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1966U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Google Patents
双贯流空调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1966U CN204901966U CN201520578905.7U CN201520578905U CN204901966U CN 204901966 U CN204901966 U CN 204901966U CN 201520578905 U CN201520578905 U CN 201520578905U CN 204901966 U CN204901966 U CN 204901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piral case
- evaporimeter
- snail tongue
-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贯流空调柜机,双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呈纵向延伸的条状;从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设有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蜗壳蜗舌组件内设有纵向延伸的两个贯流风轮,出风框连接于蜗壳蜗舌组件与出风口之间,出风框和蜗壳蜗舌组件形成接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个风道;双贯流空调柜机还包括与壳体固定的蒸发器支架,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皆与蒸发器支架连接而与壳体固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具有出风平稳和噪声小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贯流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贯流空调柜机具有纵向延伸的出风口,贯流空调器内的出风口处装设有与出风口连接的蜗壳蜗舌组件。但是这样的贯流空调柜机吹出的风较散,并且容易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贯流空调柜机,旨在使得双贯流空调柜机柜机吹出的风平稳和减少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贯流空调柜机,所述双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呈纵向延伸的条状;从所述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设有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设有纵向延伸的两个贯流风轮,所述出风框连接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框和蜗壳蜗舌组件形成接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个风道;所述双贯流空调柜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的蒸发器支架,所述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皆与所述蒸发器支架连接而与所述壳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支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所述顶支撑盘和底支撑盘分别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底部和顶部连接,而与所述风道的顶侧壁和底侧壁衔接并向进风侧延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进风侧,并夹设于所述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的顶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顶端形成有顶支撑面,所述顶支撑面凸出形成有两个电机安装柱,两个电机安装柱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顶支撑盘的前端面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电机柱缺口,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与所述两个电机安装柱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之间形成有朝前侧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搭接于所述顶支撑面上。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所述后蜗壳和前蜗壳结合形成左右对称的两连接腔,用于安装贯流风轮;所述后蜗壳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一纵向壁,所述前蜗壳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二纵向壁,所述第一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结合呈X形;所述前蜗壳在所述第二纵向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还形成有第三纵向壁和第四纵向壁,所述第三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之间形成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四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之间形成另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
优选地,蜗壳蜗舌组件还包括分流件,所述分流件连接于第一纵向壁形成的V形槽内,并朝第一纵向壁的进风侧延伸;所述分流件和第一纵向壁结合后,两者的轮廓的横截面呈菱形。
优选地,所述分流件的顶端与所述顶支撑盘抵接,所述分流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抵接。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支架包括纵向延伸的蒸发器固定板,所述蒸发器固定板与蒸发器的端面连接;蒸发器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供蒸发器的端面上凸出的U形蒸发管穿过。
