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013A - 双贯流柜机 - Google Patents
双贯流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03013A CN106403013A CN201510475777.8A CN201510475777A CN106403013A CN 106403013 A CN106403013 A CN 106403013A CN 201510475777 A CN201510475777 A CN 201510475777A CN 106403013 A CN106403013 A CN 1064030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e
- spiral case
- flow cabinet
- type ai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贯流柜机,包括壳体、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两贯流风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两竖直的出风口,蒸发器和蜗壳蜗舌组件由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依次固定设置,蜗壳蜗舌组件内形成有与两出风口分别对应的两风道,两贯流风轮分别设于两风道内。本发明技术方案使得风道的性能更统一,双贯流柜机的两风道的送风效果相差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贯流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双贯流柜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双贯流柜机通常为分别通过两个风道组件来构成两个风道,两风道的相对位置容易产生位置偏移,造成两风道的送风效果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贯流柜机,旨在降低双贯流柜机的前侧盲区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双贯流柜机,包括壳体、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两贯流风轮,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两竖直的出风口,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由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方向依次固定设置,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形成有与两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的两风道,两所述贯流风轮分别设于两所述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设有分别将两所述风道与对应的出风口连通的两连通腔。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蜗壳部件、设于所述蜗壳部件两侧的蜗舌,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蜗壳部件的上、下两端的两支架,所述蜗舌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架,所述蜗壳部件与每个蜗舌之间形成一所述风道。
优选地,所述蜗壳部件包括前蜗壳件和与所述前蜗壳件拼合连接的后蜗壳件,所述支架包括拼合固定且边缘形状吻合的前半支架和后半支架,所述前蜗壳件和所述蜗舌连接于所述前半支架,所述后蜗壳件连接于所述后半支架。
优选地,所述前蜗壳件、蜗舌和前半支架一体成型,所述后蜗壳件与所述后半支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前蜗壳件正对所述后蜗壳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卡合件,所述后蜗壳件正对所述前蜗壳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适配卡合连接。
优选地,两所述连通腔相邻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大小小于等于10°。
优选地,两所述风道对称设置,两所述连通腔对称位于两所述风道的对称面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呈半框型包围两所述风道的进风端口,所述第二蜗舌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沿所述蒸发器内壁延伸设有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与蒸发器内壁之间设有泡沫密封层。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蒸发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分别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两竖直端面设置两固定端板,所述蒸发器的两竖直端面与两固定端板对应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封盖在所述蒸发器顶端面的顶密封盖,以及封盖在所述蒸发器底端面的支撑框。
优选地,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分别对应两所述出风口的两活动门,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活动门在打开时,所述活动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形成导风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设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出风口之间的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设有将两所述风道与两出风口分别对应连通的两个连通腔。
优选地,所述连通腔的一侧壁与所述风道的一侧壁衔接,所述连通腔的另一侧壁凹陷形成有让位空间,所述活动门在打开时,所述活动门旋转到所述让位空间内,且所述活动门与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壁衔接以进行导风。
优选地,所述连通腔内设有纵向导风叶组,所述纵向导风叶组至少包括一纵向导风叶,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与所述纵向导风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连通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子腔体,所述子腔体中安装有至少一所述纵向导风叶。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的两连通腔之间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收容腔的位置设有安装口,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封盖所述安装口的装饰条。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用于形成两所述风道的蜗壳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蜗壳本体上、下两端的两支架,所述贯流风轮设于两所述支架之间并垂直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对应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心位置设有转轴通孔;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下方的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底端面相对的积水槽,以承接所述贯流风轮上产生的冷凝水。
