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9895U -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9895U
CN205579895U CN201521144403.XU CN201521144403U CN205579895U CN 205579895 U CN205579895 U CN 205579895U CN 201521144403 U CN201521144403 U CN 201521144403U CN 205579895 U CN205579895 U CN 205579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air channel
guid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44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蔡序杰
王武中
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44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9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9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9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和空调器,其中,风道框体安装于空调柜机,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Description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柜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上半部分,换热器位于机身上半部分的内部,并且换热器呈面朝出风口的倾斜设置;机身的下半部分内设置有离心风轮,当落地式空调器运行时,离心风轮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空调柜机的内部并向上吹向换热器,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后由出风口吹出。在此过程中,风从离心风轮到出风口的路径较长、沿程阻力大,导致风量的衰减较大;另外,对于多排形式的换热器,气流在流经前一排时如果发生分离、产生涡流,对后排的换热器的有效气体流量也会造成较大的衰减。综合上述两点,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空调柜机在运行时,出风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框体,旨在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框体,安装于空调柜机,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
优选地,该风道框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所述下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及所述外板面围合形成风轮安装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与所述导风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平齐;在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与所述导风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平齐;在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上侧板的位于所述进风侧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下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容腔。
优选地,所述下侧板的位于所述进风侧一端朝向背离所述上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轴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一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上侧板的背离所述下侧板的一板面,以及所述下侧板的背离所述上侧板的一板面均设置有至少一抵接条,所述抵接条沿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延伸。
优选地,述上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所述下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所述风道框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导流风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风框,包括风道底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道框体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所述风道底框具有一与所述导风风道对接的进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底框、风道框体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以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风道底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道框体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所述风道底框具有一与所述导风风道对接的进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底框、风道框体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所述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所述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联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壳体,以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风道底框、风道外框,以及风道框体,所述风道框体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所述风道底框具有一与所述导风风道对接的进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底框、风道框体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所述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所述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联通;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导风板的外板面将风轮导出的空气导向出风侧,从而在出风侧形成流动的空气,如此,出风侧的空气流速较快,区域压强较小,进风侧与出风侧之间存在压强差,位于进风侧的空气朝向出风侧运动而与两导流面导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框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道框体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风道框体与底框的装配方位图;
图4为图1中的风道框体、底框和外框装配后形成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出风框以及两风轮在空调柜机中的装配方位图;
图6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框体的空调柜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6中空调柜机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底框 11 底框顶板
12 底框底板 13 导风部
100 进风风道 120 凸起
20 风道框体 21 上侧板
22 下侧板 23 导风板
24 第一延伸板 25 第二延伸板
26 第一安装板 27 第二安装板
28 抵接条 29 定位孔
200 导风风道 260 容腔
270 轴槽 230 外板面
30 外框 30a 外框顶板
30b 外框底板 31 第一出风风道
32 第二出风风道 33 隔板
40 风轮 50 电机
60 换热器 70 壳体
71 前面板 72 背板
710 出风开口 720 进风开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框体。
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框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道框体的正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风道框体20安装于空调柜机,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以及两导风板23,每个导风板2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风道框体2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导风板23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200,导风风道200具有位于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导风板23均具有背离导风风道200的外板面230,外板面230用以将空气导向出风侧,而使导风风道200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导风出口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导风板23的外板面230将风轮40导出的空气导向出风侧,从而在出风侧形成流动的空气,如此,出风侧的空气流速较快,区域压强较小,进风侧与出风侧之间存在压强差,位于进风侧的空气朝向出风侧运动而与两导流面导出的空气汇流,从而大大增加了空调柜机的出风量。
