的混入等直接或间接的干涉,从而可按各胶囊独立控制包含于将要后述的磁性可变物质包含部的粒子。
图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节从磁性可变物质10[或可变物质10]反射的光的波长的原理的示例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当向具有磁性且在表面带有电荷的多个粒子11施加磁场,则因各粒子11所具有的磁性,粒子11受一定方向的磁性引力偏向一侧,从而使粒子11之间的距离变小,与此同时,产生根据库仑定律的电斥力(粒子带有相同表面电荷时)或根据立体阻碍效果的物理磁力(因附着于粒子表面的检测功能团,粒子的流体力学大小大时)。因此,粒子11之间的间距取决于因磁场产生的引力和因电荷产生的粒子之间的斥力的相对大小,而按一定间距排列的粒子11可起到光子结晶的作用。即,根据布拉格 定律,从粒子11反射的光的波长取决于粒子11之间的间距,因此,可通过控制粒子11之间的间距调节从粒子11反射的光的波长。
在此,所反射的光的波长的图案根据磁场的强度及方向、粒子的大小及质量、粒子及溶剂的折射率、粒子的磁化值、粒子的电荷量、溶剂内分散的粒子的浓度等因素表现出各种情况。
如图1所示,当未施加磁场时,胶囊13内的粒子有可能不规则排列,此时,不会从粒子11发出其他的颜色。接着,当施加一定的磁场,则磁场产生的引力和电荷产生的粒子11之间的斥力达到平衡,使粒子11按一定间距规则排列,从而从间隔得到控制的多个粒子11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另外,当施加于粒子11的磁场的强度变大,则磁场产生的引力也随之增加,粒子11之间的间距变得更窄,从而使从粒子11反射的光的波长变得更短。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过调节施加于粒子11的磁场的强度,调节从粒子11反射的光的波长。当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从粒子反射的光的波长超过可视光线范围进入紫外线范围,则粒子不反射可视光线而进行透射,从而增加光透射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由粒子11和溶剂12构成的磁性可变物质10可被由光透射物质构成的胶囊13封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溶剂12可以是相变溶剂或硬化性溶剂。在此,相变溶剂或硬化性溶剂是指根据热能、光能等能量的加减,可逆或非可逆地发生相变或硬化的溶剂。例如,相变溶剂或硬化性溶剂可包括随着温度的上升,从固体状态变化为液体状态的相变物质,及随着照射紫外线被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性(UV curable)物质。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溶剂可包括随着温度的变化,经过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其他状态的物理过程的相变物质。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溶剂可包括石蜡烃(paraffin hydrocarbon)。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溶剂可包括利用甘醇(EG)、二甘醇(DEG)、聚乙二醇(PEG)、聚乙烯(PE)等物质进行稳定化的石蜡。另外,为提高溶解性,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溶剂可包括被羧基(-COOH)、胺基(-NHX)、磺基(-SH)等置换而改性为亲水性的石蜡化合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溶剂可包括经水合盐化合物加工的化合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溶剂可包括包含分子量1000以上的高粘性的乙烯化合物或乙烯基的的物质,在低温下具有作为高分子物 质的高粘性,但高温(摄氏40度以上)下,具有相对低的粘性,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对特定溶质的溶解度增加。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硬化性溶剂可包括随着照射紫外线、可视光线等光或改变温度,经过化学变化过程的硬化性物质。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硬化性物质可包括包含碳双键的丙烯酸酯黏合剂(Acrylate adhesive)、丙烯酸酯单体(Acrylate monomer)、丙烯酸酯单体自由基(Acrylate monomer radical)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硬化性溶剂可包括包含醚键的环氧树脂(Epoxy resin)。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硬化性溶剂还可包括包含氨酯键的聚氨酯黏合剂(Polyurethane adhesive)、聚氨酯单体(Urethane monomer)等。
图2为表示拍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施加不同强度的磁场时表现出的磁性可变物质的颜色变化的结果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随着调节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从粒子反射的光可在从红色到草绿色及紫色的可视光线波长范围的所有区域进行调节。
图3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根据磁场的不同强度测量从磁性可变物质反射的光的波长的曲线图的示意图,可确认随着所施加的磁场的强度增加,从波长长的红色系的光逐渐移动至波长短的蓝色系的光。
图4a为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可变物质的磁性粒子的SEM照片示意图。在图4a、图4b中,作为粒子使用50m~300nm之间的超顺磁Fe3O4粒子。
图4b为表示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可变物质用由光透射性物质构成的胶囊封装之后,施加磁场使其反射草绿色系列的光的照片示意图。如图5b所示,胶囊内的粒子根据磁场按特定间隔规则排列,从而主要反射作为特定波长范围的草绿色系的光。