优选地,蒸发器固定板包括纵向延伸的两长边,所述两长边包括远离壳体中心的外侧长边,和与所述外侧长边对应的内侧长边;所述蒸发器固定板在外侧长边处弯折有折边,用以使得蒸发器固定板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蒸发器支架还包括纵向延伸的且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折边与蒸发器固定板的折边对应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折边与壳体相固定,并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优选地,蒸发器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的底侧的底支撑盘,和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的顶侧的顶支撑盘,所述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夹于蒸发器的底端和顶端,用以固定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贯流柜机,通过增设出风框,使得蜗壳蜗舌组件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使得贯流风轮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增加;相对于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蜗壳蜗舌组件在出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的效果。通过提高贯流风轮和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增加空气在风道内的流通距离而使得气流更平稳,从而具有出风时的风噪更小的优点。并且,由于所述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皆与所述蒸发器支架连接而与所述壳体固定,则在出厂装配时,可以先将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以及出风框皆与蒸发器支架进行部装,然后再安装至壳体内;从而可以减少总装流水线上的安装工序,减少总装流水线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贯流柜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贯流柜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双贯流柜机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双贯流柜机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在另一视角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出风框和蜗壳蜗舌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的虚线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双贯流柜机的前面壳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前面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通常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壳体内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固设有蒸发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将穿过蒸发器的翅片而从出风口吹出。当蒸发器工作时则其表面的温度将变化,而流经其表面的空气也将受到影响,从而达到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在蒸发器和出风口之间设有蜗壳蜗舌组件,用以形成连通蒸发器和出风口的风道。其中蜗壳蜗舌组件具有两开口,包括与蒸发器相对的内开口,及与出风口相对的外开口。贯流空调柜机的贯流风轮设于风道内,并通常与蜗壳蜗舌组件固定,用以高速转动而驱动内开口处的空气向外开口转移而形成向出风口吹出的风。
贯流空调柜机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在贯流空调柜机安装到位后,其贯流风轮的轴线通常与地面垂直(允许正负10°误差);出风口通常为长度方向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的条形状。则出风口吹出的风所覆盖区域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并在出风方向上逐渐扩散。而正常的人体在站立时的外轮廓也基本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由上可知上述的贯流空调柜机的出风覆盖区域与站立时人体的所占空间较为吻合,提高人体的受风面积,加快改变人体的体表温度。
贯流空调柜机的壳体整体可以为圆形柱状、半圆柱状、矩形柱状或多边柱状等。通常壳体分为前面壳、后面壳顶盖和底盖,通过这些部件组合呈柱状。
贯流空调柜机根据其内的风道的数量、贯流风轮的数量和出风口的数量可以分为单贯流柜机、双贯流柜机和多贯流柜机。其中单贯流柜机具有一个出风口、一个风道和一个贯流风轮;双贯流柜机具有两个出风口、两个风道和两个贯流风轮;同理多贯流柜机包括多数个出风口、对应数量的风道和对应数量的贯流风轮。
下文中将提及几种具体的贯流空调柜机的实施例,其中的每一实施例将具有一处改进或多处改进。某一实施例中的改进在不存在干涉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于其他的实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贯流柜机,图1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贯流柜机的一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贯流柜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贯流柜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双贯流柜机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双贯流柜机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在另一视角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5中双贯流柜机的部分部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图5中出风框和蜗壳蜗舌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图2中的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3中的虚线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请结合参看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1000,壳体1000上开设有进风口1100和出风口1200。