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174U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6174U
CN205536174U CN201620249997.9U CN201620249997U CN205536174U CN 205536174 U CN205536174 U CN 205536174U CN 201620249997 U CN201620249997 U CN 201620249997U CN 205536174 U CN205536174 U CN 205536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set
casing
circula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99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湍顺
戚文端
冯海龙
涂运冲
杨亚新
赵强
陈明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99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6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6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6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圆形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在机壳内,换热器形成为大体“U”形且包括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连;风机,风机设在机壳内且位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圆形室内机,一方面通过使换热器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有利于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增加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以及换热器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将风机设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可使得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因圆形室内机的形状限制,现有圆形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结构及其与风道系统的布局不合理,而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形室内机,有利于优化换热器的结构,使得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圆形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形成为大体“U”形且包括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相连;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一方面通过使换热器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并使换热器包括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且使第一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连,有利于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增加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以及换热器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将风机设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可使得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竖直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后表面和周壁上分别设有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分布在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形成为格栅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正中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正下方以接收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机壳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的圆形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圆形室内机,有利于优化换热器的结构,使得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圆形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圆形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电机支架与风机的装配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左视图;
图9是根据图8所示的电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电机支架与电机的装配左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12是根据图11所示的导引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圆形室内机100;
机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第一子部分13;第二子部分14;
换热器2;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换热管24;
风机3;风轮31;叶片311;电机32;
接水盘4;
电机支架5;支撑件51;支撑板511;卡槽5111;缩颈部51111;通风部52;加强筋521;导引块53;引线槽531;缩口部5311;螺钉孔54;
冷媒进口6;冷媒出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圆形室内机100与室外机一起组成空调器,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换热器2和风机3。其中,换热器2和风机3均设在机壳1内。可选地,机壳1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形状,也就是说,机壳1的正对用户的截面为大体圆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大体圆形”是指大体类似于圆形形状,例如可以是边数较多的多边形、或者椭圆形形状、或者是正圆形形状,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类似于圆形的形状。
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由此,在风机3的驱动下,空气可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并与换热器2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从出风口12排出,从而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风机3包括电机32和风轮31,电机32与风轮31相连以驱动风轮31转动,从而通过风轮31的转动,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并从出风口12排出。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换热器2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具体地,换热器2包括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第一部分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相连。例如,如图4-图7所示,第二部分22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左端,第三部分23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右端,且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均向前延伸,以限定出大体“U”形形状的换热器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和下文中提及的“前”和“后”、“左”和“右”以及下文中提及的“上”和“下”均是相对的方向且是相对用户而言的,当用户正对圆形室内机100时,朝向用户的方向为前方,远离用户的方向为后方,朝向用户的左手边的方向为左方,朝向用户的右手边的方向为右方,朝向用户的头顶的方向为上方,朝向用户的脚下的方向为下方。
通过将换热器2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有利于优化换热器2的结构,当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时,大体“U”形形状的换热器2有利于增大迎风面积和换热器2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