图5a至图5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磁性可变物质上部形成蝴蝶形状的图案,并在磁性可变物质下部设置以条状交替设置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的磁极的磁铁之后,通过旋转磁铁改变磁性可变物质的颜色及图案的观察照片示意图。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磁性可变物质可包括具有磁泳特定的粒子。
具体而言,若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可变物质施加磁场, 则具有磁性的粒子可向与磁场相同的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从而表示粒子具有的固有的颜色或溶剂具有的固有的颜色。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磁性可变物质可包括当施加磁场时可改变光透射度的物质。
图6a至图6b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改变磁性可变物质10的光透射度的构成的示例图。
如图6a至图6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可变物质部100[请参考图14至图18]作为磁性可变物质可包含部可包含具有磁性的多个粒子11、溶剂12及胶囊13,而在胶囊13内,具有磁性的多个粒子11可以分散于溶剂12的状态所包含。
首先,如图6a所示,当未向可变物质部100[或可变物质10]施加磁场时,具有磁性的多个粒子11可在胶囊内不规则粉色,此时,入射至磁性可变物质的光的透射度处于没有特别控制的状态。即,入射至磁性可变物质的光被不规则分散的多个粒子11散射或反射,从而相对降低光透射度。
接着,如图6b所示,若向可变物质部100[或可变物质10]施加磁场,则胶囊13内的具有磁性的多个粒子11沿与磁场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而可控制入射至磁性可变物质包含部的光的透射度。
具体而言,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向磁性可变物质10施加磁场,则原来具有磁性或被磁场磁化的多个粒子11各自旋转或移动,以使从S极到N的方向变得与磁场的方向相同。这样旋转或移动的各粒子11的N极及S极因与周边的粒子11的S极及N极变近,在多个粒子11之间产生磁引力或斥力,从而使多个粒子11沿着与磁场方向平行的方向规则排列。即,多个粒子11可沿与上下方向施加的磁场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规则排列,此时,入射至磁性可变物质的光被多个粒子11散射或反射的程度降低,从而相对降低光透射度。
[电性可变物质的构成]
图7及图8a至图8c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表示装置的粒子分散的介质的构成示例图。
首先,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11[或光子结晶粒子11]为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粒子,分散存在于作为介质的胶体溶剂12中。此时,粒子11因相同符号的电荷产生的相互间的斥力,相互之间以一定的间 隔排列。粒子11的直径可以为数nm至数百μm,但非限制。
如图8a至图8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11,如图8a所示,可以不同的物质采用核壳(core-shell)11a的形式构成,或如图8b所示,可以不同的物质采用多核(multi-core)11b形式构成,或如图8c所示,可以由多个纳米粒子构成的簇11c构成,而且,带有一定电荷的电荷层11a包住这些粒子。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11由包含硅硅(Si)、钛(Ti)、钡(Ba)、锶(Sr)、铁(Fe)、镍(Ni)、钴(Co)、铅(Pb)、铝(Al)、铜(Cu)、银(Ag)、金(Au)、钨(W)、钼(Mo)等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构成。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可由PS(polystyrene)、PE(polyethylene)、PP(polypropylene)、PVC(polyvinyl chloride)、PET(polyethylen terephthalate)等高分子物质构成。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可以在不带电荷的粒子或簇(cluster)上涂布带有电荷的物质的形式构成,例如,表面经具有烃基的有机化合物加工(或涂布)的粒子、表面经羧酸(carboxylic acid)基、酯(ester)基、酰(acyl)基加工(或涂布)的粒子、表面经包含卤素(F、Cl、Br、I等)元素的络合物加工(涂布)的粒子、表面经包含胺(amine)、硫醇(thiol)、磷化氢(phosphine)的配位化合物加工(或涂布)的粒子、通过在表面形成自由基带有电荷的粒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为使粒子在将要后述的溶剂中不沉淀并维持稳定的胶体状态,且有效表现出光子晶体特性,由粒子和溶剂构成的胶体溶液的电动电位(electrokinetic potential)(即,电动电势)的值有可能高于预设值,粒子和溶剂的比重差异小于预设值,且溶剂和粒子的折射率高于预设值。例如,胶体溶液的电动电位的绝对值可高于10mV以上,粒子和溶剂的比重差异小于5以下,且粒子和溶剂的折射率差异高于0.3以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包含于表示装置的光子晶体粒子或溶剂可具有电极化(electrical polarization)特性,
图9a至图9d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施加电场时,粒子11或介质极化的构成的示例图。作为介质的溶剂极化的构成可通过相同的方式理解。
如图9a至图9b所示,在未施加外部电场时,粒子或溶剂维持电平衡状态,但在施加外部电场时,粒子或溶剂内的电子沿一定方向移动,因此,粒子或溶剂被极化。如图9c至图9d所示,在未施加外部电场时,因构成粒子 或溶剂的电性方面非对称的构成要素生成的单位极化(unit polarization),各粒子无序排列,但在施加外部电场时,具有单位极化的粒子或溶剂,可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按一定方向重新排列,从而整体上可表现出相当大的电分级值(polarization value)。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单位极化可因离子的非对称排列或分子的非对称排列结构发生,而因这样的单位极化,即使在施加外部电场时,可能表现出细微的残留极化值(remnant polarization value)。