具体地,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是呈并行设置的,如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下侧板22与上侧板21也可以是在大体上呈平行设置的。导风板23具有上端和下端,上端与上侧板21的一板面固定连接,下端与下侧板22的一板面固定连接,如此,在两导风板23之间形成导风风道200。该导风风道200具有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导风进口用以与空调柜机外部空气连通。例如,参照图7,空调柜机的背板72上开设一进风开口720,该风道框体20直接或间接连接背板72,从而使导风进口与进风开口720相连通。
继续参照图1,风道框体2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风道框体20的生产制作成本,并保证风道框体20的出风效果(避免风道框体20漏风),该风道框体20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当然,如果该风道框体20为金属件,也可以通过模具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2,考虑到该风道框体20通常是要与风轮40配合使用的,上侧板21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外板面230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24,下侧板22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外板面230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25,第一延伸板24、第二延伸板25及外板面230围合形成风轮40安装位。
这样,风道框体20安装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时(参照7),还可以为风轮40提供安装位,简化了空调柜机的结构,也降低了风轮40的安装成本。
参照图3和图4,该风道框体20为一设置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的中框,该中框需要与底框10及外框30配合,从而实现导风功能(关于底框10、中框和外框30的装配方式和各自的结构将在下述内容中阐述)。当然也不排除该风道框体20自身不与其他结构相配合而独自实现导风功能。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该风道框体20与外框30的装配,防止风道外框30与风道框体20之间发生错位而影响导风效果,第一延伸板24的朝向进风侧的一边与导风板23的朝向进风侧的一边平齐(以便于底框10无缝对接);在进风侧朝向出风侧方向上,第一延伸板24的宽度小于导风板23的宽度(即二者之间具有高度差)。
具体在安装时,风道外框顶板30a上设置有一缺口(图中未标示出),如此,当风道框体20装配于风道外框30时,导风板23和上顶板均部分伸入风道外框30的缺口中,该缺口的两侧对应与两第一延伸板24抵接,从而可以防止风道外框30与风道框体20之间发生错位。
另外,与上一实施例相类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板25的朝向进风侧的一边与导风板23的朝向进风侧的一边平齐;在进风侧朝向出风侧方向上,第二延伸板25的宽度小于导风板23的宽度。关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板25的设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参照图1和图5,风轮40是呈柱状设置的贯流风轮40,风轮40的转动需要电机50驱动,在一实施例中一方面便于风轮40的装配,另一方面便于安装驱动风轮40的电机50的安装,上侧板21的位于进风侧的一端朝向背离下侧板22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26,第一安装板26朝向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安装位对应的两容腔260;下侧板22的位于进风侧一端朝向背离上侧板21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27,第二安装板27朝向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安装位对应的两轴槽270。
在此,两容腔260用以安装两电机50,两轴槽270用以容纳风轮40的转轴。当电机50运行时,带动风轮40一其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进而将空调柜机壳体70外部的空气导入壳体70内部,而后将空气在外板面230的作用下导向出风侧。
参照图6和图7,风道框体20在空调柜机内的装配方式有多种,例如,该风道框体20的进风侧与空调柜机的壳体70抵接,然后通过螺钉将风道框体20固定于背板72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以其他的方式将风道框体20固定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该风道框体20可以单独设置于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风道框体20单独实施导风功能(不与其他导风结构相配合),也可以是与其他导风结构配合而实施导风功能。
当然,风道框体20与其他导风结构(底框10和外框30)相配合而实施挡风功能为优选实施方式,例如,参照图5,该风道框体20需要与一底框10配合,底框10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该风道框体20,该风道框体20进一步将空气导向空调柜机面而吹出。为了与其他导风结构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27上开设有至少一定位孔29。如此,可以在其他导风结构(如上述提及的底框10)上设置一凸起120,通过凸起120与凹槽的配合,可进一步防止风道框体20在壳体70内发生错位,进一步强化了风道框体20的稳定性。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1,一方面为了加强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的强度,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第一安装板26和第二安装板27的稳定性,于本实施例中上侧板21的背离下侧板22的一板面,以及下侧板22的背离上侧板21的一板面均设置有至少一抵接条28,抵接条28沿进风侧朝向出风侧延伸,并且位于上侧板21的抵接条28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位于下侧板22的抵接条28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
在设置抵接条28之前,第一安装板26在上侧板21上的安装尚且不够稳定,一旦第一安装板26受到较大外力作用,第一安装板26与上侧板21之间的连接处便可能会开裂。设置抵接条28后,由于抵接条28均连接第一安装板26和上侧板21,如此,大大强化了第一安装板26安装的稳定性。另外,抵接条28的设置也大大加强了顶板自身的强度。关于抵接条28为第二安装板27和下侧板22带来的有益之处参照第一安装板26和上侧板21,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内容中提及到该风道框体20可以与外框30及底框10配合而实现导风功能,风道框体20也可以自身实现导风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该风道框体20可以独自实现导风功能。具体地(关于该实施例并未给出附图,本实施例中的风道框体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框体与外框的结合体),上侧板21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外板面230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24,下侧板22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外板面230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25;风道框体20还包括连接第一延伸板24和第二延伸板25的导流板(导流板类似图5中的隔板33),导流板与导风板23之间形成导流风道。
如此,当该风道框体20设置于空调柜机,风轮40旋转,空气从室外导入到空调柜机的壳体70内,并由两出风风道导出,而于出风侧形成气流,导风风道200内形负压,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导风出口处运动。
参照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风框,包括风道底框10、风道外框3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框体20,风道底框10具有一与导风风道200对接的进风风道100,风道外框30具有外框顶板30a、外框底板30b,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外框顶板30a和外框底板30b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33,四个隔板33之间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31和位于第一出风风道31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32;风道底框10、风道框体20和风道外框30依次连接而使进风风道100、导风风道200、第一出风风道31相连通。
风道底框10具有底框顶板11、底框底板12,以及两导风部13,每个导风部13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底框顶板11和底框底板12。底框顶板11、上侧板21及外框顶板30a依次拼接;底框底板12、下侧板22及外框底板30b依次拼接;从而使进风风道100、导风风道200、第一出风风道31平滑连接,大大降低了风损。