优选地,所述积水槽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连接设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引流导向的引流件。
优选地,两所述积水槽的排水口设于相邻的一侧,且两所述积水槽的排水口连接同一引流件。
优选地,设有所述积水槽的支架在背对所述贯流风轮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积水槽环绕所述转轴通孔设置,所述贯流风轮的底端面的边缘在所述下支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积水槽的内、外边框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蜗壳体上的前半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后蜗壳体上的后半支架,所述前半支架与后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积水槽由设于所述前半支架上的前半槽和设于所述后半支架上的后半槽拼合而成,所述前半槽和后半槽相互拼合的边缘上凸设有槽边框。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模块化的的蜗壳蜗舌组件内形成两风道,两风道在同一个模块构件中形成,风道的性能更统一,两风道的送风效果相差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一实施例的一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蜗壳蜗舌组件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与出风框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6所示蜗壳蜗舌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蜗壳蜗舌组件中的部分结构与驱动电机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O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固定架与接水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固定架、接水盘和蒸发器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0 | 壳体 | 8000 | 接水盘 |
2000 | 蒸发器 | 5202 | 电机安装座 |
3000 | 贯流风轮 | 5110 | 蜗壳部件 |
C | 出风口 | 5120 | 蜗舌 |
S0 | 送风通道 | 5111 | 前蜗壳件 |
L1 | 相邻的内侧壁 | 5112 | 后蜗壳件 |
J | 进风口 | 5210 | 前半支架 |
L2 | 导风板 | 5220 | 后半支架 |
1100 | 前壳 | 5121 | 第一蜗舌段 |
1200 | 后壳 | 5122 | 第二蜗舌段 |
1300 | 底盘 | B1 | 第一竖直蜗壳板 |
1400 | 顶盖 | B2 | 第二竖直蜗壳板 |
4000 | 活动门 | G1 | 第一固定部 |
C1 | 水平隔板 | G2 | 第二固定部 |
C2 | 子腔体 | Q | 收容腔 |
5000 | 蜗壳蜗舌组件 | Z | 装饰条 |
6000 | 出风框 | F | 分隔盖板 |
S1 | 风道 | 9000 | 固定架 |
S2 | 连通腔 | 9100 | 固定端板 |
5100 | 蜗壳本体 | 9200 | 顶密封盖 |
5200 | 支架 | 9300 | 支撑框 |
K | 转轴通孔 | 9400 | L形连接板 |
5201 | 积水槽 | M1 | 前半槽 |
P | 排水口 | M2 | 后半槽 |
Y | 引流件 | I | 密封翻边 |
R1 | 进风端口 | H | 水平转轴孔 |
W1 | 第一翻边 | W2 | 第二翻边 |
V | 让位空间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通常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壳体内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固设有蒸发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将穿过蒸发器的翅片而从出风口吹出。当蒸发器工作时则其表面的温度将变化,而流经其表面的空气也将受到影响,从而达到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在蒸发器和出风口之间设有蜗壳蜗舌组件,用以形成连通蒸发器和出风口的风道。其中蜗壳蜗舌组件具有两开口,包括与蒸发器相对的内开口,及与出风口相对的外开口。贯流空调柜机的贯流风轮设于风道内,并通常与蜗壳蜗舌组件固定,用以高速转动而驱动内开口处的空气向外开口转移而形成向出风口吹出的风。
贯流空调柜机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在贯流空调柜机安装到位后,其贯流风轮的轴线通常与地面垂直(允许正负10°误差);出风口通常为长度方向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的条形状。则出风口吹出的风所覆盖区域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并在出风方向上逐渐扩散。而正常的人体在站立时的外轮廓也基本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由上可知上述的贯流空调柜机的出风覆盖区域与站立时人体的所占空间较为吻合,提高人体的受风面积,加快改变人体的体表温度。
贯流空调柜机的壳体整体可以为圆形柱状、半圆柱状、矩形柱状或多边柱状等。通常壳体分为前面壳、后面壳顶盖和底盖,通过这些部件组合呈柱状。
贯流空调柜机根据其内的风道的数量、贯流风轮的数量和出风口的数量可以分为单贯流柜机、双贯流柜机和多贯流柜机。其中单贯流柜机具有一个出风口、一个风道和一个贯流风轮;双贯流柜机具有两个出风口、两个风道和两个贯流风轮;同理多贯流柜机包括多数个出风口、对应数量的风道和对应数量的贯流风轮。
下文中将提及几种具体的贯流空调柜机的实施例,其中的每一实施例将具有一处改进或多处改进。某一实施例中的改进在不存在干涉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于其他的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贯流柜机。