另外,图10a至图10b为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非对称安排分子引起的单位极化特性示例图。具体而言,图10a至图10b为水分子(H2O)的情况时的示例,除水分子之外,因Trichloroethylene、Carbon Tetrachloride、Di-Iso-Propyl Ether、Toluene、Methyl-t-Bytyl Ether、Xylene、Benzene、DiEthyl Ether、Dichloromethane、1,2-Dichloroethane、Butyl Acetate、Iso-Propanol、n-Butanol、Tetrahydrofuran、n-Propanol、Chloroform、Ethyl Acetate、2-Butanone、Dioxane、Acetone、Metanol、Ethanol、Acetonitrile、Acetic Acid、Dimethylformamide、Dimethyl Sulfoxide等分子结构的非对称性,表现出单位极化特性,因此,可用作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粒子或溶剂的物质。可供参考的是,用于比较物质的极化特性的极性指数(polarity index)是表示当将水(H2O)的极化特性设置为9时,相应物质的相对极化程度的指标。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或溶剂可包括随着外部电场的施加,其极化量增加,而且,即使在未施加外部电场时,也表现出大的残留极化量,且留下磁滞(hysteresis)的强顺电性(ferroelectric)物质,还可包括随着外部电场的施加,其极化量增加,而且,在未施加外部电场时,不表现出残留极化量,且不留下磁滞(hysteresis)的超顺电(superparaelectric)物质。如图11所示,顺电性物质510、强顺电性物质520及超顺电性物质530的根据外部电场的磁滞曲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或溶剂可包括具有钙钛矿(perovskite)结构的物质,而具有如ABO3的钙钛矿结构的物质例如有PbZrO3、PbTiO3、Pb(Zr,Ti)O3、SrTiO3BaTiO3、(Ba、Sr)TiO3、CaTiO3、LiNbO3等。
图12为可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粒子或溶剂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物质的示例图。如图12所示,根据施加于PbZrO3(或PbTiO3)的 外部电场的方向,PbZrO3(或PbTiO3)内的Zr(或Ti)(即,ABO3结构中的B)的位置有可能变化,从而可改变PbZrO3(或PbTiO3)整体的极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溶剂可包括极性指数(polarity index)1以上的物质。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粒子及溶剂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列举的范围,可在达成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即通过电场控制粒子之间的间隙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进行无线充电的对象,以便携式终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非限制,应当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进行无线充电的设备的概念。
另外,在图14至图18d中说明的可变物质10假设为磁性可变物质进行了说明,但可同样适用电性可变物质。另外,假设无线充电装置60向磁性可变物质10施加磁场B进行了说明,但无线充电装置60也可向电性可变物质施加电场。
图14为一般的无线充电装置60及便携式终端50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无线充电装置60可以是利用感应结合、共振结合等公知的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60可通过电力供应线61从外部的电力供应装置(未图示)获得电力供应。无线充电装置60的表示部65可亮灯或亮灯的光的颜色表示无线充电装置60的运行状态。
便携式终端5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在便携式终端50的表示部55表示充电状态等。
如图14所示的便携式终端50和无线充电装置60可在本实用新型中同样适用,但如下所述,无需在便携式终端50和无线充电装置60中具备另外的表示部55、65,通过肉眼确认便携式终端50的颜色变化识别无线充电与否。
在便携式终端50的至少一面,可包括可变物质100。在图14中,以可变物质部100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的下部为例进行说明,但如图15、图16及图18所示,可包含于整个便携式终端50,或如图17所示,可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的后面的一部分等,可无限制地包含于用户可利用肉眼确认的部分。
可变物质部100构成便携式终端50的外壳的一部分,从而可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的至少一个表面。为此,在制造便携式终端50的外壳的过程中,可混合可变物质10[请参考图1]制造外壳。
另外,可变物质部100可通过将物质部附着于便携式终端50的外壳,从而可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的至少一个表面。为此,将可变物质部100制作成贴纸或薄膜的形式之后,将其附着于便携式终端50的表面。也可以采用直接将可变物质部100涂布于便携式终端50的外壳表面的方法。
如上所述,可变物质部100可包含当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时,反射光或透射光发生变化的可变物质10。用户可通过肉眼确认可变物质部100的变化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识别无线充电与否。换言之,即使没有另外的表示部55、65,也可以通过肉眼确认便携式终端50的颜色变化确认无线充电与否。
图15a至图18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示例图。