由于本出风框内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框体20,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道框体20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出风框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照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7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出风框,壳体70具有面板71和背板72,面板71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710,背板72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720,出风框位于壳体70内,第一出风风道31和第二出风风道32均与出风开口710相连通,进风开口720与进风口相联通。该空调柜机运行时,电机50运转同时带动风轮40转动,风轮40将外部空气导入壳体70内,该空气与换热器60换热后由第二出风风道32导出,如此,便在出风侧形成气流,第一出风风道31内形成负压,位于进风开口720处的空气朝向出风开口710运动,并与第二出风口32导出的空气汇流。
由于本空调柜机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出风框,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框的所有有益效果本空调柜机也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
继续参照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柜机,空调器室外机连接空调柜机。
由于本空调器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空调柜机,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所有有益效果本空调器也应当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风道框体,安装于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两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框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一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具有位于所述进风侧的导风进口和位于所述出风侧的导风出口,每个所述导风板均具有背离所述导风风道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用以将空气导向所述出风侧,而使所述导风风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导风进口处的空气朝向所述导风出口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该风道框体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所述下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及所述外板面围合形成风轮安装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与所述导风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平齐;在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与所述导风板的朝向所述进风侧的一边平齐;在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的位于所述进风侧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下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容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的位于所述 进风侧一端朝向背离所述上侧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凹设形成分别与两所述安装位对应的两轴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至少一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的背离所述下侧板的一板面,以及所述下侧板的背离所述上侧板的一板面均设置有至少一抵接条,所述抵接条沿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一延伸板,所述下侧板分别对应朝向背离两所述外板面的方向延伸出两第二延伸板;所述风道框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形成导流风道。
11.一种出风框,包括风道底框、风道外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风道框体,所述风道底框具有一与所述导风风道对接的进风风道,所述风道外框具有外框顶板、外框底板,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框顶板和所述外框底板的四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四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一第一出风风道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两侧的第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底框、风道框体和风道外框依次连接而使所述进风风道、导风风道、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
12.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框,所述壳体具有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一出风开口,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一进风开口,所述出风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均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通,所述进风开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联通。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2 所述的空调柜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柜机。
CN201521144403.XU 2015-12-31 2015-12-31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5579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4403.XU CN205579895U (zh) 2015-12-31 2015-12-31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4403.XU CN205579895U (zh) 2015-12-31 2015-12-31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9895U true CN205579895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8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4403.XU Active CN205579895U (zh) 2015-12-31 2015-12-31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98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5875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5875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5485875B (zh) * 2015-12-31 2018-05-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4275B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5485875B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3162353A (zh) 空调器
CN105042694A (zh)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CN105352031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6291334U (zh) 天花机
CN103776203A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04901962U (zh) 双贯流空调柜机
CN106287989A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542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175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579895U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6234913U (zh) 贯流空调器
CN106403013A (zh) 双贯流柜机
CN201787673U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204901966U (zh) 双贯流空调柜机
CN205119233U (zh)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CN105546642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2813904U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06073395U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05536174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481627U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5014494U (zh) 贯流式风机盘管
CN20564141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4901965U (zh) 双贯流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