参照图1至14,图1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一实施例的一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蜗壳蜗舌组件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结构与出风框连接时的剖视图;图9为图6所示蜗壳蜗舌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10为图6所示蜗壳蜗舌组件中的部分结构与驱动电机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O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固定架与接水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双贯流柜机的固定架、接水盘和蒸发器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双贯流柜机包括壳体1000、蒸发器2000、蜗壳蜗舌组件5000和两贯流风轮3000,壳体1000上设有进风口J和两竖直的出风口C,蒸发器2000和蜗壳蜗舌组件5000由进风口J向出风口C方向依次固定设置,蜗壳蜗舌组件5000内形成有与两出风口C分别对应的两风道S1,两贯流风轮3000分别设于两风道S1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模块化的的蜗壳蜗舌组件5000内形成两风道S1,两风道S1在同一个模块构件中形成,风道S1的性能更统一,两风道S1的送风效果相差较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优选两风道S1对称设置,从而使得两个出风口C的送风效果相同,实现双贯流柜机两侧的出风均匀。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壳体1000包括前壳1100、后壳1200、顶盖1400和底盘1300,前壳1100与后壳1200均呈半框型并相互拼合成柱状壳身,顶盖1400和底盘1300分别封盖于柱状壳身的顶端和底端。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3至图5,本实施例双贯流柜机在蜗壳蜗舌组件5000与出风口C之间设有出风框6000,出风框6000内设有分别将两风道S1与对应的出风口C连通的两连通腔S2。连通腔S2与其连通的风道S1构成从进风口J至出风口C的送风通道S0,双贯流柜机在运行时,两贯流风轮3000转动而使外部空气被从进风口J吸入,经过蒸发器2000换热降温后分别进入两风道S1中,然后分别沿各自的风道S1、连通腔S2至出风口C吹出。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在风道S1与出风口C之间增设连通腔S2以构成新的送风通道S0,新的送风风道S1包括风道S1和连通腔S2部分,送风通道S0的长度增长,使得出风更有序,出风效果更好,气流噪音更小。
本实施例中优选两连通腔S2对称位于两风道S1的对称面的两侧。使得两送风风道S1对称,从而使两出风口C的出风效果均衡。
优选地,再结合参照图6至图10,本实施例的蜗壳蜗舌组件5000包括蜗壳部件5110、设于蜗壳部件5110两侧的蜗舌5120,以及分别连接于蜗壳部件5110的上、下两端的两支架5200,蜗舌512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支架5200,蜗壳部件5110与每个蜗舌5120之间形成一风道S1,即蜗壳蜗舌组件5000中的两风道S1由两蜗舌5120分别与该蜗壳部件5110之间形成。本实施例中,蜗壳蜗舌组件5000采用多个部件可拆卸连接构成,更加方便贯流风轮3000的拆装和维修更换等操作。
优选地,蜗壳部件5110包括前蜗壳件5111和与前蜗壳件5111拼合连接的后蜗壳件5112,支架5200包括拼合固定且边缘形状吻合的前半支架5210和后半支架5220,前蜗壳件5111和蜗舌5120连接于前半支架5210,后蜗壳件5112连接于后半支架5220。本实施例中,蜗壳部件5110和支架5200分别有前、后两部分构成,且前蜗壳件5111和蜗舌5120均与前支架5200连接形成一个大的构件,同样,后蜗壳件5112与后支架5200连接也形成一个大的构件,在贯流风轮3000的拆装、维修等操作时,只需将上述两个大的构件连接或拆开即可完成,非常便捷。
优选地,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前蜗壳件5111、蜗舌5120和前半支架5210一体成型,以及后蜗壳件5112与后半支架5220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的两大构件一体成型设置,可达到以下效果:1、省却了前蜗壳件5111、蜗舌5120与前半支架5210之间以及后蜗壳件5112与后半支架5220之间的连接操作,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生产装配工序更少,生产效率更高,2、各个成品中的蜗舌5120与前蜗壳件5111之间的位置完全相同,保证了各个成品中的风道S1性能更加接近,产品统一化。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在前半支架5210和后半支架5220相互拼接的边缘上分别背向风道S1延伸设有第一翻边W1,前半支架5210的第一翻边W1和后半支架5220的第一翻边W1上对应设有螺孔。前半支架5210与后半支架5220直接通过螺钉锁在对应的螺孔中,将前半支架5210的第一翻边W1与后半支架5220上的第一翻边W1固定,达到对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安装的其中一步固定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在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一支架5200的外侧面上固定设有电机安装座5202,电机安装座5202由分别设于前半支架5210上的前座和后半支架5220上的后座拼接固定而成,前座和后座相互拼接的边缘上分别朝外延伸设有第二翻边W2,前座上的第二翻边W2和后座上的第二翻边W2上对应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将前座上的第二翻边W2和后座上的第二翻边W2锁紧固定,也达到对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安装的其中一步固定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蜗舌5120包括第一蜗舌段5121和第二蜗舌段5122,前蜗壳件5111包括两个第一竖直蜗壳板B1,两第一竖直蜗壳板B1分别与两蜗舌5120的第一蜗舌段5121相对,两第一竖直蜗壳板B1组成开口朝向出风口C的V型结构,后蜗壳件5112包括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分别与两蜗舌5120的第二蜗舌段5122相对,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组成开口背对出风口C的V型结构。两第一竖直蜗壳板B1之间和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之间可通过设置加强板以增加强度。贯流风轮3000安装于第二蜗舌段5122与第二竖直蜗壳板B2之间,即靠近风道S1的进风端口R1处。
优选地,第一竖直蜗壳板B1正对风道S1的一面与第二竖直蜗壳板B2正对风道S1的一面平滑过渡衔接,从而保证风道S1内部的导风侧壁的光滑,防止风道S1内部产生较大的风阻,影响出风量和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后蜗壳件5112与蒸发器2000之间设有分隔盖板F,分隔盖板F的一端插在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之间,分隔盖板F的另一端抵接蒸发器2000的内壁,分隔盖板F与支架5200固定连接。分隔盖板F将两风道S1的进风端口R1分隔开,使的两端口之间的进风相互不影响,达到更好的进风效果。本实施例优选分隔盖板F为水平截面呈菱形状的空心柱体。