如图15a至图15b所示[图15a为平面图,图15b为侧截面图],在无线充电装置60不运行时(不充电时),因磁场B[或电场]不施加于可变物质部100,可在便携式终端50上表示外壳固有的颜色F或可变物质部100的固有的颜色F。
如图16a至图16b所示[图16a为平面图,图16b为侧截面图],在无线充电装置60运行时(充电时),因磁场B[或电场]施加于可变物质部100,可变物质部100的可变物质10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发生变化(F→L)。从而在便携式终端50[或可变物质部100]表示变化了的颜色L。因此,用户可通过用肉眼确认便携式终端50的变化了的颜色,容易确认是否进行无线充电。
可变物质部100的可变物质10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颜色,可根据无线充电装置60的磁场或电场的强度进行预设。例如,可将可变物质10制作成若施加于无线充电装置60施加的磁场B的强度为适合于充电的强度,则可变物质部100表示蓝色,而若磁场B的强度为不适合于进行充电的强度,则可变物质部100表示红色。
如图17a至图17b所示,可变物质部100可只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的后面一部分P或图案化了的部分P。
如图17a所示,在无线充电装置60不运行时(不充电时),可在便携式终端50上表示外壳固有的颜色F或可变物质部100的固有的颜色F。
如图17b所示,在无线充电装置60不运行时(不充电时),可只在便携式终端50的后面一部分P或图案化了的部分P表示可变物质部100的颜色变 化(F→L)。
可在可变物质部100形成图像、图案、文字、图形或这些的组合[下称“图案”]。图案可在可变物质部100内图案化排列可变物质10形成,或图案化可变物质部100包含于便携式终端50而形成。例如,如图17b所示,图案化为干电池形状P形成可变物质部100,则在进行充电时,因只有干电池形状的可变物质部100发生颜色变化(F→L),从而更具视觉性。
另外,在可变物质部100的后面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光透射层(未图示)并在光透射层的至少一面形成图像、图案、文字、图形或这些的组合,从而改变从可变物质部100反射或透射的光。因从可变物质部100反射或透射的光被光透射层的团抵消或干涉,从而表现出如图17b的效果。
如图18a至图18d所示,可根据无线充电装置60和便携式终端50的距离,使可变物质部100的颜色变得不同。这是因为从无线充电装置60产生的磁场B或电场,随着距离边远其强度变弱。根据不同的距离,施加于可变物质部100的磁场B或电场的强度变得不同,从而改变可变物质部100内部的可变物质10的排列间距,从而使反射光或透射光的颜色变得不同。
如图18a和如图18b为将便携式终端50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60上时的平面图和侧截面图。因可在无线充电装置60之上便携式终端50获得最大强度的磁场B或电场,从而可表示相应的颜色L。其一例为,因可变物质部100内部的可变物质10的排列间距变窄,从而可表示蓝色L。
如图18c和如图18d为将便携式终端50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60旁边时的平面图和侧面图。因在无线充电装置60的旁边便携式终端50获得比较弱的磁场B或电场,从而可表示相应的颜色L。其一例为,因可变物质部100内部的可变物质10的排列间距变宽,从而可表示红色L'。
因此,用户只需识别便携式终端50[或可变物质部100]的颜色即可确认充电速度。其一例为,当便携式终端50[或可变物质部100]颜色为蓝色L时,可在大强度的磁场B或电场内具有快的充电速度,而当颜色为红色L'时,可在弱的强度的磁场B'或电场内具有较慢的充电速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具体的元件及特定事项和有限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而这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实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与权利要求书均等或等价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识别配备于无线充电装置周围的便携式终端的无线充电与否,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包括构成便携式终端的至少一部分或附着于便携式终端的至少一个表面,并包含当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时,改变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可变物质的可变物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无线充电装置不运行时,可变物质部表示固有的颜色,而当无线充电装置运行时,可变物质部表示相当于根据所施加的磁场或电场发生变化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的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变物质部构成便携式终端的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变物质部具有贴纸或薄膜的形式并附着于便携式终端的外壳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可变物质部形成图像、图案、文字、图形或这些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充电装置和便携式终端的距离,可变物质部表示不同的颜色。
CN201520869593.5U 2014-12-03 2015-11-03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42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71854 2014-12-03
KR1020140171854A KR20150063309A (ko) 2014-12-03 2014-12-03 위조 및 변조 방지 장치
KR1020150047555A KR101655374B1 (ko) 2014-12-03 2015-04-03 무선 충전 식별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5-0047555 2015-04-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4249U true CN205594249U (zh) 2016-09-21