壳体1000内设有蒸发器9000,用以调节壳体1000内的空气温度。壳体1000内的对应出风口1200的位置设有蜗壳蜗舌组件2000,用以形成对应出风口1200和蒸发器9000所在空间的风道3000(图5)。蜗壳蜗舌组件2000内还装设有贯流风轮(未示出),从而使得经蒸发器9000调节温度后的空气4000在经过该风道3000的加速后从出风口1200处吹出壳体1000外;壳体1000内的蜗壳蜗舌组件2000和出风口1200之间设有出风框5000,用以衔接蜗壳蜗舌组件2000和壳体1000的出风口1200,从而使得风道3000经由所述出风框5000而延伸至出风口1200处。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出风框5000,使得蜗壳蜗舌组件2000与出风口1200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使得贯流风轮与出风口1200之间的距离增加;相对于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蜗壳蜗舌组件2000在出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的效果。通过提高贯流风轮和出风口1200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增加空气4000在风道3000内的流通距离而使得气流更平稳,从而具有出风时的风噪更小的优点。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框5000还可以是与壳体1000一体成型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和图12示出了变形出风框5000B。出风框5000B是由前面壳1400B凸出形成的。即前面壳1400B的出风口1200B的周缘处,朝双贯流空调柜机侧凸出形成有所述顶板5100B、底板5200B和多个纵向连接板5300B;所述顶板5100B、底板5200B和纵向连接板5300B延伸至与蜗壳蜗舌组件2000抵顶,用以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共同形成连通出风口1200和蒸发器9000的风道3000。其中,顶板5100、底板5200和多个纵向连接板5300之间形成有接通出风口1200的连接腔,用以增长风道3000而稳定出风。下述对于出风框5000的改进在不干涉的情况下,都可以适用于与前面壳1400B一体成型的出风框5000B。
请参看图2,蒸发器9000通常为纵向延伸的板状,用以占据壳体1000内的大部分空气4000快速流动的区域,增大换热效率;优选地,蒸发器9000呈朝迎风方向拱起的折弯状,一方面,可以为其出风侧留出空间,而达到便于安装蜗壳蜗舌组件2000等部件的效果,另一方,可以增大蒸发器9000的表面积,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的效果。
请结合参看图3至图7,优选地,蒸发器9000通过安装在蒸发器支架9100上再与壳体1000相固定。相对于采用蒸发器9000直接与壳体1000固定的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以简化蒸发器9000的结构,和壳体1000的结构,而通过调整蒸发器支架9100来适应蒸发器9000和壳体1000的对应结构。
请结合参看图10,优选地,蒸发器支架9100包括纵向延伸的蒸发器固定板9110,该蒸发器固定板9110与蒸发器9000的端面连接;蒸发器固定板9110上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蒸发管固定孔9111,这些蒸发管固定孔9111供蒸发器9000的端面上凸出的U形蒸发管穿过。优选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呈U形的蒸发器9000的两个端面对应并连接,从而达到更牢固地固定蒸发器9000的效果。
优选地,蒸发器固定板9110包括纵向延伸的两长边,其中两长边包括远离壳体1000中心的外侧长边,和与所述外侧长边对应的内侧长边。其中,蒸发器固定板9110在外侧长边处弯折有背向蒸发器9000延伸的折边,用以使得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横截面呈L型,达到加强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结构强度的效果。
优选地,蒸发器支架9100还包括纵向延伸的且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9120,该连接板9120的一折边与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折边对应并连接,该连接板9120的另一折边与壳体1000相固定。其中,连接板9120的横截面呈L型,可以加强连接板9120的结构强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蒸发器固定板9110和连接板9120也可以呈其他加强或不加强结构强度的设置,例如横截面呈直线状、呈工字状,呈波浪线状或者呈锯齿状。又或者,直接通过蒸发器固定板9110与壳体1000连接也是可行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9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底侧的底支撑盘9130,和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顶侧的顶支撑盘9140,所述底支撑盘9130和顶支撑盘9140用于夹设于蒸发器9000的顶底两端,从而进一步固定蒸发器9000。
优选地,所述顶支撑盘9140和底支撑盘9130分别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部和顶部连接,而与所述风道3000的顶侧壁和底侧壁衔接并向进风侧延长;所述蒸发器9000位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进风侧。本实施例中,通过顶支撑盘9140和底支撑盘9130增加了风道3000在进风方向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加蒸发器9000处的风压,达到加快换热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9130连接,优选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9130的顶端抵接,从而可以架设于底支撑盘9130,增加对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支撑。所述出风框5000与蒸发器支架9100连接,且所述出风框5000和顶支撑盘9140分别夹设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两端,用以固定蜗壳蜗舌组件2000。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蒸发器9000、蜗壳蜗舌组件2000和出风框5000皆与所述蒸发器支架9100连接而与所述壳体1000固定,则在出厂装配时,可以先将蒸发器9000、蜗壳蜗舌组件2000以及出风框5000皆与蒸发器支架9100进行部装,然后再安装至壳体1000内;从而可以减少总装流水线上的安装工序,减少总装流水线的长度。