本实施例优选分隔盖板F的插入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的一端的外侧壁与两竖直蜗壳板贴合,通过分隔盖板F与后蜗壳件5112的两第二竖直蜗壳板B2贴合,加强后第二竖直蜗壳板B2的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前蜗壳件5111正对后蜗壳件511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卡合件,后蜗壳件5112正对前蜗壳件5111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适配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卡合部为凸条,以及第二卡合部为与凸条适配的凹槽为例。当然,第一卡合部还可以为其它结构或部件。通过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卡合固定,达到对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安装的进一步固定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蒸发器2000呈半框型包围两风道S1的进风端口R1,第二蜗舌段5122靠近蒸发器2000的一端沿蒸发器2000内壁延伸设有密封翻边I,密封翻边I与蒸发器2000内壁之间设有泡沫密封层。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两端分别通过泡沫密封层进行密封处理,防止经蒸发器2000降温的气流从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两端位置漏掉一部分,保证双贯流柜机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蜗舌5120背对风道S1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部G1,出风框6000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G1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G2。蜗壳蜗舌组件5000与出风框6000通过第一固定部G1和第二固定部G2的固定连接,进行连接固定。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固定部G1上竖直分布设置有多个螺柱,第二固定部G2上对应各个螺柱的位置分别设有螺孔,各个螺柱与对应的螺孔经螺钉锁紧,从而实现第一固定部G1与第二固定部G2的连接固定。当然,第一固定部G1与第二固定部G2之间还可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例如卡合、扣接等等。
优选地,参照图3至图5以及图8,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之间的夹角大小小于等于10°。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之间的夹角越小,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越接近平行,从而两出风口C排出的气流越接近平行,本实施例可优选采用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平行设置,以达到平行出风的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新增连接在两风道S1和两出风口C之间的两连通腔S2,且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之间的夹角小于10°,使得双贯流柜机中的气流沿着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分别导向而从两出风口C吹出,进而两出风口C的气流吹出夹角很小,大幅减小双贯流柜机的壳体1000前方区域的送风盲区面积,送风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优选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为相互平行的两竖板。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2、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的双贯流柜机,在壳体1000内还固定设有固定架9000,蒸发器2000安装固定在固定架9000上,即蒸发器2000通过安装在固定架9000上而与壳体1000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固定架9000包括分别对应蒸发器2000的两竖直端面设置两固定端板9100,蒸发器2000的两竖直端面与两固定端板9100对应连接固定。固定架9000通过两固定端板9100将蒸发器2000的两端固定。具体的,两固定端板9100分别对应两竖直端面上的冷媒管设有冷媒管过孔,两竖直端面上的冷媒管分别穿插于对应的冷媒管过孔,通过固定端板9100上的各个过孔分别卡住对应的冷媒管,从而对蒸发器2000的两端进行支撑和定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固定架9000还包括封盖在蒸发器2000顶端面的顶密封盖9200,以及封盖在蒸发器2000底端面的支撑框9300。顶密封盖9200将蒸发器2000的顶端面封盖,使从壳体1000进风口J进入的空气经蒸发器2000换热后不会从蒸发器2000的顶端面漏出,保证双贯流柜机的出风量和换热效率,另外顶密封盖9200还可防止灰尘从蒸发器2000的顶端面进入蒸发器2000,支撑框9300对蒸发器2000起支撑作用,托住蒸发器200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优选顶密封盖9200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蜗壳蜗舌组件5000顶端的支架5200边缘适配吻合拼接,从而将固定架9000的顶端封盖,防止气流从固定架9000的顶侧漏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架9000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于顶密封盖9200与支撑框9300之间的固定加强杆,以将固定架9000的顶密封盖9200与支撑框9300固定连接;同时,固定端板9100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密封盖9200,固定端板9100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框9300,保证固定架9000的支撑框9300与支撑框9300之间的固定强度。本实施例优选固定加强杆连接在顶密封盖9200和支撑框9300的中间位置,从而配合两固定端板9100的固定作用,而使固定架9000结构更稳定。本实施例中,固定架9000的各个部件之间优选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蒸发器2000的拆卸维修;各个部件之间可优选螺钉方式连接,保证各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壳体1000内还设有位于蜗壳蜗舌组件5000下方的接水盘8000,接水盘8000承接蜗壳蜗舌组件5000中产生的冷凝水,接水盘8000与支撑框9300一体成型,使蒸发器2000上形成的冷凝水落到支撑框9300后全部流入接水盘8000中,防止蒸发器2000上的冷凝水滴落到壳体1000底端而漏出到地面上;并且,减少了壳体1000内部部件的数量,拆装更简便,同时也增加了固定架9000的强度。
优选地,固定端板9100靠近蒸发器2000的外侧壁的一侧边朝出风口C方向延伸设有固定翻边(未标号),固定翻边上连接设有水平截面呈L形的L形连接板9400,出风框600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L形连接板9400固定,L形连接板9400与壳体1000固定连接。固定架9000的两固定端板9100分别通过L形连接板9400而与壳体1000固定连接,出风框6000的两端固定连接在L形连接板9400上,从而与壳体1000固定。L形连接板9400与固定翻边、壳体1000、出风框6000可采用螺钉锁紧固定,也可采用其它方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双贯流柜机还包括分别对应两出风口C的两活动门4000,用于开启和关闭出风口C;活动门4000在打开时,活动门4000收容于壳体1000内且形成导风的侧壁。本实施例的双贯流柜机将活动门4000作为一可动导风部分,配合风道S1进行导风;在双贯流柜机停止运行的时,活动门4000起门体作用,移动到出风口C的位置遮挡关闭出风口C;在双贯流柜机启动运行时,活动门4000移动到出风口C的一侧以打开出风口C,并形成对气流进行导风的侧壁。活动门4000在打开时收容在壳体1000内,使得双贯流柜机的外观更简洁美观,同时配合风道S1进行导风。本实施例中,优选活动门4000为弧形面板,活动门4000也可以为平面板或其它形状的板。