Family

ID=5350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5994.5A Active CN106157426B (zh) 2014-12-03 2015-04-14 防伪造变造装置
CN201510375526.2A Active CN106200201B (zh) 2014-12-03 2015-06-30 防止伪造变造装置
CN201510373228.XA Active CN105676486B (zh) 2014-12-03 2015-06-30 用于防止伪造变造的磁产生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防止伪造变造系统
CN201510375365.7A Active CN106200200B (zh) 2014-12-03 2015-06-30 光子晶体显示装置以及光子晶体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520868664.XU Active CN205644606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68662.0U Active CN205451663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6959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94249U (zh) 2014-12-03 2015-11-03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CN201520868449.XU Active CN205281973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72158.8U Active CN205416814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68661.6U Active CN205281974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76395.1U Active CN205416819U (zh) 2014-12-03 2015-11-04 防伪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5994.5A Active CN106157426B (zh) 2014-12-03 2015-04-14 防伪造变造装置
CN201510375526.2A Active CN106200201B (zh) 2014-12-03 2015-06-30 防止伪造变造装置
CN201510373228.XA Active CN105676486B (zh) 2014-12-03 2015-06-30 用于防止伪造变造的磁产生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防止伪造变造系统
CN201510375365.7A Active CN106200200B (zh) 2014-12-03 2015-06-30 光子晶体显示装置以及光子晶体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520868664.XU Active CN205644606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68662.0U Active CN205451663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8449.XU Active CN205281973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72158.8U Active CN205416814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68661.6U Active CN205281974U (zh) 2014-12-03 2015-11-03 防伪装置
CN201520876395.1U Active CN205416819U (zh) 2014-12-03 2015-11-04 防伪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9) KR20150063309A (zh)
CN (11) CN106157426B (zh)
WO (1) WO20170951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6852B1 (ko) * 2015-06-26 2021-09-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그네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37710B1 (ko) * 2015-11-27 2018-03-13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위조 변조 및 재사용 방지를 위한 구조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조 변조 및 재사용 진위 판별방법
KR102559091B1 (ko) * 2016-04-29 202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토닉 크리스탈 광학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KR102152408B1 (ko) * 2016-12-07 2020-09-04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히든 이미지 효과를 나타내는 정품인증용 라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71444B1 (ko) * 2017-12-29 2020-03-02 한국조폐공사 형광 물질을 포함한 마이크로캡슐
CN108761849B (zh) 2018-01-24 2021-10-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磁致变色显示器
US11256971B2 (en) * 2018-02-06 2022-02-22 Xerox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tag
KR200490792Y1 (ko) * 2018-06-08 2020-01-03 (주)나노브릭 정품인증 및 위조방지용 연포장재.