请结合参看图2,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顶端形成有顶支撑面2100,所述顶支撑面2100凸出形成有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电机,这两个电机用于驱动蜗壳蜗舌组件内的两个贯流风轮。
所述顶支撑盘9140的前端面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电机柱缺口9141,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9141与所述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9141之间形成有朝前侧延伸的舌部9142,所述舌部9142搭接于所述顶支撑面2100上。本实施例中,设置电机安装柱2110能够便于电机的安装,而在顶支撑盘9140上设置电机柱缺口9140,从而能够与电机安装柱2110贴合,使得顶支撑盘9140和蜗壳蜗舌组件200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通过所述舌部9142搭接于所述顶支撑面2100上,能够增加顶支撑盘9140和蜗壳蜗舌组件2000之间的密封性。
请结合参看图5,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包括前蜗壳2200和后蜗壳2300。所述后蜗壳2300和前蜗壳2200结合形成左右对称的两连接腔,用于安装贯流风轮,其中两连接腔分别为两风道3000的一部分。所述后蜗壳2300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一纵向壁2310,所述前蜗壳2200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二纵向壁2210,所述第一纵向壁2310和第二纵向壁2210结合呈X形;所述前蜗壳2200在所述第二纵向壁2210的左右两侧分别还形成有第二纵向壁2220和第四纵向壁2230,所述第二纵向壁2220和第二纵向壁2210之间形成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四纵向壁2230和第二纵向壁2210之间形成另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本实施例中,通过前蜗壳2200和后蜗壳2300的组合可以形成两涡流风道,并且前蜗壳2200和后蜗壳2300的形状利于注塑成型,因此具有结构合理,利于制造的效果。
优选地,蜗壳蜗舌组件2000还包括分流件2400,所述分流件2400连接于第一纵向壁2310形成的V形槽内,并朝第一纵向壁2310的进风侧延伸;所述分流件2400和第一纵向壁2310结合后,两者的轮廓的横截面呈菱形。通过设置分流件2400,能够使得空气的流动阻力更小,从而减少风噪和提高风压。
优选地,所述分流件2400的顶端与所述顶支撑盘9140抵接,所述分流件2400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9130抵接。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分流件2400能够起到分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分流件2400还可以起到支撑顶支撑盘9140和底支撑盘9130的中部的效果,使得结构强度更好。
优选地,所述壳体1000包括底盘1300、装设于底盘1300上的前面壳1400和后面壳1500,以及盖设于前面壳1400和后面壳1500上的顶盖1600。底盘1300、顶盖1600、前面壳1400和后面壳1500形成柱状的壳体1000。出风口1200形成于前面壳1400上,进风口1100形成于后面壳1500上。相对于采用呈一体成型的筒状的壳体1000的方案,本实施例具有更容易成型的效果。
优选地,壳体1000还包括主梁(不可见,未标注),所述主梁连接于底盘1300的顶端并朝上延伸,主梁用以固定蒸发器9000、蒸发器支架9100、出风框5000、前面壳1400和后面壳1500。其中,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主梁,两个主梁嵌设于后面壳1500内,并分别位于后面壳1500的与所述前面壳1400连接的两端面处。
优选地,前面壳1400的与所述后面壳1500连接的两端面凸出形成有挂钩,用于挂于所述后面壳1500内的主梁上。
优选地,后面壳1500上还设有过滤网1510,过滤网1510安装于进风口1100处,用以对空气4000进行过滤。
请结合参看图9,优选地,出风框5000上还设有安装位置,用以安装延伸至风道3000内的导风装置(未标注),从而起到引导出风口1200吹出的空气4000的指向的效果,并且由于出风框5000处于靠近出风口1200的位置,因此能够产生较好的导风效果。其中,导风装置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纵向导叶或横向导叶等。
优选地,出风框5000包括顶板5100、底板5200和多个纵向连接板5300;所述顶板5100和底板5200在出风方向和横向延伸,所述纵向连接板5300在出风方向(图2和图6中示出的X轴正方向)和纵向延伸,从而在顶板5100、底板5200和纵向连接板5300之间围合成沿着出风方向延伸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用于与所述贯流空调柜机的贯流风扇对应而引风。即顶板5100、底板5200和纵向连接板5300皆衔接于壳体1000和蜗壳蜗舌组件2000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顶板5100、底板5200和纵向连接板5300皆呈板状,从而便于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顶壁、底壁和侧壁连接而形成该出风框5000。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纵向连接板530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两内侧板5310和两外侧板5320,所述两内侧板5310设于所述两外侧板5320之间。一相邻的所述内侧板5310和外侧板5320之间形成第一连接腔5330,另一相邻的所述内侧板5310和外侧板5320之间形成第二连接腔5340。则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贯流风轮对应有一个连接腔,从而形成一个风道30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一个连接腔足够大,从而同时对应两个贯流风轮,使得两个贯流风轮加速后的风经由一个连接腔而从出风口1200吹出。优选地,第一连接腔5330和第二连接腔5340对称设置。
优选地,两内侧板5310间隔设置,用以在两内侧板5310之间形成第三连接腔5350。双贯流空调柜机还包括交互面板6000,所述交互面板6000密封于第三连接腔5350的背离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开口处,所述交互面板6000的显示面显露出所述第三连接腔535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连接腔5350,从而供交互面板6000安装至其中,这样的设置具有充分利用出风框5000的空间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交互面板6000也可以与出风框5000的其他位置固定,或者交互面板6000与壳体1000固定。