进一步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驱动两活动门4000开启和关闭的第一驱动装置,以方便双贯流柜机的活动门4000开关控制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双贯流柜机还包括设于蜗壳蜗舌组件5000与出风口C之间的出风框6000,出风框6000上设有将两风道S1与两出风口C分别对应连通的两个连通腔S2。连通腔S2与其连通的风道S1构成从进风口J至出风口C的送风通道S0,双贯流柜机在运行时,两贯流风轮3000转动而使外部空气被从进风口J吸入,经过蒸发器2000换热降温后分别进入两风道S1中,然后分别沿各自的风道S1、连通腔S2至出风口C吹出。本实施例通过在风道S1与出风口C之间增设连通腔S2以构成新的送风通道S0,送风通道S0的长度增长,使得出风更有序,出风效果更好,气流噪音更小。
优选地,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连通腔S2的一侧壁(记为“第一侧壁”)与风道S1的一侧壁衔接,连通腔S2的另一侧壁凹陷形成有让位空间V,活动门4000旋转到让位空间V内,且活动门4000与风道S1的另一侧壁衔接。本实施例中,让位空间V用于供活动门4000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有足够的空间切换,而不会受连通腔S2的侧壁阻碍;活动门4000打开时,活动门4000与连通腔S2的第一侧壁直接形成与风道S1对接的风道延长段,风道延长段与风道S1过渡衔接,保证气流顺畅的从出风口C吹出,提升了出风效果。
优选地,让位空间V靠近蜗壳蜗舌组件5000的侧壁上设有纵向分布的多个螺孔(图中未示)。蜗壳蜗舌组件5000可在对应让位空间V上的螺孔设置对应的螺孔或螺柱,以通过螺钉锁在对应的螺孔中而与出风框6000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2,本实施例在两连通腔S2相邻的内侧壁L1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水平转轴孔H,水平转轴孔H中安装插接有横向导风叶。横向导风叶插接安装在水平转轴孔H中,各个水平转轴孔H中的横向导风叶构成双贯流柜机的横向导风叶片组,通过驱动电机或其它驱动部件驱动各个横向导风组件同步转动,实现对出风口C的出风方向的上下导风调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连通腔S2内设有纵向导风叶组,纵向导风叶组至少包括一纵向导风叶,双贯流柜机还包括与纵向导风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优选步进电机)。双贯流柜机在运行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各个纵向导风叶左右摆动调节,以调节出风口C的出风方向进行左右偏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连通腔S2内设有至少一个水平隔板C1(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水平隔板C1将连通腔S2分隔成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子腔体C2,子腔体C2中安装有至少一纵向导风叶。通过将连通腔S2分隔成多个子腔体C2,每个子腔体C2内分别安装纵向导风叶进行左右导风,从而避免了由于纵向导风叶过长而易发生变形和扭断的情形,保证了纵向导风组件的有效运行。各个子腔体C2内的纵向导风叶可由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控制(例如,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多组电机,每组电机驱动不同子腔体C2内的纵向导风叶,各组电机可单独控制),从而使得双贯流柜机的出风方向能够更精细的控制调节,根据周围人群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导风调节,能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当然所有子腔体C2内的纵向导风叶也可以由第二驱动装置同步驱动控制。
优选地,参照图12,出风框6000的两连通腔S2之间设有收容腔Q,壳体1000上对应收容腔Q的位置设有安装口,壳体1000上安装有封盖安装口的装饰条Z。本实施例优选双贯流柜机的电控组件安装于收容腔Q内。当然,收容腔Q也可以用于装放其它部件。
本实施例的收容腔Q装放双贯流柜机的电控组件,从而在双贯流柜机的电控系统组件故障时,只需将安装口上的装饰条Z拆卸,即可进行维修操作,维修非常方便。装饰条Z与可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与壳体1000连接,也可通过螺钉锁紧在壳体1000上;当然,装饰条Z还可采用其它方式与壳体1000连接;由于通过螺钉锁紧时,通常会留下螺钉孔,影响外观,为使壳体1000的外观更简洁,优选采用卡接配合的方式与壳体1000连接。卡合配合方式的具体实例:在壳体1000的安装口边缘设置多个凹槽,在装饰条Z上对应凹槽设置与凹槽过盈配合的软胶条,通过软胶条挤入凹槽而达到装饰条Z与壳体1000的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活动门4000在打开时若与风道S1中的冷风接触,活动门4000的温度会很低,则在双贯流柜机停止运行,活动门4000关闭时,活动门4000由于自身的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差较大,而在活动门4000表面上产生凝露水,凝露水滴落到地面造成地面积水;因此,参照图5,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活动门4000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在活动门4000打开时,活动门4000收容到壳体1000内且位于风道S1的外侧,从而活动门4000就不会与风道S1中的冷风接触,在活动门4000关闭时,活动门4000自身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很小,不会在活动门4000上产生凝露水,避免了地面积水的问题。
具体的,可通过连通腔S2的一侧壁(记为“第一侧壁”)与风道S1的一侧壁衔接,连通腔S2内设有与风道S1的另一侧壁衔接的导风板L2,导风板L2与连通腔S2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活动门4000的让位空间V;导风板L2靠近出风口C的一端与出风口C间隔形成让位空间V的进出口,活动门4000在打开时,从进出口进入并收容在让位空间V中。本实施例中,让位空间V用于供活动门4000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时有足够的空间切换,而不会受连通腔S2的侧壁阻碍,并在活动门4000打开时收容活动门4000,使活动门4000在打开时与风道S1之间通过导风板L2隔开,从而不接触冷风;连通腔S2的第一侧壁与导风板L2之间形成与风道S1对接的风道延长段,风道延长段与风道S1过渡衔接,保证气流顺畅的从出风口C吹出,提升了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10,本实施例的双贯流柜机中,蜗壳蜗舌组件5000包括用于形成两风道S1的蜗壳本体5100,以及分别连接于蜗壳本体5100上、下两端的两支架5200,贯流风轮3000设于两支架5200之间并垂直支架5200,支架5200对应贯流风轮3000的轴心位置设有转轴通孔K;位于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上设有与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相对的积水槽5201,以承接贯流风轮3000上产生的冷凝水。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上设置积水槽5201,以承接贯流风轮3000上产生的冷凝水,防止贯流风轮3000上的冷凝水从其下方的支架5200的边缘或转轴通孔K流出而淋湿支架5200下方的部件,使得采用本贯流风道S1组件的贯流柜机,可以将贯流风轮3000的驱动电机设置在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的外侧而不被冷凝水淋湿,无需采用防水驱动电机,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小贯流柜机顶端的空间占用需求,贯流柜机的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积水槽5201具有排水口P,排水口P处连接设有用于对水流引流导向的引流件Y。积水槽5201中收集的冷凝水从排水口P排出,并通过排水口P连接的引流件Y将对水进行引流,将水引流到壳体1000内设的接水盘8000中或引流到双贯流柜机外。引流件Y优选采用导水管,当然,引流件Y还可为导流棒或其它部件。