风机3位于换热器2限定的空间内。具体地,风机3设在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之间,由此,优化了风机3与换热器2的布局,可使得换热器2与风机3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一方面通过使换热器2形成为大体“U”形形状,并使换热器2包括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且使第一部分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相连,有利于优化换热器2的结构,增加换热器2的迎风面积以及换热器2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将风机3设在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之间,可使得换热器2与风机3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风机3转动时,风机3的叶片311(即风轮31的叶片311)与第一部分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风机3的叶片311与第二部分22或第三部分2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2,H1满足如下关系:5mm<H1<50m;和/或H2满足如下关系:10mm<H2<40mm,由此,可进一步优化风机3与换热器2的布局,使风机3与换热器2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电机支架5,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且位于换热器2和风机3之间。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例如,如图9-图11所示,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的正中间位置处。
由此,通过将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且将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从而间接地将电机32固定在机壳1上,可实现对电机32的固定。
具体地,如图8-图10所示,电机支架5的后表面上设有固定在换热器2上的支撑件51,由此,在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的同时,可通过支撑件51以将电机支架5进一步固定在换热器2上,从而实现对电机支架5的可靠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风轮31高速旋转而使得电机支架5受到风轮31旋转的径向力的影响,避免了电机支架5的左右摇晃。
进一步地,支撑件51包括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支撑板511,每个支撑板511分别与换热器2配合。例如,如图9所示,两个支撑板511分别设在电机支架5的后表面的左端和右端,从而将电机支架5可靠地固定在换热器2上。
可选地,换热器2为翅片式换热器。例如,换热器2为铝翅片式换热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换热器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换热器,只要具有换热管即可。如图8-图10所示,每个支撑板511上设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分布且后侧敞开的卡槽5111,多个卡槽5111分别卡设在换热器2的换热管24上,从而通过卡槽5111与换热管24的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将电机支架5可靠地固定在换热器2上。可选地,换热管24为铜管。
具体地,如图8所示,每个卡槽5111的敞开口位置收缩以形成缩颈部51111,当换热管24卡入卡槽5111内时,缩颈部51111可将换热管24限位在卡槽5111内,从而可避免因圆形室内机100的长时间运行而导致的换热管24从卡槽5111内脱离,继而保证电机支架5与换热器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两个支撑板511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由此,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地,支撑件51与电机支架5为一体加工成型件,由此不但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有益于提高电机支架5与支撑件51的连接强度,从而延长支撑件5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电机支架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机壳1上。可选地,固定件为螺钉紧固件或螺栓紧固件。例如,如图9和图11所示,电机支架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螺钉孔54,机壳1上形成有螺钉柱(未示出),螺钉依次穿过电机支架5上的螺钉孔54和机壳1上的螺钉柱,从而实现电机支架5与机壳1的可靠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电机支架5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通风部52,即通风部52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电机支架5。由此,当圆形室内机100工作时,通过设置通风部52,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机支架5对从换热器2吹来的风的阻挡,有利于换热后的空气经过通风部52并通过出风口12排出到室内环境中,提高换热器2与空气的换热效果以及圆形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5上设有两处通风部52,两处通风部52位于电机32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当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时,电机支架5上的两处通风部52分别位于电机32的上方和下方。由此,可使得换热后的部分空气分别从电机32上部的通风部52和电机32下部的通风部52流出,不但避开了电机32,而且从通风部52流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在流动时可经过电机32,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电机32的散热。
具体地,通风部52形成为贯穿电机支架5前后方向的通风孔,通风部52内可以形成有多条加强筋521,从而有利于提高通风部52的强度。其中多条加强筋521可以彼此交错设置,当然,多条加强筋521还可以彼此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电机支架5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32的电机线的引线槽531,从而可方便地将电机线卡设在引线槽531内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可靠固定,避免在圆形室内机100工作时,因风轮31转动使得电机线与风轮31碰触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圆形室内机100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5的同一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块53,每个导引块53上设有前侧敞开的引线槽531。例如,如图11所示,电机支架5的右侧壁上设有多个导引块53,多个导引块53在电机支架5的右侧壁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便于电机32的电机线依次穿过每个导引块53上的引线槽531,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可靠固定。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多个导引块53还可以设在电机支架5的其它侧壁上,例如左侧壁、前侧壁或者后侧壁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导引块53,可在电机支架5上直接设置引线槽531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引块53中的“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地,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导引块53为彼此间隔开的三个。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引线槽531的开口收缩以限定出缩口部5311,由此,当电机线卡入引线槽531内时,缩口部5311的设置可对电机线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避免电机线从引线槽531内脱离,从而将电机线可靠地固定在引线槽53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支架(未示出),换热器支架位于换热器2的后侧,换热器2通过换热器支架固定在机壳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接水盘4,接水盘4位于换热器2的正下方以接收换热器2的冷凝水,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地,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竖直放置,例如当用户正对圆形室内机100时,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的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平行,从而当换热器2换热时,有利于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产生的冷凝水顺利排出。例如,当上述的接水盘4位于换热器2的正下方时,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产生的冷凝水可顺利排入到接水盘4内,避免流到接水盘4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均垂直设置。例如,如图4-图7所示,第二部分22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左端且与第一部分21垂直并向前延伸,第三部分23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右端且与第一部分21垂直并向前延伸,使得换热器2的结构简单。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也可以是不垂直的,例如,第二部分22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左端,且第二部分22从后向前逐渐向左偏离,第三部分23连接在第一部分21的右端,且第三部分23从后向前逐渐向右偏离,只要能保证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可共同限定出换热器2的大体“U”形形状即可。