请再次结合参看图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腔5330和第二连接腔5340内还容置有多个横向导叶(未标注),所述两内侧板5310皆开设有在上下方向布设的一排安装孔5311,所述横向导叶的转轴与所述安装孔5311活动插合;在所述第三连接腔5350内还装设有横向导叶驱动装置,所述横向导叶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连接腔5330及第二连接腔5340内的横向导叶上下摆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横向导叶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三连接腔5350内,这样的设置具有更充分地利用出风框5000的空间的效果。
优选地,在顶板5100、底板5200和纵向连接板5300与壳体1000和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连接处增设密封垫,从而达到避免连接处出现漏风的效果。
优选地,连接腔在垂直于出风方向上的宽度与沿着出风方向上的长度的比值为0.6~1之间,用以控制该宽度等于或略小于该长度,从而使得连接腔的平稳空气4000的效果较好,又不至于使得宽度较宽而使得连接腔的通风截面太大而使得风压降低严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在沿着于所述出风口1200方向上的长度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到所述出风口1200的距离的比值为0.3~0.5之间;连接腔在沿着于所述出风口1200方向上的长度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到所述出风口1200的距离的比值为0.4~0.6之间。通过限定贯流风轮的直径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到出风口1200的距离的比值,能够限定贯流风轮的产生空气4000较为顺畅和平稳的经风道3000而吹出出风口1200。通过限定连接腔在沿着于所述出风口1200方向上的长度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到所述出风口1200的距离,能够使得出风框5000形成风道3000的较大部分,从而避免本身结构较为复杂的蜗壳蜗舌组件2000再向其出风侧延伸,而导致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结构更为复杂。
请结合参看图2至图7,优选地,所述空调器柜机还包括门体7000,门体7000在关门位置和开门位置移动,所述门体7000位于关门位置时封闭对应的连接腔,从而封闭对应的出风口1200。例如门体7000从连接腔的与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连接处封闭所述连接腔,或者从连接腔的与所述壳体1000的连接处封闭所述连接腔,或者从连接腔的两端之间的中间处封闭所述连接腔。通过设置该可活动的门体7000,能够起到在阻止外部杂物从出风口1200而进入所述风道3000,然后进入蜗壳蜗舌组件2000内,从而避免外部杂物损坏贯流风轮。
优选地,所述门体7000位于开门位置时移动至所述连接腔内,用以影响风向。例如本实施例中,门体7000在位于开门位置时,门体700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蜗壳蜗舌组件2000和壳体1000之间。从而使得连接腔在垂直于出风方向上的宽度减少,则减少连接腔的截面积,而使得风压增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开门位置时,门体7000还可以移动至对应的连接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而起到类似纵向导叶的左右导风的作用。
请结合参看图5和图6,优选地,所述外侧板5320在背离内侧板5310的方向上凹陷形成让位槽5312,用以供门体7000在开门位置时旋转移动至该让位槽5312内。优选地,所述让位槽5312朝出风方向延伸至外侧板5320的边缘,从而使得让位槽5312的并不会对出风方向上流动的空气4000造成阻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让位槽5312也可以是形成于内侧板5310上,从而使得门体7000在开门位置时旋转移动至内侧板5310的让位槽5312内,这与本实施例的区别仅是改变门体7000的移动路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连接腔内设有两个门体7000,而内侧板5310和外侧板5320皆凹设有该让位槽5312,用以供该两个门体7000旋转移动至让位槽5312内。
请结合参看图7和图8,优选地,所述让位槽5312朝向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槽侧壁开设有螺孔5313,用以与蜗壳蜗舌组件2000螺接。本实施例在让位槽5312的槽侧壁处开设螺孔5313而与蜗壳蜗舌组件2000螺接,则由于让位槽5312所处位置与风道3000邻接,则可以使得风道3000侧壁的衔接也较为紧密,不易于松动而漏风。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5000还包括加强纵板5400,所述加强纵板5400连接于所述顶板5100和底板5200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外侧板5320背向所述内侧板5310的一侧,所述加强纵板5400上设有安装孔5410,用以与壳体1000相固定。具体地,安装孔5410可以直接与壳体10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通过与蒸发器9000固定而与壳体1000相固定,在此不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顶板5100上设有分别对应两门体7000的两顶引导槽5110,所述底板5200上设有与所述两顶引导槽5110对称设置的两底引导槽5210;通过这四个引导槽,从而引导两门体7000的活动轨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门体7000的引导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结构上,例如设置在壳体1000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与上述的引导槽相配合,所述门体7000具有凸设于其顶端的间隔的第一导柱7100和第二导柱7200,凸设于其底端的间隔的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所述第一导柱7100和第二导柱7200与所述顶引导槽5110插合,所述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与所述底引导槽5210插合。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5100包括中央位置,所述两引导槽位于所述中央位置的两侧,所述顶引导槽5110包括第一引导段5111和第二引导段5112。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的一端靠近所述中央位置,另一端背离所述中央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引导段5112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另一端背离所述前面板延伸形成;所述门体7000的第一导柱7100与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插合,所述门体7000的第二导柱7200与所述第二引导段5112插合。本实施例中,由于一个引导槽具有两个引导段,用以分别引导一个门体7000上的两个导柱,从而可以使得门体7000能够具有边旋转边移动的运动轨迹,这样的运动轨迹具有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旋转的效果。底引导槽5210与顶引导槽5110对称设置,则在此不再赘述底引导槽5210的结构,以及底引导槽5210和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的配合。