本实施例优选两积水槽5201的排水口P设于相邻的一侧,且两积水槽5201的排水口P连接同一引流件Y,以减小引流件Y的使用,并简化了双贯流柜机壳体1000内的结构。
优选地,本实施例优选引流件Y远离排水口P的一端位于双贯流柜机的接水盘8000的正上方,通过引流件Y引流可避免积水槽5201中的水直接从排水口P滴落到接水盘8000而造成水溅射出,同时可减小滴水声。
由于贯流风轮3000上的冷凝水沿贯流风轮3000的外周面流下,最终从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的边缘滴落下来。为保证积水槽5201能接到贯流风轮3000上各个边缘位置滴落的冷凝水,本实施例优选积水槽5201围绕转轴通孔K设置,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的边缘在下支架5200上的投影,位于积水槽5201的内、外边框之间,即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的边缘位于积水槽5201区域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积水槽5201优选为与贯流风轮3000同轴的环形槽,环形槽的内环半径小于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半径,环形槽的外环半径大于贯流风轮3000的底端面半径。当然,积水槽5201的形状还可以为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等。
参照图9至图11,本实施例优选蜗壳本体包括蜗壳部件5110和设于蜗壳部件5110两侧的两蜗舌5120,蜗壳部件5110与每个蜗舌5120之间形成一风道S1,蜗壳部件5110包括拼合连接的前蜗壳件5111和后蜗壳件5112,支架包括连接于前蜗壳件5111上的前半支架5210和连接于后蜗壳件5112上的后半支架5220,前半支架5210与后半支架5220固定连接;积水槽由设于前半支架5210上的前半槽M1和设于后半支架5220上的后半槽M2拼合而成,前半槽M1和后半槽M2相互拼合的边缘上凸设有槽边框(未标号),使前半槽M1和后半槽M2分别形成独立的水槽,避免前半槽M1和后半槽M2拼合密封性不好而漏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优选在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背对贯流风轮3000的一面上设有电机安装座5202,驱动电机安装固定在电机安装座5202中,即驱动电机安装在贯流风轮3000的下方。由于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上设有积水槽5201接住冷凝水,冷凝水不会从转轴通孔K或支架5200的边缘流到电机安装座5202中的驱动电机上,不会造成驱动电机生锈或损坏,也不要求驱动电机具备防水性能。通过将驱动电机设置在贯流风轮3000下方的支架5200上,可以充分利用贯流柜机的壳体1000的底部空间,减少壳体1000顶部空间的大小需求,降低壳体1000的整体高度,从而减小了贯流柜机的占用空间。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两贯流风轮,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两竖直的出风口,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由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方向依次固定设置,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形成有与两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的两风道,两所述贯流风轮分别设于两所述风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设有分别将两所述风道与对应的出风口连通的两连通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蜗壳部件、设于所述蜗壳部件两侧的蜗舌,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蜗壳部件的上、下两端的两支架,所述蜗舌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支架,所述蜗壳部件与每个蜗舌之间形成一所述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部件包括前蜗壳件和与所述前蜗壳件拼合连接的后蜗壳件,所述支架包括拼合固定且边缘形状吻合的前半支架和后半支架,所述前蜗壳件和所述蜗舌连接于所述前半支架,所述后蜗壳件连接于所述后半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壳件、蜗舌和前半支架一体成型,所述后蜗壳件与所述后半支架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壳件正对所述后蜗壳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卡合件,所述后蜗壳件正对所述前蜗壳件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适配卡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通腔相邻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大小小于等于1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风道对称设置,两所述连通腔对称位于两所述风道的对称面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呈半框型包围两所述风道的进风端口,所述第二蜗舌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沿所述蒸发器内壁延伸设有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与蒸发器内壁之间设有泡沫密封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蒸发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分别对应所述蒸发器的两竖直端面设置两固定端板,所述蒸发器的两竖直端面与两固定端板对应连接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封盖在所述蒸发器顶端面的顶密封盖,以及封盖在所述蒸发器底端面的支撑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分别对应两所述出风口的两活动门,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活动门在打开时,所述活动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形成导风的侧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设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出风口之间的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设有将两所述风道与两出风口分别对应连通的两个连通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的一侧壁与所述风道的一侧壁衔接,所述连通腔的另一侧壁凹陷形成有让位空间,所述活动门在打开时,所述活动门旋转到所述让位空间内,且所述活动门与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壁衔接以进行导风。