可选地,风机3为轴流风机。具体而言,由于轴流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风量比较大而且轴流风机的功率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轴流风机不但有利于加快空气进入到机壳1内的流动速率,使空气与换热器2之间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圆形室内机100的整机功率。
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配置有采用大体“U”形换热器2和上述的轴流风机的圆形室内机100的35-1级变频壁挂式空调器,在实测额定制冷、中间制冷、额定制热、中间制热、低温制热五个工况时,空调器的能力能效合格,可以实现APF(全年季节能效比)达到4.59(35-1级变频机国标21455的要求为4.50),满足高效换热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的后表面和周壁上分别设有进风口11。由此,在风机3的驱动下,更多的空气可从机壳1的后表面和周壁上的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有利于实现换热器2与空气的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分布在机壳1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使得机壳1的后表面上的进风口11与大体“U”形换热器2的第一部分21对应,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与大体“U”形换热器2的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对应,从而有利于从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器2之间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位于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形成为格栅状,由此,格栅状的进风口11可以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避免圆形室内机100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进入到机壳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前表面正中央,由此,从出风口12吹出的风可直接吹向机壳1的前方,而且有利于优化圆形室内机100的外观。
进一步地,出风口12设在风机3的正前方,由此,风机3正对机壳1的前表面的正中央,当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且与换热器2换热后,空气在风机3的进一步驱动下,可直接经过风机3从出风口12排出,从而有利于减少风量损失,提高圆形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机壳1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13和第二子部分14,第一子部分13的后端与第二子部分14的前端相连,第一子部分13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子部分14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增大机壳1的容积,以便于更加合理地布置机壳1内的相关部件例如风机3和换热器2等。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6所示,换热器2还包括冷媒进口6和冷媒出口7,当圆形室内机100用在空调器中时,上游冷媒流路中的冷媒通过冷媒进口6进入换热器2中并流经换热器2的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冷媒在第一部分21至第三部分23中与从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2排出到室内环境中,换热后的冷媒经过冷媒出口7流向下游冷媒流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原理以及在制冷时冷媒的流向和制热时冷媒的流向均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冷媒进口6和冷媒出口7均设在换热器2的第三部分23。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冷媒进口6和冷媒出口7还可以设在换热器2的第二部分2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的圆形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圆形室内机100,有利于优化换热器2的结构,使得换热器2与风机3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形成为大体“U”形且包括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相连;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竖直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后表面和周壁上分别设有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分布在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形成为格栅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正中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正下方以接收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机壳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形室内机。
CN201620249997.9U 2016-03-28 2016-03-28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5536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9997.9U CN205536174U (zh) 2016-03-28 2016-03-28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9997.9U CN205536174U (zh) 2016-03-28 2016-03-28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6174U true CN205536174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86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9997.9U Active CN205536174U (zh) 2016-03-28 2016-03-28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61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46A (zh) * 2016-11-21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管机
CN107355879A (zh) * 2017-08-22 2017-1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46A (zh) * 2016-11-21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管机
CN107355879A (zh) * 2017-08-22 2017-1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2245U (zh)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2133039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3574756A (zh)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4165413B (zh) 机柜空调器
CN205048677U (zh)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204757162U (zh) 空调器
CN105135521A (zh) 一种上下出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842986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03231431U (zh) 机柜空调器
CN205536174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671746B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87989A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4408B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842987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14307342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05536177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2589051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496434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5536170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34913U (zh) 贯流空调器
CN10716651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536168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1787673U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20553616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536176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