优选地,空调器柜机还包括驱动盒8000,驱动盒8000内设有驱动门体7000旋转移动的驱动结构(未示出)。则将驱动盒8000相对于出风框5000固定的装设于壳体1000内并与门体7000连接,则可以驱动盒8000内的驱动结构来驱动一个门体7000的两个导柱,使得门体7000在开门位置和关门位置旋转移动;例如驱动结构为两个电机,或者一个电机而通过齿轮传动或摆杆传动。
优选地,所述顶板5100和底板5200的背向侧皆设有驱动盒8000安装位,用以固定驱动门体7000移动的驱动盒8000。通过将驱动盒8000安装于出风框5000上,从而能够与门体7000的连接更方便;并且,由于顶板5100和底板5200上皆设有驱动盒安装位,则可以在设置两个驱动盒8000,用以同时驱动一门体的顶端和底端,从而可以更稳定地的驱动门体,避免门体仅顶端或底端受力,而导致扭转过度损坏。
优选地,所述出风框5000在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纵向导叶安装孔(未标注),所述驱动盒8000内还设有纵向导叶转动的驱动结构(未示出)。所述纵向导叶安装孔用以供带有防电轴的纵向导叶插入而与所述驱动盒8000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出风框5000上设置纵向导叶安装孔,从而使得出风框5000具有安装纵向导叶的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顶引导槽5110和底引导槽5210设置为连续的一圆弧状,而门体7000的两个导柱皆插入该引导槽,则门体7000绕着圆弧的圆心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腔5330在其中部设有中隔板5500,用以将第一连接腔5330分为上下两腔。本实施例中,中隔板5500将第一连接腔5330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从而可以针对这上下两个腔分别设置导风结构,则能在第一连接腔5330处产生两个单独控制的出风区域。而当第二连接腔5340与第一连接腔5330对称设置时,则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产生四个能单独控制的出风区域,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出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一门体7000能罩住第一连接腔5330,另一门体7000能罩住第二连接腔53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门体7000也可以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中隔板5500上下两侧的上风门和下风门,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各个出风区域的门体7000,从而达到关闭相应的出风区域的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呈纵向延伸的条状;从所述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设有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设有纵向延伸的两个贯流风轮,所述出风框连接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框和蜗壳蜗舌组件形成接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个风道;所述双贯流空调柜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固定的蒸发器支架,所述蒸发器、蜗壳蜗舌组件和出风框皆与所述蒸发器支架连接而与所述壳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支架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所述顶支撑盘和底支撑盘分别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底部和顶部连接,而与所述风道的顶侧壁和底侧壁衔接并向进风侧延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进风侧,并夹设于所述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的顶端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的顶端形成有顶支撑面,所述顶支撑面凸出形成有两个电机安装柱,两个电机安装柱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顶支撑盘的前端面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电机柱缺口,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与所述两个电机安装柱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两个电机柱缺口之间形成有朝前侧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搭接于所述顶支撑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所述后蜗壳和前蜗壳结合形成左右对称的两连接腔,用于安装贯流风轮;所述后蜗壳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一纵向壁,所述前蜗壳形成有横截面呈V形的第二纵向壁,所述第一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结合呈X形;所述前蜗壳在所述第二纵向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还形成有第三纵向壁和第四纵向壁,所述第三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之间形成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四纵向壁和第二纵向壁之