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内设有纵向导风叶组,所述纵向导风叶组至少包括一纵向导风叶,所述双贯流柜机还包括与所述纵向导风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所述连通腔分隔成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子腔体,所述子腔体中安装有至少一所述纵向导风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两连通腔之间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收容腔的位置设有安装口,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封盖所述安装口的装饰条。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用于形成两所述风道的蜗壳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蜗壳本体上、下两端的两支架,所述贯流风轮设于两所述支架之间并垂直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对应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心位置设有转轴通孔;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下方的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底端面相对的积水槽,以承接所述贯流风轮上产生的冷凝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连接设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引流导向的引流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积水槽的排水口设于相邻的一侧,且两所述积水槽的排水口连接同一引流件。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积水槽的支架在背对所述贯流风轮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安装座。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环绕所述转轴通孔设置,所述贯流风轮的底端面的边缘在所述下支架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积水槽的内、外边框之间。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贯流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蜗壳体上的前半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后蜗壳体上的后半支架,所述前半支架与后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积水槽由设于所述前半支架上的前半槽和设于所述后半支架上的后半槽拼合而成,所述前半槽和后半槽相互拼合的边缘上凸设有槽边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5777.8A CN106403013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柜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75777.8A CN106403013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柜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03013A true CN106403013A (zh) | 2017-02-15 |
CN106403013B CN106403013B (zh) | 2021-01-26 |
Family
ID=5800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75777.8A Active CN106403013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柜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03013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9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07013986A (zh) * | 2017-05-12 | 2017-08-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151282A (zh) * | 2018-03-19 | 2018-06-12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凝露结构以及空调器 |
CN109611952A (zh) * | 2019-01-24 | 2019-04-12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柜机 |
CN109724158A (zh) * | 2018-12-13 | 2019-05-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N116045506A (zh) * | 2023-02-08 | 2023-05-02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17987Y (zh) * | 2009-04-28 | 2010-03-03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防水结构 |
CN201786745U (zh) * | 2010-05-21 | 2011-04-06 |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蜗壳 |
CN102147130A (zh) * | 2011-04-18 | 2011-08-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贯流空调器室内机 |
KR101072114B1 (ko) * | 2004-10-15 | 2011-10-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패널형 실내유니트 |
CN202734173U (zh) * | 2012-07-16 | 2013-02-1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具有隐藏式开关门机构的空调机 |