KR20190022302A (ko) * 2018-06-14 2019-03-06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컬러 입자를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 캡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쇄 매체.
CN108986641A (zh) * 2018-06-28 2018-12-11 新乡市李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转移特磁材料防伪标签及其制作方法
KR102586123B1 (ko) 2018-10-05 2023-10-10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위조 및 변조 방지 방법.
EP3854602A4 (en) 2018-10-31 2022-07-06 Korea Institute of Machinery & Materials STRUCTURAL COLORING SUBSTRATE, METHOD OF PREPARING A STRUCTURAL COLORING SUBSTRATE AND SAFETY TESTING SYSTEM USING A STRUCTURAL COLORING SUBSTRATE MANUFACTURED THEREFORE
KR102218675B1 (ko) 2018-10-31 2021-02-22 한국기계연구원 광변환 구조체를 포함한 구조색 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안 검증시스템
KR102159085B1 (ko) 2018-10-31 2020-09-23 한국기계연구원 구조색 기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구조색 기판을 이용한 보안 검증시스템
KR20200059561A (ko) 2018-11-21 2020-05-29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위조 및 변조 방지용 전사라벨 및 상기 전사라벨의 전사방법.
KR102358505B1 (ko) * 2019-10-23 2022-02-04 엔비에스티(주) 광결정물질 복합체를 포함하는 위변조 방지수단
CN111330461B (zh) * 2020-04-08 2021-08-0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磁响应油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自清洁方法
KR102296087B1 (ko) * 2020-05-13 2021-09-01 주식회사 인큐스타 가변 표시 소자 및 색 가변 포장재
KR102358512B1 (ko) * 2020-05-13 2022-02-04 엔비에스티(주) 탈자기를 이용한 위변조 방지수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22644B1 (ko) * 2020-08-13 2023-04-18 (주)오리온엔이에스 코어-쉘 구조의 변색 복합체가 분산된 광감응 변색소자
USD1015350S1 (en) 2021-10-26 202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transit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20230105917A (ko) 2022-01-05 2023-07-12 한국조폐공사 동작 반응형 보안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206A (ja) * 1993-06-18 1995-01-17 Tokyo Jiki Insatsu Kk 書換え可能型表示媒体
AU685830B2 (en) * 1993-10-06 1998-01-29 3M Australia Pty Limited Security reader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ampering and alteration
JPH1086562A (ja) * 1996-04-12 1998-04-07 Konica Corp 認証識別媒体、その作成方法、作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69030C (zh) * 1996-04-12 2004-09-29 柯尼卡株式会社 认证识别媒体及制作方法以及图像生成装置
JP3307243B2 (ja) * 1996-10-11 2002-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可逆表示媒体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DE10217632A1 (de) * 2002-04-19 2003-11-0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dokument
JP5158921B2 (ja) * 2005-12-28 2013-03-0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識別媒体
JP4925003B2 (ja) * 2006-03-20 2012-04-25 株式会社ビーエフ 手書き込みが可能な表示媒体、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090061222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Tesa Aktiengesellschaft Multi-layer adhesive closure
GB0720550D0 (en) * 2007-10-19 2007-11-28 Rue De Int Ltd Photonic crystal security device multiple optical effects
CN101441382B (zh) * 2007-11-19 2010-08-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电子纸微杯的一步封盖方法及封盖材料
DE102007059550A1 (de) * 2007-12-11 2009-06-25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Optisch variables Sicherheitselement
KR101068206B1 (ko) * 2009-09-21 2011-09-28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색 가변성 태양전지
EP2491456B1 (en) * 2009-10-21 2017-06-21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Piezochromic device
KR20100101549A (ko) * 2010-08-16 2010-09-17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반사광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표시 방법
US8970943B2 (en) * 2010-08-02 2015-03-03 Nanobrick Co., Ltd. Composite film for preventing forgery, and composite method for preventing forgery
DE102011015837A1 (de) * 2011-04-01 2012-10-0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Optisch variabeles Sicherheitselement mit optisch variabeler Farbschicht