间形成另一涡流风道的出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蜗壳蜗舌组件还包括分流件,所述分流件连接于第一纵向壁形成的V形槽内,并朝第一纵向壁的进风侧延伸;所述分流件和第一纵向壁结合后,两者的轮廓的横截面呈菱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的顶端与所述顶支撑盘抵接,所述分流件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支架包括纵向延伸的蒸发器固定板,所述蒸发器固定板与蒸发器的端面连接;蒸发器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供蒸发器的端面上凸出的U形蒸发管穿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固定板包括纵向延伸的两长边,所述两长边包括远离壳体中心的外侧长边,和与所述外侧长边对应的内侧长边;所述蒸发器固定板在外侧长边处弯折有折边,用以使得蒸发器固定板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蒸发器支架还包括纵向延伸的且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折边与蒸发器固定板的折边对应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折边与壳体相固定,并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贯流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的底侧的底支撑盘,和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的顶侧的顶支撑盘,所述底支撑盘和顶支撑盘夹于蒸发器的底端和顶端,用以固定蒸发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8905.7U CN204901966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8905.7U CN204901966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1966U true CN204901966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4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78905.7U Active CN204901966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196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6053A (zh) * | 2017-11-27 | 2018-03-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CN108105853A (zh) * | 2017-11-27 | 2018-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CN109724158A (zh) * | 2018-12-13 | 2019-05-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2015
- 2015-07-31 CN CN201520578905.7U patent/CN2049019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6053A (zh) * | 2017-11-27 | 2018-03-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CN108105853A (zh) * | 2017-11-27 | 2018-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CN109724158A (zh) * | 2018-12-13 | 2019-05-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42694A (zh) |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4901962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5065905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105444275B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106247594B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204901966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5119233U (zh) |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 |
CN105757914A (zh) | 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5783227A (zh) | 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05448227U (zh) | 门体装置及轴流柜机 | |
CN204574316U (zh) | 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 |
CN104296243A (zh) | 室内挂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3776094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485875A (zh) |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04901965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4901968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106403013A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204901963U (zh) | 双贯流柜机 | |
CN103776096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448004U (zh) | 立式室内机 | |
CN205119236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5065906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2835720U (zh) | 空调器及其嵌入式面板组件 | |
CN204923228U (zh) | 双贯流空调柜机 | |
CN205641200U (zh) | 空调柜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