CN202835935U (zh) * | 2012-10-15 | 2013-03-27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器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
CN203454480U (zh) * | 2013-07-26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蒸发器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N104344519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风道部件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2015
- 2015-07-31 CN CN201510475777.8A patent/CN1064030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72114B1 (ko) * | 2004-10-15 | 2011-10-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패널형 실내유니트 |
CN201417987Y (zh) * | 2009-04-28 | 2010-03-03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防水结构 |
CN201786745U (zh) * | 2010-05-21 | 2011-04-06 |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蜗壳 |
CN102147130A (zh) * | 2011-04-18 | 2011-08-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贯流空调器室内机 |
CN202734173U (zh) * | 2012-07-16 | 2013-02-1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具有隐藏式开关门机构的空调机 |
CN202835935U (zh) * | 2012-10-15 | 2013-03-27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器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
CN203454480U (zh) * | 2013-07-26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蒸发器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
CN104344519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风道部件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9125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07013986A (zh) * | 2017-05-12 | 2017-08-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7013986B (zh) * | 2017-05-12 | 2023-12-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CN108151282A (zh) * | 2018-03-19 | 2018-06-12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凝露结构以及空调器 |
CN108151282B (zh) * | 2018-03-19 | 2023-09-1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凝露结构以及空调器 |
CN109724158A (zh) * | 2018-12-13 | 2019-05-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N109611952A (zh) * | 2019-01-24 | 2019-04-12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柜机 |
CN116045506A (zh) * | 2023-02-08 | 2023-05-02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03013B (zh) | 2021-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03013A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105444275B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04901963U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106801926A (zh) | 一种上下出风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287987A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5091106A (zh)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
CN105042694B (zh) |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82379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5119277U (zh)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及其净化装置 | |
CN204962975U (zh)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
CN205065905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4901962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102748828B (zh) | 垂直式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
CN106287989A (zh) |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222467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5119235U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204901964U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208108335U (zh) | 空调机组 | |
CN107062747A (zh) |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 |
CN206222464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4901966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5137662U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205119233U (zh) |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82380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237999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