WO2012162095A2 (en) * 2011-05-21 2012-11-29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displays
KR101267943B1 (ko) * 2011-07-14 2013-05-27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용 접촉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KR20120035170A (ko) * 2012-02-07 2012-04-13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자기 표시 소자 구조 및 장치
JP2013235022A (ja) 2012-05-02 2013-11-21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20082380A (ko) * 2012-06-08 2012-07-23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색 가변 물질을 이용한 위조 방지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69488B (zh) * 2012-11-14 2019-06-04 纳诺布雷克株式会社 防伪造变造装置
CN103268657A (zh) * 2013-03-13 2013-08-28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感应磁场位置变化的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098955A (zh) * 2014-05-28 2014-10-15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具有磁场可控的光变效果的防伪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200B (zh) 2019-07-09
KR20150063309A (ko) 2015-06-09
KR101731623B1 (ko) 2017-05-02
KR20160067057A (ko) 2016-06-13
KR20150063325A (ko) 2015-06-09
CN205416814U (zh) 2016-08-03
KR20150063319A (ko) 2015-06-09
CN106200201B (zh) 2019-09-24
CN106157426B (zh) 2019-03-01
KR20150063321A (ko) 2015-06-09
CN205281974U (zh) 2016-06-01
CN105676486B (zh) 2019-01-22
WO2017095178A1 (ko) 2017-06-08
CN105676486A (zh) 2016-06-15
CN205644606U (zh) 2016-10-12
CN205281973U (zh) 2016-06-01
CN205416819U (zh) 2016-08-03
CN205451663U (zh) 2016-08-10
KR101703914B1 (ko) 2017-02-22
KR20150066498A (ko) 2015-06-16
KR101655374B1 (ko) 2016-09-08
KR101622379B1 (ko) 2016-05-19
KR20150063317A (ko) 2015-06-09
KR20150063327A (ko) 2015-06-09
CN106200200A (zh) 2016-12-07
CN106157426A (zh) 2016-11-23
KR101689393B1 (ko) 2016-12-23
KR20150063320A (ko) 2015-06-09
CN106200201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94249U (zh) 无线充电识别装置
US10803780B2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ethod and machin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550629B1 (ko) 광학적 가변 물질을 포함하는 위변조 방지용 인쇄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ei et al. Electrospun photochromic hybrid membranes for flexible rewritable media
US7312916B2 (en) Electrophoretic media containing specularly reflective particles
JP5468682B2 (ja) フォトニック結晶特性を用いた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6657772B2 (en) Electro-optic display an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use therein
CN104769488A (zh) 防伪造变造装置
JP6552751B2 (ja) 改良された低温電気泳動媒体
JP5055750B2 (ja) 多色表示材料組成物、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EP3806830B1 (en) Microcapsule containing color particles and print medium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362449A1 (en) Microparticles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ink production
CN103484099A (zh) 一种电场调控下显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65924B1 (ko) 컬러 나노 복합체를 포함하는 에멀전, 젤리형 볼 및 구체
KR101662495B1 (ko) 광결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5158832U (zh) 具有多种固有颜色的彩色显示装置
Huang et al. Structur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Reversible Two-Way Structural Color Films
KR20100102085A (ko) 입자를 이용한 광 투과 및 반사 조절 방법
KR101130576B1 (ko) 광결정성을 이용한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US9122121B2 (en)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recording set
KR101180118B1 (ko)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21059B1 (ko) 이중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나노입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263007B1 (ko) 광결정성을 이용한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71543B1 (ko) 표면개질된 광결정 입자를 사용한 광 결정 디바이스 제조 방법
KR101199601B1 (ko) 광결정성을 이용한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